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情绪主题绘本开展幼儿情绪教育的教学模式探讨论文

2024-04-29 12:03:00 来源: 作者:heting
摘要:3—6岁的学龄前儿童正处在性格塑造及情绪多变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采用科学而有效的手段进行情绪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以促进幼儿情感的健康发展。目前,情绪主题绘本作为一种受欢迎的教育工具,已被广泛融入幼儿的情绪教育活动中。根据幼儿园的教学实践经验,将情绪主题绘本应用于幼儿情绪教育能有效协助孩子们认识并管理自己的情绪,进而培养稳定的性格特质。因此,本文旨在概述情绪主题绘本在幼儿情绪教育中的理论基础,并探讨其教学模式和深远意义。
[摘要]3—6岁的学龄前儿童正处在性格塑造及情绪多变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采用科学而有效的手段进行情绪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以促进幼儿情感的健康发展。目前,情绪主题绘本作为一种受欢迎的教育工具,已被广泛融入幼儿的情绪教育活动中。根据幼儿园的教学实践经验,将情绪主题绘本应用于幼儿情绪教育能有效协助孩子们认识并管理自己的情绪,进而培养稳定的性格特质。因此,本文旨在概述情绪主题绘本在幼儿情绪教育中的理论基础,并探讨其教学模式和深远意义。
[关键词]情绪绘本,情绪教育,教学方法,幼儿教育
对于3—6岁的幼儿园儿童来说,情绪控制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智力水平。因此,基于对幼儿情绪发展规律的理解,国内外已经开发了众多种类丰富的情绪主题绘本,并将其应用于幼儿情绪教育活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幼儿教育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同时,情绪主题绘本精美的画面内容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也更容易受到幼儿的喜爱,能够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其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有助于稳定幼儿的情绪,为其性格发展奠定基础。
一、运用情绪主题绘本开展幼儿情绪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符合幼儿情绪发展特点
学龄前儿童由于认知水平发展不足,社会经验不够多,因此对情绪的察觉和控制能力较弱,往往表现出情绪不稳定、冲动易怒的情绪特点,这些都导致儿童之间处理情绪问题困难,影响同学之间的友好关系。例如在幼儿园中动不动就“告老师”行为,就是幼儿不能很好地处理情绪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体现。对幼儿园学生的情绪教育,关键在于引导他们学会控制情绪的能力。而幼儿园学生通常共情能力较强,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情绪感染,因此,教师利用这一幼儿情绪发展特点,可以通过阅读情绪主题绘本开展幼儿情绪教育,让幼儿在绘本中体会到人物的情绪特点,从而促进幼儿对情绪的感知能力和控制能力。
(二)情绪主题绘本的特质
所谓绘本就是通过图片讲好一个故事的图书形式,许多幼儿园学生都会被绘本上鲜明的色彩、夸张的人物形象所吸引,其具有阅读性的故事情节也深受幼儿学生的喜爱,因此普遍流行于幼儿园教育中。绘本内容通常以日常生活中的动物、植物、器具为主人翁,赋予这些事物人类的情感和形象,引发幼儿兴趣,符合幼儿的形象化思维发展规律。在教师与幼儿园学生一起阅读绘本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更多的肢体动作和语气语调的变化来体现绘本情绪的变化,给幼儿听觉和视觉上的双重刺激,引导幼儿感知情绪、理解情绪并进行情绪的正确表达。
(三)阅读治疗理论支持
阅读治疗理论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而现代心理学和医学通常把它运用于临床病人的情绪治疗之中。在教育学领域,目前把阅读治疗理论用于帮助学生个性发展,预防情绪问题,通过选取合适的阅读素材,引起学生情绪上的共鸣,辅助学生处理个人情绪问题。阅读治疗理论不同于简单的师生交流,它需要幼儿通过自己与绘本中故事主人翁的互动,代入书中角色,形成对角色情绪的觉察,然后跳出角色,把书中的情境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最终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因此,情绪主题绘本运用于幼儿情绪教育活动中,是有理论基础支持的,也是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
二、情绪主题绘本开展幼儿情绪教育的教学模式
(一)进行情感绘本阅读和讨论
具体来说,教师选择一本绘本进行阅读时,首先要对封面上的人物和题目进行讲解,引导幼儿观察封面人物的动作、表情、服装等细节,迅速将幼儿情绪代入绘本世界中。其次,在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幼儿阅读图像,理解图像内容。由于幼儿识字数量不足,因此大量幼儿绘本都是通过夸张的图像来表达内容,比如用灰色的基调表现难过、低沉的情绪,用红色、黄色表达轻快的情绪等,幼儿对图像和颜色的先天感知都优于对文字的感知,因此引导幼儿对图像进行思考,相互之间进行讨论,有利于增强幼儿对情绪变化的觉察能力。最后,在阅读过程中和阅读完成后,都要对绘本内容展开讨论。一方面,要紧扣故事内容进行讨论,通过对绘本故事的梳理,帮助幼儿理解人物角色的想法、遇到的问题,以及主人翁是如何解决问题的,结果是怎样的。另一方面,要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谈一谈自己如果遇到绘本故事中的事情会采取什么做法,遇到问题时感觉怎么样,如何去处理这些感觉等。
(二)绘本故事分享与表演
在幼儿对绘本故事阅读熟悉之后,就可以组织幼儿对绘本故事进行表演,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能够更进一步地加深幼儿对绘本故事的情绪感知,让幼儿模仿绘本人物的行为、动作、神态等,对故事情节进行再现,可以学习到绘本故事中处理情绪问题的方法,锻炼到他们运用语言和动作表达情绪的能力,以及感知和控制情绪的能力。除了对情绪绘本故事进行角色扮演,还可以通过故事分享来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分享自己或者他人的故事,让幼儿用清晰的逻辑讲出故事的开端、发展和最后结局,并加入自己的情绪想法,锻炼了幼儿表达想法、交流情绪、传达情感的能力,有助于幼儿的社会化培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和情感。
(三)记录情绪日记
情绪日记是一个很好地记录幼儿情绪状态的有效方法,其内容包括当下的情绪感受,引发情绪的原因,情绪的强度和外在表现。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记录情绪日记,能够帮助幼儿及时有效地感知自己的情绪状态,分辨自己的情绪以及反思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让儿童在自我观察,自我反思中形成稳定的、友好的、平和的性格,更好地觉察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为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负责。由于幼儿识字和书写能力较弱,在进行情绪记录时,尽量不要使用文字记录,而是用绘画的形式把情绪表达出来,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表情画,比如大笑、生气、哭泣等,让学生能够方便地用表情画来记录情绪,每天抽出固定的时间让学生绘画表达情绪,还能够培养学生专注在一件事情上的好习惯。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记录的情绪日记,准确掌握班级上学生的情绪状态,有助于及时对情绪出问题的学生进行沟通,调整情绪教学内容,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三、情绪主题绘本对幼儿情绪教育的积极意义
(一)在阅读绘本中察觉分辨情绪
通过实际教学活动可知,幼儿园学生对情绪的察觉和分辨能力很弱,许多复杂的情绪,比如沮丧、失落、嫉妒等,都无法明显地感知并区分出来。而通过对情绪主题绘本的学习,幼儿在绘本故事搭建的具体情境中,体会到了自己情绪的改变,迈出了觉察情绪的第一步。并且在学习了多本情绪主题绘本之后,幼儿的情绪体验变得更加丰富,对自我情绪的变化能够更准确地感知出来,对一些不容易区分的情绪,能够通过代入绘本情境进行区分,为形成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打下基础。
(二)在阅读绘本中排解负面情绪
负面情绪是人人都会存在的情绪,即使是无忧无虑的幼儿也会有负面情绪出现的时候,比如在身体上有小病痛,或者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时候,这时需要及时对幼儿的负面情绪进行排解,防止出现负面情绪积压造成的连锁反应。情绪主题绘本中有很多教会小朋友排解负面情绪的作品,比如绘本《生气汤》里讲述了一个小男孩生气不高兴,而他的妈妈教他对着锅碗把生气的原因、当下的不满情绪说出来,熬成汤倒掉,最后男孩开心地笑了,心里的负面情绪也随之排解出去了。教师在带领幼儿阅读这类情绪绘本作品时,能够让幼儿从中学会排解负面情绪,消除烦恼,重新变得开心起来的方法,只要找到合适的宣泄方法,就能在为自己带来开心的同时也给他人带来快乐。
(三)在阅读绘本中表达情绪
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能力,对幼儿情绪教育来说更是教学的重点,引导幼儿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不仅可以让幼儿收获快乐,同时还能营造出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提高幼儿对情绪的控制能力。教师可以将绘本内容和幼儿的真实情感体验结合起来,有设计地进行启发式提问,比如在绘本《我爸爸》中,教师可以有引导地提问学生“你的爸爸是做什么工作的,平时的工作忙不忙,你爸爸有什么优点吗”等问题,让幼儿回忆自己生活中爸爸的样子,总结爸爸的优点和缺点,描述爸爸的工作内容等,激发了幼儿相互之间的表达欲和倾诉欲,使幼儿能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凸显亲子之间的爱。
四、情绪绘本的幼儿情绪教育模式步骤
正确的、有组织的、科学合理的体验式主题活动在帮助儿童培养初步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传统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听”,通过看实物演示和听口头讲解来被动地吸收,在获取知识和技能方面缺乏亲身体验,而通过体验式主题活动进行体验式学习,可以让儿童“主动做”和“主动学”,通过自己的体验获取知识和技能,并补充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一)通过绘本的互动与研究作为基础
1.提升学生绘本阅读的动机
从根本上来说,绘本是一种相对独有的表现形式,且绘本的封面大多都是以故事为基础,进而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在实际教学开展中,需要教师合理地运用绘本封面,可以让学生细心观察,大胆想象,进而为学生绘本阅读带来更多的动力。
2.全面引导幼儿进行绘本阅读
绘本当中的图画因为强大的辨识性,成为当前促进幼儿自身情绪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绘本当中的图画运用,可以进行情绪教育,从而迎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因此,在实际教育教学开展期间,需要教师带着目的进行引导,注重幼儿情绪的培养,由此进行总结与归纳,注重观察图画当中的情绪因素,进而让知识进行迁移。
3.促进图文整合的阅读形式
不同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都存在明显的差异。所以不同的幼儿对同一幅图画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因此,需要教师为幼儿进行图文结合教育讲解,进而让幼儿更好地掌握绘本的内容。此外,在教师的指导下,需要幼儿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教师可组织幼儿进行探讨研究,对幼儿的内容进行总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引导幼儿进行互动探究
教师通过适宜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指导与思考,进而全面发展幼儿的思维,创建更为完善的知识发展结构,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幼儿的互动探究可以始终围绕绘本内容进行指导,进行多方面的教育实践。
(二)通过延伸性活动促进幼儿情绪教育
1.绘画
结合实践研究可以发现,绘画可以更好地释放幼儿面临的负面情绪,促进幼儿自身情感体验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在实际教学期间,需要让幼儿绘画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并且教师要观察幼儿所展现的实际内容,积极与幼儿分享自己的故事。
2.绘本故事表演
绘本故事的表演是促进教学内容延伸的活动形式,可以更好地进行心理疏导。在实际的教学中,需要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积极参与到表演的情境中,通过各种肢体语言进行故事的讲解,促进幼儿在表演期间体会主人公情绪的变化。
3.记录情绪日记
幼儿情绪的日记主要就是以幼儿情绪为基础的日记。现如今,情绪日记主要就是通过情绪与心理的辅导,让幼儿观察自我情绪,促进自我反思。幼儿情绪日记为教师增加了了解幼儿情绪的途径。
综上所述,利用情绪主题绘本对幼儿进行情绪教育,不仅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也有实践上的可行性。这类绘本对于提升幼儿园学生的情绪感知和调节能力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教师需结合幼儿情绪发展的特点以及情绪主题绘本的独特属性,积极指导幼儿阅读、表演和分享讨论这些绘本。幼儿情绪教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家长、幼儿园管理人员乃至情绪主题绘本作者等多方的共同努力,以促进幼儿情绪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曹媛媛.运用情绪主题绘本开展幼儿情绪教育的理论基础与教学模式[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33):280-280.
[2]刘云艳,刘婷,周涛.运用情绪主题绘本开展幼儿情绪教育的理论基础与教学模式[J].学前教育研究,2011(8):49-53.
[3]李雪晴.教育活动中幼儿情绪主题绘本选择策略的偏差及矫正[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21,37(7):24-28.
[4]顾羽蓉.运用情绪主题绘本开展小班幼儿情绪教育的研究[J].家庭.育儿,2021(3):131.
[5]陈晓蓉.运用情绪主题绘本开展小班情绪教育的方法探究[J].考试周刊,2020(61):153-1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