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发挥作用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发挥作用论文

8

2024-05-22 10:06:22    来源:    作者:heting

摘要:文章基于相关背景,首先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发挥作用的制约因素,然后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发挥作用的有效方法,包括深刻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扩大创新创业教育渠道,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内驱力;等等。

  摘要:文章基于相关背景,首先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发挥作用的制约因素,然后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发挥作用的有效方法,包括深刻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扩大创新创业教育渠道,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内驱力;等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高校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等教育逐步进入国民普及化教育阶段,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这也造成了社会上就业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从而对社会的承受力提出了一定的考验。在原有的经济模式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这类创新型教育模式应运而生,这是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力量。为了应对逐年增加的大学生就业压力,我国积极构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经济新环境。在此背景下,高等教育也在不断推进改革,如各高校纷纷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这一行动既可以舒缓高校大学生面对的严峻就业压力,也可以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提供原动力[1]。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对大学生的品德塑造、价值引导和专业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培养模式方面逐步对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进行了完善,更加侧重在创新创业实践方面的推广,但是在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创新创业教育呈现出功利化、工具化趋势。同时,高校虽然逐步将创新创业能力列为大学生培养的重要指标,但在高校学生的道德品德、价值追求、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心理素质等更高层次的培养上有所欠缺。笔者认为,这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贯彻的理念、内容和方法是否科学合理等思想认识和价值取向层面问题,会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方向、人才培养的质量、创新创业的成效。基于此,以下将在分析当前相关背景的基础上,探究如何进一步使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充分发挥作用,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111.jpeg

  一、相关背景

  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既可助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又可解答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这是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思想和意识形态指导工作实践的重要体现。为了进一步将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需要在明确二者关系的基础上,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可行性。从思政理论依据来看,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契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教育理念,这说明二者的目的具有相似性,即突出学生全面发展,从而培养新时代发展所需的人才。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和客体都具有重要影响。即对于学生这一教育客体,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其实现个人追求;对于教育的主体即创新创业教育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对其工作的促进和水平的提升具有更大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在描述关于人的本质时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但是当前部分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过分重视学生单一个体的个性教育,只传授学生创新创业的技能和方法,而忽视了学生与外界关系的梳理构建。比如,在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实践者要与指导教师、团队成员等各类人群交流协作,一同讨论、解决问题,如果在这一过程中出现沟通不畅通等问题,会极大影响整个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和进行,特别是在后期成果转化和市场化阶段,不良的沟通极有可能会使整个项目出现问题。这里就突显示出人与人沟通的重要性,即沟通的顺畅与否可能是创新创业项目开展顺利与否的关键要素。思想政治教育在人的社会性建构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时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行为规范。因而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概言之,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必要的[3]。

  鉴于目前就业形势严峻,越来越多的高校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和教育普及化愈发重视,这也直接导致很多学生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创新创业实践。但是仍有一些学生思想较为保守,缺乏打破旧规、突破自身束缚的精神,不敢去创新创业,存在害怕失败的畏难心理。在这种心理下,即使有好的实践机会出现,一些学生也会因为缺乏自信心不敢轻易尝试,最终导致错失大好机会。笔者认为,学生要打破“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思想束缚,增强信心,并从自身的兴趣出发,在喜欢的领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对此,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方可达到理想的效果,这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实践教学和思想引领上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有目的地提升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专业技能、领导组织力及解读分析国家相关政策及法律的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一些方面仍存在问题,如活动成员存在功利主义思想,指导教师的指导理念不清晰、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不强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发展。这些问题多涉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思想认知和政治素养等范畴。因此,通过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到促进作用。第一,针对高校普遍存在的创新创业指导理念不清这一问题,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赋予创新创业教育统一的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即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为指导,统一思想和价值引领,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符合社会发展方向,贴近学生实际需求,共同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做贡献[4]。第二,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得到升华。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而非精致利己主义者,但个别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开展过程中重视市场价值,忽略了创新创业项目本身带来的社会影响效应,对此,一定要在开展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进一步考量如何平衡社会价值和项目市场价值。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发挥作用的制约因素

  因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考察指标之一是市场价值因素,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对于市场价值因素考量一旦失衡,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重智育轻德育、重物质轻精神”的问题,这对于大学生物质和精神的观念塑造也会有一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只无形的手,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教育主客体双方对其有一定的深入了解和认知,这样才可确保其发挥最大作用,但是在实际的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由于一些教育工作者及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系统化了解和科学认知,同时部分教育工作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运用缺乏创新,方式过于陈旧,实效性不强,导致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可度不够高,对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的思想指导作用存在疑虑。另外,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个别大学生甚至高校教育者被一些西方精英化教育理念、功利主义观念、工具化模式等思潮影响,存在某些思想理念差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项目开展中发挥的作用受到了影响[5]。

  (一)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科学认知

  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过程中,部分高校未能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高校育人工作的指导性意义,主要是因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缺少科学性,未能准确把握思政元素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促进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部分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时,对于思想政治理论缺乏充分认识,认为在创新创业项目中专业实践技能对于项目成功与否的影响很大,从而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指导性;二是一些教育工作者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认知仍停留在意识形态的统一性教育上,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只是政治性的思想引导,而非大众性思想认识的引导,创新创业教育涉及更多的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育,故二者存在一定的差异。事实上,这两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重要理论基础的,强调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即教育的全员性,同时也要兼顾个人的个性化教育,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既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能够促进教育的公平和普惠。

222.jpeg

  (二)精英化教育的制约

  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多是围绕特色专业学科开展的。以特色专业学科为基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教育资源、人才储备上有一定优势,短期确实会取得一定的创业成果,但是从长期来讲,此方法不可避免地会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走向教育资源集中、精英化人才培养的道路,这与实现每一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高校育人宗旨是不契合的[6]。例如,一些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活动主要面向创新创业学院的学生或专业排名靠前的少数优秀学生,学生群体覆盖面并不广。

  (三)功利主义观念的束缚

  从教育的本质来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育人,培养社会所需的创新人才。但由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考核评估标准多是创业率和项目成果产出率,部分创新创业组织方为尽快使项目产出成果,甚至实现市场效益价值,不得不把精力从育人过程转到创新创业成果转化上,过度看中成果而忽略育人过程。这种注重成果数量的功利化观点不利于创新创业活动实际育人目标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人才培育的质量[7]。

  (四)工具化教育模式的存在

  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主要以理论教育为核心开展,形式上多将传统的课堂作为理论知识和价值观念的传授主渠道,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偏向工具化。这种缺少创新性的人才培养,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在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人文精神素质培养,偏离学生自我实现的追求和社会期待。其主要体现在传统教育模式上,即未能够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这种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育模式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潜力的挖掘,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个性化发展。因此,如若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不突破工具化教育模式,就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

  三、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发挥作用的有效方法

  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是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科学化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如何解决目前面临的教育理念陈旧、教育方法僵硬、教育内容契合度低等问题,需要高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水平,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针对存在的精英化教育理念、功利化价值观、工具化教育模式等制约因素,有针对性地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内容、方法运用到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工作中,进而解决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此,笔者结合自身总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对如何协调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发挥更好的育人功能进行了有益探索,以便为其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一)深刻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全员育人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故创新创业优秀人才不仅要在专业领域有所建树,也要深化思想政治方面的认识。当前,部分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过程中,个别高校管理者和创新创业实践指导教师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甚至存在极个别指导教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使命和意义缺乏清晰认知的问题,这种认知层面的问题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的推动作用。若想改变这种情况,需要高校管理者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引作用,充分发挥思想认知对于实践育人的助力。作为培育新型人才的高校教育组织者,要毫不保留地在意识层面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有意识地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促使创新创业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同时在实践过程中有目的地提升学生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甚至可以尝试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另外,指导教师在组织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融入项目指导和培训,创新性地将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活动相结合,准确把握好思政元素在创新创业领域中的作用[8]。

  (二)扩大创新创业教育渠道,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三全育人”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教育是在服务在校大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行的创业教育,具有学生覆盖面广、培育跨度长、投资力度大的特点。可以说,创新创业教育覆盖高校教育教学的各个重要环节和各个重要阶段。换言之,就是要将创新创业教育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尽可能地扩大创新创业教育的渠道。具体而言,将创新创业教育引入第一课堂,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为此,教师可利用思政主题宣讲介绍国家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或者利用创新创业案例分析思政内容,以此实现创新创业普及教育[9],从而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引入第二课堂,就是将创新创业实践引入各类思政教育活动。学校的学生处、团委、就业指导中心等部门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组织学生走进当地高新技术企业,开展现场教学和实践考察,让大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创新创业的环境氛围,同时使其了解并掌握创新创业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从而提升其创新创业素质。

  (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内驱力

  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受到社会上不良思潮特别是功利主义、利己主义等的影响,而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极融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明确指引的公民行为准则,将极大提高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水平,同时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衡量自身的情况是否符合国家利益和社会需求,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内驱力[10]。如何引导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者,可以从大学生出发,提升学生个人思想道德认识水平,使学生脱离眼前物质诱惑的困扰,抵御功利主义和利己主义的诱惑,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内驱力。在这一过程中,要注重以国家需要的前沿技术行业和社会急需的创业领域为工作指引,因为这能使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工作在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走深走远。

  (四)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因事而进、因事而新,不断摸索新的形式、新的内容,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育人目标。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这样能够极大地推动学生树立明确的创业理想和信念,激励学生走向创新创业的自我实现道路。作为教育者,要了解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学生情况,明确学生的创业意愿和目的,根据其实际情况,将思想政治教育中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方法融入教育实践,使学生树立明确的创业理想和信念。同时,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要将学生个人当作实实在在的人,在实践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及自我优势,做到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创新创业教育不同于传统教育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学生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由于学生既是受教育者,同时也是教育实施者,因此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学生要勇于自我探索,积极提出不同的意见。同时,在创意讨论和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多运用头脑风暴法、讨论法等激励方法,激励学生尝试提出各类创新创业想法,以便形成常态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

  四、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及解决日益复杂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有力手段,其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升大学生专业水平和就业能力,迎合了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但与此同时,也不能忽略高等教育的本质和育人目标,因此高校不仅需要培养出专业水平过硬的精英,还要加强学生创新创业人文素养教育。而这需要高校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而如何更好地加强创新创业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还需要高校进一步深入挖掘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刁惠婷.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60.

  [3]郭清瑶.创新创业教育对高职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22.

  [4]张莘苑.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6.

  [5]王小萌.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优化策略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22.

  [6]杨晓慧.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1):39-44.

  [7]宋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7.

  [8]王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9.

  [9]孙雪.黑龙江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配置优化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商业大学,2022.

  [10]吴惠.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共生的路径研究[D].常州:常州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