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英语论文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整合的研究论文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整合的研究论文

13

2024-08-16 11:39:56    来源:    作者:zhouxiaoyi

摘要:在分析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整合意义的前提下,尝试从导学课件展示、视频画面导入、交流情境创设、知识框架构建及课外资源拓展五个方面,研究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进行整合的策略。认为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整合符合英语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真正发挥了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

  【摘要】在分析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整合意义的前提下,尝试从导学课件展示、视频画面导入、交流情境创设、知识框架构建及课外资源拓展五个方面,研究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进行整合的策略。认为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整合符合英语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真正发挥了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整合教学

  引言

  随着信息化整合教学模式的出现,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传统书面教学+线上多元互动”的全新教学形式,利用信息技术将学生感到陌生的语言转化为声音、图像、动画等形象化的元素,更好地激发他们的英语阅读学习兴趣(赵艳芳2023)。因此,如何寻找英语阅读与信息技术之间的整合模式,成为当下小学英语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下面,结合教学经验和日常案例,提出一些可行的教学策略。

  一、导学课件展示,增强学生的阅读自学意识

  新课标改革一直高度重视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小学阶段,学生所接触的英语阅读文本难度适中,内容基础,为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开始前的自主阅读环节,教师可结合将要学习的阅读内容与目标等,利用信息技术精心制作导学课件。通过课件中精心设置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深入的自主探究与反思,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主阅读意识,为后续的阅读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陈荫2022)。

  例如,在讲授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Unit 7 On the farm时,在新课教学之前,教师结合教师教材用书、新课标等对学生学习目标、学习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利用信息技术制作高水准的导学课件:在词汇认知方面,要求学生掌握a cow、a chicken、a duck、a pig、an apple、apear、an orange等基本的英语词汇,并在课件设计中融入跟读的设计方式,让他们可以跟随课件初步朗读词汇,掌握词汇的正确读音及含义;在主要句型方面,要求学生梳理本单元阅读文本中出现的主要句型,如“What is this?What are these?It’s...They’re...”等新句型;在语法方面,要求学生回忆自己学过的含有字母m的英语词汇,并能清楚、准确地读出这个字母的发音。除了这份信息化导学课件,教师还配置对应的导学单,便于学生将自己整理的预习内容填写完整,也便于自身查看并发现学生自主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image.png

  新课教学开始前,信息化课件可以通过大屏幕在教室中循环播放,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预习新的阅读文本,并在阅读过程中分析、归纳课件设定的各项任务的答案。这种任务驱动性的阅读整合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有效预习,并整理出本次阅读教学中需要重点讲解的知识点。同时,教师能通过观察、分析学生的导学单掌握他们的自主预习现状,使后期的阅读讲解更有针对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其对阅读文本知识点的掌握效果。

  二、视频画面导入,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整体阅读效果至关重要的一步。兴趣可以成为阅读学习的一种无形动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新课的学习。针对很多学生对英语阅读兴致不高的现状,教师可以整合信息技术,在阅读的导学环节开展一些丰富有趣的导入活动,如通过信息化设备播放一些与文本主题高度相关的视频,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苏瑾2022)。

  例如,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Unit 5 Seasons的阅读主题为“四季”,在Story time的阅读板块中,分别介绍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季节性活动等。这部分的阅读文本分为四个小章节,每一个小章节的内容并不多,学生阅读难度不大。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热情,教师通过信息化设备播放英文歌曲Four seasons song,搭配四个季节的画面,组织他们一起观看,并引导他们一起跟唱。在音乐的调动下,学习气氛变得活跃起来。这时,教师趁热打铁,利用多媒体展示Story time的四幅情景图,出示机器人导游画面,并介绍说:“Look,what season is this?What are they doing?”由此引出学生对画面内容的猜测和回答。在机器人导游的提问引导下,学生开始看图说话,给出:“They fly kites.”由此引出fly kite、go boating等词组。

  经过以上层层递进的课前导入环节,班级中的学习气氛已经变得十分活跃,学生可以通过跟唱英文歌曲的形式初步认识seasons,并在信息化游戏的互动中加深与课本中阅读文本有关画面的认知,借助“猜猜看”的游戏方式,在愉悦的心情中保持求知的动力,从而提升阅读学习的效果。

  三、交流情境创设,提高学生的阅读交际能力

  因为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很多内容与日常生活的互动情境有关,如购物、看病、用餐、旅游、交友等,而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语用能力,所以针对小学阶段英语阅读内容的特点,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创设多样化、真实的交流情境,让他们可以在模拟真实化的情境中与同伴和教师展开交流,提高他们的阅读交际能力(徐萌、王夕舾、郑玲玲2021)。

  例如,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Unit 3 Asking the way的Story time板块呈现了日常问路的场景。在这堂课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先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这部分的阅读音频,组织学生跟读,在规范的读音引导下帮助其养成良好的英语发音标准。然后,在课文内容的朗读展示中,教师结合朗读文本的内容,将场景路线用红色的记号笔做出标记,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一些重要词组,如get on、get off、turn left、turn right、go straight等。在学生掌握了以上基本的阅读能力之后,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一些真实的生活场景,让他们分别扮演课本中的不同角色,围绕这些场景展开分角色问答互动,充分锻炼其口语交际能力。以电影院的问路场景为例,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展示电影院所在的位置路线图,并标记出电影院周边的主要建筑及乘车坐标等,让学生展开看图对话练习:

  A:Excuse me,how can I get to the cinema on Red Star Street?

  B:Take the No.2 bus from here,get offat Red Star Street,walk straight along Red Star Street,pass two traffic lights,and you will see the cinema on your left.

  A:Thank you.

  在学生展开模拟对话的过程中,为了让他们有明确的方向感,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动态路线指引效果,帮助他们完成看图对话的交际内容。同时,围绕同样的场景创设多条路线,引导学生进行灵活练习。教师通过信息化模拟场景的互动形式,既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课本中的阅读文本和重要句型,又可以锻炼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四、知识框架构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进入高年级之后,英语阅读学习的知识点更加丰富,难度也逐渐递增,尤其是一些隐藏在英语阅读文本中的语法、句型等知识点的应用,更成为了困扰学生的阅读学习难题。为了提高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借助信息技术展示阅读学习中的重难点并进行深入剖析,梳理出完整的知识框架,便于他们在脑海中形成系统化的认知体系(衷璐娜2020)。

  例如,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Unit 2 Good habits的阅读文本中反复出现了always、usually、often、sometimes这几个频率副词。虽然这些词汇看似意思相同,但是在英语语法应用中各有侧重,每一个频率副词使用的场景和代表的含义都有一定的差异性,稍不注意,就会出现应用错误。为了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区分always、usually、often、sometimes这几个频率副词的应用规律,教师在阅读教学后,使用信息技术制作出表格、思维导图等知识框架,具体详细地讲解这几个频率副词的用法:“这几个单词都是表示频率的副词,在句子中一般作状语,表示频率。其中always是‘一直,总是’的意思,频率是最高的;而usually是‘通常,一般’的意思,often是‘经常,常常’的意思,这两个单词的频率应该是相当的,它们比always的频率弱,但比sometimes的频率强。”除了以上知识框架的分享和总结,教师还针对每个频率副词给出一个具体的应用示范例子。以always为例,相对于其他几个词,这个频率副词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如“My daughter is always at the top of the exam.”这样的应用就让语气带有自豪的感觉。

  立足信息技术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教师可以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系统化、整体化地向学生展示一些特殊句型、语法的使用方法,有助于他们在完整的模块中温故知新,完成各种新旧知识点的衔接和理解,从而强化英语运用能力。

  五、课外资源拓展,拓宽学生的阅读文化视野

  文化素养的养成中包含拓宽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文化差异认知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在阅读教学中最常见的是通过引入一些文化素材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并开阔他们的文化视野。有了信息技术的整合之后,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的任意一个环节中,根据教学需要穿插各种形式的课外资源,可以是图片、文字材料、视频画面等。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丰富多彩的文化世界,能激发学生极大的阅读兴趣,丰富他们的语言容量。

image.png

  例如,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Unit 8 Happy New Year!的阅读主题为“Happy New Year!”,但是单元内的阅读文本主要围绕“赠送礼物”的内容展开,并没有过多涉及与“新年”有关的文化内容。因此,教师结合阅读主题,提前搜集一些与“Happy New Year!”有关的课外资源与学生共享,如可以是一本与“Happy New Year!”有关的英文绘本书,也可以是一些与“Happy New Year!”有关的文化习俗等。以英语绘本的分享为例,教师推荐学生在课堂上一起阅读Peppa’s Chinese New Year这本书:“It wasn’t until they saw the hanging lanterns,wrote the word‘fu’,and ate candy cookies that Page and his friends gradually got to know Chinese New Year.”教师从网上寻找对应的绘本资源,在绘本阅读学习的过程中,从主人公的角度和学生一起领略中国新年独有的写福字、贴春联、穿唐装、吃糖果这些风俗。另外,教师还结合节日文化主题,利用课外资源展开对比分析,带领学生感悟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教完这个单元后,在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Unit 8 At Christmas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重新拿出Unit 8 Happy New Year!的课外拓展内容,引导学生在信息化表格中从吃、穿、玩、活动等方面对比中西方国家这两个重要节日的文化。以gift为例,西方国家的人们在圣诞节会收到各种挂在圣诞树上的礼物,但是我国人会收到红包:“Western countries receive various gifts hung on Christmas trees at Christmas,but Chinese people receive red envelopes.”

  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创设资源共享的平台,教师可以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让更多的文化资源内容融入课堂教学,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

  结语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整合是素质教育改革的一种大胆尝试,符合英语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真正发挥了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融入信息技术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从阅读内容、阅读形式、互动方式、重难点、文化拓展等方面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因此,英语教师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不断挖掘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构建更高效的英语课堂。

  引用文献

  陈.2022.信息技术融入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J].中小学电教(教学),(11):52-54.

  苏瑾.2022.“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创新实践[J].中小学电教(教学),(1):70-72.

  徐萌,王夕舾,郑玲玲.2021.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融合之初探[J].安徽教育科研,(4):119-120.

  赵艳芳.2023.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融合[J].小学生(上旬刊),(2):94-96.

  衷璐娜.2020.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融合探究[J].校园英语,(51):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