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礼貌在言语交际中的实施策略及语用效果论文

2024-06-06 16:20:40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言语交际一直是重要话题,言语交际中的礼貌与不礼貌是语用学研究的热点,直接影响交际的成功与否。作为一种独立于绝对礼貌和绝对不礼貌之外的语言现象,虚假礼貌在避免直接冲突、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在人际语用学的指导下,以礼貌原则下的虚假礼貌为理论框架,对著名小说《名利场》中的情节进行剖析,并探究其语用效果。
[摘要]言语交际一直是重要话题,言语交际中的礼貌与不礼貌是语用学研究的热点,直接影响交际的成功与否。作为一种独立于绝对礼貌和绝对不礼貌之外的语言现象,虚假礼貌在避免直接冲突、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在人际语用学的指导下,以礼貌原则下的虚假礼貌为理论框架,对著名小说《名利场》中的情节进行剖析,并探究其语用效果。
[关键词]言语交际,虚假礼貌,人际语用学,《名利场》,语用效果
1研究背景
人际交往中的言语礼貌和不礼貌一直是语用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英国著名学者Leech提出礼貌对语言交际有重要作用,首次提出了礼貌原则。根据礼貌原则,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人们应该尽可能地为他人考虑,增加有益于他人的因素,尽可能地寻求对话双方的共同点。在关注礼貌现象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学者也逐渐注意到不礼貌的现象,并对此展开研究。在人际语用学中,虚假礼貌是指人们在社交互动中使用的一种策略,以表面上的礼貌和善意来掩盖或掩饰自己的真实感受或意图。虚假礼貌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非常广泛,是表达不礼貌最常使用的隐性策略,这种礼貌并不是真诚的礼貌,表面上是在维护对方的面子,实则是在对对方的面子进行攻击。
在小说中,虚假礼貌是一种常见的情节元素,经常用于描绘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和社交场景。以下是一些虚假礼貌的运用方式:(1)社交名利场中的虚假友好:小说中的人物常常在社交场合展示虚假的友好和善意,以获取他人的好感和支持。他们可能使用恭维和奉承的言辞,但实际上这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社交地位或达成个人目标;(2)欺骗和伪装:虚假礼貌在小说中也常常用于描绘人物之间的欺骗和伪装。人物可能会编造故事、隐瞒真相或掩饰自己的真实意图,以获取利益或避免被揭露。这种欺骗和伪装常常通过对话和交流来展现;(3)社会阶层和权力关系中的虚假礼貌:小说中的人物常常使用虚假礼貌来应对社会阶层和权力关系的挑战。他们可能会与上层阶级的人物交往,表现出虚假的兴趣和合作意愿,以获取对方的支持和利益。这种虚假礼貌往往是出于利益的考虑,而不是真正的友善和合作;(4)背后的勾心斗角:小说中的人物之间常常展开背后的勾心斗角和权力斗争,而虚假礼貌是其中的一种策略。他们可能会使用暗示、讽刺或间接的表达方式,以传递信息、控制局势或挑衅对手。这种虚假礼貌在对话和交流中体现出来,帮助塑造角色之间的紧张和复杂关系。
小说中的虚假礼貌常常是为了揭示人物的欺骗和复杂性,展示社会中虚伪和权谋的一面。它不仅推动情节的发展,还深入探讨人性和社会动态的复杂性。因此,本文以礼貌原则下的虚假礼貌为框架,对著名小说《名利场》中的情节进行剖析,并探究其语用功能。
2理论基础
礼貌原则分为六大准则,即: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逊准则;一致准则;同情准则。总而言之,礼貌原则描述了人们在语言使用中遵循的基本规范和行为倾向,以实现有效的交流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些准则提供了一种理论框架,旨在帮助人们在交流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冲突和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同时它们也提供了一种指导,使我们能够更有效地表达自己、尊重他人,并创造出积极和谐的交流环境,理解社会交际中的礼貌和语用行为。
然而,生活中有很多表面上礼貌的言语行为,其实质是不礼貌的,这类言语现象并不能简单地归类为礼貌或者不礼貌现象,也不能用礼貌原则进行解释。这些言语行为表面上使用礼貌原则,维护了交际双方的面子,拉近了双方的距离,实际上却损坏了听话人的面子,这样的言语行为被称为虚假礼貌。虚假礼貌是一种策略性的行为,旨在维持表面上的友好和礼貌,而不揭示个人的真实意图或情感。这种行为通常出于某种目的或动机,例如维持人际关系、避免尴尬或保护自己的利益。简单来说,虚假礼貌表面上遵循了礼貌原则,实际上却是对礼貌原则的违背。李成团(2014)指出虚假礼貌有三种实施策略:先礼后兵、象征性移情和指桑骂槐。这些策略都是在特定情境下使用虚假礼貌的方式,旨在维护表面上的和谐与礼貌,避免直接冲突或伤害他人的感情。然而,虚假礼貌的使用也可能引发沟通的误解或疏远,因此在实际交际中需要谨慎使用并考虑具体情境和对方的期望。
3虚假礼貌的实现方式
虚假礼貌有三种实现方式:先礼后兵、象征性移情和指桑骂槐(李成团等,2014)。《名利场》作为萨克雷先生的代表作,充分运用人物言语行为,对19世纪初期的英国上流社会具有一定程度的讽刺意义。本文在此基础上,以《名利场》为研究语料,对其人物对话进行分析,探究虚假礼貌的实现策略。
3.1先礼后兵
先礼后兵即说话者首先自我站位,通过表面上的赞赏、道歉、同意等拉近与对方的心理距离,继而说出间接表示自己身份或地位信息的话语,再拉大与对方的社交距离(李成团等,2014)。
情景1:敌军越过桑布雷河,Becky在逃难时遇到了Lady Bareacres……
Lady Bareacres:Mrs.Crawley!Mrs.Craw-ley,over here,if you please!
Becky:Lady Bareacres,what a surprise.
Lady Bareacres:We sent our servant to the inn to look for a horse,but the only one left is Captain Crawley’s,
Becky:Fancy!
Lady Bareacres:What will you take for it?
Becky:Nothing for you,my lady.
Lady Bareacres:Don’t be silly,my dear.We’ve always been friends,haven’twe?
Becky:No,we have not.
Lady Bareacres:You can come with us if you wish,but we must,and will,have that horse!
Lady Bareacres见到Becky时热情地打了招呼,拉近双方的距离,并向Becky提出请求,通过表达礼貌的言辞来掩盖她的真实意图,然后再逐渐展示她的强硬态度。在第3行,Lady Bareacres以礼貌的方式告诉Becky她们派人去旅馆找马,但唯一剩下的马是Captain Crawley的。她以客观的陈述表达她们的需求,似乎在寻求解决方案。但是Becky以礼貌的方式进行回应,用“Fancy!”表达了一种惊讶的态度,但没有透露自己的真实意图。之后便断然拒绝了Lady Bareacres的请求,拉大了与对方的距离,从侧面也反映出她对落难贵族的不屑,凸显了自我优越的社会身份,隐含地否定了对方的社会地位和群体归属(李成团等,2014),与小说的主题相契合。在第7行,Lady Bareacres试图用亲切的语调劝说Becky,声称她们一直以来都是朋友,并试图通过这种虚假礼貌的表态来影响Becky的决策。但Becky坚决地回答,表示她们并不是朋友。她以直接的言辞揭示了她对Lady Bareacres的真实看法,不再继续掩饰。而后,Lady Bareacres最终展示了她的强硬态度,而这恰好也体现了虚假礼貌的先礼后兵方式,揭示了其真实意图。
3.2象征性移情
象征性移情即说话者表面上从听话者角度思考,去理解听话者,并满足其内心需求,实际上其礼貌话语中隐含着对听话者的否定,从而凸显自己的面子和身份。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情景2:Miss Crawley将Becky赶出去后,和Lady Southdown聊起Rawdon和Becky结婚一事。
Miss Crawley:I almost feel sorry for poor Rawdon.But I cannot let that girl profit from her scheming.
Lady Southdown:Nor should you,I’mglad to see that you’ve changed your opinions.Do you re-member when you told us all at Queen’s Crawley,you adored imprudent marriages?
Miss Crawley:Not in real life.
得知Rawdon和Becky结婚后,Miss Craw-ley气愤不已,在第2行,Lady Southdown表示她很高兴看到Miss Crawley改变了观点。她提到过去Miss Crawley曾表达对奋不顾身的婚姻的喜爱。这是一种象征性移情的策略,通过回忆过去的言论来暗示Miss Crawley曾经持有的看法,以引发她的认同或重新考虑。在第3行,Miss Crawley以直接的回答表示,她对奋不顾身的婚姻的喜爱只存在于虚构的世界,而在现实生活中并非如此。通过这样的回答,Miss Crawley暗示她以前的表态只是表面上的,而不是真实的信念。这段对话中的象征性移情策略旨在通过暂时共享或表达对他人观点的认同,以维持表面上的和谐与礼貌。这种策略可以使人们在交流中感受到理解和支持,同时保留自己的真实观点或利益。然而,这种虚假礼貌的策略可能会导致沟通的误解或信任的破裂,因为它可能掩盖了真实的意图和感受。表面上,Lady Southdown是在缓解Miss Craw-ley的情绪,表达出两人的情感趋同,构建自己关心Miss Crawley的好人形象。之后又调侃她以前喜欢奋不顾身的爱情,损害了她的积极面子,展示其不礼貌和嘲讽的意图,使得二人的情感趋异。可见,这种象征性移情的虚假礼貌策略,虽表面从对方的角度出发考虑,遵循了礼貌原则中的同情准则,但实质上表达的是一种情感趋异,违背了同情准则。
情景3:Becky的丈夫负债后,Lord Steyne提出要帮助Becky。
Lord Steyne:Perhaps then we could see a lit-tle more of each other.
Becky:Aren’t you forgetting my husband?
Lord Steyne:I never forget anything,Mrs.Crawley.Least of all an unpaid debt.
在这段话中,Lord Steyne提出希望能够更多地见面。这句话表面上看起来是一种友善和亲近的提议,暗示着他对与Becky发展更密切的关系感兴趣。Becky以礼貌的方式回应,提醒Lord Steyne她已经结婚并有丈夫,暗示她对婚姻的忠诚,暗示她不会违背婚姻誓言。Lord Steyne回应Becky的提醒,强调他从不忘记任何事情,尤其是未偿还的债务。这是一种虚假礼貌的策略,Lord Steyne提到了Becky家中负债的情况表面上是从Becky的角度考虑问题,满足Becky的内心需求,这种虚假礼貌的策略是为了掩盖Lord Steyne的真实意图,维持表面上的和谐与礼貌。然而,这样的策略可能导致沟通的误解和潜在的不公平关系,因为它可能掩盖了对方的权益和真实意图。通过虚情假意的话语威胁听话者,在假意对对方表示关心和担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贬低对方,折辱对方的面子,也将象征性移情演绎得淋漓尽致。
3.3指桑骂槐
指桑骂槐即说话者从在场或不在场的第三方站位,包括说话者贬低所属群体其他人员或不在场第三方,间接抬高听话人;说话者构建或引出不利于听话者的话题,让在场第三方说出,说话者再假意维护听话者;说话者提醒或命令第三方,表面上表扬听话者,实则间接否定对方(李成团等,2014)。
情景4:Amelia为Becky介绍了家庭教师一职,Becky到了之后,Sir Pitt Crawley在谈话时为Becky介绍家庭情况……
Sir Pitt Crawley:You haven’t met Lady Crawley,my dear.She’s the girls’mother.She’s not the mother of my sons,Pitt’s mother,my first wife,she was the daughter of a lord,which makes him grander than all of us put together,doesn’t it,Pitt?
Pitt:Whatever you say,sir.
Sir Pitt Crawley:Oh,yes.Very grand,too grand for me.But this one wasn’t.Her father was an ironmonger,wasn’the,my lady?
在该对话中,Sir Pitt Crawley表面上是在和Becky介绍家庭情况,实际上是他以一种夸张和讽刺的方式向儿子Pitt提到他的母亲,声称她是一位贵族之女,使得Pitt在地位上比所有人都更高贵。在第3行,Sir Pitt Crawley转向Lady Crawley,并以一种讽刺的口吻谈论她的背景,认为她的出身不如自己高贵,并暗指她的父亲是一位铁器商人。通过这段对话中的指桑骂槐策略,Sir Pitt Crawley在表面上以礼貌的方式介绍Lady Crawley,但在其中蕴含着对她和她的家族背景的讽刺和蔑视。他夸大自己儿子的血统和地位,以及暗示Lady Crawley的出身低微,彰显自己的优越感和傲慢态度。这种虚假礼貌的策略旨在掩盖Sir Pitt Crawley对Lady Crawley的不满和偏见,同时维持表面上的礼貌和社交形象。然而,这样的策略可能导致沟通的紧张和不和谐,以及对他人的伤害和冒犯,也从侧面反映出在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人们对下层阶级的歧视,以及女性地位受到的打压,这种指桑骂槐的策略间接否定了Lady Crawley的积极面子,构成了不礼貌行为,是一种虚假礼貌。
情景5:舞会结束后,Becky主动与贵妇们交谈……
Becky:How prettily the Duchess has ar-ranged things!
Lady:She always does.Or don’t you go to her parties back in England?No matter.We won’t know her back in London.
面对Becky想要加入她们聊天,结交贵族名流的意愿,她们表现出了不友好的言语行为。表面上是对舞会的评价,实际上表示的是对Becky的一种贬低,对她没有在伦敦参加过这种舞会表现出一种暗示:她不具备出入各种上流社会场合的资格,同时也反映了上流社会人士的傲慢,对Becky的面子造成了冲击,是一种虚假礼貌,贵妇利用虚假礼貌和否定的问句来暗示Becky在公爵夫人的圈子中并不重要,这种策略通过表面上的礼貌措辞传达出一种含蓄的嘲讽和轻视的信息,揭示了当时的英国社会必然会在虚幻、欺诈的欲望之中成为浮华的名利场。
4结语
虚伪的礼貌行为既可以传达人际交往者的内在情感,也可以通过他们的言辞达到他们的交际目标,并在交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尽管虚假礼貌言语行为表面上旨在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但如果听者能够理解其深层次的语用含义,说话者的虚假礼貌可能对听者的面子和社会权益构成威胁,实际上不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本文以《名利场》为语料,分析了虚假礼貌言语行为的实施方式和语用功能,揭示了其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仅从少数几个例子来分析虚假礼貌言语行为是不够充分的,需要从多个不同的角度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虚假礼貌研究目前大多集中于剧本式交谈,将来研究可以通过收集真实语料中的虚假礼貌行为,以达到进一步深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何自然.人际语用学:使用语言处理人际关系的学问[J].外语教学,2018,39(6):1-6.
[2]李成团,冉永平.虚假礼貌的实现方式及语用特征分析[J].外国语,2014,37(2):42-51.
[3]王建华.角下汉语虚假礼貌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21.
[4]张薇薇.《名利场》中的讽刺艺术再探[J].语文建设,2016(20):3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