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教材与绘本融合教学研究—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为例论文

2024-08-10 14:39:53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后,“主题意义探究”成了小学英语教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在这样的背景下,围绕“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意义探究”展开深度研究活动,指出教师可以将小学英语教学与绘本进行融合,提升主题意义探究活动对学生的影响,丰富其语言和文化知识储备,使其形成积极的价值理念,并提出教师可以采取预测绘本内容、挖掘绘本细节、组织读后活动等教学策略有效开展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与绘本融合教学活动,助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摘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后,“主题意义探究”成了小学英语教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在这样的背景下,围绕“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意义探究”展开深度研究活动,指出教师可以将小学英语教学与绘本进行融合,提升主题意义探究活动对学生的影响,丰富其语言和文化知识储备,使其形成积极的价值理念,并提出教师可以采取预测绘本内容、挖掘绘本细节、组织读后活动等教学策略有效开展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与绘本融合教学活动,助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英语;主题意义;英语绘本
引言
在参与教学研究工作期间,教师认真探索符合小学英语教学特点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等,希望可以让学生深度参与英语学习活动,并在提升自身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素养。本研究是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认知发展阶段论、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设计并展开的,主要提出三个研究问题:(1)什么是主题意义探究?(2)开展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教材与绘本融合教学有什么意义?(3)有哪些可以提升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教材与绘本融合效果的教学策略?随着研究的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下面系统论述研究成果。
一、问题的提出
《课程标准》提出了“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这一理念,相关论述中指出教师要“秉持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的学习理念,倡导学生围绕真实情境和真实问题,激活已知,参与到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一系列相互关联、循环递进的语言学习和运用活动中”(教育部2022)。同时,《课程标准》在其他板块中多次提及“主题意义”和“主题意义探究”两个关键词。由此,很多教育工作者在思考:什么是主题意义探究?如何让学生参与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语言知识学习和运用活动?
绘本是一种图文结合的读物,其特点为图文相得益彰,相辅相成——文本可以让学生理解插图中的基本信息,如人物关系、故事情节等;插图可以让学生深挖文本中未阐述的细节信息,提升其对文本内容的解读深度。综合来说,绘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读者克服阅读能力不佳、生活经验不足、欠缺语言环境的问题(刘佳霖2022)。近年的小学英语教育研究中,很多教师在探索将绘本与英语教学融合的策略,推动了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程。
基于以上背景展开思考,认识到一些精彩的英语绘本蕴含特定的主题意义,并且其主题意义与小学英语课内语篇的主题意义相同或相近,从而提出新的问题,即“展开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教材与绘本融合教学有什么意义?”和“有哪些可以提升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教材与绘本融合效果的教学策略?”
二、主题意义探究概述
主题意义探究可以从“主题意义”和“探究”两个角度展开解读。“主题意义”指作者/说话人通过书面语篇/口头语篇传递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表达意图等,有助于让学生形成积极的价值理念(郭欢英2022)。“探究”有“探索追求或研究”之意,强调研究者获取信息、展开思考的主动性,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由此,教师可以理解主题意义探究的内涵:主题意义探究指让学生从口语和书面语篇内容中挖掘语篇所要传达的主题的过程,重在让他们更深层次地了解与特定主题相关的语言知识和价值理念,让其得到全面发展。
三、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教材与绘本融合教学的价值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教材与绘本融合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有效地参与探究环节,并提升他们的主题意义探究效果。具体来说,结合认知发展阶段论,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特点:可以通过抽象理解进行推理,但其抽象思维能力较弱,需要借助具体事物展开逻辑推理活动。小学英语教材语篇内容较短,虽然有一些插图,但是由于部分语篇对应的插图提供的信息较少,部分学生难以结合插图深度梳理语篇并探究教材语篇的主题意义(吴丽霞2022)。而将与课内语篇相关的绘本融入教学活动中,可以引入更多直观、形象的图片,让学生获取更多的可以用于围绕特定话题展开具体分析的材料,有助于让他们展开逻辑推理活动,深度理解绘本主题意义。在此基础上,学生基于绘本分析成果进一步研读课内语篇,可以更好地理解课内语篇内容,提升参与主题意义探究的效果,更好地发挥主题意义探究活动对自身综合素养提升的促进作用。
四、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教材与绘本融合教学的策略
(一)Pre-reading:预测绘本内容,强化对主题的认识
在将小学英语教材与绘本融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基于教材语篇研读成果分析绘本标题和封面,预测绘本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让学生发散思考,产生了解绘本信息的意识,又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课内语篇与绘本内容之间的关联,强化对单元主题的认识。在指导学生预测绘本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自由表达观点,并借助关键词记录他们的想法,让其基于同学的推理成果提升对绘本内容预测的准确度。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Unit 2 In the library为例,单元主题为“校园纪律”,完成本单元Story time板块教学后,为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教师将本次教学活动与绘本David goes to school结合。为了让学生产生深度分析绘本的兴趣,提升对单元主题的认识,教师请他们结合单元Story time板块Yang Ling与Liu Tao之间发生的对话,对照绘本标题和插图推理绘本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结合绘本插图中小男孩在教室内扔飞机的封面及“David goes to school”这一信息,提出推理结果—封面的小男孩是绘本的主人公大卫(David),绘本应该记录了大卫在校内发生的故事。在此基础上,结合教材中“Don’t shout.”“Don’t run.”“Don’t eat here.”等短语,学生还可以进一步展开推理,指出大卫在学校应该做了很多违反纪律的行为,并且应该会有教师和同学对其进行劝阻,为其讲述校园规则。在学生分享个人观点期间,教师将“David”“obey the rules(违反规则)”“eat in class”“Don’t...”等关键词记录在黑板上。在学生分享个人观点后,教师请他们阅读黑板上的关键词,重新展开深度推理。
综上,教师灵活引导学生结合课内所学推理绘本内容,既可以让他们产生阅读绘本、验证个人推理成果的积极性,又可以让其在推理期间强化对“规则”一词的理解,更多地思考班规、校规等,认识遵守规则的意义。
(二)While-reading:挖掘绘本细节,提升主题意义探究深度
为深化主题意义探究活动对学生的影响,教师需要指导他们全面分析绘本,挖掘绘本细节,提升其主题意义探究的深度。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部分学生的语言智能较强,能够更好地分析文字信息,表达想法;部分学生的空间智能较强,对色彩、线条、空间等元素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敏感性较高,借助意象和图像思考的能力较强;部分学生的自然探索智能较强,对动植物和自然环境的了解较多……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认识到部分学生在解读教材和绘本信息、探究主题意义期间可能会出现无法全面、深入分析材料展开思考的情况。由此,教师可以通过问题、任务等为学生搭建绘本阅读“支架”,让他们找出绘本细节挖掘的角度,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让全体学生获得个性化表达平台的同时,使不同智能组合的学生取长补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提升其绘本分析的深入程度。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班级讨论活动,让学生在班级讨论的过程中进一步获取绘本细节挖掘深度,以此判断他们的主题意义探究效果,进一步点拨其思考(张培培2022)。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Unit 5 Seasons为例,为了让学生结合单元语篇深度探究与“季节”这一主题相关的内容,发现各个季节独特的美好,形成享受自然、享受生活的意识,教师分享绘本Iam a Bunny展开教学活动,并请学生参与深度讨论活动,分析绘本细节。具体来说,教师设计如下深度讨论流程:
Step 1:Design questions(设计问题)教师设计思考问题:
Q1: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s?Q2:Which picture do you like best?
Q3:Which sentences or phrases impressed you?
【设计说明】绘本I am a Bunny中的文字提示较少,但图片蕴含了大量的信息,如介绍绘本主人公尼古拉斯(Nicholas)春天喜爱的活动—pick flowers的图片中,插画作者画出了大量的花,如树上开着的白色的花,大地上绽放的黄色、白色的花……不同种类花的颜色、形状不同,可以展示出pick flower这一活动的乐趣。教师提出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深度钻研绘本细节,在绘本分析的过程中找出思考与讨论的方向,初步感知绘本主题意义。
Step 2:Group discussion(小组讨论)
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引导他们交流绘本细节研读成果,解决教师设计的思考问题。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无须过度干预各组的讨论深度,但要督促并保障各组学生展开有效讨论,防止出现“组内氛围沉闷”“部分学生滔滔不绝地讲、部分学生一言不发地听”等问题。
【设计说明】在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期间,教师需要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和对学生信息的收集情况,将不同特点的学生划分到同一小组中。因此,学生展开小组讨论期间,可以做到取长补短,分享自己的细节分析成果,借鉴组员的探究内容。
Step 3:Class discussion(班级讨论)
在学生完成讨论后,教师担任“主持人”的角色,引导他们参与班级讨论活动。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指导学生先从整体上概括绘本信息,提炼绘本主题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分享自己和小组成员讨论期间得出的绘本细节分析成果。同时,若学生存在忽视重要细节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分享自己的绘本细节分析成果等方式点拨他们思考,提升班级讨论效果。
【设计说明】在班级讨论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更加系统、深入地探究绘本细节,并得到教师的指导,关注绘本中“Watchsb./sth.doing...”“get ready for”等语言知识,感知作者如何运用这些精彩的表达方式突出各个季节的特点及尼古拉斯对各个季节的情感。
通过以上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深度挖掘绘本细节,提升他们的绘本阅读效果,有效解读绘本中的语言和插图细节,有助于让其形成热爱自然、关注各个季节特点的意识。
(三)Post-reading:组织读后活动,提升融合效果
组织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教材与绘本融合教学期间,教师要注意让学生感知教材语篇与绘本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在While-reading教学环节,学生会将注意力集中于绘本中,容易出现割裂绘本与教材关联的问题,限制思考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主题意义探究效果。教师可以在与学生深度阅读绘本后,组织读后活动,提升课内教学与绘本阅读的融合效果,让他们深度探究单元主题意义,助力其思维发展(陆东华2022)。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照绘本阅读期间的收获,将教材中的某一语篇进行改编,绘制与其相关的插图,并结合绘本分析期间积累的精彩短语和句式丰富教材语篇的文字内容;也可以指导学生基于绘本主题,将教材中的语篇和绘本结合,创编新的情节丰富、有趣味性的英语短剧,指导他们在编排短剧的过程中突出单元主题意义。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为例,为了让学生在主题意义探究期间形成协助父母做家务的意识,教师结合绘本Lazy Lily展开教学活动。
绘本Lazy Lily讲述了如下故事:莉莉(Lily)的妈妈希望她打扫自己脏乱的房间,但莉莉却用装病来逃避做家务。妈妈发现后,并没有揭穿她,而是要求其躺在床上“养病”。最后,莉莉无法忍受过度脏乱的房间,主动打扫了房间。
而在Story time板块的语篇中,除年龄过小的帝姆(Tim)和客人吉姆(Jim),迈克(Mike)家中每个人都能够主动承担家务。
完成绘本教学后,教师引导学生综合分析绘本Lazy Lily与Story time板块的内容,展开绘本续编工作,推理莉莉在整理好自己的房间后,还可能继续参与哪些家务活动,从而以莉莉一家人为主要人物,设计一个精彩的英语短剧,并提出如下要求:
1.短剧编排期间,应设计旁白。旁白中要引入现在进行时语法知识。
2.短剧中要引入丰富的与家务相关的短语,如“clean the car”“clean the table”“make the bed”等。
同时,为降低学生创新思考的难度,教师还应为他们提供续编提示:
1.曾经逃避做家务的莉莉能否顺利完成“clean the car”“clean the table”“make the bed”等工作呢?
2.家人看到莉莉的行为后,会产生哪些想法呢?
3.莉莉完成多项家务后,会发出什么样的感慨?她会对家人说什么?
最后,教师设计短剧展示环节,让学生获得展示平台、观看他人表演。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各个短剧进行点评,并鼓励学生基于短剧表演、观看成果,反思自己在过去的生活中是否主动承担过家务,并鼓励其在今后的生活中主动参与做饭、打扫房间等活动,表达自己对父母的关心。
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将绘本与教材紧密结合,既有助于让学生巩固与“Helping our parents”主题相关的语言知识,又有助于让他们展开对单元主题意义的思考,意识到家务应该由家庭成员共同承担,并让他们在表演过程中内化单元主题意义,从而通过组织主题意义探究活动对其日常生活产生积极影响,提升英语课程的育人效果,使其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念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结语
为了让学生参与主题意义探究活动,提高其学习能力、语言能力、思维品质、道德修养等,教师可以将小学英语教学与绘本阅读活动进行融合,借助绘本让学生更好地挖掘教材内容,解读单元主题意义。教师可以在绘本阅读前引导学生基于教材预测绘本内容,提升其对单元主题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绘本阅读期间深挖绘本细节,提升主题意义探究深度。教师组织读后活动,让学生的英语学习活动回归教材,将绘本与教材内容结合,提升小学英语与绘本融合教学工作的开展效果,使他们受到单元主题意义的影响,发展综合素养。
引用文献
郭欢英.2022.主题意义探究下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J].校园英语,(49):67-69.
教育部.202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刘佳霖.2022.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策略[J].中学生英语,(48):51-52.
陆东华.2022.新课标视域下的小学英语课内外阅读教学融合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11):61-63.
吴丽霞.2022.浅谈小学英语主教材与绘本的融合教学[J].校园英语,(52):100-102.
张培培.2022.遵循主题意义导向妙用小学英语绘本[J].小学生(上旬刊),(12):91-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