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户外体能课程的实践研究论文

2024-05-20 10:53:50 来源: 作者:liyuan
摘要:通过开展科学有效的体育活动,设计和开发多元的幼儿园体能课程,挖掘和利用家庭、社会教育资源创设体育活动环境,建立完整的体能评价体系,可以提高幼儿的身体机能、动作协调和生长发育。本文以幼儿“体能”为切入点,简要论述幼儿园幼儿体能课程活动的开展原则,并提出可行性的实施策略。
摘要:通过开展科学有效的体育活动,设计和开发多元的幼儿园体能课程,挖掘和利用家庭、社会教育资源创设体育活动环境,建立完整的体能评价体系,可以提高幼儿的身体机能、动作协调和生长发育。本文以幼儿“体能”为切入点,简要论述幼儿园幼儿体能课程活动的开展原则,并提出可行性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户外体能;课程;实践
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幼儿学习与发展其他领域的基础。目前,幼儿园健康领域的课程主要以户外2小时自主游戏、晨间活动等形式为主,对于体能课程的系统性研究相对较少。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更多关注幼儿的安全和游戏的规则,活动也以短期活动目标为主,对幼儿的动作技能和动作发展缺少长期系统的评估和科学准确的评价。这就需要教师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探索适合幼儿年龄发展特征、具有良好锻炼效果且科学有效的体能活动,通过体能课程的实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一、前期保障为幼儿成长搭桥
1.达成协同一致的教育共识
为全面培养幼儿的身体协调性、体育技能、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等,幼儿园必须与家长取得共识,家园协同一致进行。幼儿园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举行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利用个别谈话、家访、经验宣讲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发展体能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和家长一起制订健康计划,定期设定亲子体能游戏、制订家庭健身合约等来助推幼儿体能的提升。(见图1)
2.建立同频共商的组织机构
健康委员会是加强幼儿园与家庭合作共育,提升家园共育管理效能与教育合力,为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蓄势赋能的重要外驱力。幼儿园成立健康委员会,其成员可以由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员组成,如保健医生、家长、学校餐饮人员、社区成员、外部健康专业人士(医生、教授)等。健康委员会作为一股强大的外部推动力,在家庭、学校和社区中产生积极作用。同时,健康委员会邀请家长通过来园观摩半日活动,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活动流程,指导幼儿园膳食营养,挖掘整合各类课程资源。
3.开展沉浸深入的人员培训
对全园所有教职工,包括班级教师、食堂工作人员、保健医生、保育员等,进行专业培训。班级教师从课程的整体架构和理解着手,以课程审议、集体协作、相互交流的方式,完善体能课程;食堂工作人员和保健医生通过分析不同幼儿的身体特质,科学制订食谱,合理制订生活制度、营养制度、疾病预防制度、体弱儿管理制度等,有效预防和矫治幼儿成长中的疾病,增强幼儿体质。学期初,幼儿园可以制订切实可行的个性化培养计划,不仅有关于幼儿体能活动的计划,还有对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兴趣度的评估,进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另外,幼儿园还可以每月组织一次幼儿体能活动现场观摩,提高教师的观摩评估能力,提升体能活动的质量。
二、改造环境为幼儿成长奠基
户外体育环境的创设与利用应从幼儿发展的需求出发,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和创新性。幼儿园不仅挖掘现有的环境和资源,发挥材料和设施的功能性,还可以根据需求和目标,研究、创设有利于幼儿体能提升的户外环境。
1.将塑胶场调整为运动游戏场
幼儿喜欢探索多种地形的游戏场,喜欢在可以自然探索的户外游戏场上活动。例如,无锡经开和泽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场地面积比较宽阔,但地形单一且均为塑胶场地,无法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在改造场地时,将户外体能循环区、运动挑战区、集体运动操等都设置在比较平坦的塑胶操场上,将两个风雨操场设置成专用户外体能运动场,铺设人工草皮,一侧供幼儿进行集中体能运动,另外一侧投放多种体能器材,供幼儿自主选择体能游戏。
2.将景观小山坡改造成山坡冒险场
幼儿喜欢挑战,更喜欢参与具有挑战性的游戏,游戏场地不仅要有平面空间,还要有垂直空间。幼儿园可将长满植物的两座山坡进行改造,拔除低矮的灌木,为幼儿留出自由行走的空间。同时,拆除所有的绿篱围栏,让环境通透开放;增添滑索、滑板、油桶等具有挑战性的设施,摆放低结构、可移动、可组合的轮胎、垫子、沙袋等材料,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选择游戏材料,开展游戏活动,增加游戏的趣味性、挑战性。
3.将风雨连廊开辟成体能锻炼廊
幼儿园的连廊宽阔连通,且环绕整个园所教学楼,串联园内所有户外活动场域,是幼儿入园和离园的必经之路。在连廊开辟自主挑战区和骑行锻炼区,将多种体能器械与连廊有机整合,在连廊下悬挂各种具有挑战性的运动器械,如软梯、爬绳、吊环、秋千等,为幼儿创设随处可挑战、随时可锻炼的运动环境。在连廊的一侧设置情境环绕骑行区,将场地进行情境性的再创造,同时在操场中间用轮胎、木板设置“公路障”,让幼儿在骑行时既可以绕行,还可以拐弯,增加骑行的难度和趣味性。
三、架构活动为幼儿成长赋能
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对幼儿户外体能活动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结合幼儿的发展特点和体能活动的目标组织课程实施。
1.在日常体育锻炼中,关注幼儿个体差异
2012年10月,教育部印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健康领域的教育建议中指出:“保证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提高幼儿适应季节变化的能力”“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大多数幼儿园的日常体育锻炼都集中在每天的晨间,内容有早操、户外区域游戏、小型器械活动等,以多样化器械练习为主,采用分散自选、小组集中等形式开展。
为保证幼儿每日充足的运动时间,可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季节特征等设置弹性的一日作息时间,确保每日户外活动达到2小时。在每日的活动中,不仅要将活动的中心目标贯穿始终,还要关注活动器材的投放利用以及幼儿的活动状态。因此,除了提供购置的体育器械外,还可以利用家长资源或与幼儿共同设计制作一些自制器械,如自制的沙袋、编织的软飞盘、PVC管跨栏、废旧的纸棒、饮料瓶做的保龄球等。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教师密切关注幼儿的运动量和适宜度,适时提醒,适当优化,确保幼儿参与体育锻炼的热度和强度,促进幼儿各方面动作技能的发展。
2.在户外游戏活动中,设置多样活动形式
在选择户外游戏活动的内容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既要适合幼儿的动作发展水平,又要让幼儿感兴趣,使幼儿在有情节、有趣味、多样化的活动中得到锻炼与发展。
一是户外体能大循环。“体能大循环”是一种打破班级界限的混合性运动模式,教师定点定区,分别负责本区域幼儿活动的指导、保护、帮助、归纳等工作。在活动内容上,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运动发展水平,选择强度适中、趣味性强的锻炼内容,并巧妙利用户外材料的不同摆放方式,设置走、跑、跳、平衡、钻爬、综合障碍等活动区域,让幼儿循环运动,在力量、速度、耐力、灵活和柔韧度等方面得到充分锻炼,满足幼儿的肢体均衡发展。
二是户外自主体育活动。幼儿可以选择喜爱的区域分组结伴活动,也可独立自由活动。在情境骑行区和体能活动区,采用情境化的游戏模式,更好地激发幼儿的体育兴趣,培养主动探索的能力,使幼儿在不同的体育游戏活动中,锻炼身体,提高各项运动技能,加强整体素质。
三是运动会与户外远足。开展多种形式的运动会,让幼儿在项目比赛和团体比赛中发挥特长,体验成功的喜悦。另外,户外远足也是幼儿体能锻炼的新型模式,在远足过程中,家长可以和孩子进行游戏互动,满足幼儿在运动中的娱乐愿望,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品德,训练幼儿的体能,还能锻炼幼儿的毅力,养成不怕困难、不轻言放弃的良好品质。
3.在专项体能活动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幼儿时期是身体素质发展和基本动作技能学习掌握的重要阶段,直接影响幼儿后期对专项技能的掌握,以及身体运动能力水平和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设置以发展各项动作技能训练为主的主题活动和专项锻炼,幼儿通过对动作的学习来发展相应的动作技能,推行“周周必练”的实施模式,以特聘体能男教师训练为主,每单周由体能教师分年级组进行集中体能训练,双周由班级教师组织幼儿训练,通过沉浸式、互动式、趣味化的活动形式,提升幼儿的注意力、自控力、适应力、承受力等。
教师通过教研和学习,分析户外体能对个体生命质量的影响,了解其对幼儿生命系统的重要作用,以更专业的视角看待幼儿的体能活动,开展“精品课展示”“同课异构”“一课三研”等活动,整理执教教案,并收录到教学资源库中共享,利用集中审议、现场观摩、课后反思、研讨改进的方法推行精品活动,明确各年龄段幼儿动作发展的基本目标,开展对集体体能教学活动的思考。
四、建立三位一体的体能评估体系
2023年8月,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发布《国民体质测定标准(2023年修订)》文件,对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国民体质测定标准》中幼儿部分的内容纳入每学期幼儿发展评估体系中,力求通过数据了解幼儿体能提升和发展的情况,为幼儿的发展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1.基础性评估—建立幼儿健康档案
根据定期体检和对幼儿日常生活的观察,幼儿园设立健康评估基线,为每一位新入园的幼儿进行基础性全面评估,这里的健康评估不仅仅是测量身高和体重,查验血常规,还需要了解幼儿体格发育、运动、语言、认知等各方面的能力水平,通过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疾病和发育趋势,将其记录在健康档案中,并联合家长,对发现的疾病、缺点及时干预。
2.营养性评估—提供合理膳食营养
幼儿园分析每日供给的食物量是否满足幼儿一日所需的热量和营养素,利用营养软件进行评估,了解各种宏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的摄入量,做好每日食谱、每日食材的选择,评价幼儿发育体格是否良好,评估户外活动是否合理、时间是否充足、活动量是否达标,最后合理调整与干预膳食分析评价结果。
3.引导性评估—开展体能测试评估
每学期初和学期末,幼儿园组织体能测试活动,为每位幼儿建立体能测试小档案,内容包括:身高体重、走平衡木、双脚连续跳、坐位体前屈、网球投掷、10米往返跑、立定跳远、网球掷远等八项内容。体测后,通过纵向对比和横向对比的方式,科学评价幼儿的体质测评情况。纵向对比主要比较幼儿在园三年从小班到大班的体质测评结果,横向对比是同时期的幼儿与同一个年龄班的对比。做到每测、每生均有分析报告,并根据数据分析,调整下一阶段班级体能活动方案。
如何培养幼儿的各种运动能力和运动素养,关键点应回归到通过课程的实施让幼儿体验运动带来的成功与自信,聚焦点应对准通过课程实施满足幼儿运动、游戏和成长的需要,落脚点应根植于培养完整幸福的儿童、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基的最终愿景上。
参考文献
[1]孙丽平.幼儿体育活动对幼儿体能发展的有效性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4(6):145-145.
[2]王伯宇.幼儿园户外体育环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10):60-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