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理论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中的运用探讨论文

2024-05-06 11:53:42 来源: 作者:zhoudanni
摘要:读后续写是英语高考改革后的新题型,旨在考查 学生的语篇阅读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准确运用 语言的写作能力。这种题型以语篇为依托,要求学生 在阅读并理解文本的基础上,与原文互动,明确写作 方向,需要考生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或推断,从而 达成对文章续写的目的,最后形成一篇逻辑合理、情 节结构完整的短文。读后续写对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 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这也意味着高中英语教学走进 了一个“重阅读,强输出,讲思维”的时代 。
摘 要:教师在读后续写教学中要根据学情,搭建不同层级循序渐进的阅读、写作与评价支架,引导学生在独立 探索、协作学习中解构文本、高效写作、反思评价, 从而优化读后续写教学,提升高中生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 文章以支架式教学理论为指导,对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问题进行了简单分析,并以一节公开课为例,以“阅读— 写作—评价”三个主要教学环节为“支点”,探讨了支架式教学理论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高中英语,支架式教学理论,读后续写
读后续写是英语高考改革后的新题型,旨在考查 学生的语篇阅读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准确运用 语言的写作能力。这种题型以语篇为依托,要求学生 在阅读并理解文本的基础上,与原文互动,明确写作 方向,需要考生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或推断,从而 达成对文章续写的目的,最后形成一篇逻辑合理、情 节结构完整的短文。读后续写对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 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这也意味着高中英语教学走进 了一个“重阅读,强输出,讲思维”的时代 [1]。
一、当前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中英语读写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许多教师 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缺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指 导,阅读和写作教学割裂,重阅读轻写作、重语言轻 思维,这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非常不利。高中 英语读后续写的首要前提就是“读”,教师应使学生知 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然而,在文本解读过程中,教 师往往只注重结果,忽略过程,学生仅停留在被动接 受语篇表面信息的层面,缺乏对阅读文本的深入剖 析,无法真正体会和理解文本所要传递的情感和中心 主旨 [2]。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过程中,学生缺乏对谋 篇布局的整体思考,导致续文内容不够充实,和原文 衔接不当,甚至偏离主题。在续写过程中,部分学生 刻意追求和使用“高级词汇”,实则内容空洞,缺乏真 情实感,不能在体裁和语言风格上与原文保持一致,无 法实现读写的有效互动。
二、支架式教学理论与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的关系
支架式教学理论主张教师将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 律的活动作为支架,让学生借由支架的帮助实现文本 含义的理解和续写内容的构建,帮助学生突破“最近 发展区”,达到更高的发展水平,实现从实际知识水平 到更高知识水平的过渡 [3]。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 过程中,将支架式教学理论引入其中,以学生现有的 知识水平为基础,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提 供阅读、写作、评价等不同形式的“脚手架”,把复杂 的读写任务进行分解,能够支持、引导、协助学生逐 渐构建、内化知识技能,发展思维能力,从而帮助学 生突破现有的知识水平,保证读后续写任务有效实施。
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学情,有 选择性、组合性地运用各种过程支架,实现教学策略 的最优化,真正帮助学生提升思维品质,发展读写能力。 本文以一节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公开课为例,阐述如何 将支架式教学理论运用于高中英语读后续写课堂教学。
三、支架式教学理论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本课例为笔者开设的一节福州市市级公开课,教 学文本选自浙江名校联盟高三模拟联考试题,以“丢 失的手套”为话题。73 岁的乔治是一个平日购物精打 细算、常常买到物美价廉商品的老人,十年前以低价 买到了一副十分满意的手套。然而在一个圣诞夜的前 夕,老人在杂货店购物后清点物品时,发现心爱的手套不见了。他四处询问无果,开始抱怨社会中人们善 良品性的消失。在决定另买手套之前,他最后一次来 到失物招领处碰碰运气……学生就此展开续写,使之 成为一个情节完整,构思合理的故事。该文本故事内 容生动,情节贴近学生的生活,脉络清晰,具有趣味性、 延伸性,语言朴实,句型和词汇难易适中,学生容易 理解、模仿和再创造。为此,下面将从以下方面进行 教学分析:
(一)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经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达到如下学习目 标:(1)理清文本的基本要素,把握故事发展的情节 和情感线索;(2)挖掘故事蕴含的关于人性善恶的主 旨;(3)体会并模仿故事的语言风格特点,合理构思 情节并完成读后续写任务。
本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教师通过搭建阅读、写作 和评价支架,帮助学生解构文本,理清故事的逻辑和 人物情感变化,培养学生语篇意识,让学生展开合理 的想象,使续写的内容结构紧凑、表达准确,同时与 原文融洽度高。
(二)教学过程
为了促使读后续写课堂顺利进行,教师以主要教 学环节“阅读—写作—评价”为“支点”,在不同环节 搭建不同层级、循序渐进的支架,引导学生在独立探索、 协作学习中解构文本、高效写作、反思评价、提升素养。
1. 阅读支架:解构文本,范例建模
(1)通过导学支架,进入情境。教师从学生的经 历出发,通过问题链的形式,搭建导学支架,帮助学 生快速进入情境,如“Have you ever accidentally lost something?”“Were you lucky enough to find it back in the end? What do you think of our society?”等,以问题为纽 带,通过不同观点的分享,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 活学生原有的认知和生活经验,使其积极参与到课堂 活动中。在引入主题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迅速浏 览文本,把握语篇类型。
(2)通过内容支架,把握情节。教师通过对时 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记叙文基本要素的提问和 梳理,帮助学生理清故事的主要情节。例如,时间 为“on Christmas Eve”,地点为“in a store ”,主要人 物是“seventy-three-year-old George”,事件是“George lost his gloves while shopping and wanted to find them back. ”。然后,教师指导学生找出文本中的关键性短 语,如 find gloves lost 、search his pockets 、re-enter the store、follow the same route、ask the customers and cashiers for help 、stare at anybody wearing gloves 等。根 据这些关键短语,学生能够绘制出反映故事情节发展 的思维导图,呈现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 进 而更具体、形象地勾画出故事的先后发展线索和主要 的故事情节。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文本内容支架的 搭建,学生可以由点到面,有步骤、有逻辑地理解文 本结构,理清文章脉络,为接下来的读写进行有效的 铺垫。
(3)通过问题支架,挖掘内涵。教师以问题为驱 动, 通 过“How did George select food?”“What did it reveal?”“How did George feel when he found his gloves lost?”“What attempts did George make after re-entering the store?”等问题,帮助学生挖掘文章的人物特征、 情感因素、情绪的变化, 同时通过文章中涉及的动作、 语言、心理等描写内容,帮助学生剖析人物的情感在 故事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找到情感的转折点,并以此 为脉络,确定读写篇章的基调。
2. 写作支架:搭建支架,撰写文本
(1)搭建结构支架,构思文本。结构支架主要是 指在学生阅读文章后结合所给的两段的段首句,构思 续写的内容,列出续写的框架,定出故事梗概。例如, 第一部分给出“Suddenly, he noticed a man heading for the door. ”。针对第一个段首句,教师可以提出以下四 个问题: ① How did George feel when he found a man? And why? ② What did George do to them? ③ Could it be George's gloves? ④ What would George do next? 学生据 此列出续写第一段的框架结构:①他发现那个人正戴 着黑色手套;②乔治很激动并过去询问; ③乔治发现 那人戴着的并不是他的手套;④乔治不得不失望地离开。
第 二 部 分 给 出“Back home, he was very sad and always thinking whether he had to buy a new pair now.”。 针对第二段首句,教师通过以下三个问题:① What was George's alternative plan? ② What would George do before making a final decision? ③ Would George have goodluck? 学生在问题引导下列出读写第二段的框架 结构:①在这寒冷的冬季,如果旧手套找不到,那么 他就不得不去买一副新的手套;②在决定买新手套前 他想再去店里最后询问一下;③他找到了自己的黑色手套。
在搭建结构支架时,教师还应注意挖掘文章的伏 笔点。“契诃夫的枪”是一种戏剧理论,大意是在戏剧 第一幕中出现的枪,在第二幕的时候一定要打响,要不然,这支枪就没有必要出现在第一幕中。在读后续 写中,文章中隐藏的伏笔点就是要形成前后照应的地 方。因此,在续写搭建结构支架时,教师应帮助学生 “find out the'guns'and fire them”。
例如,当 George 找不到手套时,他自言自语地说 道:“Society has changed, people have changed ... Now a good deed is lost. ”此 时,教 师 可提 出以 下 问题:
① What's writing purpose of this passage? ② Does the writer want to tell us a good deed is lost in our society now?
③ What's the tone of the story? 这些问题能精准启发学 生思维,帮助学生把握故事发展的走向,确定续写的 基调,即世界上还是有好心人的,寒冷的冬天还是有 人间的温暖的,这个世界还是充满希望的,由此最终 完成结构支架的搭建。
(2)搭建语料支架,充实文本。在这篇文章中, 作 者以叙事为主,通过对人物的对话与心理活动的描写 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语言 平实。续写时语言也应该做到简练朴实,学生可适当 加入人物对白和心理独白,模仿文本的语言形式,做 到用词准确、生动、多样和连贯,最终达成语言交际 的目的。以文中对主人公的心理、动作描写为例,教 师不妨通过头脑风暴,帮助学生收集语料。例如,教 师可以用“He came up immediately without hesitation. ” 来说明心急如焚的 George 迫切地想知道别人戴的是否 是他的手套;用“then he dragged his legs”来表达发 现不是他的手套后的难过和沉重;用“with the last ray of hope”来表达 George 的不甘心;用“His face lit up with excitement. ”来表达找到手套时的欣喜若狂;最后 用“He said to himself, 'A good action was never lost.' ” 这种自言自语的方式,与原文形成呼应。
3. 评价支架:收集反馈,润色成篇
(1)根据评价支架,收集反馈。评价反馈是读后 续写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通过提供评价支架,能帮 助学生明确好文章的标准 [4]。例如,一篇好的读后续 写文本,需要从内容、语言和结构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如内容要合乎逻辑、完整,语言表达要适当、丰富、 生动,结构要清晰、连贯。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评价 支架,通过自评、生生互评、生写师评等多种评价方 式,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修正自己写作中出现 的错误,同时也可以培养自身的批判性思维,提升读后续写的水平 [5]。
(2)根据示范支架,拓展思维。一篇优秀的习作 范例能够对学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教师应积极提 供优秀的续写范文,让学生在学习、交流、借鉴和模 仿中逐渐掌握续写技能,对自己的续写文章进行再次 修改和评价,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同时 帮助学生构建有效的读写语料库。
四、结束语
在支架式教学理论运用过程中,文章读后续写课 案例以主要教学环节“读—写—评”为支点,设计搭 建相关读写评支架,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读懂语篇、 理清脉络、明确方向、构思情节、润色成篇,能够帮 助学生实现从语篇阅读到构思写作直至最后的润色提 升的续写指导,完成从阅读思维到写作思维的自然过 渡,实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高效课堂教学。 教师需要积极尝试通过对支架教学理论的研究和应 用,巧搭支架,帮助学生突破“最近发展区”,助力英 语读后续写教学,促进学生英语读写思维能力的养成 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凌勇.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 学篇),2016.39(5):31-35.
[2] 高蕾蕾,张强.读写评合一: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新 模式探究[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3(8):12-16.
[3] 樊晓莉.高中英语读后续写路径之探[J].文理导航, 2023(22):55-57.
[4] 魏宏福.基于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 学研究[J].中学生英语,2023(26):95-96.
[5] 曾玉萍.浅探新高考背景下如何有效提升高中英语 写作教学[J].高考,2023.460(2):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