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英语论文 基于高阶思维模式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讨论文

基于高阶思维模式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讨论文

17

2024-08-10 13:41:22    来源:    作者:zhouxiaoyi

摘要:在前置学习、课堂教学、课后实践三个维度上,构建基于高阶思维模式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框架。结合实例,从前置学习、分析、综合、评价、实践五个角度,提出基于高阶思维模式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认为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积极通过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强化其思维品质。

  【摘要】在前置学习、课堂教学、课后实践三个维度上,构建基于高阶思维模式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框架。结合实例,从前置学习、分析、综合、评价、实践五个角度,提出基于高阶思维模式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认为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积极通过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强化其思维品质。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高阶思维

  引言

  依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内涵”,小学英语教学应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他们在理解、分析、比较、推断、批判、评价、创造等方面的思维水平。小学英语教师可以阅读为载体,对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行培养。思维品质可划分为低阶思维与高阶思维,前者较易达成,后者一直以来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老大难”。为突破此难点,积极参与基于高阶思维模式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讨,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一、基于高阶思维模式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框架

  大量研究与实践表明,使学生通过小学英语阅读形成高阶思维,不仅需要完善课堂教学,还应重视前置学习与课后实践。据此,构建教学框架(见图1),初步形成教学思路:

image.png

  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前置学习,通过合理的任务与辅助学习资源,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引发其自主思考,激活其思维,为以课堂为主阵地培养其高阶思维奠定基础。

  其次,教师应做好课堂教学,包括导入新课、解读语篇、赏析语篇、特色实践。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断以问题、任务等新颖教学手段指导学生,有效带动其高阶思维的发展。

  最后,教师应延伸课后实践,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必要的课业学习,适当扩大教学空间,以促进他们高阶思维的持续提升。

  二、基于高阶思维模式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一)巧用图表,前置学习

  图表是引导学生进行前置学习的常用工具,教师通过图表呈现预习任务,同时,提供一些辅助学习资源,可为学生提前学习与思考带来明确的方向,从而保障其前置学习与思维训练效果(曹富荣2022)。因此,基于高阶思维模式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教师可巧用图表支持前置学习活动。

  以新人教版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下)Unit 3 At the zoo为例,教师在Story time阅读教学前,向学生推送“KWL预习任务表”(见下页表)。KWL分别代表“know”“what”“learn”,对应学生对阅读材料的认识程度、学习规划与把握程度。教师将此表提前推送给学生,引导他们自主阅读教材故事并回答表中的问题。学生落实前置学习,反思“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说明“还想了解什么”的学习计划,促进课堂学习,同时实现高阶思维的初步发展(陈静怡2022)。

image.png

  (二)优化导入,促进分析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第一阶段。教师可以优化新课导入方式,通过背景、标题、任务的递进式呈现,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分析语篇,培养其高阶思维。

  1.导入背景,激发分析兴趣

  背景指的是语篇内容的背景信息,如创作起源、社会影响等,具有一定故事性。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具有爱听故事的特点,教师可将背景视为导入新课的重要素材,满足他们听故事的需求,激发其分析兴趣,使其在兴致勃勃的背景讨论中生成思维。

  以新人教版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Unit 3 Friends为例,其Story time围绕朋友之间的互帮互助展开。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先向学生分享一个朋友间的互助故事,如《三只小猪盖房子》。之后,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语篇故事,提出问题:“故事中的小动物和三只小猪一样互相帮助,猜猜它们都是谁?为什么互助?在小动物们互相帮助的过程中,还可能出现哪些事情?”

  学生大胆猜测和分析,有的说“也许它们在一起做饭”,有的说“也许有强壮的大象、弱小的小兔子,大象在帮助小兔子”。学生畅所欲言,高阶思维得到锻炼。

  2.导入标题,联想促进分析

  标题多为对语篇内容的概括性语言,能够引发学生对语篇内容的联想,从而促进其分析。编排新人教版PEP小学英语教材时,编者已经为大部分语篇提炼了标题,教师可以直接将其导入。而对于部分缺少标题的语篇,教师可以根据其主要内容与中心思想自主提炼标题,优化表达方式,适当制造悬念(张艺文2022)。

  仍以新人教版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Unit 3 Friends为例,其Story time尚无标题,教师结合其主要内容,提炼标题为“Pull the radish together”。在学生完成关于其背景的分析后,教师板书写下该标题,同时提出问题:“What does this title mean?Based on your analysis,what assumptions do you have?”其一,询问学生对标题的理解;其二,关注学生的联想。学生阅读标题,带着问题展开分析,对语篇故事提出更合理的猜想,如“小动物们在互相帮忙,一起拔萝卜”“小兔子最喜欢吃萝卜了,被帮助的一定是小兔子”。在此过程中,学生的高阶思维得到锻炼。

  3.导入任务,驱动分析行为

  任务即课堂阅读活动任务。教师可在学生结束对语篇标题的联想后导入任务,并引导他们围绕“任务是什么”“如何探究任务”等话题展开讨论。

  依然以新人教版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Unit 3 Friends为例,基于以上导入过程,教师导入以下阅读任务:

  任务1:Find the animal friends in the article.

  任务2:Talk about the results of the animals helping each other.

  任务3:Analyze how the animals help each other.

  任务分别以找到故事主人公、确定故事结果、梳理故事过程为核心,对学生分析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有助于他们“分析”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带着任务深入阅读,分析插图与语言,提炼关键信息,形成高阶思维。

  (三)解读语篇,梳理综合

  解读语篇是课堂教学的第二阶段。教师应通过问题、任务等指导手段,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解读语篇,梳理重点信息。最后,教师可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整合语篇解读成果,促进其综合思考,培养其“综合”层次的高阶思维(陈玉蓉2022)。下面,结合新人教版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上)Unit 6 In a nature park Story time加以说明。

  1.对关键信息的解读

  解读关键信息,可首选“观察+互动”方法。以新人教版PEP小学英语教材为例,为促进学生阅读语篇,教材编排了大量插图。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比观察教材语篇和插图,设计“What findings have you made?”等互动话题,让学生先观察、后讨论。

  本课语篇关键信息主要集中在“人物”方面。基于教师所给话题,学生可先观察教材插图,找到小熊、松鼠、考拉、猴子等,之后,阅读文本,观察每段对话前的名称,发现Zoom与Zip出现频率较高,确定小熊和松鼠为主人公,并将Zoom、Zip与小熊、松鼠一一对应起来。之后,学生可提炼“环境”关键信息,如bridge、mountains等,通过每段故事插图背景与单词的对应关系,理解故事所描绘的自然环境。在这样连续的综合分析中,学生的高阶思维得到发展。

  2.对语言要素的解读

  解读语言要素,要求学生速读语篇,提炼陌生单词、短语、句型等。

  以单词为例,本课生词包括mountain、bridge、house等。教师在学生提炼单词后,通过问题“Guess what they mean?”引导他们在插图支持下展开综合分析。之后,教师结合音标与释义,分别对单词进行讲解。比如mountain,教师先解释其汉语意思为“高山,山岳”,然后板书写下其音标/′mauntən/,引导学生进行自然拼读,总结单词拼读技巧。这样,通过对语言要素的综合解读,再次训练了学生的高阶思维。

  3.对逻辑结构的解读

  解读逻辑结构,要求学生精读课文,将综合分析重点转移至行文逻辑、语篇布局等方面。教师借助问题链,设计合作探究任务,使学生构建思维导图(见图2)。

image.png

  本课逻辑结构为“以对话为主要形式,按事件发生顺序行文”,可基于不同故事场景得出。为此,教师提问:“How did the story come to be told?In what order did the bear and the squirrel go to the nature park?”之后,教师提示学生:“在小组中讨论问题,根据故事顺序解读作者的行文逻辑与结构。”

  学生根据故事各部分插图序号展开综合思考,可快速理清逻辑结构,绘制综合性思维导图,以此锻炼高阶思维。

  (四)全面赏析,交互评价

  赏析语篇是课堂教学的第三阶段。教师应从行文特征与价值取向出发,双管齐下,引导学生全面赏析语篇,指导其交互评价。

  1.对行文特征的赏析

  简单来说,行文特征由内容特征、语言特征、结构特征等要素构成,覆盖语篇的每一个细节。赏析语篇行文特征,对“What is the best part of the article?”“Which part of the author uses the language best?”“What can you learn about the structure of the article?”等展开评价,可使学生在发展高阶思维的基础上,对英语写作内容安排、语言技巧、结构规划形成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提高其学科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提出赏析任务后,立足以上三个维度指导学生。

  2.对价值取向的赏析

  价值取向指作者通过语篇内容展现的情感与态度具有立德树人的赏析价值。一个真正具有学习意义的语篇通常不仅是叙事,还传递着健康、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以新人教版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Unit 3 My weekend plan为例,其阅读主题围绕“周末计划”展开,意在通过阅读,利用不同人物的周末计划培养学生“做计划”的意识与能力。教师由此切入,以“计划”为话题引导学生讨论,使其赏析语篇价值取向,提出关于计划的正确看法,如“做计划让人不再浪费时间”“做计划可以让很多事情更顺利地开始和结束”“我们要学会做计划,坚持做计划”等。

  (五)构建情境,特色实践

  特色实践是课堂教学的第四阶段,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学科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深化其“评价与创造”层次高阶思维的发展。教师可结合语篇内容灵活调整情境构建方式,调动学生的特色实践积极性,使其身体与思维一并“动起来”。

  以新人教版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下)Unit 1 How tall are you?为例,其Story time涉及多个人物,故事情节丰富,极具表演价值。教师在学生完成分析、综合等阅读任务后,构建舞台情境,设计角色表演活动,让他们自主扮演长颈鹿、斑马、小狗、梅花鹿、小熊、松鼠等,结合英语台词表演故事内容。这样,在设计表演动作时,学生能发展“创新实践”高阶思维;在运用英语台词时,学生能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结语

  基于《课程标准》对学生思维品质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刻不容缓。教师应准确构建相关教学框架,创新相关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有助于发展高阶思维的良好阅读学习环境,让他们多学、深思、活用,学会独立地获取、加工、输出知识,从而实现思维品质的有效强化。

  引用文献

  曹富荣.2022.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高阶思维的培养[J].学园,(36):22-24.

  陈静怡.2022.高阶思维模式下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研究[J].教育界,(31):50-52.

  陈玉蓉.2022.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品质的实践探索[J].试题与研究,(29):183-185.

  张艺文.2022.基于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践研究[J].海外英语,(19):188-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