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问题与策略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问题与策略论文

4

2024-05-22 10:30:32    来源:    作者:liyuan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略读课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比重不断加大,这也要求语文教师重视略读课文的教学。略读课文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旨在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水平。在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不断探索更优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实现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价值,促使学生的阅读素养得到培养和发展。文章围绕《灯光》深度探讨了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教学策略,以期为广大一线语文教师提供参考。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略读课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比重不断加大,这也要求语文教师重视略读课文的教学。略读课文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旨在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水平。在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不断探索更优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实现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价值,促使学生的阅读素养得到培养和发展。文章围绕《灯光》深度探讨了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教学策略,以期为广大一线语文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灯光》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来看,略读课文占很大比重,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重要教学资源。在略读课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促使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掌握课文内容,实现知识技能的发展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成长[1]。下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就如何实现小学语文略读课文价值展开深入探讨,以期对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帮助和借鉴。

image.png

  一、略读课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略读课文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要求教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加强对其阅读能力的锻炼,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阅读。然而,从当前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实际来看,略读课文的价值并没有得到有效彰显,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当前的略读课文教学仍存在不足,具体如下:

  (一)误把略读当精读

  顾名思义,略读课文就是只需对内容进行略读的课文,与精读课文存在很大的区别。略读课文注重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大致掌握,不同于精读课文要求的细读,注重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2]。因此,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大的不同,侧重点各有差别。然而,在略读课文教学过程中,很多语文教师会将略读课文当作精读课文进行讲解,注重课文的方方面面,而不是有所侧重。在这种情况下,略读课文的价值自然难以凸显,其在小学语文教材编排中的独特性也不能体现,反而使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方式千篇一律。误把略读当精读,导致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编排意义难以显现出来,已成为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中存在的重点问题。

  (二)误把略读当自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总目标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至关重要。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重要资源。在语文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掌握略读课文的内容,在略读的过程中实现成长和发展。然而,当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略读课文教学过程中,往往将自主阅读视为学生完全的自主阅读,不需要语文教师进行指导的自主阅读。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由于思维和能力存在局限性,并不能完成独立阅读的任务,导致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价值难以真正实现。

  二、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价值的体现基于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的有效贯彻。推动语文略读课文教学高效开展,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3]。下面,本文结合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灯光》一课,谈一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

  (一)教学内容分析

  《灯光》是统编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八课,该单元前三课分别为《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对于教师而言,思维导图是理清课文逻辑的重要工具。为了理清课文之间的逻辑,更好地开展《灯光》一课的教学,教师可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内容的分析,生动、直观地呈现出整个单元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

  在利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教师先通过横向对比总结本单元所属课文的教学内容,提取本单元的教学主题。《七律·长征》生动讲述了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歌颂了红军在长征途中表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狼牙山五壮士》记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五位壮士“诱敌上山—英勇杀敌—跳崖牺牲”的故事,表现了五位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敢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开国大典》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期亿万中国人激动自豪的感人场面。《灯光》则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了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之后,本单元的主题便可以直观地呈现出来——重温革命岁月。

  在对已有思维导图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将关注点放置于不同课文,找寻其中的逻辑递进顺序。在观察过程中,教师抓住了时间线,认识到课文分别记叙的是长征时期、抗日战争后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期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故事,符合时间发展顺序。因此,《灯光》是对之前学习内容的延续,旨在促使学生在感受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的基础上,感受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二)教学目标设计

  结合本课在课程结构中的作用,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2)深入理解课文,理解“灯光”的含义,以“灯光”为线索,感悟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3)体会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付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三)教学实施要点

  在课堂上,教师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特征出发,在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策略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在略读的过程中实现阅读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阅读指导:

  1.课前预习引导,初步掌握课文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工具,导学案适应语文素质教育要求,更新了传统的语文教师主讲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此外,导学案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小学语文教学实现由“教”为中心向“学”中心的转变,这与略读课文对学生的要求相符。因此,在略读课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利用导学案进行课前预习引导,使学生初步掌握课文。

  在开展《灯光》教学前,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结合“灯光”这个线索设计导学案,并将导学案发放给学生,使学生按照导学案的提示主动关注和归纳课文的重点内容,在导学案的引导下完成对学习内容的初步梳理和感悟。在利用导学案进行自主预习的过程中,学生理解了郝副营长看灯时的沉思,感悟到了郝副营长对灯光的憧憬,认识到璀璨的灯光的象征意义,以及首尾呼应、以“灯光”为线索的写作手法。

  2.激发学生兴趣,推动阅读活动开展

  在略读课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课文内容,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充满期待,积极展开深入阅读,进而强化情感感悟,推动课文阅读活动的开展。

  在《灯光》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始终将学生的兴趣放在第一位,注重以学生为中心,促使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探索。在教学导入环节,教师以问题为驱动,提问:“看到这个课文题目,你想了解些什么?”通过问题的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纷纷围绕“灯光”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想知道课文中的灯光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学生想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有的学生想知道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题……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课文充满兴趣,想要了解课文内容。

  3.学习任务驱动,自主合作阅读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4]。以学习任务驱动自主阅读是一种常见的方法。在任务驱动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任务,引导学生根据教学任务进行深度阅读,感受课文内容,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又使学生的主动意识得到了强化。

  在《灯光》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围绕教学内容设计了不同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完成学习任务。根据教学目标,教师设计的第一个任务是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课文中哪些内容写现在,哪些内容写往事,使学生了解倒叙的叙述方式。与此同时,教师还引导学生自读往事部分的内容,并叙述往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根据教学目标,教师设计的第二个学习任务是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火光和灯光的关系,理清三个“多好啊”之间的关系,理解课文重点语句,从而掌握课文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教师设计的第三个学习任务是说一说你知道的故事,引导学生说一说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涌现出的无数“灯光”式的人物。当然,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并没有袖手旁观、仅让学生自读,而是及时进行了引导,帮助学生高效完成学习任务,理解课文内容。

image.png

  4.加强内外联系,深化情感感悟

  随着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更新,重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融合成为语文教学中的共识。在阅读了解了课文内容后,学生会产生许多个性化感悟。教师可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交流平台,让学生表达自身的感悟。如教师可以在向学生推荐课内外读物的基础上组织读书报告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5]。

  (1)立足课内推荐读物,提供多样阅读素材

  有价值的读物是有效阅读的基础。推荐读物是体现教师指导作用的重要方式。在推荐读物时,教师要立足课内文本精心选择,推荐与教材文章相关的课外读物。学生阅读相关的读物,可在阅读时实现相关认知的强化,提升阅读素养。如在教学完《灯光》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以“重温革命岁月”为主题的课外阅读内容,如《在艰苦的岁月里》《红岩》《英雄人物的故事》等。

  (2)组织读书报告活动,在交流互动中强化认知

  读书报告活动是引导学生分享阅读心得的活动,通常要求学生提前完成读书报告的写作。在略读课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立足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任选一个角度展开表达。每名学生的发言都能够对其他学生产生启发。多个主体的智慧汇集起来,可以拓展他们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在学生学完《灯光》之后,教师立足课文内容组织了读书报告活动,由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在阅读《在艰苦的岁月里》《红岩》《英雄人物的故事》等的基础上,结合《灯光》的内容进行交流和互动,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和认知。

  5.本课作业设计

  “双减”要求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灯光》作为一篇略读课文,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阅读素养。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在略读课文《灯光》的作业设计上,既要突出作业的趣味性,又要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实现培养目标。因此,本课的作业可设计为: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300~500字的读后感,标题为“郝副营长,我想对您说……”。作业的设计体现出开放性,能够使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在写作的过程中强化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三、结束语

  阅读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能养成良好的阅读品质,即积极性、独立性、思考性和创造性,还能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从而获得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不断探索教学方法。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注重略读课文的教学,深入探索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高倩颖.用好略读课文,提升阅读能力: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7):16.

  [2]张敏.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略读课文教学的价值探讨与策略分析[J].基础教育课程,2021(9):59-64.

  [3]王会芳.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略读课文教学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1(11):57-58.

  [4]薛梅.略读课文教学的几个关键[J].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2021(4):82-84.

  [5]王莉莉.统编教材略读课文教学浅析[J].学苑教育,2023(3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