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质量监控背景下对小学音乐教学的思考论文

2024-05-22 10:51:00 来源: 作者:heting
摘要:教学质量监控是检验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一线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合格的一线教师应擅长把“应试”的任务转化成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手段。文章结合一线教学实际,从转变思想观念、强化日常养成、高效开展复习、注重监控结果应用四个方面探讨教师应如何应对教学质量监控,以期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
摘要:教学质量监控是检验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一线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合格的一线教师应擅长把“应试”的任务转化成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手段。文章结合一线教学实际,从转变思想观念、强化日常养成、高效开展复习、注重监控结果应用四个方面探讨教师应如何应对教学质量监控,以期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监控,教学思考
有人认为教学质量监控的实质是应试教育,其评判标准是高分为王。也有人认为教学质量监控是教学工作中的指南针和航海图,既能帮助师生明确教学目标,又能引导教学顺利到达彼岸。不可否认的是,定期的教学质量监控已经成为一线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对教学质量监控对教师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检验、改善自身教学能力、教学水平的契机。如何化挑战为契机是每一位一线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在此,笔者将立足自身教学工作实践,从转变思想观念、强化日常养成、高效开展复习、注重监控结果应用四个方面对这一课题进行探讨。
一、转变思想观念
树立正确的认识是成功的起点。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消除对质量监控的认识误区,要认识到教学质量监控是手段而非目的,质量监控所得出的成绩固然重要,但成绩不是监控的最终目的。监控不仅是对教师教学成果与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还会在以下方面对日常教学的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作用。
第一,监控倒逼教师以教材为本,充分理解教材内容,深刻领会课程设置意图,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清教学思路,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对教师而言,监控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第二,在现阶段,教学质量监控仍旧是比较低成本、比较客观的考核手段之一。监控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整体成效。古人云:“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教师可以通过监控结果观照自身教学工作的得失[1]。
第三,“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监控结束不是教学工作的终点。教师要注重对监控结果的应用,通过对监控结果的深度分析,对学情、教学难点有更清晰的认识,进而对自身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并通过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二、强化日常养成
艺术教学也应该注重平时的素养养成,即便面临应试压力,也不能抱有“临阵磨枪”的错误思想。这不仅背离了监控的本来目的,还使本应妙趣横生的音乐教学变得枯燥无味,成为师生共同的负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应对教学质量监控,关键在于平时要实打实地练好“内功”。
第一,以教材为本,扎实抓好每一节课的课堂质量。教师要做好每一节课的课程重难点归纳总结,并围绕其进行教学设计,时刻反思自己是否偏离了教学目标,以确保达到预期教学成效。对教师来说,抓好课堂质量要善于运用“教育机智”,即在教学中要懂得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实效。在课堂上,最重要的是教学常规,好的纪律有利于营造好的学习气氛,也能帮助学生更充分地吸收知识。“教育机智”体现在教师掌控课堂的方方面面。以课堂座位安排为例,为提高学生听课的专注度和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接受度,比较有效的座位安排策略是男生与女生搭配坐,外向的和内向的学生呈S形混合坐,同时把日常最调皮、最需要教师“关注”的学生,安排在教师的身边或钢琴旁边,方便教师维持课堂秩序。教师也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小帮手充当“小老师”,对其他学生进行课堂表现评价。在进行课堂表现评价时,“小老师”可以将学生个人分和所在小组集体分分开计分,比如小组集体表现好,小老师加集体分数10分,学生个人表现不好,那就扣集体分数一分,再表现不好,扣个人分数一分。在个人荣誉和集体荣誉的双重激励下,学生能专心听讲、积极回答问题[2]。
教师还要以教材为本,宏观地把握全学期课程设置的内在逻辑,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提高音乐教学的连续性、整体性,使学生完成一趟美好的“音乐之旅”。例如,在教学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时,笔者使用知识分类归纳的模式进行乐理知识的整理。笔者先引导学生在学完每一单元以后,将所学知识独立归纳整理成手抄报,再由笔者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复习回顾,师生共同完成对整本音乐教材知识的归纳整理。例如,教师可以根据音乐体裁进行整理:管弦乐有《森吉德玛》《维也纳的音乐钟》等,钢琴曲有《雪花飞舞》,琵琶协奏曲有《草原放牧》等。教师还可以按人声进行整理:男高音有《妈妈》,女高音有《母亲教我的歌》等。教师也可以按节拍进行整理:3/4拍有《原谅我》《美丽的黄昏》《桔梗谣》,6/8拍有《钟声叮叮当》,2/4拍有《小酒窝》《如今家乡山连山》。教师通过不同类别的归纳,能够将教材的知识先从点连成线,再从线连成面,使学生对整学期的音乐课程有宏观层面的把握。此外,这样的方式也锻炼了学生的归纳演绎能力。
第二,抓好平时教学质量的短期监控。短期监控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回顾并巩固知识点,打牢知识基础。短期监控决不只限于笔试,形式手段可以更丰富灵活。比如在进入新的教学内容之前,教师可以选择用五分钟练声、复习上节课的歌曲、听音练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复习所学知识,从而与新课中的知识点连接,形成完整的知识链条。教师还可以组织课堂小测,在课堂结束前通过提问、游戏的方式及时进行知识点总结提炼,使学生加深印象。此外,教师还需布置课后作业,可以是单元小结,要求学生回顾这单元学到的知识并做成手抄报,可以是表演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在家人面前演唱课堂所学歌曲,并由家人帮助录制成音视频与老师、同学们一起分享,也可以是拓展性研究作业,引导学生课后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更多音乐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不仅可以督促学生在课后发散式地运用知识点,提高自主归纳总结能力,还有利于引导家长参与到学生的音乐学习中,加强家校互动。而优秀作业展示对促进学生高质量完成课后作业有很好的激励作用。
第三,注重学校音乐学习氛围的营造。学校中丰富的音乐兴趣小组、校内音乐演出都是鼓励学生将课堂所学与校园生活、课余生活紧密结合,丰富学生审美体验,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平台。音乐兴趣小组通过歌唱、器乐的小班学习,让对音乐感兴趣、“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加深音乐的学习体验,进一步在音乐审美实践中印证课堂所学,提高自身音乐素养,拓展自身音乐学习的深度。而各类校内音乐表演则会鼓励更多学生登上舞台,用所学的音乐展示自己、表达自己,使音乐学习不再局限于音乐课堂上,而是与精彩的校园生活融为一体,这极大地拓展了学生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广度。
三、高效开展复习
复习是学习的重要阶段。安排合理的复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更能帮助学生将所学内容凝聚成体系,把握内在逻辑,进而融会贯通、自如运用。在引导学生复习时,教师可采取以下方法:
第一,制订科学的复习计划。教师可以让学生坚持适量原则,合理利用课间操、导优辅差等时段增加练习时间,但不搞题海战术,避免疲劳作战。此外,质量监控多在学期末开展,此时,各个学科也相继进入复习阶段,因此音乐课的复习安排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相配合,穿插进行。此外,教师要强化结果运用,让学生在复习中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以单元复习课堂小测为例,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后相互交换批改,然后教师立即讲评测试,及时发现学生的知识盲点、误区,及时纠偏纠错[4]。
第二,因材施教,重点帮扶。每一个学生的音乐基础不同,因此对音乐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也各不相同。在课堂上,学生多以合唱的形式演唱歌曲,教师无法区分每一个学生的歌声。而复习阶段就是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最好时机。通过让学生逐一演唱,教师可以发现那些存在问题的学生。对于他们,教师一方面可以根据学情进行等级评定,方便在今后的教学中重点跟踪其学习变化情况,另一方面可以由教师进行重点辅导,也可以采取小组帮扶的形式,由演唱得好的学生带领他们在课堂、课余互助练习,实现共同进步。
第三,突出重点,实战模拟。实战模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教师要去猜测监控出题方向,而是要在吃透教材、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置考核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发现不足和知识盲区,提高核心素养。音乐测试考查内容万变不离其宗,建议教师以《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中心,以基本学情以及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为基本出发点进行命题。教师可以从常识、欣赏、表现三个一级维度,考查学生是否能掌握简单的音乐基本要素,是否初步具备对音乐材料片段的听记与听辨理解能力,是否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创编音乐材料(见表1)。也就是说,教师要求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音乐听觉和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拓展文化视野,最终形成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四、注重监控结果应用
质量监控是教师教学实践、学生学习实践的重要标尺。然而,取得监控成绩不是音乐教学活动的终点,而是下一步教学工作的起点[5]。
质量监控后,教师要做好监控试卷的讲解点评。
教师一方面要通过对试卷的订正、讲评,为学生答疑解惑,避免学生带着错误的认知进入下一步的音乐学习中,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告诫学生不要过分看重成绩,要以求真求知作为学习的真正目标。
通过质量监控,教师自身也要做好以下反思:对教材课程的重难点把握是否准确,本学期的教学设计是否让学生更好地融入音乐学习中,是否有更好的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
五、结束语
考查手段千变万化,不变的是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追求,不变的是教师精心准备每一堂课的付出与努力,不变的是教师贯穿一个学期教学工作中所倾注的心意与坚持,不变的是教师期待学生成长、进步的初心。秉持这样的初心与使命,认真抓好音乐教学的日常养成,科学应试,相信教学质量监控会从令人望而生畏的“娄山关”变成帮助师生们实现进步的阶梯。
参考文献
[1]屠剑敏.构建音乐教学质量检测体系[J].小学教学研究,2000(1):36.
[2]褚维维.探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7(12):128-129.
[3]冯巍巍.音乐核心素养的特征与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16(12):9-13.
[4]蒋钦华.课堂教学中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12):115-116.
[5]余晓情.加强审美体验落实音乐核心素养[J].新教师,2016(8):66-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