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课程“激趣、协作、应用”教学模式的应用论文

2024-04-29 10:53:41 来源: 作者:heting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学习兴趣的形成机制,包括认知启动理论、流畅体验理论等心理学理论。其次,研究了协作学习的社会学基础,强调了学生社会互动和共同建构知识的关键性。最后,结合应用性学习理论,提出了“激趣、协作、应用”教学模式的具体策略,包括富有趣味的课堂活动、小组合作设计和项目式学习。通过这些策略,教师可以更好地培养中职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学习兴趣的形成机制,包括认知启动理论、流畅体验理论等心理学理论。其次,研究了协作学习的社会学基础,强调了学生社会互动和共同建构知识的关键性。最后,结合应用性学习理论,提出了“激趣、协作、应用”教学模式的具体策略,包括富有趣味的课堂活动、小组合作设计和项目式学习。通过这些策略,教师可以更好地培养中职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激趣,协作,应用,协作学习
中职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职业素养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协作能力以及让学生将语文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为应对这些挑战,教育界开始关注并探索“激趣、协作、应用”教学模式,旨在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协作精神,并引导学生将所学语文知识有机地应用于实际情境,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职业能力。
一、“激趣、协作、应用”教学模式理论基础
(一)激趣教学的理论支持
学习兴趣的心理机制涉及认知、情感和动机等多方面因素。根据认知启动理论,学习兴趣的形成与新信息以及已有认知结构的联系有关。当新信息能够启动个体已有知识和经验时,学习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整合新信息,也就更容易对该信息产生兴趣。流畅体验理论认为,当学习者面临适度挑战、任务具有清晰目标、反馈及时等条件时,他们更容易在学习中获得乐趣,从而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自我决定理论强调个体对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和内在动机,当学习者能够自主选择学科、设定学习目标时,他们更容易培养对学科的兴趣。
(二)协作学习的理论支持
协作学习的社会学基础强调了社会互动和共同建构知识的重要性。维果茨基提出的“区域性发展理论”强调社会文化环境对个体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性。协作学习正是基于这一理论,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即通过共同参与和合作解决问题,共同建构知识,激发思辨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技能。协作学习注重在教室中营造积极的社会支持和合作氛围。通过鼓励学生相互支持、分享思想和经验,创造一个互相尊重和共同学习的环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动机。协作学习中,教师的引导和参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不仅要成为知识的传授者,更要充当协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协作学习的支持理论强调学生之间的社会互动和共同建构知识的重要性,这为教育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教学思路,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应用性学习的理论支持
应用性学习理论强调,将学科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还可以促进知识的巩固和持久性。这是因为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将抽象的概念和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操作和解决方案。
实际应用要求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知识,而不仅仅是表面记忆。这种深度的思考可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深度,更好地记忆和理解知识。将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有助于建立知识与上下文的联系,使学生可以更容易地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从而提高知识的实用性。实际应用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这种主动性有助于知识的内化和巩固。
通过将应用性学习理论引入语文课程,教师可以设计具有实际应用性质的任务和项目,如写作实践、口语表达、文献分析等,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巩固语文知识。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科成绩,还能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现代职场中,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是职业竞争力的关键。通过将职业技能与语文课程整合,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职业挑战,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这种实际应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的实际价值。
二、“激趣、协作、应用”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
(一)激趣教学策略
1.设计富有趣味性的课堂活动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以根据认知启动理论、流畅体验理论、自我决定理论和情感启动理论等的指导,采取相应策略,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与学生生活和经验相关的实例、故事或文本,将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这有助于启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新的语文知识。利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使他们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启动和运用已有的知识。这样的互动过程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对语文学科的深层次兴趣。
教师可以巧妙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确保学生面临适度挑战。任务的难度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不至于让他们感到过于沮丧。这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流畅的状态,增强对语文学科的积极体验。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选择权,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自主性。例如,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选题或项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选择并完成,增强学生的自主感。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确保目标是具体、可行和具有挑战性的。通过制定个性化目标,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使其提高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鼓励、赞扬和尊重,增强学生对学科的正面情感;还可以选择一些富有感情色彩的文本、音频或视频材料,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在学科中引入感情元素,可以使学生更加投入学习,增强对语文学科的情感连接。
通过以上教学策略设计趣味性课堂,教师可以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愿意参与学习,从而提高整体学习效果。
2.利用多媒体和技术手段提升学科吸引力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和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科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视频,包括文学名著改编、历史时期模拟等,以视觉和听觉的方式呈现语文学科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制作图文并茂的演示文档,通过图片、图表等形式呈现语文知识,使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生动。利用虚拟技术,让学生在虚拟的场景中亲身体验文学作品的情境,增强情感共鸣。使用电子平台设置交互式作业,让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完成任务,同时,通过在线评价和反馈系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制作交互式电子图书,通过图文、声音、互动元素等多种方式呈现文学作品,增加学生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建立在线文学社区,让学生在数字环境中分享读书心得、推荐好书,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二)协作学习策略
1.小组合作设计
通过小组合作,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分享观点和思考的积极性。合作项目可以包括研究、创作、演讲等,强调团队协作。教师可设计探究性合作项目,比如,对文学作品的深度解读、历史事件的再现等,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为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和任务,促使他们在小组内有目标地合作,发挥个体优势,形成协作默契,并通过分享个体思考和理解,形成集体认知,深入理解语文知识。学生可以采用概念图、思维导图等方式,展示小组共同建构的知识结构,并通过互相反馈,提高批判性思考水平和认知水平。教师作为引导者和支持者,需要在学生的小组学习中及时纠正误区,推动学生探索深入。
通过以上实施策略,中职语文教学能够充分利用协作学习的社会学基础,使学生在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更深刻的理解,培养团队协作与批判性思维能力。这不仅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实用,还符合当今社会对综合素养的需求。
2.小组合作实施:《项链》的文学深度解读
以《项链》的文学深度解读为例,说明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落实协作学习。《项链》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讲述了主人公玛达姆·朗斯因一次社交活动需要一条珠宝项链,但由于家境贫寒,只能借用一条友人提供的项链参加活动。然而,在活动后项链失踪,为了赔偿,她和丈夫倾其所有购买了一条相同的项链。数年后,当她偿还了债务并生活艰难时,她才发现所借项链实际上是一条廉价赝品。
在向学生介绍完基本信息后,教师提出探究任务,例如,主人公的性格如何转变、故事的主题隐含了什么信息等,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为每个小组成员分配不同角色和任务,促使他们深入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发挥个体优势,形成协作默契。教师明确每个小组成员扮演的角色,如主人公玛达姆·朗斯、丈夫、朋友等。每个角色有不同的任务,例如,主人公要分析自己的心路历程,朋友则负责解读主人公的影响,以此推动小组成员之间的深度合作。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对《项链》的文学作品深度解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
通过分享个体思考和理解,形成集体的主题认知,培养学生对《项链》主题的深层次理解。小组成员在讨论的基础上共同撰写《项链》的主题分析。通过集体合作和互相反馈,学生可以在撰写过程中充实自己的理解,形成共同建构的知识结构,并学会批判性思考,提高自己和他人的认知水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设计明确的反馈标准,鼓励小组成员提出问题、表达异议,并及时给予他人建设性反馈。同时,教师也参与其中,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反馈,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他人的观点,确保协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三)应用性学习策略:项目式学习的设计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项目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和完成一个项目来实现知识的建构和应用。在中职语文教学中,项目式学习可以被设计为更加实际、贴近职业需求的形式。
首先,教师选择与中职学生未来职业领域相关的项目,例如,学生可以负责撰写吸引人的广告宣传文案,或者设计并演讲关于自己职业发展规划的演讲稿,提升口头表达能力。教师要明确每个项目的学科目标和职业技能要求,例如:广告宣传文案项目的学科目标是提高学生文学修养,培养写作技能。职业技能要求是创意思维、广告策划。专业演讲稿项目的学科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演讲和辩论技能,提高语言表达水平。职业技能要求是口头表达、职业规划。
其次,教师引导学生组建3—4名成员的学习小组,确保小组成员在技能和兴趣方面互补,每个小组成员有明确的角色,例如:广告宣传文案项目的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和整合文案,撰稿人负责文案撰写,编辑负责审查和修改文案。专业演讲稿项目的演讲者负责演讲稿的设计和演讲,组织者负责协调演讲流程和时间。
再次,教师要确保将项目设计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式,例如广告宣传文案项目要设计一份吸引人的广告宣传文案,推广学校的某项活动。专业演讲稿项目要设计一份职业规划的演讲稿,介绍未来的职业发展计划。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并注重实际应用价值。之后,教师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包括专业资料、模板、模拟情境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项目要求。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调研、模拟练习、职业访谈等实际操作,培养实际应用技能。
最后,教师安排展示活动,让学生向同学或职业导师展示他们的项目实践成果,提高自信心和表达能力。提供反馈机制,包括同侪评价、教师评价和自我评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改进的空间,并对项目进行调整和改进,培养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以上策略,中职语文教学中的项目式学习设计可以更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际应用技能。这种设计不仅使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学到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等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中职语文教学中“激趣、协作、应用”教学模式的应用是一种富有前景的教育方法。通过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促进知识的实际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职业竞争力。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教育者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具现实意义的教育体验。
参考文献:
[1]彭晓萍.固基·对接·提升:中职语文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学周刊,2023(21):24-26
[2]肖秋.中职语文教学中“大思政”观念的建立与运用[J].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2023(5):70-71.
[3]王阿泰.高中语文教学中协作学习法的应用[J].知识窗(教师版),2020(9):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