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小学生适应能力的影响因素与心理干预实践研究论文

小学生适应能力的影响因素与心理干预实践研究论文

0

2024-05-23 11:37:57    来源:    作者:heting

摘要:本文以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东阳花园外国语学校小学部的学生为样本,探讨小学生适应能力的影响因素和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采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测试量表》对样本学生进行前后测量,并进行数据分析和比对。结果显示,不少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其中以学习焦虑和孤独倾向较为突出。针对这些问题,制订一系列的心理干预措施,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文章提出了实践探索方案,包括心理辅导、学校活动、与家长的合作等,以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摘要:本文以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东阳花园外国语学校小学部的学生为样本,探讨小学生适应能力的影响因素和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采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测试量表》对样本学生进行前后测量,并进行数据分析和比对。结果显示,不少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其中以学习焦虑和孤独倾向较为突出。针对这些问题,制订一系列的心理干预措施,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文章提出了实践探索方案,包括心理辅导、学校活动、与家长的合作等,以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适应能力,心理干预

  适应能力包括心理适应和社会环境适应,是指为了生存而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要求的适应,以及努力改变环境的同时,让自己能借助心理防御机制来使人减轻压力、恢复平衡的自我调节过程,以期望能够获得更好发展的适应。本研究重点围绕心理层面的八个维度:A学习焦虑、B对人焦虑、C孤独倾向、D自责倾向、E过敏倾向、F身体症状、G恐怖倾向、H冲动倾向展开研究。心理层面的为可测量维度,外界环境层面的为可组织实施影响维度。

  本研究实施过程包括:确定样本和测试方法、收集数据并进行分类整理。本研究以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东阳花园外国语学校小学部的学生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发现学生在学习焦虑、孤独倾向、冲动倾向和恐怖倾向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并制订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干预”的定义为:过问或者参与到其他人的事情当中去,与他人、他事产生本来没有的联系与关系,并对其发展轨迹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其向目标方向发展的一种手段、方法。心理干预(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即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有计划、按步骤地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心理问题施加影响,使之朝向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
       一、研究实施

  1.整体规划,前测准备

  确定样本。样本为全校三年级以上学生,登录自己唯一的账号,完成测试。采用全省统一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测试量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在电脑端用鼠标点击选择完成测试。2019年9月~10月,共调查315位学生,有效问卷309份,有效率98%。2020年9月份,使用同一份量表对同一批人做了后测,共调查310位学生,有效问卷302份,有效率为97%。研究工具。《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测试量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由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周步成和其他心理学科研究人员修订。

  2.收集数据,分类整理

  2019年9月~10月,根据量表的具体要求,对三年级以上的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历时三周的测试后,得到309份有效问卷,量表回收的有效率为98%。从以上数据可得知,量表整体信度较高,数据可信可分析。从量表中可以看出,学生普遍在学习焦虑、孤独倾向、冲动倾向和恐怖倾向维度得分高于其他四个维度。

  学生的学习焦虑的平均值是4.96,在所有维度中属于较高水平。从标准差来看,学习焦虑离散程度最低,集中性最高,说明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压力,在后面的方法措施中应有针对性的具体方案。学生的孤独倾向只有2.84,说明学生在学校有着良好的社交关系。学生的冲动倾向为4.88,推测学习焦虑对其冲动倾向有一定的影响,后面研究会给予一定重视。当焦虑无处安放时,学生多会使用蛮力来舒缓自己的内心以达到平衡的状态。在后续的心理干预中,可提出一个针对性的实施方案。学生的恐怖倾向为6.01,是所有数值中最高的。作为寄宿制学校,后面学校会对学生的心理安全感的培养进行针对性调整与干预。

111.jpg

  3.结果分析,制订策略

  根据学生的心理健康综合测试结果分析,学生整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是良好的,所有维度的平均值均没有超过临界值7。教师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恐怖倾向维度、身体症状维度、过敏倾向维度和学习焦虑维度,其数值在4.96~6.01之间。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下不断变化的环境,拥有更美好的未来,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开展一系列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心理层面的发展进行干预。

  二、实践探索

  家庭和学校是小学阶段学生主要活动场所,这两个场所同时被社会发展影响着。学校之间的相互沟通和有效链接对学生的教育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教师、学生与家长是学生日常接触最亲密、时间最长的人群,这三个方面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学生的发展。为了完善学生心理品格,健全心理机制,学校围绕一个中心(学生的知晓与表达)、三个层面(家庭、学校和社会)、三组对象(教师、学生与家长)全面展开心理干预,每项干预措施至少做到其中两个层面得以联结,协同作用。

  1.理念引领,辅导跟进

  在理念引领方面,学校进行了整体规划,面向学生、教师和家长,安排定期的心理辅导与心理知识讲座。学校意识到心理健康对于整个教育过程的重要性,并致力于提供支持和指导。通过这些活动,学校秉持着关注学生内心情感和问题的理念,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并鼓励他们表达出来。同时,教师和家长也能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加深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解,并提供更有效的支持和引导。学校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关怀和支持的环境,促进他们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2.科学护航,游戏为桥

  为了提供科学护航,学校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并设立了专用的心理辅导室,包括个体辅导室、团体辅导室、心理放松室和心理宣泄室。这些专用教室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心理干预活动,如聊天辅导和沙盘疏导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意愿预约在每周二和周四到心理辅导室参加这些活动。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保密的环境,在这里,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并获得专业的帮助和指导。通过这些心理干预活动,学生能够学会处理各种心理问题,并掌握有效的应对技巧,从而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3.家校协同,活动体验

  学校根据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依据现代心理学、教育学原理,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制订了具有一定目标递进层次的德育内容体系,组织开展德育主题活动。每个月每个班级都有德育主题。每个德育主题融合心理干预措施。一个学期一个生命生长主题,一个心理教育角度的引导与调整,将学生的阶段心理教育落实到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增强学生的成长体验。

  4.对接社会,线上延伸

  学校以微信公众号为主要依托阵地,用多种形式疏导家长与学生的心理,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微信公众号分为“面对面,心见心(一周一会)”和“综合实践活动课”两大板块。“面对面,心见心(一周一会)”板块内容涵盖从小学生到家长,力求在保护学生心理健康的同时延伸到家庭教育,给学生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指导。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板块,踏实培养学生的生活习惯,从折叠衣物、洗衣服到生活的各方面;从照顾自己到学会急救方法;从认识身体到认识学校植物园的蔬菜瓜果;从享受日常到感恩致敬平凡的英雄等。为学生打造健康的心理生长环境。

222.jpeg

  三、实践成效

  1.建立并完善学校心理数据比对库

  2020年9月,学校进行了第二次心理测试,运用同样的量表,选择同一批样本学生,获得有效问卷302份,有效率为97%。本次问卷调查信度为3.97,可信度较好,本次调查所得问卷可以进行有效科学分析。

  针对前次调查发现的问题制订的提高学生适应能力的策略,具备有效性与科学性。通过两组数据比对可以发现,学生在为期一年的一系列心理干预措施中,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等八个维度的问题有所缓和与改善。

  2.开启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课程

  教师在关注学科教育的同时,也安排学生参与卫生保健与心理健康辅导等活动课程,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劳动,积极锻炼身体,充分用好生活这本教科书,努力争做“五好”少年。

  四、研究展望

  对小学生适应能力问题实施的干预措施具备有效性与科学性,取得了预期的成果。然而,由于干扰因素和不可控因素的存在,因此测试所得到的结果只能说明大致情况。

  后续将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努力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一是加强理论学习和个案研究。深入学习相关理论知识,通过个案研究,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为心理干预提供更科学的理论支撑。二是构建心理教育干预辅导课程和完善实践操作课程体系。建立起一套系统的心理教育干预辅导课程,注重实践操作,提供丰富的干预手段和策略。通过这样的课程体系,学校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教师和家长,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意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宋专平,等.心理干预对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影响效果探讨[J].中国民康医学,2008(24):4.

  [2]赵国秋,陈树林.青少年情绪危机的心理干预模式研究[C]//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2005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2005:3.

  [3]曹成刚.构建青少年学生心理干预方案的设计思考[C]//中国心理学会.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学会,2005:20。

  [4]童建冲,胡霞霞,钟佳丽,汤文杰,施侠峰.团体心理干预对青少年自我控制调节和时间管理的效用分析[C]//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浙江省第三届心理咨询师大会学术论文集.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