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利用自媒体平台守护大学生心理健康面临的挑战及路径论文

利用自媒体平台守护大学生心理健康面临的挑战及路径论文

3

2024-05-22 10:56:56    来源:    作者:liyuan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利用自媒体平台守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可行性,然后阐述了利用自媒体平台守护大学生心理健康面临的挑战,最后论述了利用自媒体平台守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路径。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利用自媒体平台守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可行性,然后阐述了利用自媒体平台守护大学生心理健康面临的挑战,最后论述了利用自媒体平台守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路径。

  关键词:自媒体平台;心理健康;大学生

  2022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2022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其指出,大约21.48%的大学生可能存在抑郁风险,45.28%的大学生可能存在焦虑风险[1]。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呈现出由隐性发展到显性、由个体发展到群体的过程,采用心理辅导等干预措施往往较为滞后[2]。而自媒体具有传统媒体不具备的操作门槛较低、传播速度很快、操控方式轻松平等、不受时空限制等优势[3],是一个有效的媒介。因此,若将自媒体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措施,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心理辅导等干预措施的落后性问题。不仅如此,目前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主要是通过网络,如微博、小红书、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是大学生聚集的主要阵地,学生在这些平台可以接触到许多课堂没有的知识。许多完善的线上心理咨询服务平台,如壹心理、壹点灵、糖心理、KnowYourself等,亦有众多大学生活跃在其中。基于此,通过自媒体平台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守护大学生心理健康,将是一种被大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

  一、利用自媒体平台守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可行性

  (一)自媒体平台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的教育和生活对于大学生乐观认知风格的培养十分重要,而良好的认知风格有利于大学生适应社会环境,保持对社会的正确认知,提升其在面对压力和挫折时的应对能力[4]。大学阶段的生活显著区别于以往的中学生活,大学阶段学生享受的自由、决定事物的权利大大超过了中学阶段。大学生能够明显感觉到课业压力的减轻、行为约束的减弱等,从而多了很多时间来安排自己的生活。但是在缺乏管束的环境下,大学生易形成不规律的学习和生活作息。而作息不规律是大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诱因之一。一旦作息规律遭到破坏,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将难以得到保证。因此,迫切需要一个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平台来为大学生群体传播心理健康知识,促使其形成规律的作息,进而培养其健康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5]。大学生可以通过自媒体平台获取对自身心理健康的正确评估。传统媒体具有传播时效缓慢、地区差异性大等缺点,而通过自媒体平台,大学生可以快速了解到不同地区人群的心理健康数据,从而对自身的情况进行判别。此外,依托自媒体传播面广、传播速度快、被大学生广泛使用等优势,可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大学生群体了解到什么是心理健康、养成心理健康的习惯有哪些、自己是否处在心理健康的环境之下、若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该如何寻求帮助等,进而助力心理健康发展。

  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不再适用于当前的社会,自媒体的出现实现了不同地区、不同文化及不同领域的信息共享[6]。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不仅来自教师的传授和传统媒体,还来自依托网络迅速发展的自媒体平台。在守护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自媒体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平台,通过发布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向大学生传递心理健康知识和技巧,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能力。

  (二)自媒体平台可以有效解决优质心理诊疗资源分布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在线下心理咨询服务体系下,囿于地区经济因素,大部分优质的心理诊疗机构普遍分布在发达地区,这使得许多位于普通城市的大学生得不到优质的心理诊疗服务。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指出,医疗资源发展不充分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7]。但是自媒体平台借助互联网联通万物的优势,可以使不同地区的大学生同时拥有获得优质诊疗服务的机会,提高其治愈效率。许多完善的自媒体平台,如壹心理、壹点灵、糖心理、KnowYourself等,均开展了跨省市的线上心理咨询服务,基于此,可以为全国需要进行心理咨询服务的大学生提供一定帮助。以KnowYourself互联网心理诊疗、科普平台为例,其提供的心理咨询服务有视频和会面两种形式。视频形式可以为跨地区的大学生群体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即在原来具有局限性的线下心理咨询服务体系下,KnowYourself心理咨询的服务范围只有北京及其周边地区,但是通过线上心理咨询服务平台,北京市的心理咨询师可以服务全国的咨询者。由此可知,自媒体平台可以整合不同地区的心理诊疗资源,促进优质心理诊疗资源的充分融会互通,从而将成为解决优质心理诊疗资源分布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优质方案。

  (三)自媒体平台可以有效解决受传统观念影响产生的讳疾忌医问题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心理性疾病如抑郁症,通常被认为是自身意志软弱的表现,而躁郁症则被认为是脾气不好的表现。与此同时,如应激障碍、双相障碍、人格障碍等较为少见的心理疾病,在人们心中被误解的程度更深。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人们发生心理问题时常常存在讳疾忌医的行为。而且在这样的环境中,大学生可能很难意识到自己患有相关心理疾病,将病症归结为自身性格,由此可能对自身产生厌弃,从而加重病情,甚至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从患者所在的社会环境来看,即使患者意识到自身存在心理障碍,但是其周围的父母、其他家人可能会对此采取轻视、诋毁的态度,从而隐性阻止其进行正式的心理治疗。

  然而,通过线上心理咨询服务体系的建设,自媒体平台可以有效保护大学生的隐私信息,减轻其就诊的心理压力,最大限度地增强其就诊信心。首先,咨询相关信息的大学生通过网络身份进行登录,自身隐私的透露程度仅限于自己愿意表露出的部分。暴露自己的长相、声音,使别人对自己有一个具象的概念,对于咨询的大学生来说只是一个可选项,而不是必选项,这极大地消除了阻碍大学生进行相关心理咨询的主要因素。其次,利用自媒体平台进行心理咨询时没有空间的限制,大学生可以选择在自己喜欢的空间内依托互联网完成心理咨询服务。而不像线下心理服务那样,需要专门选择时间和出行方式到达医院或心理诊所完成一次“大张旗鼓”式的心理咨询。最后,线上心理咨询服务平台具有全平台互动性的特点,咨询者完全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浏览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及跟心理咨询从业者进行深入沟通。如果大学生由于家庭因素对心理疾病讳疾忌医,也可以在不用承担人际交往的压力下隐秘地了解、治疗自己的心理问题。

image.png

  二、利用自媒体平台守护大学生心理健康面临的挑战

  (一)自媒体平台存在内容质量问题

  自媒体凭借其开放性、个性化的特点,使得新闻自由度显著提升,传媒生态由此发生了重大转变[8]。在传媒生态由传统迈向现代的过程中,自媒体平台的信息内容也逐渐走向多样化。自媒体平台内容普遍存在虚假信息、低质量信息、信息庞杂等问题。不准确或误导性的心理健康信息可能会对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有力的举措,加强对自媒体平台内容的监管和筛选,确保为大学生群体提供正确、科学的心理健康知识。

  自媒体平台存在的内容质量问题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虚假信息。虚假信息是指由自媒体相关工作者捏造的子虚乌有的信息,将不存在的事件说成是存在的,该类虚假信息会对大学生产生误导,有时甚至会煽动大学生做出一些不符合自己身份的行为。另一类是错误信息。错误信息是指由自媒体相关工作者将原有信息刻意修改之后来诱导评论,引领新风口的信息。该类错误信息会模糊大学生对现实的认知,使其产生认知偏差。在错误认知的引领下,大学生可能会做出一些不合理的行为,对社会产生危害。虚假信息和错误信息会加重网络生态中信息不对称的现象,造成网络生态的混乱。由此可知,如果自媒体平台出现内容质量问题,将产生许多不良后果,如危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故需要对自媒体平台的内容质量进行严格的审核和管控。

  (二)自媒体平台存在用户隐私保护问题

  个人隐私是指具有明显个体特征或与可识别个人相关但个人不愿透露的信息[9]。自媒体平台需要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以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然而用户的隐私泄露和滥用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自媒体平台需要建立健全信息安全机制,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

  通常来讲,自媒体平台获得用户信息数据的用途主要是通过大数据筛选刻画用户形象,从而为用户推荐适合的信息。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用户信息泄露的现象,从而对用户造成不必要的困扰。利用自媒体平台守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数据。但如果没有严格有效的隐私保护措施,就很难使大学生信赖自媒体平台,进而就会对自媒体平台发挥作用造成阻碍。另外,大学生群体是网络群体事件的主要参与者,很容易被卷入隐私泄露的纠纷,影响其心理健康。因此,应该采取措施来捍卫大学生的网络隐私安全。

  (三)自媒体平台存在用户参与度保持问题

  参与度即用户参与某种行为的强弱程度,但其在不同领域的界定不尽相同[10]。自媒体平台的用户参与度是指在自媒体平台上用户与内容互动和参与的程度,它可以衡量用户对平台内容的喜爱与关注程度。若自媒体平台用户参与度不高,将导致自媒体平台用户活跃度降低,用户留存率减少。在羊群效应的影响下,也必然导致大学生群体关注度的降低,从而无法为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提供合理的指导和帮助。因此,自媒体平台运营者应该努力提高用户参与度,吸引用户及大学生群体积极参与和互动,从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自媒体平台用户参与度低对利用自媒体平台守护大学生心理健康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有降低大学生群体对平台的信任度、平台话语权缺失、影响平台声誉三个方面。具体而言,首先,用户参与度的降低必然会导致用户流失,用户的流失又会引起大学生对平台是否能提供心理健康内容及服务的有效性产生怀疑,从而容易使其放弃使用该自媒体平台。其次,用户参与度低会导致平台整体的活跃度下降,进而导致平台话语权的缺失。大学生不再将自媒体平台传播的内容作为自身的心理指导方向,平台就失去了辅导大学生走向心理健康的机会。最后,用户参与度低可能会影响平台的声誉和品牌形象。如果用户对平台的好评度和活跃度下降,将影响其他用户对平台的信任感和使用意愿。如此一来,自媒体平台在大学生群体中也将失去竞争力,最终将无力守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利用自媒体平台守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路径

  (一)确保自媒体平台内容高质量

  对于自媒体平台来说,应严格筛选和审核作者和正确的内容提供者,确保他们具有专业背景、良好的声誉和价值观,并能提供高质量的内容。高质量的内容可以提高大学生对平台的信任感,从而达到利用自媒体平台守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效果。高质量的内容对于任何自媒体都是生命之源[11]。高质量的平台内容是每一个自媒体平台发展的大前提,也是每一个自媒体平台能够持续存在的保障,尤其是对于提供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自媒体平台来说尤为重要。因此,自媒体平台应该尽最大努力确保平台内容的高质量。

  从社会监管层次来看,政府应该完善网络自媒体信息审查监管的相关制度。落实在具体举措上,首先,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负责监督和管理自媒体平台的内容。该机构可以制定相关规定和标准,监督平台运营情况,并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其次,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自媒体平台内容的要求和标准,规范平台的运营行为。与此同时,相关单位可以与自媒体平台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高质量、正能量内容的传播,进而守护大学生心理健康。

  (二)解决自媒体平台用户隐私问题

  对于自媒体平台用户隐私问题的解决,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用户本身。通过自媒体平台守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责任人为大学生。大学生在使用自媒体平台寻求心理问题的解决措施时,要注重保护自身的隐私安全。例如,使用化名在心理社群里进行网上交流,涉及自身安全的敏感信息非必要不轻易透露给他人等。

  第二,自媒体平台。自媒体平台作为各种信息的汇集中心,对信息来源负有筛选和监督的责任。自媒体平台应该加强对用户隐私信息的筛选,降低利用用户隐私信息进行人身攻击的可能性。自媒体平台也应该发挥监督作用,做到自省自查,设立关键词机制,一旦系统筛选到有关用户隐私安全的关键词,立即启动预警机制进行删除。唯有通过这种方法,才能使网暴等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降低,防止因信息泄露而影响学生心理健康。

  第三,政府参与。政府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捍卫自媒体平台上的用户隐私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21年8月20日通过,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落地后有效遏制了个人信息超采、滥用等现象,但法律实施仅是迈出了第一步,企业在实践中仍面临“左右为难”的情况,亟须厘清合规边界[12]。换言之,2021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是一部涉及方面广泛,涵盖性高的法律文献。但是其不够具体、不够准确,常常使自媒体平台类的企业不知道如何应用法律。因此,政府应该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使自媒体平台能够有的放矢地应用。

  (三)解决自媒体平台用户参与度保持问题

  对于自媒体平台存在用户参与度的保持问题,可以通过用户反馈和互动、社区建设、个性化推荐、激励机制等方法解决,以有效提高用户的参与度。当用户参与度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时,大学生会倾向于更信赖该平台,该平台也将在守护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对此,为保持自媒体平台用户参与度,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首先,自媒体平台可以建立积极的反馈机制,鼓励用户对内容进行评论、点赞和分享。此外,平台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促进用户之间的互动,如举办问答活动、直播或线下活动。这些互动可以增强大学生对平台的兴趣,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互动中得到解决。其次,自媒体平台打造一个活跃和友好的社区对于用户参与度的提升至关重要。大学生对认同感的需求度很高,在一个活跃友好的社区中,其更有可能敞开心扉分享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平台应该鼓励用户互相交流和分享经验,并及时处理恶意行为和不适当的内容。最后,平台可以利用机器学习和推荐算法向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内容,这能够提高用户的参与度,因为用户会接触到更多他们感兴趣的、喜欢参与互动的内容。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激励用户参与平台互动,并且提升用户的参与度及其对平台的信赖程度。

image.png

  四、结语

  传统的线下心理辅导方式已经不适应当下的社会发展,也无法为大学生提供实质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即在线下的心理辅导过程中,心理健康活动开展的质量较低,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够,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13]。但是通过线上自媒体平台,可以有效弥补传统的线下心理辅导存在的不足,即自媒体平台在守护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具有可行性,值得推广应用。

  线上自媒体平台守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可行性表现在其可以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支持,解决优质心理诊疗资源分布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以及解决受传统观念影响产生的讳疾忌医问题等方面。然而,与此同时,各方也需要注意提升自媒体平台的内容质量、注重保护用户的隐私,以及维持自媒体平台的用户参与度。如此,各方才能更好地利用自媒体平台守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促使大学生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傅小兰,张侃,陈雪峰,等.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1.

  [2]黄文珺,孙义星.基于微信小程序的朋辈心理互助体系构建研究[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5(4):95-98.

  [3]张章.自媒体时代负面网络舆情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及治理[J].法制与经济,2021,30(10):51-55.

  [4]徐小雨,王翼.大学生认知风格对创伤后应激水平的影响: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J].健康研究,2020,40(6):635-639.

  [5]赫天鹏.自媒体时代高校就业信息共享平台构建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1(24):69-70.

  [6]周若辉.浅析自媒体时代农村社会治理的公众参与[J].热带农业工程,2021,45(6):134-136.

  [7]2019年国家医疗服务和医疗质量安全报告发布医疗资源发展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EB/OL].(2020-11-06)[2023-12-12].https://pol-itics.gmw.cn/2020-11/06/content_34344781.htm.

  [8]陈炳曦.自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思路分析[J].福建农机,2022(4):42-46.

  [9]王杨.大数据环境下网络用户隐私保护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2(10):56-59.

  [10]杨玲玲.抖音短视频APP原生广告用户参与度实证研究:基于UTAUT模型[J].视听,2020(5):220-224.

  [11]卫何.设计院自媒体运营策略:以微信公众号为例[J].建筑设计管理,2021,38(12):84-89.

  [12]钟雨欣.数字广告行业站在十字路口:如何平衡个性化推荐与隐私保护[N].21世纪经济报道,2022-11-03(15).

  [13]王海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建议[C]//四川省科教创客研究会.2020科教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成都:四川省科教创客研究会,2020: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