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地理作业设计创新研究论文

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地理作业设计创新研究论文

8

2024-05-17 14:23:29    来源:    作者:zhoudanni

摘要:教学是由课前备课、课堂授课、课后作业布置及 批改等一系列环节组成的综合性活动。想要提升教学 成效,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疏忽大意。备课、上课固 然十分重要,但课后作业的重要性也不能忽视,作为 教学信息反馈的有效方式,作业可以帮助教师检验教 学效果、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在实际教学中,教 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反馈情况,对教学情况进行反 思,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

  摘 要:作业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合理、有效的作业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 知识,深化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提升学生学习成效有积极作用。同时,通过观察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教师还可 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可以说, 作业设计效果可对教学效果产生明显影响。然而, 在 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作业设计情况仍然不容乐观,作业形式单一、内容缺乏差异性、评价片面等情况仍然非常 常见,阻碍了作业价值的充分发挥。为此, 文章立足教学实践经验,对高中地理作业设计现状进行了简单分析,提 出了新课标下高中地理作业设计的创新策略,旨在提升该学科作业布置的科学性,促进该学科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关键词: 高中地理,新课标,作业设计

  教学是由课前备课、课堂授课、课后作业布置及 批改等一系列环节组成的综合性活动。想要提升教学 成效,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疏忽大意。备课、上课固 然十分重要,但课后作业的重要性也不能忽视,作为 教学信息反馈的有效方式,作业可以帮助教师检验教 学效果、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在实际教学中,教 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反馈情况,对教学情况进行反 思,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所以,教师需要对 作业的价值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同时在进行学科作 业设计时,应从学科情况出发,提升作业设计的合理 性,使作业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高中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具有很强的理 论性及实践性。在进行高中地理作业设计时,教师应 以符合课程特点的方式来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充分 发挥作业的价值,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image.png

  一、高中作业设计现状分析

  教学改革的推进以及“双减”的落实,使社会各 界对学生作业问题的关注度不断增加。对于高中地理 学科而言,作业在提升教学质量、夯实学生对知识掌 握及应用情况方面的作用不言而喻 [1]。但实际作业设 计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想要提升作业设计质量 就需要先了解传统作业设计的不足,在此基础上进行 有针对性的调整。具体来说,高中地理作业设计问题表现如下:

  第一,作业设计形式单一。虽然近年来素质教育 理念不断推进,在一定程度上革新了很多教师的教育 理念及认知,但不能否认的是,当前部分教师的认知 理念仍然较为落后,他们认为“题海战术”是提升学 生学习成效的必要手段,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练习才能 充分掌握知识点,才能提升考试成绩。在这种理念的 影响下,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往往会更倾向于书面 化作业,关注对知识点的考查,所设计的作业通常具 有作业量大、作业形式单一的特点,重视了“量”,却 忽视了“质”,不仅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还可能会 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第二,作业设计缺乏差异。传统高中地理作业设 计过程中,教师通常是将注意力聚焦于作业上,忽略 了学生的主体性,缺乏对学生差异性的考虑,只是一 味地按照“一刀切”的方式,为学生布置课后任务,进 而导致有的学生认为作业太难,完成压力大,影响了 他们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而有的学生则认为作业过于简 单,缺乏探究性,不利于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升,这也 是阻碍作业价值发挥及地理教学成效提升的重要原因。

  二、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地理作业设计的创新策略

  (一)更新作业观念,提升教师作业管理意识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教师自身的教育理念直接影响教学行为,对于作业设 计来说同样如此。教师自身的作业观念也会对作业设 计情况产生直接影响。所以,教师要积极转变自身的 作业观念,提高自身的作业管理意识。在具体实践中, 教师应从下述两个方面努力:

  第一,正确处理作业“量”与“质”的关系。在 传统理念下,很多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都存在过于 关注“量”而忽略“质”的现象,这也是导致“题海 战术”盛行的重要原因。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地理 学科教师也需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观 念,打破常规书面作业的局限,在对高中生各方面情 况综合考虑的基础上,对作业形式、作业量进行调整,实 现作业“量”与“质”的平衡,保证设计的作业既能 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又不会给学生带来较大负担 [2] 。 例如,在作业构成上采用“必做题 + 选做题”的构 成方式。其中,必做题应以基础题、典型题为主;选 择题则可适当增加难度,让学生根据自己情况灵活选 择,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第二,重视作业设计形式的多样化。地理学科是 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蕴含丰富的理论知识,还涉及 很多具有实践价值的内容。因此,在进行地理作业设 计时,教师就需要注意结合地理学科特点,提升作业 设计形式的灵活性、多样性,如书面化作业、实践性 作业、生活化作业等, 从而在提升学科特色的同时,调 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 学生在完成多样化作业的过程中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创新作业形式,充分发挥作业设计的价值

  1. 设计趣味性作业

  传统地理作业设计方式都以书面化作业为主,虽 然这种作业设计方式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有一定积极 作用,但非常枯燥,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不高。因 此,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新 作业设计方式,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3]。例如, 在讲解了抽象的理论知识后,教师可以结合内容为学 生布置“趣味化实验作业”,让学生通过做实验的方式 获得动脑、动手的机会,从而帮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 巩固知识。

  例如,在讲授完人教版地理必修 1“大气受热过程 和大气运动”后,教师可将“趣味实验”作为载体进 行作业设计,引导学生课后用纸箱、热水、冰块、蚊 香等材料自主开展实验操作,如可以将纸箱的前面掏 空,将点燃的蚊香放入纸箱内部,并以塑料薄膜密封,之后将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置于纸箱两侧,观察 并记录实验现象;还可以调整蚊香的位置,将它分别 置于热水旁、冰块旁,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最后,通 过对比观察总结空气运动规律。这样的作业设计打破 了传统书面设计的局限性,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操 作的机会,能够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观察大气运动情 况,并自主归纳总结相关规律。相较于机械化记忆知 识,这样的作业设计方式不仅能够进一步深化学生的 知识掌握程度,还可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2. 设计生活化作业

  地理学科和实际生活之间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 地理学科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理论知 识应对考试,而是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 际问题的能力 [4]。同时新课标也指出,地理教学应重 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此,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 入手,为学生设置生活化作业,将地理学习从课堂延 伸到生活之中,在拓展学生地理学习空间的同时,使 他们认识到地理知识的价值,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内 在动力,为地理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础 [5]。

  例如,在讲授“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这部 分知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一周内的天气情况,制 作一份天气表格,并在表格中对每日天气情况、产生 此类天气的原因进行分析。让学生以实际生活为切入 点,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分析生活实际现象,既能使作 业不再枯燥,又能实现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锻炼,达 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又如,在讲授了人教版地理必修 2“人口迁移”这 部分知识后,教师可为学生布置“生活化作业”,让学 生以所学知识为基础,以“大学生就业意向(留在小 城市或者前往大城市)的利弊”展开分析。在实际完 成作业时,学生要以本校学生为例,展开随机调查,并 对调查结果进行记录。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可以通过 网络渠道查询相关的“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报告,对 大学生离开家乡、外出工作的原因进行了解,然后再 结合所学内容对人口迁移因素进行总结。以这样的方 式进行作业设计,既能实现地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的关 联,又能让学生在调查、分析中加深对“区域联系”“人 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人口迁入地和迁出地对地理环境 的影响”等知识的了解,帮助学生对“人地关系”产 生正确认知。在完成生活化作业之后,教师需及时给 予学生作业指导分析,并对“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 进行系统、全面的讲解, 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3. 设计层次化作业

  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是客观的事实。因此,教师 在为学生布置地理作业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 异性,以层次化作业的方式为学生布置作业,真正照 顾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6] 。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 1“自然环境的整 体性与差异性”这部分内容之后,考虑到学生之间的 差异性,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层次化作业。其中,核 心作业为围绕本章节内容制作一幅思维导图,需在思 维导图中体现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西 藏地区四个章节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 各层次学生的情况,给出不同的作业要求:对于地理 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在进行思维导图设计时可以将 教材内容作为重点,对各区域的典型特点进行整理,保 证知识的详细性、正确性;对于地理学习能力较好的 学生,在设计思维导图时,要在整理归纳教材内容的 基础上进行知识拓展,如南方地区的主要河流、喜马 拉雅山脉的植被分布特点等。这样的层次化作业设计 可兼顾各层次学生情况,促使基础较差的学生从完成 基础作业的过程中获得学习信心,同时让地理基础较 好的学生能够进一步获得能力提升,真正让学生“吃 得了、吃得饱”,同时减轻学生心理上的负担。

image.png

  (三)完善作业评价,强化作业设计价值发挥

  作业批阅及评价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批 阅作业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 有效的评价则能让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情况产生更客观、 全面的了解。但在以往作业评价中,教师的评价多以 结果为依据,以分数、对错为最主要的参考标准,评 价依据较为片面,对于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态度的关 注度较低,忽视了对学生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这 就使作业评价的价值无法得到有效发挥。为此,评价 一直是地理教学改革的重点,这也要求地理教师不仅 要关注如何创新作业设计形式、优化作业内容,同时 还要加强对作业批阅及评价的重视,使作业的价值得 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具体批阅及评价过程中,教师 应改变结果性评价模式,重视过程性评价,根据学生 的学习过程、作业完成情况实施动态评价管理。例 如,针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这部分内容 布置的“思维导图制作作业”,教师可以在进行批阅及 评价前,先让学生进行自我批阅及评价,然后让学生之间相互批阅,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作业完成情况,了 解自己知识体系中的漏洞,并在相互批阅评价中获得 思维碰撞,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教师 再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展开批阅及评价,同时在评价 学生思维导图内容准确性、完整性的同时,还要关注 学生的作业完成度、反馈的薄弱知识点分布等情况, 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这样多元全面的批阅评价, 可 以充分发挥作业评价的反馈、奖励、诊断功能,促进 学生的进步和提升。

  三、结束语

  作业是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帮 助学生巩固地理基础知识、锻炼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等 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高中地理学科教师应深 刻认识到地理作业设计的重要性,改变自身的作业观 念,在平衡作业“量”与“质”的同时,积极创新作 业方式,完善作业评价,不断提升作业设计效果,推 动地理学科教学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丽花,董玉芝.新课标高中地理教材(人教版)作业 系统发展研究:以人教版“必修一”为例[J].科学咨 询,2020(15):78.

  [2] 余小灵,陈实.基于系统理论的地理作业系统内涵 重构:以人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为例[J].地理教学, 2022(15):18-23.

  [3] 张曼丽.高中生地理图像信息解读能力提升策略 研究:以石河子R中学为例[D].石河子:石河子大 学,2019.

  [4] 梅培茹.新课标下高中人文地理“问题式教学”的 实践探索:以“农业区位因素”为例[J].地理教学, 2018(17):54-56.

  [5] 李波宏.浅析新课标理念下推动高中地理教学创新 的有效措施[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 科学,2017(1):222.

  [6] 翟军.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高中地理作业分层设计: 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 参考,2022(9):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