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深层阅读能力的培养论文

2024-08-09 10:36:56 来源: 作者:zhouxiaoyi
摘要:介绍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深层阅读能力的表现。论述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深层阅读能力的培养意义,如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课程标准》等。结合实例,探讨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深层阅读能力的培养措施。认为培养学生深层阅读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课程标准》的相关要义。
【摘要】介绍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深层阅读能力的表现。论述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深层阅读能力的培养意义,如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课程标准》等。结合实例,探讨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深层阅读能力的培养措施。认为培养学生深层阅读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课程标准》的相关要义。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深层阅读能力
引言
近几年,高考英语阅读理解命题愈发关注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理解,不仅从语言学角度考查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从心理学角度考查他们的学习策略。与此同时,高考英语阅读文章的理解难度进一步增加,从考查知识向考查能力转变的态势明显。因此,立足高中英语课堂,探索培养学生深层阅读能力的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深层阅读能力的表现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英语课程需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部2021)。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是素养的基本要素,对学生应当具备的深层阅读能力提出明确要求,即在社会情境中,以读的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从跨文化视角观察和分析文本,辨析文本中的具体现象,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及语篇思路发展,并对文本描述内容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同时,多渠道获取并积极运用学习策略,提升阅读效率(李雅丽2023)。
二、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深层阅读能力的培养意义
(一)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深层阅读能力框架所含有的自我、认知、人际几个领域,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对应性,双方可相互阐释。作为一种深度学习能力,英语深层阅读能力是发展高中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元素。培养高中生的深层阅读能力,可以为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落实《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理解口头和书面语篇表达意义、文化内涵的深层阅读能力(教育部2021)。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深层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引导他们转变英语阅读方式,深度参与文本学习过程,并批判性地理解文本,面对海量信息作出正确判断,逐步脱离浅表化、碎片化阅读层次,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能力水平。
三、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深层阅读能力的培养措施
(一)巧用批判性阅读
批判性阅读是一种高层次的阅读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深层阅读能力(陈镇玮2022)。因此,教师可以在解读文章表层意义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使用各种批判性阅读策略挖掘语篇背后的深层含义,促使其感知语篇作者的写作目的、情感倾向并发表个人建议。常见的批判性阅读策略有分析推理、预测猜测、归纳概括、评价反思等,策略应用主旨是语篇解读,即联系个人原有经验解读语篇内比喻性语言(含关键词句、文本特点、篇章结构),并判断语篇作者的写作目的、观点。
首先,教师可以引入关键词句批判性阅读模式,引导学生理解记忆语篇关键词句,在理解记忆中梳理文本逻辑,突破语篇识记障碍,奠定语篇内在逻辑关系分析基础(赵文捷、杨宇学2021)。同时,根据高中英语语篇阅读中的关键词呈现特征,教师可以引入关键词图示法,利用图示梳理文本关键词,以关键词有序衔接的方式展示语篇内在逻辑,为学生深入理解语篇内容提供依据。需要注意的是,关键词图示并非传统的浅层阅读中的句子分析,而是面向整个篇章结构,聚焦思维,外显语篇内在逻辑联系,避免学生识记语篇内容时出现思维断层,从而帮助他们把握英语语篇论证逻辑,形成英语高阶思维习惯。
其次,教师可以引入文体特点批判性阅读模式,从语篇体裁着手,带领学生分析语篇行文特点,如记叙类文体由故事的起因、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组成,具有较强的故事性;说明类文体强调遵循一定的时空顺序有序说明事物;议论类文体具有论点论据合理性、说理演绎逻辑性特点。在学生初步了解不同体裁语篇行文特点后,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解读文本题材,包括新闻类题材、历史类题材等,其中新闻类题材以首段为导语概括整篇内容,历史类题材则沿时间顺序叙述事件的起因与发展状况。
例如,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Unit 2 Wildlife protection Reading部分是说明类体裁,介绍了大熊猫、华南虎、犀牛、大象、丹顶鹤等野生动物的特点及濒危现状。教师利用课文内容简表解读每一小段导语,带领学生探究段落层次。在完成语篇导入后,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文章,记录文章文体特点,初步体会各段落之间的因果关系,并由dying out一词联系到关于“野生动物保护”话题的不同态度。同时,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已有内容预测下文,进一步呈现不同观点,促使他们更客观地看待野生动物灭绝的问题,并结合自身感受评判文本观点。
最后,语篇是思维的表达载体,语篇结构叙述顺序是思维逻辑性的表现。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分析语篇结构,在分析中逐步熟悉英语文本结构特点、英语思维方式,深入理解语篇并有序表达。在学生开展语篇结构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应围绕语篇特点,适时指导,便于学生顺利提取语篇信息并进行类别划分,从而整体把握语篇结构。在具体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观看文本标题,根据标题预测文本,再根据他们的预测内容将他们划分为反方、正方两支队伍,由不同队伍分别解读篇章,全面训练其预测、归纳与分析能力。
例如,在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Unit 2 Wildlife protection Reading部分篇章结构分析过程中,教师提前研读文本,明确文本起始介绍不同野生动物的特点与文章标题之间的联系。随后,在正式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工具展示文本图片,激活学生已知的与野生动物相关的记忆,并适时导入简短视频,帮助他们首次预测文章内容。因为文本标题较宽泛,所以学生无法准确预测语篇内容。此时,教师要求学生阅读语篇第一段,进行第二次预测。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秉持不同观点的学生通读全文,对比自己预测内容与语篇内容的差异,并寻找可证明自己预测内容的证据,从而与提出不同观点的学生展开辩论,在辩论中重新认识语篇结构,奠定深层阅读能力发展基础。
(二)应用支架式教学方式
深层阅读能力是深度学习结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高水平阅读认知加工,与低水平认知加工的浅层阅读相对应。深层阅读主要表现为与先前知识和阅读经验相连接,关注语篇内容逻辑关系、结论证据(申凤香2022)。支架式教学是培养学生深层阅读能力的有效辅助手段。教师可以根据英语阅读语篇内容选择偶发型支架或策略型支架,以图片或文字、语言等形式导入英语阅读课堂,启发学生情境交融,发展想象,延展知识,从而理解语篇。从英语阅读教学中支架式教学的主要环节来看,教师可以有序开展组建支架、确定任务、独立探索、合作学习、交互评价几个活动。在组建支架环节,教师应主动全面了解高中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及原有背景知识,结合阅读语篇特点,搭建与他们认知特征相符的支架;在确定任务环节,教师可以细分具体阅读任务模块,由易到难地展示任务内容,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在独立探索环节,教师可以利用语言启发诱导方法,促使学生主动发散思维,突破难点,探索新知;在合作学习环节,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活动,并观察每一个小组成员的交流动态,及时引导,确保各小组讨论主题聚焦语篇,同时进行简要补充,确保小组讨论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在交互评价环节,教师可以引入自评、小组互评方式,促使学生看到自身阅读经验的不足,作出客观改进。
例如,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 4 Space Exploration Reading部分的语篇围绕太空探索的发展和重大事件展开,这一话题属于“人与社会”,子主题是“探讨太空探索的意义和计划”。语篇是记叙文,以第三人称角度描述了20世纪中期前、1957年、1961年几个时间段人们在太空探索的过程。高一学生英语基础较弱,词汇积累不多,英语语言组织能力不强,并且在英语阅读课堂中参与度不高,缺乏主动表现自己的意愿。因此,教师将教学任务划分为若干难度较低的小任务,并设置任务完成奖励制度,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在正式教学中,教师播放太空视频,要求学生猜测视频内容并回答问题:“人们对太空探索有什么看法?”学生自由讨论并回答问题。随后,教师组织词组配对游戏,要求学生将不同时间段人们对太空探索的词组卡片归类,激发他们的已有认知背景,为其顺利搭建阅读支架奠定基础。在初步搭建阅读支架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课文标题和图片尝试猜测课文内容。由此,教师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储备与“最近发展区”,为探索任务设计提供依据。在确定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后,教师从寻找段落中心句着手,设计探索任务:(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段落中心句;(2)简单描述文章讲解内容;(3)阅读第一段到第二段,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科学家探索太空的经历。在学生完成独立探索任务后,教师要求他们合作完成太空探索海报的写作,小组内讨论完成海报,并选代表展示。最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修改,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三)搭建阅读问题链
英语深度阅读是学生对英语语篇进行推断性、批判性、创新性理解,表达个人感受,并自我建构语篇意义、迁移运用语篇内容的能力。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有效手段。教师由浅入深地提出问题,可以促进学生深度理解语篇。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语篇具体内容,合理设计展示型、评估型或参阅型问题,进而立足特定阅读文本,以深层阅读能力培养为核心,贴合高中生已有文本阅读经验、水平,设计若干相互关联的问题。相关问题涵盖课前设置问题、课中即时追加问题,可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促使复杂语篇内容转化为以问题为主线的明了信息,为学生深度理解语篇基本内容、文本思路、核心点、本质规律提供依据。在问题链中,除了聚焦文本阅读重难点而设计的框架式问题,还包括若干小问题。相关小问题根据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有序排列,最终帮助他们达成深层阅读目标。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问题链,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帮助他们深入理解阅读语篇,促进其语言思维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在英语记叙文阅读中应用问题链,可以根据记叙文的基本要素、事件的发展顺序展示主线问题,促进学生明晰语篇结构,由基本信息解读过渡到凭借自身经验深度剖析文章内涵层次,从而真正提升深层阅读能力。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先梳理语篇线索,再条列文章概念,最后设置问题链,以多种方式呈现问题,吸引学生参与。
例如,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3 Sports and fitness Reading部分是关于运动和健康的一些论述,简单讲述了凯拉(Kayla)从一味控制体重到通过运动保持健康的变化过程,文体为记叙文,主题是“如何保持身体健康”。在文章开题作者就点明了自己一直想成为苗条的女孩,接着围绕开篇第一句,讲述了自己在无脂、低脂饮食方面的尝试。随后,作者提出自己读到一篇文章,开始考虑健康而非体重,并通过运动代替减少自己喜欢的食物。在梳理文章线索的过程中,教师明确文本主题,为设置问题链提供依据。在梳理文本后,教师从概念之间意义联系着手,整理文本内容中句与句、句与段、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根据文章内容各部分逻辑关系,分层设计相互关联而又相互独立的问题,以便顺利将问题组成问题链,发挥问题链在促进高中生深层阅读能力发展方面的作用。首先,教师设置展示型问题,如“凯拉过去有什么问题?凯拉为什么开始转变观念?凯拉保持健康的方法有哪些?”等,要求学生从文章中寻找答案,初步培养他们识别文本细节、了解文章具体信息等获取事实性知识的能力。其次,教师设计参阅型问题,如“保持低脂饮食有利于健康吗?为什么?”“你认为运动可以保持健康吗?为什么?”等,相关问题在文本中无直接答案,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经历回答。最后,教师设计评估型问题,如“你认为你健康吗?你是怎样保持身体健康的?”等,要求学生分享观点,在完成文本内容拓展的同时促进其对语篇的熟悉度,增强其语言输出能力。利用以上3个环节的授课,学生可以根据语篇线索与内容自行提炼无形信息链,顺利完成内容线索推理,从而为深层阅读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结语
学生深层阅读能力在《课程标准》中呈现出新的特征。培养高中生的深层阅读能力不仅是落实《课程标准》的需要,而且是发展其核心素养的需要。因此,教师应主动将浅阅读教学模式转变为深阅读教学模式,加强批判性阅读的应用,引导学生在批判性阅读过程中识别记忆、理解、分析、运用、评价语篇内容。同时,教师应合理应用支架式教学方法,搭建阅读问题链,为学生深度阅读能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引用文献
陈镇玮.2022.依托主题语境,感受文学魅力——以一节英语名著课外阅读课为例[J].校园英语,(25):76-78.
教育部.2020.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李雅丽.2023.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深层阅读教学策略[J].甘肃教育研究,(5):127-129.
申凤香.2022.高中英语教学中深层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J].高考,(10):63-65.
赵文捷,杨宇学.2021.“学本英语”:高中英语审美阅读教学例谈[J].中学教学参考,(31):14-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