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化背景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探究论文

2024-08-10 11:56:30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教育与生活的外延和内涵是一致的,并且在许多领域两者是叠加在一起的。基于生活化背景进行英语教学设计,凸显英语教学的工具性、技能性,可使英语教学更有意义,从而让学生有效掌握所学内容。然而,就当前来看,初中英语教学整体上脱离实际。因此,从实际出发,以生活为背景,论述生活化教学之于英语教学的意义,并就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策略探究。
【摘要】教育与生活的外延和内涵是一致的,并且在许多领域两者是叠加在一起的。基于生活化背景进行英语教学设计,凸显英语教学的工具性、技能性,可使英语教学更有意义,从而让学生有效掌握所学内容。然而,就当前来看,初中英语教学整体上脱离实际。因此,从实际出发,以生活为背景,论述生活化教学之于英语教学的意义,并就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策略探究。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初中英语;教学质量
引言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与生活存在密切联系。生活化教学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让学生教学做合一,促使其高效学习,提高其英语学科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须引入生活元素,创设生活语境,构建充满生活气息的课堂,从而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快乐学习。
一、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基于生活化背景开展的教学活动,其实就是生活化教学。生活化教学理念是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理念的核心。陶行知认为,之前的教学存在明显的缺陷,即脱离生活实际,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彭长青2023)。真正有用的教学应根据生活实际培养人改造社会、独立生活的能力。为此,他主张“为生活,以及改善生活而教育”,让学生掌握有用的知识。生活化教育是指面向社会的、民族的、整体的实用性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使个体具有改造社会生活的觉悟,能手脑结合去实践和创造,去改造、创造新的人生,造福中国和世界的人。生活化教学的重点是引入生活元素,创设生活情境,讲授生活知识和技能,开展生活实践,使教学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行。实践证明,生活化教学可以解决教学脱离实际、教学气氛不活跃等问题,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改造生活的能力。
英语是一种实用性语言,英语教学不能脱离实际,闭门造车。不过,受应试教育影响,长期以来,英语教学都存在“教教材”的现象,存在为教而教的问题,如在英语教学中,许多教师以教材为本,很少开发生活资源,将生活元素应用到教学中去,也很少引入生活现象,让学生讨论生活中真实存在的问题。这样一来,学生虽然能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但是不理解英语的内涵和实际意义,从而失去学习的动力,生活中也难以做到主动说英语、用英语。基于生活化背景进行英语教学设计,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可弥补英语教学短板,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充分释放个性,锻炼能力,达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树立生活化教学理念,从生活出发进行英语教学改革,以提高英语教学品质,使英语教学更有意义(黄海梅2023)。
二、基于生活化背景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开发生活化资源,增加教学的吸引力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成为真正的教育。”所以,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有目的地让学生去生活和学习。英语是初中基础课程之一,英语学科具有独立性。英语教学要想取得理想效果,需要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托底。教材是教学的重要材料和依据,但教材上的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生活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开发生活化资源,是生活化教学的第一步,可增加教学的实效性和吸引力。因此,基于生活化背景提高英语课堂质量的第一步就是结合教学内容,开发生活化资源,满足教学需要。开发生活化资源可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寻找与单元主题相关的素材,二是提炼阅读语篇中涵盖的生活化素材,三是挖掘课后练习中涉及的生活化素材,四是结合教师和学生知识经验补充教学资源(赵成斌、侯玉萍2023)。无论哪种方式的资源开发,都需要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服务教学。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Unit 1 Can you play the guitar?教学中,教师紧贴单元主题“谈论能力与特长”寻找生活化的素材,播放学生日常可能听过的不同乐器演奏的曲子,如用葫芦丝演奏的《蝴蝶泉边》,用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琴曲《茉莉花》,使他们的知识世界与日常生活建立联系,抓住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促使其认知经验朝更高的层次过渡。另外,基于语篇分析,提炼其中涉及的生活化素材,如语篇中提及了招聘广告,教师创设“应聘”情境,让学生用情态动词和学过的英语单词概括、介绍自己的能力,说一说如果自己现在以高校大学生的身份找工作,适合什么工作,可能会达到什么薪资水平,并鼓励他们仿照看过的招聘广告进行仿写,从而使教学内容、情境与生活话题建立联系,使课堂活动有效发生,有序推进。
(二)引入生活化内容,打造生活气的课堂
《课程标准》对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教师丰富教学中的生活化元素,加强学生对生活化元素的体验、感受(钱永宁2023)。然而,长期以来,教师习惯以考试为指挥棒,高密度、高频率进行知识讲解,导致学生在课堂中很少有体验生活化元素的机会。其实,初中英语教学内容相对简单,新教材中有许多语篇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教师要因时因地制宜,适时引入生活化内容,丰富教学中的生活元素,打造充满生活气息的课堂,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Unit 3 This is my sister教学中,本单元的话题、词汇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接触且相对熟悉的,与之有关的教学资源非常多,因此,教师提前收集相关的生活资源,并将其引入课堂,如在讲述关于家人称谓的单词时,利用多媒体展示dad、mom、brother、sister、grandpa、grandma、uncle、auntie等多位“家人”的图片,借助图片和关系图让学生识记单词,认识人物关系,同时与学生进行交流:“Who is the person you love most in your home?Why?If you want to choose one to accompany you on a trip,who would you choose?If you choose someone to cook with you,who do you think can do the best?”利用生活化元素发掘教学的深意,呈现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可以加深学生对单词的理解和记忆,使他们获得良好的体验,产生学习兴趣。
(三)创设生活化情境,活跃英语课堂氛围
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他们的学习活动更易受个人意愿、兴趣的影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及严肃的师生关系容易给学生带来沉重压力,很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无法满足其个性化需求。创设直观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借助情境体验英语,学习英语,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可以创设生活化情境,给学生的身心以直接的刺激,以活跃英语课堂气氛,让他们感受英语的魅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Unit 5 What are the shirts made of?阅读教学中,在讲述过重点词汇cotton、silk、wool、leather、cashmere及重点句型“What are these/those shirts made of?They are made of silk/wool/cotton.”后,教师用视频的形式呈现简单的对话内容,让学生参考视频模仿并练习发音,知道如何围绕“衣服的制作材料”“购物”等话题进行交流。然后,创设“购物”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他们用所学知识去交流。比如,去超市购物时,需要询问物品的摆放位置、物品的价格,了解物品的材质,评价物品等。针对这些,都要用到之前学过的英语句型,需要有人提问题、提要求,并且有人给予回应。教师让学生与同桌合作,联系生活实际进行问答、交流。比如,询问物品摆放位置时,学生A:“Excuse me,where can Ifind T-shirts/shirts?”学生B:“You are welcome.It’s my pleasure.The T-shirts/shirts is in the clothing area,please follow me.”教师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结合实际进行操练,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四)构建生活化语境,提高英语运用能力
语言发展和应用与语境存在密切联系。在英语教学中,创设语境是英语教学的有效策略之一。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为其跨文化交际助力。不论是英语运用能力培养,还是跨文化交际,都与具体语境下的英语学习和应用是分不开的。因此,《课程标准》大力倡导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要求通过营造生活语言环境的方式培养英语语感,提升他们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张红2023)。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可以立足教材,联系生活,创设生活化语境,让学生去思考、学习、探索和辨析,以提高其语言能力。
以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Unit 9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一课的教学为例,在学生掌握了具体的邀请别人参加聚会的英语知识后,教师呈现一张图片,留出时间,让他们观察教材中的插图,从图片中提取信息。然后,随机抽查一名学生,让其分析、讲述图片内容,并就其对图片信息的提取情况进行简单的评析,就“邀请别人参加生日派对”进行语境设置:(1)明天是小明的生日,妈妈准备在家给他举办一个生日派对。他打算邀请他的朋友们来参加。为此,他首先要用英语发出邀请,了解朋友们是否有时间,是否愿意来。(2)询问时间和意愿,确定有几个人参加聚会。(3)接受与拒绝。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设想不同语境下进行英语交流要用到的单词、句型,并将单词、句型正确写出来,如邀请别人时要用的句型有:“Tomorrow is my birthday.I’m having a party at home.Can you come?”或者“Do you have plans tomorrow?The party starts at 7 pm...”对方如果接受邀请,可能要说“Yeah,of course!I’d love to come!When is it?”或者“What time should I arrive?”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练习,以培养其语感和语用能力。
(五)设计生活化活动,培养英语学习能力
在我国教育领域,英语属于第二语言。受母语环境影响,许多学生从小养成了汉语思维,无法从英语文化视角思考问题,“哑巴英语”现象普遍。生活化教学的方法论是“教学做合一”。所谓“教学做合一”,指让学生运用“活的知识”去实践和创造,培养他们的行动能力、创新和创造能力。生活化教学不仅指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情境生活化,还指学习方法和学习活动生活化。设计生活化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踊跃参加活动,可使教学摆脱“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割裂”的桎梏,达到“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目的。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基于生活化背景教学,应将生活化教学理念落实到课堂活动设计中去,借助生活化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Unit 6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教学中,教师结合单元主题、大概念提炼出“成语故事”“中国远古神话的精神力量”“真正的智慧”“成功的秘诀”四个话题,让学生调动自身生活经验,丰富、补充话题内容,锻炼其表达能力。比如,让学生用英语单词概括《愚公移山》这个故事所传达的精神,或者用几个词语形容、评价愚公的行为与品质,使其深刻体会人物精神、故事内涵。愚公的品质可用fight、powerful形容。《愚公移山》的故事可以用greatness、feat、touching、heart shaking评价。又如,让学生分享一则现代版的《愚公移山》故事,如河南省林州市人民为改变当地缺水困境,修建全长1 500千米的红旗渠的伟大奇迹,让学生感受人类在面对困难时的决心、力量和勇气。再如,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分享自己或身边人面对困难时的经历、经验,与《愚公移山》的故事进行对比,谈论在生活中如何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来对抗困难,解决问题。在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时,教师要认真观察,及时记录他们运用知识时出现的问题,并在活动结束后指导他们,给予纠正,客观评价他们对故事的理解程度和生活应用能力,使其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结语
基于生活化背景进行生活化教学,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以生活为背景进行教学设计,借助生活元素、生活化的方式构建高质量课堂,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
引用文献
黄海梅.2023.运用生活化理念构建生活化课堂——谈初中英语教学创新路径[J].当代家庭教育,(6):227-229.
彭长青.2023.基于生活化教学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思考[J].中学生英语,(32):145-146.
钱永宁.2023.初中英语教学生活化路径的探究[J].中学生英语,(46):29-30.
张红.2023.基于生活化背景下的初中英语品质课堂构建[N].山西科技报,2023-12-07(A06).
赵成斌,侯玉萍.2023.运用生活化理念构建生活化课堂——谈初中英语教学创新路径[J].学周刊,(19):118-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