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度学习论文

2024-05-17 11:38:09 来源: 作者:zhoudanni
摘要:在当前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 , 教师既要正确认识 、理解深度学习的概念 , 更要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 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进行 , 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深度学习 , 切实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 理解和掌握,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学成效和育人价值 。
摘要 : 为明晰高中地理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逻辑与指导方向 , 本文在界定深 度学习概念的基础上 , 归纳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教学策略的意义 , 并结合教学实例总结 了 高中地理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逻辑 , 明确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 学习的教学方向 。
关键词 : 深度学习,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在当前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 , 教师既要正确认识 、理解深度学习的概念 , 更要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 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进行 , 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深度学习 , 切实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 理解和掌握,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学成效和育人价值 。
一 、深度学习的概念
“深度学习 ”主要具有两方面含义 。
一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精神和注意力高度集中 , 身心深度投入学习的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之下,学生的思维 、行为活动 , 不太容易受外界影响和打扰 , 能够对学习保持持续专注力 。
二是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度认知 , 进入知识 内在的逻辑形式和意义领域 , 挖掘知识内涵的丰富价值 , 有效内化知识,形成对知识的熟练应用能力 。
深度学习教学和传统教学存在很大不同 , 深度 学习教学反对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 , 注重学 生主体地位和主体性发展,要求学生能够真正主观 、深入理解知识 , 应用学习到的知识解决现实问 题 , 不只是为了应对考试而学习 。 如人地协调观 、 综合思维 、 区域认知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 都需要 以学生深度学习为前提 。
二 、开展高中地理深度学习的意义
1.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 , 在教学活动过程当中 , 学 生才是真正的主体 , 只有学生对学习具有强烈主观 意愿和主观能动性 , 才能保证教学取得理想成效 。 但以往高中地理教学很多时候是教师占据教学主体地位 , 学生只被动参与其中 。 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 , 也弱化了学生学习意愿和学习兴趣 ,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效 。 开 展高中地理深度学习 , 可以很好地应对 、解决这一问题 ,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 强化学生主观学习动机 , 增强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 , 让学生积极 、 主动参与教学,自主思考、自主探究,提高教学成效 。
2. 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 巩固学生对地理能力的掌握
以往高中地理课堂 , 有的教师处在主体和掌控地位 , 学生只能被动配合教学 , 这就容易导致学生 自主思考 、实践空间被大大压缩 , 最终地理知识理解 、记忆只能停留在较浅层次,地理相关能力掌握 , 也并不熟练 。而引导学生开展高中地理深度学 习 , 则可以启发学生深入思考 、 自主探究 , 让学生能够获得更为深刻的学习体验 、学习感悟 , 理解知 识的内在逻辑 、 内在原理 , 从而有效巩固 、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 、能力的理解和掌握 。
3. 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 , 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目标
地理学科理论与实践并重 , 既具有庞大的理论 知识体系 , 也具有健全的实践应用方法 , 能够在地 理 、 自然 、社会研究中 , 乃至日常生活中发挥重要 作用 。 以往高中地理教学 , 部分学生缺少主观 、深 度学习过程与学习体验 , 因此也不明白地理知识在 实际生活中具有这样的作用价值和应用途径 , 无法 对地理知识进行实践应用 。地理深度学习教学的实 施 , 能有效改变这一教学缺陷 , 让学生 通 过 主 观 、 深度学习进行地理知识实践应用 , 认识到地理的实 际作用价值和应用途径 , 提高对地理知识的实践应 用能力 , 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目标 。
三 、高中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 策略
1. 明确深度学习教学追求 ,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地理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 , 但又涉 及大量的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现象和知识 , 综合性 较强 。 因此 , 地理教学紧密关系着学生多项综合素 质能力发展 , 在高中教学课程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 位 。为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成效 , 充分发挥高中地理 教学育人价值 , 让学生通过地理学科学习实现更好 学习 、成长与发展。教师应明确深度学习教学追求 ,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 既要满足学生 主观学习需求,还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力 , 让学生真正深度参与地理学习 , 保证深度学习 教学的有序实施 。
更加直观地说 , 教师当坚持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导向 , 让位于学生,将学习主导权归还学生 , 根据教学规划和学生学习需求 , 采取开放 、灵 活的教学方式 , 符合学生身心特点 、认知规律 , 让 学生在教学中进行有效的自主思考 、 自主探究 , 获 得主观 、深刻的学习认知 、学习体验 。
2. 巧妙设置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强化学生学习动机
需要强调的是 , 深度的学习精神状态是深度的知识认知的前提 , 也就是说学生首先进入深度学习 精神状态 , 才能够获得深度的知识认知 。要想让学 生进入深度学习精神状态 , 就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 、强化学生学习动机 , 让学生全身心投入 到学习中来 , 如巧妙设置课堂导入 。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 “地貌 ”教学为例 , 如果 一开课 , 就完全按照教材对学生进行照本宣科式教 学 , 必然会让学生感到枯燥 、无聊 , 难以产生主观 学习兴趣和动机 。为此 , 可以在开课前 3~ 5 分钟 , 设置课堂导入环节 , 为学生展示地球上各种奇特的 地貌图片或视频 , 可以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 , 活跃 课堂教学 氛 围 , 让 学 生 对 “地 貌 ”产生浓厚学习兴趣 。再顺势切入课文教学 , 能极大强化学生学习动 机 , 让学生在兴趣驱动下 , 全身心投入学习 , 进入深度学习的精神状态 。
3. 引入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 自主性
合作学习是一种可以最大限度保证学生主体性 , 提高学生学习 自主性的教学模式 , 这对于引导 学生深 度 学 习 , 是非常有效的。因为在合作学习中 , 学生必须凭借自主思考 、探究 , 以及与他人的交流和思想 、观点碰撞 , 来获得知识 。 这样一来 , 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感悟 、体验和认知 , 就会变得更 为全面而深刻 。教师应引入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 增 强学生学习主体性 、 自主性 , 以达到引导学生深度 学习的效果和目的 。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教学中,便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 , 以小组为单位 , 基于教材课文知识内容 , 结合小组成员提前收 集到的有关地球环境污染的相关资料 , 共同梳理当 前人类究竟面临着哪些方面的环境问题 , 并对这些 问题按照污染源 、 污染范围 、 污染类型等进行分类 , 探讨各类污染对人类当前和今后的长远 危害 。 教师不需要过多干预学生 , 只需要对小组学习成果 做出最终评价 , 纠正学生可能存在的错误观点 、结 论即可 。
4. 加强对信息化技术的合理应用 , 辅助学生深度学习地理知识
地理教学的部分知识内容较为宏观和抽象 , 不仅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 、无 聊 ,也会增加学习难度 , 不利于深度学习 。在信息化时代下 , 教师可以 通过加强对信息化技术的合理应用 , 丰富课堂教学 方式 , 以此辅助学生深度学习地理知识 。一是信息 化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具有新颖的表现形式 , 而且还具有非常强的互动性 , 能够极大增强教学趣 味性 , 吸引学生积极 、主动参与教学 。二是信息化 技术具有极强的信息计算 、模拟和展示能力 , 可以 将原本抽象的地理教学知识内容 , 直观 、形象地展 示在学生面前 , 从而极大降低地理教学的抽象 性 , 以及学生地理学习难度 。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 “大气 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一课的教学为例 , “大气 ”是 看不见的 , 因此其受热和运动的相关知识都只能依 靠文字 进 行 描 述 , 即使配上了简单的静态示意图 , 也会让学生感到枯燥 、抽象 , 难以深入理解其知识 内涵 。为改变这样的教学困境 , 可以引入信息化技 术 , 利用其互动功能与信息计算 、模拟和展示能力 , 为学生建立一个简单的大气受热和运动 3D模型 。再 依靠这一模型 , 为学生动态 、直观 、形象地演示相 关知识 。如此一来 , 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动力便 会极大增强 , 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 、正确 。
5. 根据大概念理论推行单元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迁移能力
单元教学近些年备受推崇 , 因为其能够很好体 现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 以及学习内容与核心素养表现的关联 , 对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来说非 常有利 。单元教学与 “大概念 ”和 “学习迁移能力 ”之 间有着紧密联系 。 大概念的理论首次出现在《科学 教育的原则与大概念》一书中 , 它是指有组织 、有 结构的科学知识和模型,能够在相对较大的范围内 , 对学科知识进行概括 , 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出 学科本质 , 强化学科知识内容之间彼此的联系 。学 习迁移能力则主要指学生基于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 、经验 、技能 , 以及已经形成的思想 、态度等 , 去影响自身对新知识的学习 、理解和吸收 。从实质 上来讲 , 这样的现象是两种学习之间在知识结 构 、 认知规律上相同要素间的影响与同化 。 以人教版高 中地理 “产业区位因素 ”单元教学为例 , 先对学生进 行区位含义 、 区位因素 、 区位选择 、 区位变化 、 区 位变化因素等核心知识要点教学 。然后再将整章教 学内容串联起来进行深度学习教学 , 让学生基于自 己已经了解到的区位基础知识 , 探究农业 、工 业 、 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深入认识其规律和异同 , 强化学生脑海中的知识结构联系 , 形成更为完 备的知识体系 。
高中地理教师应积极探索深度学习教学策略 ,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改进 、 优化教学方法 , 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深度学习 , 以此提高地理教学成效,充分发挥地理学科育人价值 , 促进学生实现更好学习 、成长与发展 。
参考文献
[1] 张甲胜 , 林华 , 张曼琳 . 高中地理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逻辑与导向[J] . 地理教学 , 2022(23) : 17-21.
[2] 阳平芬 . 深度学习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与实施—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第二节 “土 壤 ”为 例[J] . 华 夏 教师 , 2022(31) : 55-57.
[3] 黄湖南 , 陈良豪 . 核心素养视域下地理课堂深度教学实施策略[J] .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 2022(1) : 49-51.
[4] 朱宁波 , 严运锦 . 高中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深度学习的路径研究[J] . 教育科学研究 , 2020(7) : 67-72.
[5] 陆才稳 , 孙汉群 . 高中地理深度学习的三阶段[J] . 教学与管理 , 2020(4) : 49-51.
[6]孟祥锐 , 王文娟 . 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 2022(4) : 154-1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