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导向下高职院校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衔接探索论文

2024-06-04 10:21:21 来源: 作者:zhoudanni
摘要: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开展了一系列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职场英语应用技能和综合素质。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教学之间的衔接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进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在就业过程中遭遇诸多困难。基于此,本文就以就业为导向,对高职院校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教学之间的衔接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摘要]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开展了一系列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职场英语应用技能和综合素质。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教学之间的衔接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进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在就业过程中遭遇诸多困难。基于此,本文就以就业为导向,对高职院校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教学之间的衔接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就业导向;公共英语;专业英语;教学衔接
1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发展迅速,但现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却未跟上学校的发展速度,这导致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面临着诸多新问题和挑战。依据我国教育部颁发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的相关规定,高职院校应以教授英语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最终目标来制定英语教学大纲,并科学、合理地设置英语课程。
基于此,高职院校应以就业为导向,结合各专业的特点,构建以英语应用能力和专业知识为核心的英语课程体系,积极推进高职院校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衔接方面的教学改革,从而推动高职院校教学的全面发展。
2就业导向下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的课程定位
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主要由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两大部分组成,二者在课程定位上各有侧重。公共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致力于通过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训练,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能力,提升他们的英语交流能力,为后续的专业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谭欣等,2021)。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存在着未能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规划有效结合的问题,导致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对公共英语学习的兴趣不高。专业英语则是和特定职业以及学科相关联的课程,它注重从专业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生的具体需求进行培养。因此,专业英语更强调英语和学科之间的充分结合,更注重专业知识本身,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在某些特定环境下使用英语开展工作的能力。
尽管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在课程定位上有所不同,但二者之间具有较强的衔接性和延续性,公共英语是专业英语的基础,而专业英语则是公共英语的延伸。在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中,公共英语的教学内容可以和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实现自然衔接,专业英语教学也可以和公共英语教学进行有机融合。
3高职院校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衔接存在的问题
3.1英语教学内容和岗位需求脱节
现阶段,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主要是各大高校英语专业的研究生。这一教师群体虽然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和较强的教学能力,但往往缺乏针对高职特色和行业需求的系统性专业知识。这一局限性使得教师们在日常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只能侧重于纯英语教学,无法为学生提供与工作岗位紧密相关的专业知识。纯语言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但忽视了与专业结合的实践应用,导致学生虽然掌握了英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却无法将这些知识有效地应用到未来的工作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纯语言教学的弊端愈发凸显:一方面,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难以满足未来工作岗位的要求;另一方面,学生英语水平和未来岗位要求之间的差距逐渐扩大,使得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3.2教学模式落后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依然倾向于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将相关的教学内容制作成PPT,并在课堂上依照PPT中的内容将英语知识灌输给学生。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枯燥无味,而且教学效率较低(喻晋珣等,2020)。在这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扮演着接受者的角色,只是从教师那里被动地接受语言知识,缺乏交流互动。
尽管这种单向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可以在短期内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一定的提升效果,但从长远来看,它会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此外,“填鸭式”教学模式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只是按照教师的思路去理解和记忆知识,缺乏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机会,这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还限制了他们在未来职业发展中潜力和竞争力的提升。
3.3师资力量相对较弱
高职院校在英语教学中存在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英语教师普遍缺乏对应的专业知识,难以为学生提供与其所学专业紧密结合的专业英语教学。这是因为大多数英语教师都是英语专业毕业的,他们并没有掌握其他专业的学科知识,但却要为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专业英语教学服务,从某种角度来看,这是矛盾的。由于对其他学科知识的掌握有限,尤其是与英语专业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别的理工科专业,英语教师在专业英语教学上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宋银苗,2020)。
另一方面,多数英语教师都是在毕业之后就直接走上了英语教学岗位,并未接触过专业课程知识,这导致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难以充分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来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这种情况进一步加深了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之间的隔阂,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4高职院校实现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衔接的指导原则
4.1以就业为导向,提升语言综合能力
高职院校要想将传统英语教学课堂转变为以能力培养为主的实用性课堂,就要在夯实学生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他们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能力。否则,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将失去其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因此,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应致力于通过语言教学和训练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等关键能力。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高职院校应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和教学实践,如角色扮演、模拟面试、项目合作等。同时,高职院校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应对工作中的挑战。
4.2以实用为指向,彰显职业英语特色
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注重英语语言基础和考试,强调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所具有的实用性,以体现其职业特色(陈洁,2019)。高职院校的根本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出具备高素质和高技能的综合型人才。基于此,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应紧密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优化和调整教学内容,将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当作核心目标,积极探寻公共英语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之间的衔接点,提升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从而彰显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的职业特色。
4.3以实践为指导,构建开放型课堂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大量的实践教学对于帮助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的应用技巧和规律至关重要(刘春燕,2018)。因此,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更应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带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沟通交流能力。
5就业导向下高职院校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的衔接路径
5.1在公共英语教学中增加专业英语的内容
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应以学生未来的就业需求和岗位要求为导向。因此,英语教师在公共英语的授课过程中应适当增加专业英语的内容。目前,高职院校所开展的公共英语课程中已经囊括了部分专业英语的内容,但这些内容较少涉及理工科专业,导致这些专业的学生在公共英语教学中难以学习到相关的专业英语知识。而教材作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和学生进行学习的基础,其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至关重要。为了确保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教育部门应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结合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手段对现有的英语教材进行优化和改革。
5.2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方法
从整体上看,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公共英语及专业英语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模式相对传统和落后。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必须更新英语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以促进高职院校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教学之间的有效衔接(刘婷婷,2014)。
具体来讲,首先,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应对“填鸭式”教学模式及传统教学理念的弊端有一个充分的认知,通过学习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来创新教学模式,取代现行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可以采取任务教学、单元整体教学等方法来丰富教学手段。其次,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弱化自身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帮助学生构建英语知识体系。最后,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将知识以清晰、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从而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5.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针对目前存在的英语教师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的问题,高职院校应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具体而言,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各个学科的专业教师对公共英语教师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以提升公共英语教师在其他学科知识方面的储备,使得公共英语教师在公共英语教学过程中能够结合学生的专业,为其提供相关的专业英语知识教学。例如,专业教师可以针对专业学科中较为常见的专业词汇和原理对公共英语教师进行培训,帮助公共英语教师加深对专业课程的理解,从而有效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雷古铃,2014)。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选拔一批具有较高英语水平的专业课教师,对他们开展与英语教学相关的理论和方法的培训,帮助他们构建科学、合理的英语教学体系,达到在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融入公共英语相关知识的目的。
此外,高职院校还应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在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方面的学习状况,并依据实际情况来制定有针对性的英语教学策略,确保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之间的有效衔接。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推动英语教师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有助于专业英语教师和公共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
5.4注重语言和职业能力的对接
对于职业英语教育来讲,针对学生的语言实践应用能力进行培养是重中之重,尤其是在培养学生未来就业能力方面(刘小兵,2011)。要想将学生培养成满足社会和岗位需求的复合型人才,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必须优化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应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以未来岗位工作要求为核心来开展英语教学。在教学内容方面,英语教师应致力于构建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进行语言学习,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还应以真实的教学任务为驱动,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任务,从而提升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同时,英语教师应及时了解市场上人才需求发展动态,并以此为依据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确保英语教学和社会发展接轨。
6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全球一体化发展的深入,我国和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密切,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促进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之间的有效衔接是提升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基于此,高职院校应深刻认识到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采取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方法以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手段来推动二者之间的有效衔接,从而为我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洁.中高职一体化背景下中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与高职英语教学衔接的探究[J].职业,2019(17):116-117.
[2]刘春燕.高职衔接本科专业大学英语课程分级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49):223-225.
[3]刘婷婷.高职类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内容衔接研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27(4):95-97.
[4]刘小兵.论高职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的衔接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1(2):121-122.
[5]雷古铃.高职大学英语与计算机专业英语的衔接探讨[J].科技展望,2014(8):29.
[6]宋银苗.基于SRE理论的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品位经典,2020(9):137-138.
[7]谭欣,罗柳萍.航空服务类专业英语课程中高职衔接路径探析——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1(5):95-99.
[8]喻晋珣,夏凯.建构主义理论下高职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的有效衔接[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41(21):2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