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评”一体化实践探究论文

2024-05-23 09:58:33 来源: 作者:liyuan
摘要: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新课标的教育指导功能更加显著,尤其是“教—学—评”一体化建议的提出,更是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因此,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应明确“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及教育价值,并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探究与实施“教—学—评”一体化策略,使学生能在科学的教学评价中展开高效学习,获得全面发展。
摘要: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新课标的教育指导功能更加显著,尤其是“教—学—评”一体化建议的提出,更是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因此,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应明确“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及教育价值,并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探究与实施“教—学—评”一体化策略,使学生能在科学的教学评价中展开高效学习,获得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习作教学;“教—学—评”一体化
作为重要的教学指导文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不仅完善了教学目标,更注重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制定了学业质量标准,还倡导教师应注重“教—学—评”的一致性,提出“教师应树立‘教一学一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在这一科学化教学评价建议的指引下,教师应完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评价机制,既要对教学、学习以及评价环节进行整体性、一体化设计,又应发挥评价促学、促教的作用,为小学语文习作的高效教学开辟崭新路径,实现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1]。
一、“教—学—评”一体化的初步认知
“教—学—评”一体化倡导教师应将教学评价融入日常教学中,依据评价进行更科学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根据评价优化自身学习方向及学习行为。“教—学—评”一体化强调教学、学习、评价环节的深度融合,使评价能贯穿教师教、学生学的全过程,并发挥“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作用。
“教—学—评”一体化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改变以往语文教学、学习、评价相互割裂的状况,并在实现教学、学习、评价高度一致的基础上,拓展语文课堂教学的路径。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教师对习作教学进行优化改革的过程中,“教—学—评”一体化同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有助于学生提升习作能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综合性的学习过程,其中学习评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教—学—评”一体化,学生能依据具体的评价量表,自觉地优化自己的习作内容,并通过互动性的点评,及时发现自己习作中的不足之处。这样,学生就能提升学习效果,实现习作能力的提升。
第二,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习作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促进学生学习效率提升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教—学—评”一体化中,学生会以评价主体的地位参与到具体的习作评价中。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自主学习的品质和良好的习作习惯[2]。
第三,有助于教师提高习作教学能力。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发挥着重要的组织、实施及教育引导功能,其自身的教学能力水平也会对学生的习作能力产生直接影响。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教师不仅要根据教学需求制定科学的教学评价标准,也要依据这一标准进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在评价反思中对教学进行不断调整,进而实现自身习作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评”一体化实践探究
“教—学—评”一体化是习作教学的高效教学模式,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积极响应《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作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终极目标,对“教—学—评”一体化进行科学的设计,使评价任务能更系统地嵌入具体的教学过程[3]。在教、学、评达到高度一致的基础上,教师便可以探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的路径。下面就以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记一次游戏”为例,进行“教—学—评”一体化实践探究。
(一)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在进行“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时,教师应结合核心素养的要求,梳理单元语文要素,为习作教学的有效开展以及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记一次游戏”习作中,教师应对《课程标准》中关于各学段“表达与交流”方面的要求进行深入分析,将第二学段“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等具体的教学要求作为制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此外,教师还应探究本单元“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等语文要素,并从单元主题教学的视角科学制订教学目标。
在对上述要素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确定本单元习作教学及习作评价的目标:(1)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能按照“游戏前、游戏中、游戏后”的顺序把游戏过程写清楚;(2)能具体描写自己及伙伴在游戏中的动作、语言、神态等,以体现游戏中人物的心理动作和内心感受;(3)借助评价量表,对习作进行多元评价,根据评价修改习作。
根据清晰、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实施“教—学—评”一体化,使教师的习作教学、学生的习作训练以及习作评价环节保持一致的目标和标准。
(二)制订完善的评价量表
评价量表不仅能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有效结合,对学生的习作表现给予过程性评价,也可以使教学评价贯穿整个习作教学过程。教师应注重习作评价量表的科学制定和完善,使教、学、评达到高度一致,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在“记一次游戏”习作教学中,教师应结合习作主题,制订完善的评价量表(见表1)。通过评价量表,教师不仅根据具体的习作教学目标确定了写作要点、写作构思、语言表达以及书写情况等评价维度,还根据班级内学生的具体水平划分了评价层次。教师可以从评价量表中更直观、具体地了解学生的习作水平,并以此为依据,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实施“教—学—评”一体化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中,评价量表的制订奠定了习作教学的基础[4]。为实现习作教学效果的进一步优化,教师应依据评价量表设计教、学、评活动,使学生充分体现自身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更高效地进行习作经验的积累和习作思路的梳理,提升习作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还应将评价贯穿到活动过程中,使学生通过多元的活动评价及时了解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活动效果,为下一步的习作评价提供依据。
在“记一次游戏”习作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高效地梳理自己的习作思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学生以学习主体的身份参与到具体教学活动中,能够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实现一致。在具体的合作探究活动中,学生要阐述自己描写的游戏场景,其他学生在认真倾听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建议或意见。必要时,学生还可以用思维导图直观地呈现合作探究活动中的思维路径,为习作训练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讨论情况以及习作训练情况进行细致观察,与学生一起对活动表现进行评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四)开展有效的习作评价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评”一体化中,习作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能在“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中,促进学生语文习作能力的提升[5]。《课程标准》指出:“在小组合作、汇报展示过程中,教师应提前设计评价量表、告知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形成评价结果。”“组织学生互相评价时,教师要对同伴评价进行再评价,提出指导意见,引导学生内化评价标准、把握评价尺度,在评价中学会评价。”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评价量表评价习作,使学生在自评、互评、师评等多元化评价方式中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到自己写作的不足,并在有针对性的习作修改中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结合上述习作评价思路,在“记一次游戏”习作评价中,教师可以先选取一篇典型习作,引导学生按照评价量表的评价维度和评价层次进行评价。以此为范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组内成员的习作按照评价量表进行评价。最后,教师通过总结、概括学生的评价意见,给出综合性的习作评语,指出学生习作中的优点及不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应积极进行“教—学—评”一体化,通过确定教学目标、编制评价量表、组织“教—学—评”一体化活动、开展习作评价,使教学评价贯穿习作教学的整个过程,以此获得“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效果,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海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研究[J].名师在线,2023(28):14-16.
[2]朱祯.教学评一体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试题与研究,2023(28):63-65.
[3]丁元慧.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实践路径[J].天津教育,2023(15):174-176.
[4]林燕妮.基于核心素养优化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J].课外语文,2022(7):104-106.
[5]叶志燕.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评改策略的研究[J].考试周刊,2022(29):58-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