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论文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论文

5

2024-04-28 10:46:09    来源:    作者:zhoudanni

摘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 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 主动参与和探究主题意义的情境和空间,使学生获得 积极的学习体验,成为意义探究的主体和积极主动的 知识建构者 。

  摘 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倡导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教学。文章结合具体的阅读课例, 从研读语篇、设置教学目标、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三方面探讨了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方 法,以期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初中英语,主题意义,阅读教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 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 主动参与和探究主题意义的情境和空间,使学生获得 积极的学习体验,成为意义探究的主体和积极主动的 知识建构者 [1]。探究主题意义是英语学科教与学的核 心任务。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探究,依托语篇挖 掘教学内容背后的文化意涵和育人价值,使学生在积 极的学习体验中实现语言能力的发展、思维品质的提 升、文化意识的构建及学习能力的形成。本文从主题 意义探究的优势、思路和具体实践出发,探索基于主 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方法,希望能够转 变课程内容碎片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整合语言学 习和知识建构,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实现学以致用、 学用一体,发展核心素养。

  一、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优势

  第一,主题引领具有养德价值。学生在参与主题 意义探究活动中,通过完整、深入的情感体验和感悟, 能够不断感知、建构和升华主题意义,形成正确的价 值判断。

  第二,思维碰撞具有育智功能。学生在和主题相 关的已知和欲知的交互中,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 理解语篇,探究主题意义,有利于提升语言能力,发 展高阶思维。

  第三,主题语境具有激趣作用。教师创设具有实 践性的探究情境,有利于引起学生共鸣,营造生动、 鲜活的课堂氛围,构建高效课堂。

  二、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思路

  第一,深入研读语篇,明确主题意义。语篇是主 题意义的载体,主题意义是语篇意义的升华,比语篇 意义更加深刻、凝练。深入研读语篇是探究主题意义 的重要前提。

  第二,整合课程内容,以主题意义探究为导向,确 定教学目标。在引导学生感知、内化和升华主题意义 的过程中,教学目标能够使学生不断明晰主题意义的 探究方向。

  第三,紧扣主题,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设计教 学活动,实施深度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常态化英语 学习活动是英语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学习和运用 英语的主要途径 [2]。

image.png

  三、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基于上述思路,以译林版英语八年级(上册)第 五单元阅读板块中的杂志报告 Giant pandas 为例,笔 者将学习语言、培养学习能力和发展思维有机统一于 主题意义的探究活动中,希望能够发展学生的英语学 科核心素养。

  (一)深入研读语篇,明确主题意义

  语篇研读是探究主题意义、开展有效教学的逻辑 起点。《课程标准》建议教师对语篇进行深入解读,引 导学生明确主题意义,把握教学主线。教师在研读语 篇时要重点关注“what”“why”和“how”三个基本 问题,即语篇的主题和内容是什么,语篇传递的意义 是什么,语篇有怎样的文体特征、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 [3]。教师对课例语篇的思考和解读如下:

  1. 语篇的主题和内容分析(what)

  译林版英语(八年级)上册 Unit 5 Wild animals 属 于“人与自然”主题范畴下“自然生态”主题群中“热 爱与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子主题。单元语 篇按“初步认识野生动物—深入了解大熊猫的成长和生存问题—关注更多野生动物的生存现状—感悟保护 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思考如何保护野生动物”的逻 辑,传递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内涵。单元主题意义概 括为“从外貌、食性、能力、生存困境等多角度了解 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提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 意识”。阅读板块的 Giant pandas 是一篇杂志报告,以 大熊猫“希望”为例,介绍大熊猫的外貌、能力、食性、 成长过程、生存困境和可采取的保护措施。作者还表 达了对大熊猫未来的担忧与希望。

  2. 作者的意图和价值取向(why)

  作者通过介绍大熊猫“希望”的成长过程、面临 的困境和可采取的保护措施,使学生深入了解大熊 猫,呼吁人们采取行动保护大熊猫。学生对野生动物 缺乏认识且情感动力不足。大熊猫憨态可掬,是深受 青少年喜爱的国宝。该语篇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 学生关注野生动物的生存现状和保护工作,增强保护 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识,有现实的价值导向 和教育意义。

  3. 语篇的文体特征分析(how)

  该语篇是一篇关于大熊猫的应用文体报告。语篇 标题 The story of Xi Wang 和插图能够帮助学生预测、 推断语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者按引出问 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法的逻辑组织语篇,按照 时间顺序介绍大熊猫的成长过程,便于学生获取、梳理、 概括整合信息。作者使用多种时态表达意图:用一般 过去时介绍大熊猫“希望”的成长过程,用现在进行 时和一般现在时讲述“希望”所面临的困境和人们可 采取的保护措施;用连接词(如 and 、also 、however 、 as a result 等)衔接语篇,帮助学生理解大熊猫的生存 困境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作者使用情态动词 may 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结果,表达对大熊猫的担忧,同 时也表达了对大熊猫未来的期望和信心,有助于激发 学生对大熊猫等野生动物的珍惜和热爱之情。

  (二)明晰探究方向,确定教学目标

  关联单元主题,结合上文语篇解读,教师设置以 下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获取和梳理大熊猫的外貌、食性、能力和成长过程的事实性信息,概括和整合大熊猫的 生存困境和相应的保护措施,借助可视化图形呈现结 构化知识。

  (2)基于结构化知识,描述大熊猫的成长过程,分 析大熊猫所面临的困境和可采取的保护措施。

  (3)基于文本标题、插图、内容、语言特点, 分析、 评价作者的写作意图,讨论更多保护大熊猫的方式,认 识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4)基于语篇主题和本课所学语言知识,设计 宣传手册,帮助普及大熊猫的成长特点及所面临的困 境,呼吁人们保护野生动物。

  目标(1)使学生获取大熊猫的成长过程、生存困 境和具体保护措施等事实性信息,初步感知主题意义; 目标(2)帮助学生巩固结构化新知和关键语言,实现 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聚焦主题意义;目标(3)和目 标(4)引导学生超越语篇,探究语篇的价值和意义,发 展高阶思维,理性表达情感、态度和观点,形成正确 的价值判断,实现知行合一。

  (三)紧扣主题意义,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

  《课程标准》建议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围绕要解 决的问题,以主题为引领,依托语篇,优化教学过程,基 于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引导学生 聚焦、构建和升华主题意义,发展核心素养。在学生 开展有情境、有层次、有实效的英语学习活动的同时, 教师要注意教学评价,确保活动落实的效果 [4]。本文 仅对各环节的核心任务做简要介绍。

  1. 学习理解类活动

  在导入环节,教师创设主题情境,增加语言学习 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主 题学习建立关联,让学生在已知和欲知的交互中理解 语篇,初步感知语篇主题,为之后探究主题意义作铺垫。

  教学片段 1:学生观看一段众人接力守护旅美大熊 猫丫丫回国的片段,回答以下问题:

  Q1: How do you feel about the event in the video?

  Q2: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giant pandas?

  设计意图:该视频极具感染力,契合文本主题,有 利于预热相关主题词汇,激发学生对大熊猫的珍惜和 守护之情。在师生互动中,教师可引出语篇主题,同时 提出熊猫作为中国文化的身份,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

  标题通常是对语篇内容的凝练。学生可以通过解 读标题和插图感知语篇,预测语篇内容,快速阅读后 验证预测,概括语篇的主要内容。然后,教师引导学 生听课文录音、回答问题,通过小组合作明确语篇主线,建构语篇的结构化知识(如图 1),达成教学目标

image.png

  (1),为进一步探究主题意义作准备。

  2. 应用实践类活动

  应用实践类活动是学生内化语言和文化知识,加 深对文化意涵的理解,巩固结构化知识,促进知识向 能力转化,聚焦主题意义的关键 [5]。

  教学片段 2:同伴合作完成模拟对话笔者所在学校的某交流学生对成都第 31 届大运会 的吉祥物蓉宝很感兴趣。在去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 地参观前,她想了解关于大熊猫的背景知识,请根据 所学内容为她做简单介绍。

  设计意图:观察学生能否全面、具体、正确地用 英语介绍大熊猫的成长过程、生存困境和可采取的保 护措施,掌握学生内化所学语言知识的情况。

  教学片段 3:同伴讨论,聚焦保护大熊猫的迫 切性。

  Q1: We know pandas grow quickly, but why is their number getting smaller and smaller?

  Q2: How does the writer describe problems pandas face?

  Q3: What does “we ”refer to in the last paragraph?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形式在表达语 篇主题意义中的作用,实现知识学习和主题意义探 究的有机统一。针对 Q1、Q2.学生注意到作者使用 sadly 一词引出主题句,再举例说明大熊猫生存困境的 原因;使用 and 、also 、however 、as a result 等连接词 衔接语篇,再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针对 Q3.学生能 意识到:“we ”指代每个人,作者呼吁所有人采取行动, 保护大熊猫。同时, 学生能进一步了解语篇主题意义, 达成教学目标(2)。

  3. 迁移创新类活动

  教学片段 4:联系单元话题 Wild animals,引发学 生思考,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回答如下问题:

  Q1: Why does the writer say “Where there's Xi Wang, there is hope ”?

  Q2: What else can we do to protect giant pandas?

  设计意图:超越语篇,上升到和作者对话的层面。

  针对 Q1.学生阐述:如果每个人都意识到保护大熊猫 的重要性并采取行动,未来就会有更多像“希望”的 大熊猫回到野外。关联单元主题,有学生认为作者在 借此呼吁我们关注野生动物群体的保护工作;也有学 生认为人类要和野生动物共享自然,树立保护野生动 物的意识。针对 Q2.学生能发散思维,提出如加入类 似 WWF 的野生动物保护组织、营造野生动物栖息环 境、设立野生动物保护站等措施,思考保护野生动物 的使命,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识。

  教学片段 5:为弥补语篇时效性不足,帮助学生了 解保护大熊猫的最新情况,教师补充熊猫由“濒危”转 为“近危”的新闻选段,创设新情境,让学生为“我 的野生动物朋友”自然科普活动设计宣传手册,迁移 所学内容,帮助普及大熊猫及其保护工作的相关情况。 输出活动源于语篇,又超越语篇,学生能体会到在学 中做的乐趣,在达成教学目标(3)和目标(4)的同时, 加深对语篇社会意义的理解。

  四、结束语

  教师在把握学生个性认知的基础上紧扣语篇主 题,设计结构化、情境化、过程化的教学活动,在探 究主题意义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启迪心智,建构自己的 知识经验,内化语言知识和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自 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核心素养,实现英语学科育 人价值。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梅德明,王蔷.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 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 李旭娟.主题意义探究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J].第 二课堂(D),2023(12):47.

  [4] 张琳琳.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阅读教学设计[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9(8):37-42.

  [5] 张秋会,王蔷,蒋京丽.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落实 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 篇),2019(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