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高职院校“ 企业管理”课程思政研究论文

高职院校“ 企业管理”课程思政研究论文

1

2024-05-23 11:35:07    来源:    作者:liyuan

摘要:文章在阐述“企业管理”课程简介、课程思政内涵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企业管理”课程思政教学基础和高职院校“企业管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然后论述了高职院校“企业管理”课程思政教学原则、方法及融入点,接着总结了高职院校“企业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最后对高职院校“企业管理”课程思政教学进行了反思。

  摘要:文章在阐述“企业管理”课程简介、课程思政内涵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企业管理”课程思政教学基础和高职院校“企业管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然后论述了高职院校“企业管理”课程思政教学原则、方法及融入点,接着总结了高职院校“企业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最后对高职院校“企业管理”课程思政教学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企业管理”课程;课程思政;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学生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主力军,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与企业未来能正常经营管理、不走弯路息息相关。目前,高职生在文化水平等方面普遍处于弱势,而又有诸多因素使得此阶段学生的思想活动受到较大影响。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1]。因此,要想实现全方位育人目标,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就不能只依靠思政课程,而应通过大量各类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基于此,本文对高职院校“企业管理”课程思政进行了研究,以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综合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一、“企业管理”课程简介

  “企业管理”课程主要是向学生系统地讲解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和现代管理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具体围绕管理活动的五大职能进行讲述。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管理基础知识、管理理论演变、管理环境与道德、五大管理职能、管理决策、人员配备与激励、企业文化等多个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模块。该课程重点在于使学生了解现代企业如何进行自我管理、企业文化功能有哪些、企业内外部主要岗位的工作内容是什么等一系列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其课程教学宗旨是指导学生对国内外先进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深入学习,特别是学习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点的优秀企业案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企业管理的文化理论与实践方法。

image.png

  二、课程思政内涵

  课程思政并非指某一专业课程,其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一种教学思维方式。对学生来说,学习各门课程的目的是增加专业知识、培养综合能力,同时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养,树立正确的三观;对教师来说,教学的重点除了要传授知识,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思想。这就要求各高校专业课堂朝着课程思政方向改革,目的并不是改变专业课的原有属性,也不是使专业课变成思政课,其根本目的是发挥专业课程的德育功能,在知识学习中悄无声息地融入思想和精神层面的指引[2]。总体来看,课程思政最终目的是努力提高学生思、政、德、识四方面素质,使学生在大学毕业后能拥有全面认识、理解并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

  三、高职院校“企业管理”课程思政教学基础

  在日常教育中,高校应将德育作为基本教学任务进行落实,以加快在专业课程建设中融入思政元素的进度。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关键是要对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进行充分挖掘并科学利用,使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两条腿”平衡发展。为使思政课和“企业管理”课程同走一条路,教师教学的首要原则就是持续不断地以德治人,进而立足实际,对与“企业管理”课程建设相符的思政元素进行深入探索和拓展,以达到将教学内容和思政元素科学整合的效果[3]。

  (一)政治基础

  课程思政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高等教育的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其关键在于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出要抓住思想主流,坚持将社会参与纳入基础教育体系,打造一批优秀的思想政治课程精品课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与高等教育教学质量。

  (二)理论基础

  课程思政实施的理论基础是以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我国从古至今的优秀育人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就教育问题发表的重要论述等主流思想为主要内容。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终价值就是使每个人达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其为课程思政实施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也说明了课程思政实施的目的,可作为课程思政实施的理论基础[4]。

  (三)实践基础

  课程思政实施的实践基础是思政课程和其他专业课程同向同行的航标,是推动课程思政落地的基础,能够推动课程思政实践工作向更高层次、更深程度迈进,因此,要确保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以此重新唤起学生对“企业管理”课程思政的兴趣,同时提升教师思政水平,使其政治觉悟得到进一步提高,最终让专门化思想政治教育逐步并持续向一般化和长期化的方向发展[5]。

  四、高职院校“企业管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企业管理”课程思政旨在使学生以管理者的视角建立责任担当意识,对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持续、逐步地融入企业经营和中国商人特点等实例,同时要增加弘扬诚信、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忠诚经营等思政教育内容,由此,将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机结合,使学生学以致用,铸牢道德信念,坚持职业操守。

  “企业管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传授企业管理专业知识的同时融入价值引领,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和多元化教学方式,使学生发现、分析、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对其政治立场、价值取向、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等方面进行正确引导,提高学生是非判断能力,使学生深切感悟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与实践方法,将其培养成德才兼备、为党所需、真正造福社会的国家栋梁[6]。

  五、高职院校“企业管理”课程思政教学原则、方法及融入点

  (一)课程思政教学原则

  课程思政要求教师基于课程特点寻找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课堂,从而达到思政教育目的。课程思政应遵循四个教学原则,具体如下。第一,渗透结合引导。渗透强调思政教育要从实际生活出发,注重从学生心理、网络、社会等方面进行;引导则强调启发性,切忌被动地、“填鸭式”地融入思政元素。渗透与引导相结合,可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自发被动转为自觉主动。第二,理论结合实际。思政元素不能是脱离实际生活的一个抽象概念,而应是从专业知识和社会生活实践的融合体中挖掘,即以社会实践为切入点剖析和解释思政元素的形成过程,从而不断修正学生的三观,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第三,历史结合现实。从纵向角度来看,历史就是曾经过去的现实,它是现实的前身;从横向来看,现实会将历史进行延伸,又变成以后的历史。课程思政要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进行课程设计,即要平衡比较世界与中国的发展趋势、国际特点与中国特色、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以此使思政元素既不脱离历史,又紧密联系现实[7]。第四,正面教育结合纪律约束。正面教育是指思政教育应采用讲道理、摆事实等方式进行;纪律约束则是引导学生品德和思想朝着健康、积极、正确的方向发展,因此,正面教育和纪律约束应作为思政教育教学的主要手段。

  (二)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教师在对专业课程进行思政教育改革时,首先要端正思想观念,即明确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是为了回归教育本质,是为了在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谈思想、提素养”。采用专业、丰富的思想政治理论术语并不是课程思政对教师的唯一要求,立足马克思主义立场和观点进行课程思政才是课堂改革的主要衡量标准[8],具体教学方法总结如下。

  1.明确思政元素三大内容。在传统教学中,专业教师总是会忽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在进行课程思政改革前,有必要明确两个问题:第一,什么才算思政元素?第二,如何挖掘思政元素?对此,教师应从以下三点出发。第一,系统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等思想,明确相关哲学观点及其运用方法;第二,学习党的二十大主要精神,弄清至少未来五年我国的政策依据及发展趋势;第三,基于自身专业,对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党建等方面的理论及观点进行适当的深入学习。

  2.利用好两大融入载体。在明确思政元素的三大内容后,便可着手解决另一个新的问题,即如何将挖掘、整理好的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实际上,教师知识传授的渠道和形式多种多样,具体可归纳为两大融入载体。第一,传统教学环节。教师每一次教学都是由多个环节串联而成的,包括导入、专业名词解释、课中提问、小组讨论、布置及批改作业、教师点评发言、章节总结等。就导入环节而言,有许多与思政相关的故事可以融入,如教师可先抛出“大家对个人隐私权了解有多少,个人隐私权又该如何进行保护呢?”的问题,再导入相关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由此引出即将学习的企业管理环境与道德的内容,点明管理道德不可或缺,由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第二,教学中的创新环节。教师还应当不断尝试在教学中增加创新环节,可从个人以往阅历、自身知识结构和育人思考层面出发,在教学环节中创造性地推出其他教师较少使用的环节,如安排学生预习企业文化课程内容时,要求学生收集一个自己认可的企业文化,道出其中内涵并说明该文化的思政实践基础等。

  (三)课程思政融入点

  通过深入挖掘“企业管理”课程内容可知,很多知识点都可作为课程思政融入点,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学思想、民族团结、爱国主义、职业素养和生态文明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下面主要从职业素养、生态文明和爱国主义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1.职业素养教育。职业素养教育应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着手点,尤其是与各种职业有关的思想道德素质、职业操守素质和创新素质方面的教育。作为“企业管理”课程最根本的职业素养元素,优秀的企业家精神、爱岗敬业精神等都可以作为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例如,在教授生产运作管理模块时,教师可引入“制药人为挽救在广州包装材料厂发生气体中毒的多名工人生命时,一夜之间完成了备料生产到检验出厂的艰巨任务”等类型的案例。考虑到现实中会有很大一批高职院校学生到各个行业的企业从事生产工作,且生产岗位上的每一个环节的标准操作都是保障产品质量的基础,故开展最基本的职业素养教育是培养合规、安全生产经营人才的第一步。

  2.生态文明思想教育。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不仅要关注利润,还要注重生产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制造业企业在创造产品价值的同时可能会在“三废”处理、消毒清洁、危化品使用等过程中产生破坏环境的行为,借此引导学生认识到:企业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会伴随环境污染的问题,长此以往,便会损害人民群众健康。如此,在“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样化案例讲解和剖析,使学生树立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在学生心中种下清洁生产、科学治污的种子。

  3.爱国主义教育。“优秀企业家必须对国家、对民族怀有崇高使命感和强烈责任感。”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我国都有大批爱国企业家,他们的光荣事迹值得宣扬[9]。1951年4月,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童村研究员成功试制出我国第一支青霉素针剂,我国因此化被动为主动;某公司为我国的高科技领域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为我国企业面对外部压力树立了良好标杆,其创始人心系我国高科技发展和未来,是实至名归的爱国企业家。将种种爱国主义教育案例融入“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可使学生逐渐将爱国主义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六、高职院校“企业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一)加强课程建设的育人作用

  在“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中,学生在技能方面表现出较高的关注度,其容易忽视学一门技术最关键的在于为社会、为国家作贡献。而通过课程思政引导,可以使学生更加明白学习专业技能的意义所在,从而不断增强主动学习意识,学习效果也能随之提高,最终课程育人作用也得到加强。

  (二)突显课程教育规律,提升教学效果

  高职院校中的每一门课程都有其教育规律和独有的特点,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内容中,教师会更容易、更深入地把握课程的教育规律,而遵循课程教育规律的同时再结合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和社会需要,教学效果会得到提升。

  (三)扩大教学视角

  高职院校中,专业教师除了要有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在学生心中成为有道德情操、理想信念和仁爱之心的模范。因此,“企业管理”课程教师在学好本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致力于扩大教学视角,及时在实际教学中融入时政热点,从而开阔学生视野。

image.png

  七、高职院校“企业管理”课程思政教学反思

  新时期,一名合格的“企业管理”课程教师除了要专注于专业知识的夯实,还要提高自身课程思政意识,并及时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具体而言,其要做到如下五点:第一,明确立德树人是思政教育最终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第二,高校课程思政效果评价体系和表现形式应注重直接性和间接性、近期突显性和远期呈现性相结合;第三,把握好课程思政的“度”,即每一位教师在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合理规划课程的每一章节,切忌在教学全程出现大量思政教育内容;第四,引导学生主动感悟思政元素是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关键点之一,对此,教师可通过翻转课堂、小组讨论、项目导向等形式,强化学生对思政元素的理解与记忆;第五,引导学生将感性的思政元素与理性的专业知识融合,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拥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进而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课程思政建设是我国新时代对高校教育的要求,也是为社会培养所需人才的要求,只负责专业知识教授而忽视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是目前一些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存在的严重问题。而想要解决此类问题,高校就必须走出历史遗留下来的“教育孤岛”困境,同时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致力于使知识转移和价值塑造实现互动统一,从而逐步实现高职院校教师德育专业化,具体应从以下四点进行着手。第一,加强顶层设计。在贯彻课程思政这一教学理念的过程中,高校要在教学实施、工作调度、资源等环节予以足够的支持和重视,具体可建立融入指导小组,对教师开展课程思政融入培训,并安排教师参与教改会议,从而提炼总结出一套通用的融入方法等[10]。第二,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教师职业考核和绩效考核体系,即将课程思政作为专项纳入教师考核,使主动走和推着走同步进行[11]。第三,采取刺激性强的培训方式,具体可采用头脑风暴等多种可激发灵感的课程思政培训形式[12],如使思政课程教师和专业课程教师进行讨论交流,从而提升全体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能力。不只是专业课程教师要进行课程思政改革,思政课程教师也应该多了解和学习与专业知识相关的企业实例,使思政课不再单一枯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第四,充分利用教研室的集体智慧。以学院、专业为划分依据,首先分类别组织教师在教研室学习相关的思政理论,然后针对各自专业发起讨论,引导教师挖掘可融入各自专业教学内容的思政元素,从而保证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分步、有序进行[13-15]。

  八、结语

  为了将正确的三观融入综合能力培养和专业知识传授,高职院校必须利用专业课程的教学时间,将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企业管理”课程。具体而言,要对课程教学进行重新设计,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整合,这些环节在未来将会是“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步骤。新时期,高职院校要对教师加强领导和引导,而教师之间则要通过互相学习和实践,真正做到集思广益,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成为新时期“企业管理”课程的支柱。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J].人民日报,2016-12-09(1).

  [2]赵云海,王芝雅.课程思政视角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路径探析[J].公关世界,2022(18):116-118.

  [3]范爽.高职企业管理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研究[J].科技咨询,2021,19(18):101-103.

  [4]易楠.《企业管理》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J].科技资讯,2021,19(21):106-108.

  [5]黄昕莹,秦桂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下高校思政工作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22,8(24):18-21.

  [6]陈文标.融入“国学”思想的《企业管理基础》“课程思政”实践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23):129-130.

  [7]李宏伟,王红梅.混合式课程建设的“时、空、关”视角:理论阐释与路径建构[J].宜春学院学报,2022,44(7):102-106.

  [8]徐飞,方亮,黄世炜.学科交叉融合视角下课程思政的理论进路[J].北京教育(高教),2023(1):49-51.

  [9]梁宵.以企业家精神促进青海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J].中国商论,2021(18):171-173.

  [10]张海心.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前置因素与外部性的作用机理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0.

  [11]吴军民,罗贝妮,郭威.《企业财务管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及实施[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3,33(4):74-77.

  [12]盛梅.物流企业管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J].中国航务周刊,2022(49):67-69.

  [13]宋德玲,王翰林.课程思政视阈下的《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建设[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20):24-25.

  [14]刘宗芹,贾晓慧.思政育人模式下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24,45(5):120-122.

  [15]叶湘虹,何红杏.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胜任力模型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4,36(2):7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