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英语论文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论文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论文

8

2024-07-26 10:31:30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思维能力主要包括理解力、分析力、推理力、判断力等能力。目前,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成为英语教师的首要任务。基于这一思想,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情景对话、故事联想、分组讨论的方法来挖掘学生的个人潜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思维能力的养成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

  思维能力主要包括理解力、分析力、推理力、判断力等能力。目前,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成为英语教师的首要任务。基于这一思想,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情景对话、故事联想、分组讨论的方法来挖掘学生的个人潜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思维能力的养成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

  1.参照文本内容,开展情景对话

  初中英语教材当中选取的阅读文本,多以对话的形式为主,在一个特定的语言环境下,通过对话、交流,来引出本节课所要讲授的单词、句型及语法知识。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只关注于文本当中出现的新的知识点,却忽略了生动有趣的对话场景,以至于整个教学过程显得单调而乏味,久而久之,学生也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在实践教学当中,教师应当添加一些趣味性元素,即可以参照文本内容,开展情景对话,让学生将文本中出现的场景、发生的故事以对话交流的方式展现出来。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活跃学生的大脑思维,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分析能力。另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巩固和强化语言基础。

005XpTbZly1hi309xttjaj30j60j50u4.jpg

  以文本“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为例,这篇文本主要围绕着“旅游度假”的主题展开,并通过“里克”和“海伦”两个人的对话,来引出黄果树瀑布这一神奇的自然景观。为了强化对文本内容的认知和理解,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和体会文本内容,教师可以选择两名学生代表,根据文本当中对话内容,来创建一个对话场景。比如一名学生扮演“Rick”,另一名学生扮演“Helen”,然后通过文本内容的分析和理解,将度假的场景展现在其他学生面前。如:

  —Rick:Hi,Helen,long time no see

  —Helen:Hi Rick!Yes,I was on vacation last month.—Rick:Oh,did you go anywhere interesting?

  —Helen:I went to Guizhou with my family

  —Rick:Wow,did you see Huangguoshu Waterfall?—Helen:Yes,I did.It was wonderful!We took quite a few photos there.

  虽然对话内容简短精炼,但是,却可以从两个人的対话当中体会到海伦的激动心情。为了增强对话内容的表现力,参与表演的学生可以添加一些肢体动作,比如在谈到黄果树瀑布时,可以用两只手来表现黄果树瀑布的壮观场景,这样能够快速吸引其他学生的注意力。

  采用这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与阅读文本之间形成一种默契的互动交流关系,这对个人理解力与分析力的培养将起到关键性作用。首先,学生如果采取传统的阅读模式,对文本内容进行理解和分析,不仅会对枯燥的阅读过程产生厌烦心理,并且也很难精准地提炼出阅读文本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而这种将静态文本内容转化为动态对话场景的表现方式,能够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认知和理解也更加深入。其次,在对话交流过程中,参与表演的学生能够仔细揣摩文本内容,准确提炼出文本当中出现的单词及语法知识,当这些知识累积到一定程度之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水平也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最后,学生在表演之前,需要事先了解文本内容,并查找出一些陌生的单词以及从未接触过的语法知识;然后,在教师的讲解与提示下,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这些知识点,这就为对话表演的流畅性提供了先决条件。一旦进入表演状态,学生可以通过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来顺利地完成对话表演任务。

  2.推理文本内容,联想故事情节

  为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推理思维,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正确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推理,来延伸故事情节,想象出另一幅与原文本内容相关联的故事画面。在运用这种方法时,需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故事推理的合理性。即学生想象出来的场景应当与原文本内容相吻合,不得脱离文本故事而凭空想象一些不切合实际的场景。第二,故事推理的创新性。即学生在延伸原文本的故事情节时,应当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添加一些创新元素。比如原文本的故事主题围绕着美食展开,那么,在联想故事情节时,可以将各地的美食与故事内容融合在一起,这样既可以丰富故事内容,也能够吸引其他学生的注意力。第三,故事推理的可读性。有的学生在联想故事情节的过程中,常常采取“单词堆砌”的方法,以至于延伸出的故事情节等同于流水帐,没有任何可读价值。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学生应当对联想出来的故事场景进行反复推敲,并及时筛选出与原文本相重复的内容,然后再将联想出来的故事场景分享给大家。

  以“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这一文本为例,该文本主要通过对话的方式来描述端午节、中秋节的一些风俗习惯。为了丰富文本内容,激活学生的推理思维,教师可以给学生预留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围绕着“月饼”这一民族传统食品展开想象,并创设出一个新颖的,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场景。比如有的学生围绕着月饼的来历展开联想:The moon cake symbolizes reunion.It issaid that the moon cake has become a popular Dim sum food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Later,people linked the moon cake with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moon.Every Mid Autumn Festival,people would sit under the moon to watch the moon and taste the moon cakes.除此之外,还有的学生围绕着月饼的制作和加工过程展开联想,虽然出发点有所不同,但是,原文本的故事内容得到了进一步充实,并且,学生是通过对原文本内容的分析、推理才想象出这些真实场景的。因此,这一推理、想象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激活大脑思维的过程。

  基于这一思想,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更多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机会,正确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来推理和想象更加新颖的故事情节,这对英语阅读水平的提升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学生在阅读文本内容时,脑海当中能够快速出现具体的人物形象或者真实的场景,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围绕着这些关键信息展开丰富的联想,并且联想出的画面与原文本内容具有较高的匹配度,这就说明学生对原文本内容已经产生了深刻印象,或者已经明确了原文本的主题思想。其次,学生所联想的故事情节会出现一些陌生的单词或者语法知识,为了使故事情节更加吸引人,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提示下,来掌握这些新知识点的运用技巧,当冲破了这些阻力与障碍之后,创设出来的新场景、新故事将更具吸引力与感染力。与此同时,学生也积累了更多的英语知识,这对英语阅读水平的提升将大有帮助。

005XpTbZly1hi309y0ds5j30j60j5wfq.jpg

  3.围绕文本内容,展开分组讨论

  初中英语教材当中选取的阅读文本,虽然篇幅较短、单词量较少、语法知识易于理解,但是,对于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仍然会陷入阅读瓶颈,甚至无法准确地翻译出中文内容。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的力量,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和解读,以准确地提炼出文本当中的关键信息。这种方法在激发阅读兴趣、丰富阅读体验、提高分析力与理解力方面将产生以下积极影响:第一,每一名学生所掌握的单词量和语法知识存在明显差异,而小组合作讨论可以将小组成员所掌握的知识汇集到一起,并且小组成员能够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将自己脑海当中存储的单词知识、句型知识、语法知识毫无保留地分享出来,在这种情况下,阅读效率也将大幅提升。第二,在围绕文本内容进行讨论时,每一个小组成员都会持有不同的观点,当这些观点碰撞在一起,势必会形成一个热烈的辩论氛围,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会被快速激发出来。

  以“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这一文本为例,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过去进行时态的用法,并可以正确地写出一些常用动词的过去式。为了完成这一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清楚地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能够熟练掌握过去进行时的运用技巧,教师首先将学生划分4-6个合作学习小组,并指派一名学生担任小组长的角色,专门负责对学生的阅读及讨论过程进行监督,然后对本小组最终的讨论结果进行整理和归纳。比如第一小组在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和讨论时发现,关于过去进行时的用法,文本当中出现了几个重点句型,如果能够准确地把握这些句型的具体用法,那么,学生对过去进行时这一时态的基本构成要素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句型包括:“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I was siting in the barber's chair.”“While he was buying souvenirs,a girl ealled the police.”“While the girl was shopping,the alien gotout.”通过对这些重点句型的分析和讨论,小组长针对过去进行时的构成要素,整理出了最终的讨论结果:即过去进行时的句型主要由was/were+现在分词构成,当得出这一结论之后,学生可以参照文本当中的重点句型来仿写一些过去进行时态的句子,这样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该知识点的印象。

  可见,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能够集众人之力,来共同解决阅读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并且,当小组成员全部进入讨论状态以后,将形成一个轻松、活跃、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一氛围的熏陶下,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都会得到充分的锻炼。基于此,在实践教学当中,教师应当给学生预留足够的自主阅读、自主讨论、自主探究的时间,当各小组分享了最终的讨论结果之后,教师应当及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查找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然后对牵涉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详细讲授。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脑海当中存储的单词、句型、语法知识也越来越多,当这些知识累积到一定程度以后,阅读文本的过程也将变得轻松、愉悦。

  4.结语

  综上,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不仅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与耐心讲解,同时,也需要学生充分发挥个人潜能,通过自主探究、自行讨论等方法,来排除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障碍。基于对这一方面的考虑,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在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优化的同时,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然后为学生量身订制一套科学、系统、完善、高效的学习方案,进而为思维能力的提升做好铺垫、打牢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