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基于智慧课堂的高中学生地理学习力培养研究论文

基于智慧课堂的高中学生地理学习力培养研究论文

1

2024-05-14 11:33:29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在现代教育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要积极构建智慧课堂,借助丰富多样的信息化技术与设备,为学生营 造优质的课堂环境,启迪学生的智慧,促进他们地理学习力的有效提升

  摘 要:在现代教育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要积极构建智慧课堂,借助丰富多样的信息化技术与设备,为学生营 造优质的课堂环境,启迪学生的智慧,促进他们地理学习力的有效提升,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文章对 智慧课堂的构建流程进行分析,探讨了智慧课堂中培养高中生地理学习力的策略。

  关键词: 高中地理;智慧课堂;地理学习力

  在智慧课堂上,教师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创设生 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丰富地理课堂的活动形式和教学 资源,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 教学活动,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深入 理解地理知识,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实现地理学习 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正确 看待智慧课堂对高中生地理学习力发展的重要作用, 积极探索构建智慧课堂的策略。

  一、在智慧课堂上培养高中学生地理学习力的流程

  (一)利用网络平台,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许多教师都会布置课前预 习任务,但由于缺乏监督和指导,学生的完成情况不 够理想。在智慧课堂模式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工 具,增强与学生之间的课前互动。首先,教师可通过 线上教学平台、班级群等,发布课前预习资料,包括 微课视频、导学案等,让学生将这些资源与课本结合 起来进行预习,以此来提升预习的效率和质量。其次,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发布课前自测题,让学生 在课前完成。通过对平台数据的统计分析,教师可以 查看学生的课前答题情况,对学生的预习效果做出客 观全面的分析,将错误率较高的题目整理出来,作为 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学生在预习时遇到困难时,可 以通过网络平台与同学、教师交流,从而提高课前预 习质量 [1]。

  (二)借助信息化设备,引导学生课中探究

  智慧课堂需要以信息化设备为基础,即教师要充分运用学校中的各种设备和工具,提高地理课堂的信 息化水平。传统的地理课堂以讲解和板书为主,课堂 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学生主动探究和表达的机会少, 地理学习力难以获得有效的提升。在智慧课堂模式 下,教师要借助信息化设备,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增 进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交流,营造开放包容的课堂环 境,增强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与创造性。教师可以利用 电子白板,把地理问题设计成游戏程式,让学生在一 次次“成功通关”的过程中感受地理学习的乐趣,锻 炼自己的学习能力。也可以播放地理纪录片,让学生 在课堂上看到世界不同区域的地形地貌 [2]。此外,教 师可让学生运用平板电脑和局域网自主收集地理知 识,突破教材的限制,培养自主收集、理解、判断和 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

  (三)智能推送资源,快速分析作业数据

  智慧课堂具有课后作业、评价反馈等功能模块。 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设计丰富多样的地理课后作 业,并为学生推送一些有趣的地理科普视频,增强课 后作业的趣味性,消除学生对课后作业的抵触情绪。 教师可以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布置多个层次的 作业内容,并利用线上平台智能推送给学生,将课后 作业的总量和难度控制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在传统 的教学模式中,作业批改需要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 在智慧课堂上,教师可将传统的纸质作业改为线上作 业,让学生利用电脑、手机等智能设备完成。教师提 前将答案录入教学系统,系统就能对学生答题结果做出快速、智能的判断,并将班级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以统计图、表格等方式呈现出来。教师通过对系统后 台数据的分析,可以直观地看出每名学生的作业完成 情况,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并找出错误率较高 的题目,作为下一堂课的重点内容,也可以对存在个 别错误的学生进行单独指导 [3]。此外,学生可以通过 线上平台,与同学、教师讨论本堂课的难点知识,也 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课件设计、教学素材等进行 打分和评价,推动地理智慧课堂的持续改进。

7D5C5DE6-57BD-4227-B187-70A7B2279345.png

  二、在智慧课堂上培养高中学生地理学习力的教学策略

  (一)线上交流互动,指导学生自学

  在构建智慧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先进 的信息技术,增进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突破时间、 空间的限制,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指导,让信 息技术成为师生沟通的桥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由 于技术、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师生在课外很少与学生 进行互动,不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也难以对全 体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借助互联网技术,教师可以 加强与学生的线上交流,了解他们的知识基础、测验 成绩、学习习惯等,并经常为学生推送一些地理学习 资料,如微课、慕课、导学案等,为学生的自主学习 提供有力的支持 [4]。学生可以将学习中的问题发布到线 上平台,与同学、教师一同探究,以此攻克自主学习中 的困难,实现地理学习力的不断提升。

  例如,在教学“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时,教师可 通过线上平台指导学生进行预习。首先,教师可围绕 本课内容制作微课视频,从互联网上寻找关于地球自 转、公转的动画演示视频,将它与课本知识、讲解音 频结合起来,制作一段 5 分钟左右的视频素材。其 次,教师要抓住本课的重难点知识,设计导学问题和 任务:(1)你认为名句“坐地日行八万里”这种情况 能发生吗?(2)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怎样才能知道地 球自转了一周?(3)地球公转的概念是什么?公转对 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影响?(4)请通过画图的方式,解 释黄赤交角的形成原因。教师通过线上教学平台,把 微课视频和导学任务单发送给学生。学生将这些资源 与课本结合起来,进行自主预习,初步理解地球自转、 公转的概念,了解本课的学习主题和重点内容,并将 预习成果以文档或照片的形式发布出来,与同学们分 享交流,从而能够对本课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二)借助网络资源,创设形象情境

  在智慧课堂模式中,教师可以收集与课程内容相 关的网络资源,包括图片、视频、VR 素材等,在课堂上创设生动的情境,带给学生贴近真实的感官体验,以 此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知识的内在动力,让学生在具体 的情境中探索、理解和运用地理知识。地理课程涵盖 的知识十分丰富,且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实践性,与 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教师只是空谈理论知 识,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吃力,课堂教学过程也比较枯燥。 智慧课堂为地理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学 生坐在教室中,就能够看到世界上各个地区的地理环 境,形成直观真实的学习体验,感受到地理知识与现 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例如,在教学“地质构造与地貌”时,教师可从 互联网上收集各种地貌的照片、视频素材,并利用视 频处理软件,将它们加工成 3D 视频,在课堂导入环节 播放,使学生形成立体化、真实化的视觉体验,对各 类地貌的结构特点形成客观的认知,并激发学生探索 学习的兴趣。接着,教师提出问题:“你从视频中看到 了哪些类型的地质构造和地貌?不同地质构造形成的 原因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课本内容,并 与同学讨论交流。随后,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 褶皱、断层等地质结构形成的动画模型,让学生看到 岩层在压力下产生的变化,将抽象的地理知识以动态、 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 地理知识,以此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发展学生 的学习能力,使他们更加快速准确地掌握相关知识。

  (三)利用智能设备,解决地理问题

  在智慧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 养,使他们掌握智能设备的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的信 息化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利用智能设备自主探究和解 决地理问题。教师要充分发挥智能设备的教育价值, 鼓 励学生运用智能设备搜集学习资料,培养学生搜集、 判断、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地理 课堂的主体。在智慧课堂模式中,教师可设置一些问 题或任务,让学生利用具有开放性、共享性的设备, 自 主查阅相关的地理知识等,促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 动,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地理知识,提高自 主学习能力 [5]。

  例如,在教学“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一 课时,教师可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思考“阜新市为 什么要转变?转变的方向是什么?”。教师首先可以让 学生打开平板电脑中的电子地图,找出阜新市的位 置,查看当地的铁路铺设情况;然后打开浏览器,以“阜 新市”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了解关于该市的信息,包 括发展历史、工业建设、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情况;最后,在查阅和分析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总 结问题的答案。接着,教师可让学生根据找到的网络 资料,对阜新市的转型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鼓 励学生表达与众不同的观点,在探究活动中启迪智 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学生利用信 息化设备主动搜集资料、思考分析,不仅能拓展地理 课堂的内容,推动课内外知识的结合,还能有效锻炼 学生的地理学习力。

  在地理智慧课堂上,教师也可以采取多个活动组 合的方式。例如,在教学“常见天气系统”时,教师 可设计三个课堂活动。

  活动 1:常见的天气现象有哪些?

  教师先让学生运用平板电脑查找常见天气现象的 名称,如晴天、阴天、降水等, 并与同学互相讨论,不 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从天 气现象引申到天气系统,出示各类天气系统的动态 图,帮助学生理解低气压、高气压、气旋、反气旋等 地理概念。

  活动 2:不同天气系统对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网络查询等方式,总结各类 天气系统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将自己的答案写在平 板电脑上。教师利用终端设备查看学生的答题情况, 并 适时给予指导与补充。

  活动 3:我们应该怎样应对不同的天气?

  教师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查找关于台风、干旱等极 端天气的新闻材料,深化学生对极端天气的认识,并 引导学生思考应对极端天气的方法,在小组内进行讨 论,并将答案写在平板电脑上。随后,教师利用投影 设备,展示各个小组的答案,如提高天气预测能力、 做好应急预案、减少人类对大气层的破坏等。

  教师引导学生以智能设备为依托,自主查阅资 料,探究地理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与能力,开发学生的思维与智慧,使他们运用所学地 理知识和智能设备,分析与解决地理问题。

  (四)运用图像技术,培养读图能力

  在智慧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图像技术,展示出 不同类型的图像,如地形图、人口图、经济图、河流 分布图等,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使他们学会从图像 中挖掘丰富的地理信息。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丰 富的地理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观察、记忆与想象的 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地运用图像探究地理问题。

  例如,在教学“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时,教 师可布置课前任务,让学生利用卫星地图查阅我国的主要水体以及课本中提到的水体,包括咸海、贝加尔 湖、湄公河等,了解这些水体在地球上所处的具体位 置,并通过网络引擎搜索关于这些水体的资料,包括 水体面积、水量等, 将这些内容摘录到一个文档中,还 可以运用截图工具,将相关的卫星影像插入文档中。 在课堂上,教师可利用投屏功能展示学生课前制作的 文档,并邀请学生上台讲解自己收获的知识、采用的 学习方法等。教学结束后,教师可让学生利用计算机 绘图软件,画出我国主要水体的分布地图,并标出水 体的名称、面积、地理位置等信息,鼓励学生相互交 流分享,并根据同伴的建议不断丰富、完善水体分布 图,将本课的知识点融入地图。学生在整理知识、绘 制地图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并获 得总结能力、归纳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在日 常教学中,教师要适当教授学生计算机绘图工具的使 用方法,提升他们识读地图、绘制地图的能力。

F329D513-107F-4cba-9F2C-72B190A9E916.png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教师要充分发挥智慧课堂的 优势,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融入地理课堂,改变过去教 师讲、学生听的现象,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 微课、平板电脑、网络教学平台、绘图软件等融入地 理教学,创设出生动、真实的地理学习情境,设计多 元化的课堂活动,丰富地理教学的工具和方法,以此培 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力,促进学生地理素养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雄兵.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 新课程,2022(42):207-209.

  [2] 何江.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能力[J].家长,2022(20):180-182.

  [3] 宫磊.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 略[J].智力,2022(16):155-158.

  [4] 刘昌盛.构建高中地理教育网络云平台智慧课堂[J]. 中国新通信,2022.24(5):66-68.

  [5] 苏世宽 . “智慧课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 究[J].求知导刊,2022(2):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