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绘画教学中幼儿色彩运用能力的培养论文

2024-04-29 14:46:25 来源: 作者:heting
摘要:本文阐述色彩运用能力在幼儿绘画教学中的重要性,通过走进自然观察色彩、展示经典绘画作品、设计绘画课堂游戏、开展主题绘画活动等方式增强幼儿的感知能力,提高幼儿的色彩审美,强化色彩表达意识,学会实际运用色彩。
摘要:本文阐述色彩运用能力在幼儿绘画教学中的重要性,通过走进自然观察色彩、展示经典绘画作品、设计绘画课堂游戏、开展主题绘画活动等方式增强幼儿的感知能力,提高幼儿的色彩审美,强化色彩表达意识,学会实际运用色彩。
关键词:幼儿园,绘画教学,色彩运用,能力培养
在幼儿园绘画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幼儿认识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色彩,想要通过绘画描绘世界,就需要灵活地运用各种色彩。色彩的选择和表达体现着幼儿的基础绘画能力。因此,色彩运用能力实际上是幼儿在绘画学习中的基本能力,需要教师通过教学实践进行针对性指导,从而给幼儿提供更多的绘画机会,让他们能够自由地选择不同的色彩进行艺术表达。这样的教学方式体现出绘画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也能从色彩的感知、欣赏、表达和运用等方面提高幼儿对于色彩的掌控能力,不断挖掘他们在绘画中的艺术天赋,为幼儿绘画水平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色彩运用能力培养在幼儿绘画教学中的重要
1.有利于提升绘画兴趣,激发幼儿想象力
在幼儿绘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于幼儿色彩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一方面是因为色彩是美术作品的基础元素之一;另一方面是因为色彩教学有利于提升幼儿的绘画兴趣,用丰富的色彩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无论是现实生活中的景象还是想象中的画面,学生都可以利用颜色表达出来。色彩教学有助于幼儿的绘画水平得到提升。例如,在开展“有颜色的风”绘画活动时,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丰富的彩色纸,让幼儿分别剪下不同颜色的纸条,将其粘贴到绳子上,经过风吹呈现出彩虹般的丰富色彩。这不仅可以带领幼儿更加直接地学习各种颜色,更能装饰幼儿园的园区环境。
2.有利于增强观察能力,运用色彩自主表达
在以往的幼儿绘画教学中,教师通常关注幼儿对线条的构造和运用,认为色彩部分的知识比较简单,幼儿不需要进行过多的引导就可以灵活地运用色彩。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幼儿在对色彩认识的过程中仍需要教师的引导。如果教师在其中不加以指导,就会导致幼儿所用的色彩过于单一,缺乏绘画的美感,或是色彩过于繁复,绘画作品内容凌乱。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观察,将生活中观察到的色彩灵活运用到绘画中,从而让他们的绘画作品更加写实。
3.有利于提升审美水平,提高幼儿绘画能力
在绘画学习中,幼儿对于色彩的感知和审美能力还停留在基础阶段。教师需要充分把握这个阶段,在幼儿审美意识养成的关键时期充分重视色彩运用能力的培养。这有利于强化色彩在绘画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让幼儿在赏析不同色彩和搭配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审美水平。除此之外,幼儿对色彩的把握还有利于提高绘画能力,能够更为灵活地使用各种颜色。
二、幼儿园绘画教学中幼儿色彩运用能力培养策略
1.走进自然,观察色彩,提高幼儿感知能力
教师可带领幼儿去探索生活“色彩”。例如,早晨升起的太阳、自然界的花草树木、动物的色彩,以及人物的各种衣着打扮等,都体现出了色彩的丰富性。
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使其在大自然中观察多元化的天然色彩,增强幼儿对于色彩的感知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幼儿对于自然的观察意识。在色彩探索活动中,幼儿通过对于大自然的观察,产生了很多新发现,对于大自然中的色彩也有了自己的新思考,例如,为什么大自然中绿色的种类要远比彩笔的绿色种类丰富?为什么树叶有很多不同的颜色?对此,教师要引导幼儿对于不同的植物色彩进行对比和区分。虽然很多植物的颜色都是绿色的,但通过具体的对比可以发现,这些绿色又呈现出各种各样的细微差别。有些植物属于浅绿色,而有些植物则呈现出深绿色。这样的观察过程能让幼儿在其中发掘色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而提高幼儿对于色彩的敏感度。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对于物体不同状态下的颜色进行细致观察。例如,在不同天气背景下的天空色彩。在晴朗的天气,天空呈现出饱和度较高的蓝色;而在阴天,天空则呈现出灰蓝色。对生活和自然中色彩的观察有利于幼儿积累更多关于色彩的知识,从而让他们在绘画学习过程中能够将自己观察到的色彩运用到实践中。
2.展示经典绘画作品,提高幼儿色彩审美能力
在幼儿绘画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培养他们的色彩运用能力,教师除开展户外观察实践活动之外,还可以从课堂美术作品的赏析入手,带领幼儿在一些绘画作品中感受色彩的运用。教师可以精心挑选一些色彩丰富、颜色鲜艳的经典绘画作品,如凡·高的《阿尔勒的卧室》《向日葵》等。
《阿尔勒的卧室》作品的线条比较简单,更能被幼儿所接受。教师可以利用这幅作品给幼儿展现艺术家画笔下对于色彩的运用:墙壁和门以及桌子上摆放的物品等是淡紫色的,木床、椅子和桌子是黄色的,地板和被子呈现出红色,窗户是绿色的,等等。通过这些色彩搭配可以看到一个卧室的色彩组成,能够对人产生一定的视觉冲击。《向日葵》中整体的色彩运用都是黄色调。画家认为黄色代表太阳的颜色,向日葵的金黄色能够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因此,这种大面积同色调色彩的运用可以展示出画家心中的热情与活力。明艳、大胆的色彩搭配也常常出现在幼儿绘画中,更能被幼儿所理解和欣赏。一些著名绘画作品的色彩表达形式都比较鲜艳、奔放,能够契合幼儿绘画的色彩特点,让幼儿在赏析的过程中可以将这些色彩搭配的法则运用到自己的绘画实践中,提高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色彩运用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给幼儿展示一些中国传统艺术作品,如年画、脸谱、泥塑等,提高幼儿的色彩审美水平。
3.设计绘画课堂游戏,强化色彩表达意识
在幼儿绘画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设计丰富的课堂游戏活动,来强化幼儿的色彩运用能力,对于游戏内容的设置应该围绕色彩展开。这不仅可以让幼儿感受到美术游戏的趣味性,更能使其对于其中的色彩形成深刻的印象。游戏化教学对于幼儿的吸引力更强,能够鼓励幼儿自主学习更多的色彩搭配和运用方式,将其体现到绘画作品中。
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开展名画临摹游戏。以《向日葵》为例。在观察绘画作品色彩组成的基础上,教师可让幼儿自主挑选与作品中色彩相近的颜色进行创作,这不仅考查幼儿对于色彩的辨别能力,也能从临摹的角度增强幼儿的色彩表现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抽象艺术画”游戏,需要准备的材料有颜料、白纸、纸盒、弹珠等。教师引导幼儿将一张白纸放入纸盒中,然后在白纸上滴上各种颜色的颜料,接着放入一颗弹珠,让幼儿前后左右任意摇晃盒子。通过这样的过程每个幼儿都可以制作出一幅独一无二的抽象画,其中色彩通过混合可以形成新的颜色,体现出色彩游戏的创意。为让幼儿能够掌握让不同色彩混合生成新的色彩的技能,教师可以设计游戏“彩色蔬菜画”,提前准备好实践要用的卡纸、画笔、剪刀、双面胶、自封袋、颜料等,要求幼儿在纸上画出胡萝卜、黄瓜、茄子,然后把中间蔬菜主体部分裁掉,将纸粘贴在自封袋里面,并且在自封袋中挤入等比例颜料。例如,放茄子的袋子里是红色和蓝色,放胡萝卜的袋子里是红色和黄色,放黄瓜的袋子里是蓝色和黄色,将袋子密封起来让幼儿自由地混合和涂抹。通过混合发现,红色和蓝色混合可以变成茄子本身的紫色,红色和黄色可以变成胡萝卜的橙色,而蓝色和黄色混合可以成为黄瓜的绿色。这样的课堂游戏体现出色彩运用的创意,同时也积极发挥幼儿的色彩表达意识。
4.开展主题绘画活动,发挥想象,巧用色彩
在绘画教学中,为增强幼儿的色彩运用能力,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主题绘画活动,要求幼儿能够按照一定的主题完成绘画实践。
例如,在幼儿园中开展“DIY伞绘”活动,教师可以为幼儿准备好一些透明或白色的伞,以及丰富的颜料,让幼儿在无尽的想象与创造中将普通的伞进行改造。有的幼儿在伞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有的幼儿在上面画出自己喜欢的动漫人物,有的幼儿善于调出其他人没有的颜色……在DIY的过程中,每一件手绘留下的都是幼儿的专属印记,每一个创意的设计和色彩的运用都是幼儿自我的表达。教师还可以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考查幼儿对于色彩的感触和理解,如要求他们围绕“二十四节气”展开主题绘画活动。在此之前,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先了解“二十四节气”都有哪些,选择自己喜欢的节气进行绘画创作。从“秋分”为例,教师可以先让幼儿了解“秋分”的含义,然后能够通过观察把握秋分节气中的主调色彩是金黄色,以此为基础呈现出节气的主题绘画作品。
参考文献
[1]杨琼.探析色彩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价值[J].美术教育研究,2021(13):174-175.
[2]樊煜玮.谈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的游戏化色彩教学[J].宁夏教育,2023(6):70-71.
[3]陈亚静.幼儿园绘画教学中幼儿色彩运用能力的培养[J].教育界,2022(35):116-118.
[4]齐翠云.利用色彩元素提高幼儿美术教学效率[J].教育艺术,2022(6):19.
[5]李燕.现代教育技术助力幼儿园美术教学生活化游戏化[J].天津教育,2021(17):136-1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