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模态视角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探究论文

2024-04-29 13:59:53 来源: 作者:heting
摘要:词汇是英语学科的基础内容,也是英语教学的一大难点。多模态下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具有生本性,可以使学生在探寻英语词汇多模态学习规律的过程中增强词汇学习兴趣,扎实掌握英语词汇,提高英语词汇学习效率。文章根据多模态视角下的英语词汇教学意义,探讨了多模态视角下的英语词汇教学策略,以期改善英语词汇教学现状,提高英语词汇教学质量。
摘要:词汇是英语学科的基础内容,也是英语教学的一大难点。多模态下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具有生本性,可以使学生在探寻英语词汇多模态学习规律的过程中增强词汇学习兴趣,扎实掌握英语词汇,提高英语词汇学习效率。文章根据多模态视角下的英语词汇教学意义,探讨了多模态视角下的英语词汇教学策略,以期改善英语词汇教学现状,提高英语词汇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多模态,教学策略
在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人类的交际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往往借助多模态语言系统和非语言系统传递信息。早在20世纪末,R.Barthes就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提出了多模态理论,Kress和Van Leeuwen在其影响下,不断研究,将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融入教学实践中。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运用多模态理论可以将复杂、乏味的文本内容转化为直观、形象的图片、声音等,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建构良好的认知。基于此,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运用多模态理论实施英语词汇教学。
一、多模态及多模态教学的界定
(一)多模态
模态是指同步实现话语和交际类别的符号资源,可以借助一种或多种媒介来实现。媒介是指运用于符号产品和事件生产中的各种物质资源。具体而言,用来感受外界事物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都是感觉模态,眼睛、耳朵、鼻子、手等用来获取感受的是媒介,语言、动作、图片、动画、音频等是模态形式。由此可见,多模态是指通过结合多种感觉模态来理解和处理信息的方式[1]。
(二)多模态教学
多模态教学是多模态的下位词,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多模态为指引,利用适当的模态形式创设多模态的交互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感官潜能,使学生多模态学习相关内容,实现有意义建构。
二、多模态视角下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获得学习主动权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上,教师往往采用讲授法实施词汇教学[2]。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将词汇翻译与词汇探究画上等号,机械地背诵词汇。然而,在多模态视角下的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紧紧围绕重难点词汇,设计多模态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挥多种感觉模态作用进行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掌握词汇学习的主动权,主动学习、运用词汇,提高词汇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方向词时,教师可以站在教室中间位置,为不同方向的学生发放一根毛线。学生拉住毛线一端,教师拉住毛线的另一端。接着,教师举起一根毛线,毛线另一端的学生站起来,和教师一起大声诵读相应方向,如east、west、south等。其他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真观看、倾听,“直观”地将east、west、south等与东、西、南等建立联系,轻松掌握词汇的音、形、义。之后,教师更换拉毛线的学生人选,按照同样的方式继续组织方位词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全体学生踊跃参与,不仅得到了眼、耳、口等训练,还轻松地掌握了英语词汇,有利于提高词汇课堂学习效率。
(二)有利于学生增强词汇学习兴趣
英语词汇学习是一项长期的活动,需要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英语词汇学习中,大部分学生在长期机械背诵的过程中很容易失去词汇学习兴趣,甚至逃避词汇学习,最终影响英语学习效果[3]。多模态视角下的英语词汇教学可以借助多模态形式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调动学生的词汇学习兴趣。例如,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词汇教学需要,出示图片、动画、实物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鼓励学生发挥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作用,轻松掌握、记忆英语词汇。在此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够获得英语词汇学习满足感,增强英语词汇学习兴趣。在学习兴趣的支撑下,学生可以主动发挥多种感官作用,积极学习英语词汇,进一步增强英语词汇学习兴趣。
(三)有利于转变教师的课堂角色
在传统的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往往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灌输者”的角色,单向讲解英语词汇,并要求学生背诵英语词汇。多模态视角下的英语词汇教学则可以使教师转变传统的课堂角色。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作为英语词汇教学的设计者,依据学生学情和具体的词汇内容,选取恰当的模态形式,设定恰当的引导方式,夯实教学实践。教师还可以成为词汇教学的引导者。在整个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始终关注学生的词汇学习表现和学习结果,有针对性地采用适宜的方式进行引导,使学生发挥多感官作用,深入探究英语词汇,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词汇学习效率。
三、多模态视角下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
(一)建构交互式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兴趣
交互式的学习环境是英语词汇课堂教学的基本构成,是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依托[4]。情境导入阶段是多模态视角下英语词汇教学的第一个阶段,也是营造交互式学习环境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教师要联系英语词汇教学内容和学情,利用适当的多模态学习资源,如音视频资源、动画资源、PPT等,建构交互式的学习环境,尤其借助多种模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走进英语词汇课堂。
例如,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一课中Section A以人生目标为主题,采用对话方式重点谈论了未来的职业意向。人物对话过程中出现了computer science、commuter programmer等关于职业的英文词汇。在体验现实生活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借助网络、书籍等渠道了解了一些职业,认知了相关英语单词。基于此,教师可以选取与职业有关的英文歌曲——Be What You Wanna Be。在词汇教学的情境导入阶段,教师可以在电子白板上播放这首英文歌曲。大部分学生会认真聆听,迁移已有认知,“输入”singer、doctor、lawyer等单词。在歌曲播放结束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描述各自听到的职业。在描述的过程中,学生会主动调动知识储备,读出与职业相关的英文单词。在学生描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认真倾听,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但不做评价。之后,教师可再次播放英文歌曲,引导学生聆听,自主反思,主动改正存在的问题。在歌曲播放结束后,教师可以鼓励全体学生一起描述歌曲中出现的职业名称。教师可以在赞赏学生的良好表现后引出本节课课题,和学生一起听听力材料,继续探究职业名称。
在情境导入阶段,教师应用音频这一模态形式,使学生与英文歌曲、教师互动,形成了积极的学习情感倾向。尤其,在多元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挥听力作用,获取一些英语词汇,为学习本节课做好准备。
(二)应用多模态化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词汇
多模态视角下的英语词汇教学具有多样化、直观化的特点。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具体的词汇内容及其特点,采用有针对性的多模态化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英语词汇。
1.应用演示法引导学生学习词汇
演示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采用亲身演示或者让学生演示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建立直接感知的教学方法[5]。这种方法适用于动词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直观的场景中轻松建构认知。
例如,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shake?的Section A介绍了制作香蕉奶昔的过程。此过程涉及peel、cut up、pour等动词。教师可以根据语篇内容,为学生演示制作香蕉奶昔的过程,同时用英文表述具体过程。在视觉、听觉的作用下,学生可以走进具体的场景中。同时,他们会主动将turn on the blender、peel the banana、cut up the banana、pour the milk into the blender等词汇与教师的动作建立直接联系,顺其自然地理解peel、cut up、pour等动词的含义。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汉语描述制作香蕉奶昔的过程,认真倾听,判断学生的词汇掌握情况。在确定学生尚未掌握的词汇后,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演示动作,再次引导学生走进具体场景中,观看、猜测动词的含义,并耐心指导。在学生建立一定的认知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和小组成员轮流演示制作香蕉奶昔的过程,并用英语描述。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语言、动作这两种模态形式,有利于使学生发挥多种感官作用,轻松地学习、运用词汇,扎实掌握词汇,同时锻炼语用能力。
2.应用媒体辅助法,引导学生学习词汇
媒体辅助法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教学需要利用多种形式的媒体资源辅助教学的方法。媒体资源包括音频、视频、图片等。初中生的形象思维较发达。教师应用媒体辅助法实施词汇教学,可以增强英语词汇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学生可以发挥形象思维作用,积极观察、思考、总结,建构良好的认知。这种教学方法适用于名词、形容词教学。
例如,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shake?的Section B涉及食物的英文名称,如orange、ice-cream、salad等。为了使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教材中呈现了插图。教师可以在电子白板上展示教材插图,引导学生听听力材料,针对不同的图片写出相应的英语词汇。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发挥听觉、视觉的作用,调动已有知识储备,主动建构图片与英语词汇之间的联系,初步认知英语词汇。在学生体验此活动后,教师可以在电子白板上出示不同的图片,引导学生用英语表达,由此精准地了解学生的词汇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在学生准确掌握英语词汇后,教师可以在电子白板上随机出示一些与食物相关的图片,鼓励学生用英语表达。
在图片这一模态的辅助下,学生可以扎实掌握英语词汇,深刻记忆英语词汇,提高词汇学习效率。
(三)搭建展示舞台,鼓励学生灵活运用词汇
在多模态视角下的初中英语词汇课堂上,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体验多样活动,轻松掌握英语词汇。在学有所得的情况下,学生会产生强烈的运用意识。教师要在尊重学生词汇学习所得的基础上,搭建展示的舞台,鼓励学生多模态运用词汇,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学习效率。
以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shake?2b为例,学生在图片、语言、音频等模态形式的助力下,学习了一些节日的英文表达方式,了解了一些食物的英文表达。基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在电子白板上播放微视频,动态地展现西红柿炒鸡蛋的制作过程。在播放微视频的同时,教师可以结合肢体动作和口头语言“描述”制作西红柿炒鸡蛋的过程和具体方法。在学生产生兴趣,建构一定的认识后,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商讨彼此的拿手好菜,确定需要的食材、烹饪步骤和方法等,并用first、next、then、finally等进行描述。在学生做好准备后,教师随机选择两名学生登台展示,其中一名学生边演示边描述美食烹饪过程,另一名学生边听边看,建立一定的认知,并在电子白板上画出具体的烹饪过程。其他学生认真倾听、观看,判断绘画内容的正误。当发现错误时,学生提出纠正建议。这样,全体学生便可以进一步巩固英语词汇。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歌唱The Thankful Heart,结束本节课的词汇教学。
整个教学过程中有视频、图片、语言、肢体动作等模态,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而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发挥主体性,积极运用学到的英语词汇进行演示、表达,及时查漏补缺,提高词汇学习效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多模态视角下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可以增强词汇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掌握英语词汇学习的主动权。学生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既可以体验多样活动,掌握英语词汇,又可以感受到学习英语词汇的乐趣,积累多模态学习经验,提高英语词汇学习效率。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设计者和引导者这两大角色,积累词汇多模态教学经验,提高词汇多模态教学能力,提升词汇教学水平。教师还应紧抓多模态教学意义,将多模态作为英语词汇教学的指引,围绕具体的英语词汇教学内容,灵活运用语言、音频、图片、动作等模态形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学习、运用英语词汇,增强词汇学习兴趣,锻炼多样能力,提高词汇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陈伟龙.多模态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23.
[2]应筱薇.多模态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23(4):36-39.
[3]于殿忠.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优化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2(18):88-89.
[4]谭文华.基于多模态理论的“希沃易+”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应用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22.
[5]徐丽.多模态词汇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