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方法探析论文

2024-08-16 11:24:53 来源: 作者:zhouxiaoyi
摘要:英语是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之一,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思维发展的起始阶段。因此,重视小学英语教学,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基于此,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探讨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方法,以期对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摘要】英语是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之一,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思维发展的起始阶段。因此,重视小学英语教学,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基于此,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探讨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方法,以期对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英语教学;小学英语;思维品质
引言
在开展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践中,如何保障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思维及学习习惯是教学的重点之一,具体来说,应明确从小就养成坚持做有益于自己、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事情,并能保障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具体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应重点落实好习惯的培养,主要涉及游戏教学、情境教学、自主学习、实践拓展等方面,并落实相应的思维品质融入学习实践,使学生形成敏捷性、深刻性、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
一、结合教学文本,培养语言思维
教师应结合教学文本内容,明确语言逻辑关系。在进行“询问Simon住在哪里”的教学中,教师通过相关任务交流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文本所涉及的美国的几座城市,并通过简要的美国地图帮助他们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部分教师集中于如何进行方位词汇的教学,并进行城市地理位置“猜猜看”等趣味教学活动,不利于学生掌握英语语言逻辑的紧密性。但如果结合小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在教学中用具有严密逻辑思维的句子介绍地理位置,便有助于他们进行有目的地锻炼,从而更好地掌握相关的逻辑方位的词汇。例如,句子“Los Angeles is in the west of the US./Simon doesn’t live there./Simon doesn’t live in the west of the US.”能深刻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从句子的含义出发,有效培养深度思维能力。
在进行牛津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Unit 4 Drawing in the park主题探讨时,教师选择相关人物探讨公园的变化,结合教材内容,重点突出如何进行相应的there be句型操练,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单复数、时态、肯定句和否定句等所涉及句型的变化,同时进行相应的强化训练。由于部分学生进行机械化句型操练,并没有深入思考,不知如何灵活应用知识点,在具体教学中,教师积极思考,挖掘教材文本中缜密的逻辑关系,如根据“The park is different now.There weren’t any benches before.”这两句话的言外之意,鼓励学生思考。大部分学生能猜到现在公园有长椅了,这是和以往相比较的变化所在。之后,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表达。有的学生回答道:“There isn’t a house now.”有的学生延伸回答道:“The benches are new.”这样的答案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在掌握“The benches are new.”的基础上,更好地锻炼语言思维。
二、运用英语游戏,培养敏捷思维
英语是语言类学科,英语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包括丰富的词汇量、基础语法知识和句型知识,也包括基本技能、学习能力、文化素养和思维品质(杨腾越2021)。而传统英语教学的重心落在基础知识层面,忽视了学生兴趣的激发、技能的提升、思维品质的培养。尤其是在基础知识的教学上,教师习惯采用“灌输”模式,导致学生被动接受。思维发展的前提是学生积极参与。在英语教学活动中,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其乐于开动脑筋,在热烈的氛围中发展敏捷性思维品质。
英语教学活动中可以开展的游戏有很多,将常用的Guess、Brainstorming、Clap hands、Look at the mirror、Look and act、Imitate show、Get on/off the bus、Turn and turn等趣味游戏有效融入,不仅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点燃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还有助于培养他们快速反应的能力,发展其思维敏捷性。
例如,Turn and turn游戏的融入可以培养学生快速反应的思维品质。教师将写有run、swim的两张单词卡片下发给两位学生,要求他们看教师做动作,并根据教师的肢体语言判断对方的卡片上的单词。这样,能让学生在游戏中夯实基础知识,掌握单词的含义。这个游戏的融入能帮助学生掌握run、swim等动词的含义,让其在看动作、想单词、说单词的过程中培养发散思维,逐渐发展和提升思维的敏捷性。
三、结合情境教学,拓展深刻思维
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等。思维的深刻性也叫思维的深度,指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思维的深刻性表现为思维的成熟和老练、深入思考的习惯和品质,需要长期的磨炼和经验的积累。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语言的学习和运用的前提是语境,这也是英语国家的人们在交流时使用“Give me a content(给我一个情境)”这句话最多的原因。英语知识的学习只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才富有真实、具体的意义;只有拥有具象化的元素,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是发展学生思维深刻性的有效手段,也是促进他们深刻记忆、自主运用的可行之策。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创设情境,让情境成为师生互动、思维发展的“桥梁”,结合情境教学,让学生的思维拓展出“深刻”的记忆(刘洋2023)。
例如,在讲授牛津译林版小学《英语》二年级(下)Unit 2 At the zoo Story time时,考虑到教学的重点之一是认识农场里的各种动物的名词,包括cow、chicken等,以及学生喜欢动物,并且富有好奇心的特点,教师借助多媒体为他们展示动画,并为其播放英语歌曲《老麦克唐纳》,以提升情境的趣味性,激活课堂氛围。之后,再围绕动画情境组织教学活动,如让学生根据具体的情境和生动的动物形象设计语言活动,从而激发他们在情境中学习的兴趣,提升其思维品质。
形象、生动、具体的事物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创设生动、逼真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英语知识,有助于其加深记忆。以牛津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Unit 6 Keep our city clean的教学为例,如果教学时采用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沿袭教学生读、记新单词dirty、messy、rubbish等,以及让他们读课文、背课文的课堂模式,学生就会学得被动、机械、乏味。而如果借助多媒体直观教学,以模拟情境的方式引领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英语,探索图画和语言的内容,进而产生联想,不仅能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还能让他们的学习和记忆更深刻。比如,呈现街道上垃圾遍地的图片,根据图片联想“垃圾”的英文单词是rubbish,根据情境想象rubbish is everywhere in the street;看到公路上汽车排放的尾气,通过情境smoke from the cars让学生记忆深刻,使其在这些生动情境的驱动下,自然而然联想到how to protect our city的核心话题。情境动画的运用能让学生的思维发展出“深刻”的记忆。
四、实施合作学习,锻炼批判思维
独立的个体是思维建立的基础,而团体合作则是思维开发的动力(毕继霞2022)。在课堂教学中,合理、科学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可以帮助他们打破思维定式,走出固定、狭小的自我空间,激发思维的活力,促进思维的发散。学生通过合作进行探讨,产生不同的看法、引发不同的思考,从不同的角度阐述独特的见解。在合作过程中,当见解和观点发生冲突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批判的眼光,形成批判的精神,让思维具有“批判”的特点。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批判力的有效手段,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设计合作学习活动,以合作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周春云2022)。
以牛津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Unit 1 The lion and the mouse Story time的阅读教学为例,在热身环节,教师首先为学生呈现绘本故事《狮子和老鼠》的封面,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推测“What is the story mainly about?”当学生阅读到mouse吵醒了lion时,教师采用“慢”教学,提出问题:“Was the lion angry?What would the lion do then?”等,以问题为载体,促使学生积极探讨和交流,使其在交流互动中发生思维碰撞,发展思维品质。
在合作学习中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发展他们思维的批判性,应注重问题的发散性、创新性。
以牛津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Unit 1 The king’s new clothes的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就文章的留白设计问题,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活动,让他们的思维充分绽放。例如,教师对两个骗子来到皇宫,见到国王,说能制作出世界上最具魔幻力的衣服,先让学生合作交流探讨两个骗子是如何忽悠国王的。之后,让学生想象两个骗子制作新衣服的过程,以及国王、大臣等探视的过程;想象国王穿新衣时和大臣们、两个骗子的对话;想象国王听到男孩的声音后,会怎么说、怎么做……这些问题的讨论、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思维在不同的思想碰撞中擦出火花,批判性思维得到发展。
五、依托实践拓展,发展创新思维
思维的创新性也称创新思维,是思维品质的主要方面之一。在英语教学中,探寻思维品质培养的有效之路,应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根据学生喜欢动手动脑的实际,注重实践拓展,可以让他们的思维衍生出创新的“翅膀”,从而促进其创新思维品质的提升,以及思维品质的全面发展。
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而言,创新思维是最关键的组成要素。思维需要在实践中启发、在运用中拓展,实践是创新的基点,是开拓新想法、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王萍2022)。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让思维衍生出创新的“翅膀”。
就实践拓展活动的设计而言,首先,教师可以设计以动手操作为主要形式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发展创新思维品质。
例如,在讲授牛津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Unit 2 Let’s make a fruit salad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制作水果沙拉。制作水果沙拉的过程是思维独创性体现的过程。
又如,在教学牛津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Unit 5 Signs时,让学生为一些公共场所制作标志。这个实践拓展活动的开展除了能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促使其动手操作,还能促使其思维的发展。制作什么、怎么制作等思维是基础,创新是关键。实践活动能架起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桥梁”,让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寓于实践拓展中,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基于英语学科的特殊性,不仅应设计以动手操作为主要形式的活动,还应体现语言的工具性、交际性、实践性。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注重学以致用,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提升语言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品质。
例如,在教学完牛津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Unit 3 A healthy diet后,教师让学生为自己的一日三餐设计食谱,并运用简洁的英语对食谱进行介绍,说明设计的理由和必要性。这个活动的开展建立在对文本主人公的饮食习惯是否健康的评价的基础上,再根据自己已有的认识而制订食谱,从而促进学生边学边思、边学边做、边做边思,使其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学习习惯等得到全面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如Story time本身的创新元素,设计创编、表演等活动。这类实践活动的开展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升其语言运用能力,发展其思维的独创性,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进行The king’snew clothes、The lion and the mouse等故事类文本的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将文本内容创编为课本剧,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再现课本剧。适当、合理开展这类活动,能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促使其想象力、表现力及语言能力等发展,衍生出思维创新的“翅膀”,逐步提升其创新思维品质。
结语
在目前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认识到语言教学须承担思维品质培养的重任,并能帮助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具备较强的跨文化视角思考能力,能更好地认识世界,并能从自身的知识体系结构出发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从而有效推动深度学习活动的开展。在教学中,通过运用英语游戏、情境教学、合作学习、实践拓展等一系列教学活动,能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从而更好地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符合新时代现代化教育的要求。
引用文献
毕继霞.2022.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与习惯的培养[J].中学生英语,(2):42-43.
刘洋.2023.小学英语情境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J].新校园,(2):52-53.
王萍.2022.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策略[J].小学生(中旬刊),(8):106-108.
杨腾越.2021.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研究,(28):47-49.
周春云.2022.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J].新课程,(12):1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