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英语论文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以Unit 6 Birdwatching Reading Zhalong—A special place为例论文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以Unit 6 Birdwatching Reading Zhalong—A special place为例论文

8

2024-08-10 13:54:25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这不仅是英语教学的重要方法,而且是文本解读的新范式,为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有效路径。提出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初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设计原则,并以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Unit 6 Birdwatching Reading Zhalong—A special place为例,对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进行解读。

  【摘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这不仅是英语教学的重要方法,而且是文本解读的新范式,为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有效路径。提出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初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设计原则,并以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Unit 6 Birdwatching Reading Zhalong—A special place为例,对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进行解读。

  【关键词】初中英语;英语学习活动观;阅读教学

  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理念中强调发挥核心素养的统领作用,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着重强调英语学习活动情境的真实性、主题意义解读的指向性、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性和各层次活动间的递进性等特点(教育部2022)。英语学习活动观为整合课程内容、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可操作的途径。阅读教学作为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阵地,因此,探索英语学习活动观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的设计原则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一、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初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设计原则

  英语学习活动观作为一种宏观的学习途径,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主题意义,教师要在宏观学习途径的框架下设计具体、可操作、可达成且具有真实性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须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一)分析语篇特点,确立文本解读角度

  语篇承载表达主题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文体素材(教育部2022),可见,对语篇类型及其内容的分析是教师教学设计和学生解读主题意义的基础。不同语篇的语篇结构、语言特点、文体特征、文本主线、写作意图等不尽相同,教师应深入分析不同语篇的内容和结构,以主题意义解读为落脚点,找准语篇解读的突破口、重难点,并通过由浅入深、关联递进、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确立语篇解读的挖掘点时,教师应思考以下问题:该语篇的主题是什么?该语篇属于什么类型?该语篇的宏观结构或文本主线是什么?该语篇的微观结构是什么?该语篇的主题意义是什么?从哪个角度进行解读最有利于不同类型活动的设计和文本主题意义的解读?

  (二)巧妙设计活动,揭示语篇主题意义

  活动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形式,是学习者建构、内化和创造性使用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活动设计是否巧妙,决定了文本解读的深度,继而决定了学生能否通过课堂活动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须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005XpTbZly1hi309y0ds5j30j60j5wfq.jpg

  1.平衡活动的三个层次,确保教学活动的综合性

  英语学习活动观倡导教师设计基于语篇的学习理解活动、深入语篇的应用实践活动和超越语篇的迁移创新活动。这三个层次的教学活动指向不同的学习目标(王兰英2018),体现了从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的发展,呈现了语言知识向能力再向素养转化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活动设计过程中尽量平衡和兼顾活动设计的三个层次,体现了英语学习活动观倡导的综合性。综合性主要指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语言技能的整合性(张献臣2021),只有平衡三个层次的活动,才能做到课程六要素的整合,并且兼顾听、说、读、写、看等多项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2.搭建活动开展的“支架”,考虑教学活动的关联性

  活动的关联性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关联学生的生活、关联学生已有的知识及活动之间的关联(张献臣2021)。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教学活动设计强调思维的递进性,教师应为学生搭建活动“支架”,确保他们能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在教学活动中得到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各个方面的提高。教师应在各层次的教学活动之间搭建“支架”,帮助学生理解各层次活动的内部逻辑,以便更好地帮助他们进行主题意义的解读。搭建活动“支架”的方式有很多。例如,将一个讨论话题分解成若干个相关的子话题;在前置的教学环节中进行知识和思维的铺垫;通过思维导图、流程图、时间轴等可视化工具帮助学生梳理、概括、分析、整合语篇信息,形成新的结构化知识;通过呈现多模态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补充背景知识,增强文本理解等。

  3.创设活动真实的情境,考虑活动设计的实践性

  活动的实践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设置真实的情境和关注学生的多元互动(张献臣2021)。真实、存在信息差、能激起学生沟通和表达欲望的活动能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能力。多元互动不仅应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还应有学生和文本互动共同构建文本主题意义的过程。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主题意义,能“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成为意义探究的主体和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者”(教育部2022)。

  (三)夯实语言能力,建构内化知识结构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思维的工具(梅德明、王蔷2018),因此,语言能力构成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蕴含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拓宽国际视野和思维方式,开展跨文化交际(教育部2022)。英语课程六要素中也包括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可见语言能力在学生英语学科素养发展中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必须关注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语用知识的情境化讲授。此外,语言技能包含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这些技能的培养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抓手。例如,初中阶段的学生应掌握的理解性技能包括从语篇中提取主要信息和观点,理解语篇要义,理解语篇中显性或隐性的逻辑关系,根据语篇标题预测语篇的主题和内容等。根据交际需要发起谈话并维持谈话,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词汇和语法结构等则是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培养的表达性技能。由此可见,语言能力的夯实对于学生梳理文本内容,概括和整合文本信息,从而产生新的知识结构并内化至关重要。

  (四)培养思维品质,挖掘语篇文化内涵

  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属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四要素中的高阶思维层次,是学生学科素养发展的重要标志。其中,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其他构成要素发展的不竭动力;文化意识蕴含着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保障。思维品质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选择”(教育部202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语篇信息进行辨别和分类,分析语篇内容并进行推断,概括语篇信息,归纳并建构新概念,批判语篇中的观点并进行创新性表达。教师应充分挖掘语篇中的文化意蕴,或链接与主题意义相关的文化意象,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对不同文化进行比较和判断,产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增加文化自信。

  二、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本研究涉及的课例选自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Unit 6 Birdwatching,文章标题为Zhalong—A special place。文本对扎龙自然保护区的地理位置、扎龙的鸟类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此外,文本揭示了扎龙自然保护区及鸟类遇到的问题,介绍了政府、观鸟协会的成员和渔民们已经采取的拯救行动,并号召大家一起保护鸟类和湿地。教师设计了学习理解类活动、应用实践类活动和迁移创新类活动引导学生进行主题意义的解读,促进他们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学习理解类活动—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教学片段1】学生对文章的第一段进行扫读,并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Q1:Where is Zhalong Nature Reserve?

  Q2:What is special about it?

  随后,教师要求学生将扎龙自然保护区的三个特点与三个方面进行匹配(见图1)。

005XpTbZly1hp2ybulh3mj30u00u0mzt.jpg

  【设计说明】学生在快速阅读后获取语篇的细节信息,梳理扎龙自然保护区的三点特别之处。通过信息匹配的练习,学生能更好地梳理和整合信息,增进对文本的理解。

  【教学片段2】教师将第三段中的句子打乱顺序并呈现在PPT上,要求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将打乱顺序的句子进行排序。教师提供以下几个问题作为学生讨论和思考的“支架”:

  Q1:Which of the sentences can’t be put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paragraph?Why?

  Q2:Which sentences show the causes?Which sentences show the result?

  Q3:Which sentence should come first?Why?

  教师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第三段的主要内容。随后,启发学生思考:“What should we do when we face problems?”继而自然过渡到第四段。第四段主要介绍了政府、观鸟协会的成员和渔民们为解决这一问题采取的措施。学生读完第四段后,完成思维导图中的填空部分(见图2)。

005XpTbZly1hp2ybuz4v7j30u00tz417.jpg

  【设计说明】教师以三个问题为“支架”,引导学生分析和判断不同的衔接词对语序和语篇意义构成的影响,能帮助他们建立信息之间的关联,形成新的知识结构。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第三、四段的结构化知识及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成因、结果、解决措施这一基本思路,有助于在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的逻辑性。

  (二)应用实践类活动—促进语言和文化知识的内化

  【教学片段3】在完成语篇各段落的重点信息梳理、概括、整合、分析后,教师创设真实情境:为初次前往扎龙自然保护区的游客设计一本旅游指南,包含recommended time、recommended activities、activities not allowed。教师提供旅游指南纲要及如下问题链作为“支架”。学生在讨论和设计旅游指南的过程中,要从语篇中找出依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Q1:Is watching birds at night a good choice?Why or why not?

  Q2:Is winter a good season to go birdwatching?Why or why not?

  Q3:Where will birds fly before winter comes?Why?

  【设计说明】旅游指南的设计是一个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学习活动。设计包含最佳观鸟时间和观鸟季节的判断,游客可做和禁做的事情,学生得以在具体、真实的情境中内化和运用语篇中的知识。通过教师的追问和启迪,学生还要跨学科建立英语和地理及百科知识之间的关联,进行跨学科知识的运用和创造性表达。

  (三)创新迁移类活动—深化主题意义的理解

  【教学片段4】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徐秀娟和徐卓的视频,该视频节选自新青年对徐卓的采访。教师继而对多模态语篇中的信息进行总结。学生两人一组,分别扮演徐卓和记者,进行一段采访。教师提供采访的内容提纲,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表达。

  【设计说明】教师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教师提供的采访提纲从一些知识迁移性问题,如对徐卓工作地点的提问,扎龙自然保护区的特别之处的回顾,以及徐卓对游客的建议,逐渐升华至精神品质的问题,即明知保护鹤类的工作艰难,为何还要坚守在扎龙保护区。这一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思考传承父辈精神品质的意义、保护鸟类和湿地的重要性及年轻一代艰苦奋斗创造更美好世界等问题。这一创新迁移类活动依托真实的情境,不仅发展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而且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教学片段5】本教学活动中,教师引领学生回归文章标题进行主题意义的探究。语篇的标题是Zhalong—a special place,教师引导学生聚焦关键词special,并围绕“Why is Zhalong a special place?”进行讨论。在学生充分讨论并表达观点后,教师用思维导图(见图3)有层次地呈现、回顾和总结扎龙自然保护区特别的原因。

005XpTbZly1hp22k1bkb3j30rs0r2n4d.jpg

  【设计说明】一方面,主题意义引领英语学习活动的设计;另一方面,英语学习活动应层层递进,帮助学生揭示语篇的主题意义。解读标题是领悟文本主题意义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引领学生回归语篇标题不仅是对教学活动的回顾和总结,而且能促进学生从多元角度系统解读语篇的主题意义。

  结语

  英语学习活动观为教师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方法论,教师应在充分理解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英语活动的分类及其特征的基础上,在课堂中对其的应用进行更多的实践尝试。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现路径之一,在英语学习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整合课程内容六要素,紧紧围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框架,结合具体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文本主题意义的解读,并有的放矢地培养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引用文献

  教育部.202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梅德明,王蔷.2018.改什么?如何教?怎样考?[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王兰英.2018.对六要素整合的高中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认识与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12):7-12.

  张献臣.2021.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听说教学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