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追问的探讨论文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追问的探讨论文

1

2024-04-29 11:54:57    来源:    作者:heting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通过追问可以帮助学生深入透彻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理论,使学生产生更加清晰、更加完整、更加明确的解题思路。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应用追问,提出教师作为追问行为的发起者,应当明确追问对象、围绕核心问题发起连续追问、掌握追问时机等策略,以激活学生思维,提高知识运用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通过追问可以帮助学生深入透彻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理论,使学生产生更加清晰、更加完整、更加明确的解题思路。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应用追问,提出教师作为追问行为的发起者,应当明确追问对象、围绕核心问题发起连续追问、掌握追问时机等策略,以激活学生思维,提高知识运用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追问,教学策略

  在小学课堂中,追问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提问形式,也是激活学生数学思维、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提高知识运用能力的一条有效路径。教师应将学生作为追问的目标群体,不断对追问形式、追问方法、追问内容进行创新和改进,使学生在一连串带有启发性问题的引导下,熟练掌握数学知识的学习技巧,进而将数学这门基础学科学好、学精、学透。

  一、明确追问对象,凸显追问效果

  追问对象主要是指问题的接收者,追问对象可以是单独的学生个体,也可以是统一的整体。教师在发起追问行为时,需要考虑追问对象的人数,并结合追问内容确定追问对象,这样更容易凸显追问效果。教师可以将学生个体作为追问对象,即选择1~2名学生代表,对其发起追问。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其他学生也会在学生代表提示下对相关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这对知识面拓宽以及数学思维能力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为例,其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小数除法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应用问题。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关键知识点,教师可以运用追问的方式,向学生提出与小数除法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追问发起后,需要确定追问对象,再引导其他学生认真聆听学生代表的回答。如下面这道应用问题:一根麻绳长4.8米,如果将麻绳剪成0.6米长的小段,可以剪几段?如果已知条件给出的是两个整数,那么直接可以运用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得出结果,由于本节课所接触和学习的知识点是小数除法,因此,应围绕这一知识点发起追问,如“4.8÷0.6这个计算式和以前学过的除法有什么区别?如何将这个算式转化成为整数除法的形式?在商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将除数0.6扩大10倍,被除数该如何变化?”在这三个问题提出后,学生代表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依次作答。如果学生代表在规定时间内无法给出正确答案,可以选择其他学生来作答。通过追问,学生会很快得出正确答案:这个计算式的除数是小数;可以将题目当中的单位“米”换算成“分米”或者“厘米”,小数除法便转化为整数除法;如果将除数0.6扩大10倍,被除数需要同时扩大10倍,否则,商就会发生改变。

  在明确追问对象的情况下,教师发起追问,能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得出正确的结论。由此可见,这种追问方式的有效运用体现出以下优势:第一,在追问对象确定以后,学生能将关注焦点转移到问题上,聚焦于某一个数学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第二,学生代表在分析和思考问题关的数学问题。追问发起后,需要确定追问对象,再引导其他学生认真聆听学生代表的回答。如下面这道应用问题:一根麻绳长4.8米,如果将麻绳剪成0.6米长的小段,可以剪几段?如果已知条件给出的是两个整数,那么直接可以运用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得出结果,由于本节课所接触和学习的知识点是小数除法,因此,应围绕这一知识点发起追问,如“4.8÷0.6这个计算式和以前学过的除法有什么区别?如何将这个算式转化成为整数除法的形式?在商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将除数0.6扩大10倍,被除数该如何变化?”在这三个问题提出后,学生代表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依次作答。如果学生代表在规定时间内无法给出正确答案,可以选择其他学生来作答。通过追问,学生会很快得出正确答案:这个计算式的除数是小数;可以将题目当中的单位“米”换算成“分米”或者“厘米”,小数除法便转化为整数除法;如果将除数0.6扩大10倍,被除数需要同时扩大10倍,否则,商就会发生改变。

  在明确追问对象的情况下,教师发起追问,能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得出正确的结论。由此可见,这种追问方式的有效运用体现出以下优势:第一,在追问对象确定以后,学生能将关注焦点转移到问题上,聚焦于某一个数学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第二,学生代表在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其他学生获得了更加充裕的思考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内,部分学生脑海中会产生清晰的解题思路,并将自己的观点与学生代表的观点进行比对,进而能够及时查找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第三,当获得了回答问题的机会后,学生不仅需要对以往所学知识点进行回顾,也需要对本节课所接触的数学知识进行应用,对问题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点也会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有利于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111.jpg

  二、围绕核心问题发起连续追问

  追问这种提问形式往往需要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展开,这一问题既是核心知识点,也是所有追问内容拓展与延伸的基础。在追问行为发起前,教师应当做好以下准备工作:第一,明确本节课教学重点,如计算技巧、公式应用、几何形状等,在确定教学重点后,再以此为纲设计一连串的数学问题。第二,明确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衔接关系。一般情况下,追问的内容需要具有连贯性,即下一个问题是上一个问题的延伸,二者之间存在着逐层递进的关系。如果两个问题或者多个问题之间没有任何关联性,学生也会一头雾水,无法判定所要学习的重点内容。第三,运用简洁、精练的提问语言。由于追问的问题至少在两个以上,如果提问语言过于烦琐、复杂和深奥,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和探究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与老师之间也较难形成默契合作关系,影响教学效果。

  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为例,其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与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对部分学生来说,乘法分配律在实际运用中容易出现错误。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围绕这一知识点,向学生提出一连串与乘法分配律相关的问题。例如,(15+18)×4=15×4+18×4这个等式运用哪个运算定律?左右两边的计算结果是否相同?如将原式改写成15×4+18×4=(15+18)×4是否成立?如将括号中的加法算式算出结果再与4相乘,是否满足乘法分配律的成立条件?教师应预留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对每一个问题逐一进行分析,选择3~4名学生代表作答。第一个问题是本节课所要讲授的核心内容,即这个等式运用了乘法分配律;第二个问题左右两边的计算结果是完全相同的;第三个问题则是乘法分配律的反用,这个等式也是成立的;而第四个问题改变了乘法分配律的成立条件,这种变换方式与乘法分配律的计算公式不符。

  通过连续追问,学生对每一个数学知识点将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有利于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一方面,每一个问题之间具有层层递进关系,当问题逐一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大脑思维也会活跃起来,会结合追问内容对所学知识进行温习。这对夯实学生数学基础将起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每一个问题环环相扣,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可以根据上一个问题的答案去推导下一个问题的答案。久而久之,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与分析判断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三、掌握追问时机,紧扣授课主题

  在运用追问这种提问方式时,教师应当合理掌握追问时机。教师可以在以下时间节点向学生发起追问:第一,学生对某一个知识点产生怀疑,或者不能形成清晰解题思路时,运用追问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对该知识点进行分析和解读。第二,在经过思考或者集体讨论后,学生无法给出正确答案时,通过追问帮助学生理顺解题思路。第三,当授课内容涉及一些烦琐而复杂的数学理论,或者讲授知识点是历次考点时,可以用追问的方式对这一知识点进行总结与归纳,让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

  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为例,其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含义,熟练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的方法。为完成这一教学目标,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当掌握好追问时机,向学生发起追问。例如,下面这道练习题:在75、95、123、90这四个数中,哪一个数字是可以同时被3和5整除的奇数?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学生需要熟练掌握三个重要知识点,即满足被3整除的条件、满足被5整除的条件以及奇数的概念。但是,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并未接触过被3和5整除所要满足的基本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向学生发起追问。例如,什么样的数被称为奇数?被3整除的数有哪些特点?被5整除的数有哪些特点?能同时被3和5整除的数有哪些特点?在一连串问题提出以后,学生可以逐一进行分析与思考,并通过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探究,快速准确给出答案:不能被2整除的数为奇数;被3整除的数需要满足各位之和是3的倍数的条件;被5整除的数需要满足位数是0或者5的条件;能同时被3和5整除的数,既需要各位之和是3的倍数,也需要个位数是0或者5。在明确这一知识点之后,问题也会迎刃而解,即同时被3和5整除的奇数是75。

  可以看出,准确掌握追问时机,对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起积极促进作用。第一,精准掌控追问时间节点,有助于激活学生思维,尤其在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认知模棱两可,对问题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时,教师层层递进的提问有助于学生循着这些问题所涉及的内容,逐步找到答案。第二,掌握追问时机实际上也是对学生学习状态的了解,只有了解学生哪一个方面薄弱,教师才能对症下药,制订适时有效的教学方案。第三,教师在寻找追问时机时,要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考查和验证学生的学习成果。根据提问和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弱点与不足,随时针对情况调整本节课的教学进度。

222.jpg

  四、结语

  追问作为一种有效的提问形式,不仅丰富了数学教学内容,也给教学效果的改进与提升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路径。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进度与教学内容,适当向学生发起追问,让学生在一连串层层递进的问题的启发和引导下,对所学数学知识进行深入探讨与深度思考,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给知识运用能力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高峰.在追问中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13):92-94.

  [2]胡军,李建华.有效追问:助力学生思维“进阶”的有力杠杆[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36(8):34-39.
       [3]王介锁.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应用意识的培养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20(S1):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