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在细读中品味小说的“味道”——浅析小学语文高段文本细读教学论文

在细读中品味小说的“味道”——浅析小学语文高段文本细读教学论文

1

2024-04-26 11:46:20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在语文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背景下,阅读教学更加地受到关注。细读文本是重要的阅读方式,便于学生在细读关键字词、语境、结构的过程中建立深刻的阅读认知,发展语文素养。小说是重要的阅读内容,本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高段教材中的小说为例,以细读点、细读方法、多元解读这三方面为入手点,着力进行小说文本细读教学研究,旨在帮助学生通过细读文本深刻地认知小说内容,锻炼阅读能力,增强小说阅读效果。

  [摘要]在语文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背景下,阅读教学更加地受到关注。细读文本是重要的阅读方式,便于学生在细读关键字词、语境、结构的过程中建立深刻的阅读认知,发展语文素养。小说是重要的阅读内容,本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高段教材中的小说为例,以细读点、细读方法、多元解读这三方面为入手点,着力进行小说文本细读教学研究,旨在帮助学生通过细读文本深刻地认知小说内容,锻炼阅读能力,增强小说阅读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段;文本细读;小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阅读是语文学科的基础内容,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语文学习效果。在语文教学改革背景下,广大语文教师重视阅读教学,尤其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实施阅读教学。然而,部分学生的阅读理解仍仅仅停留在文字层面,未能建构深刻的阅读认知。文本细读教学是弥补阅读教学不足的重要途径,可以使学生细细品味语言文字奥秘,深化学生的阅读认知。

  一、文本细读教学的概述

  文本细读教学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以阅读文本为基础,以文本中的语言、结构、语境等为细读点,利用适宜的方式引导学生走进文字语言深处,细细品味语言文字,感知其背后的深刻内涵,建构独特的个人阅读感受教学。有效的文本细读教学以学生为本,可以使学生获得阅读主动权,发挥自身的阅读能力、阅读经验等作用,使用适宜的方式剖析文字语言,从是什么走向为什么,建立深刻的阅读认知,尤其获得个性的阅读感悟,知道做什么、如何做,由此更好地体验现实生活。同时,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学生会顺其自然地丰富阅读经验,发展思维能力、语用能力等方面,有利于增强阅读效果,成为阅读的主人,继而自觉地将阅读作为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实现好读书、读好书,提升自我发展水平。此外,有效的文本细读教学可以改善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现状,助推语文阅读教学提质增效。

  二、小说文本细读教学的策略

  以小学语文高段小说阅读教学为例,文本细读教学策略有:

  (一)基于阅读文本,找寻细读点

  细读点是实施文本细读教学的基础,是学生走进作者内心世界,建立个性感悟的切入点。小说中不乏细读点,如留白、矛盾处、陌生化语言。在实施小说文本细读教学之前,教师要先研读小说内容,提取出细读点。

  1.找寻留白处

  留白处是小说内容的精彩呈现,营造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留给学生无限的遐想空间。在广阔的遐想空间中,学生可以开放思维,细细品味,感悟语言文字背后的深刻内涵。因此,教师要将文本中的留白处作为细读点。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桥》中,当洪水爬上老汉胸膛时,老汉一把将小伙子推上了窄桥。在洪水的无情冲击下,窄桥在老汉的眼前轰然倒塌。小伙子和窄桥一起消失在滚滚洪水中。老汉看到此情此景,“老汉似乎要喊什么”正是文本中的留白处,给学生留下无限的遐想。从故事的结尾处可以发现,小伙子正是老汉唯一的儿子。看到自己的儿子被洪水席卷而去时,老汉的心情肯定很复杂。而他当时的动作正是其思绪的展现,更是其对儿子无限爱意的彰显。所以,教师可以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作为细读点,引导学生走进具体语境中,联系上下文内容,想象当时的场景,描述老汉的所思所想,体会老汉对儿子的爱。

  2.找寻矛盾处

  矛盾冲突是作者描述故事最常用的一种技巧,可以增强故事的可读性,也可以使读者浮想联翩,走进文本深处。教师要研读文本,发现矛盾处,将其作为细读点,引导学生探究矛盾、感知矛盾、解决矛盾。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中安排了插图(见图1),展现出了“我”对闰土描绘的生活的无限向往。“我”是一个富家少爷,从小衣食无忧,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而闰土是一个农家少年,家庭条件较为拮据,无法像“我”一样接受良好的教育。相比之下,“我”处处优于闰土,但还是会对其产生崇拜,对其描述的生活产生向往,这一矛盾点,值得学生细细品味。教师可以将插图作为细读点,引导学生探寻“我”向往闰土描绘的生活的原因,使其深刻地感知“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天空”的内涵,品味到作者的写作意图。

360截图20230324162740944.jpg

  3.找寻陌生化语言

  陌生化语言是小说语言独特的表达方式。对于文学的语言,一个好的作者永远能让熟悉的事物陌生化。文章中这一语言的使用彰显着作者浓厚的思想情感。教师要细读文本,找寻陌生化语言,将其作为文本细读点,让学生在语言赏析的过程中建立深刻的阅读感悟。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中,母亲在给了“我”一元五角钱、大声回答工友后,“立刻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上,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四个“立刻”看着单调,却富有语言张力,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了母亲争分夺秒工作的忙碌状态。母亲忙碌工作,是为了养家糊口,这展现出了母亲的辛苦奉献。母亲的工作这么忙碌,给“我”买书钱的时候又那么果断、毫不心疼,这彰显出了母亲重视教育,以及对儿子无私的爱。所以,教师可以将四个“立刻”作为细读点,引导学生将其转化为正常语序,反复诵读、对比,使学生在感受到语言差异的基础上,深入语言文字背后蕴含的写作意图,与作者实现深刻对话。

  (二)紧扣细读点,反复咀嚼

  引导学生反复咀嚼细读点是实施文本细读教学的关键。在小说阅读课堂上,教师要紧扣文本细读点,用适宜的方式引导学生反复咀嚼。

  1.在朗读中反复咀嚼

  文本细读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读。学生读的方式有很多,朗读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走到文字语言背后,深刻地品味其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品味作者的真挚情感,建立独特的个人感悟。对此,在探寻细读点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咀嚼。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中的细读点之一是环境描写,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中安静地睡着。”房间里除了地、炉子、食具、床,还有大门、灶台等。但是作者仅仅描绘了地、炉子、食具、床,简简单单的事物却蕴含着深意。其中,地是干净的,炉子是燃烧的,食具是闪闪发亮的,床是温馨的,营造出了干净、明亮、温馨的室内环境。这样的环境和室外的狂风暴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凸显出了女主人桑娜的辛劳及对生活的热爱。通过细读这一环境描写,学生不但可以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还可以感受到桑娜身上的美好品质。基于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这一段环境描写,并引导学生思考:“从这一描写中你发现了什么样的室内环境?”“这一段仅仅是在描绘室内环境吗?作者这样写是为了什么?”在问题驱动下,学生会边阅读边思考,了解室内环境特点,感悟身上的美好品质,深度阅读,切实增强阅读感悟。

  2.在对比中细细咀嚼

  对比阅读是学生阅读文本的重要方式。一般情况下,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可以发现人物的异同之处,了解人物形象,实现对小说内容的理解。语言、动作、神态等是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式,且其凸显出了人物的特点。在实施小说文本细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将人物形象的语言、动作、神态等作为细读点,引导学生对比阅读不同情境中的人物形象,或同一情境中的人物形象,使学生建立正确而深刻的认知。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中,蔺相如的顾全大局和廉颇的居功自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反驳他人时,廉颇和蔺相如的语言表达差异明显。其中,廉颇话语中的“他蔺相如”,颇有不敬之意。而蔺相如将廉颇称作“廉将军”,表达出了自己对廉颇的尊敬。简简单单的一个称呼,展现了两人不同的形象特点。此外,在与他人谈论彼此时,廉颇说“我廉颇……他蔺相如”,而蔺相如说“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不同的排名次序,也能展现出廉颇对蔺相如的轻视和蔺相如对廉颇的敬重。基于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廉颇和蔺相如的话语,细读称呼、排名次序,通过比较,发现二人的形象特点,建立深刻的阅读认知。

  3.在拓展中深度咀嚼

  语文教育应当以课堂教学为出发点,向生活中的不同领域无限延伸。课外阅读是学生重要的生活活动。学生对比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可以沿着细读点走进文本深处,建立深刻的阅读感知。文本细读教学的课堂是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结合点。在课堂上,教师要围绕教材中的文本和细读点,选择相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体验拓展阅读活动,细细咀嚼文字语言,增强阅读体验。

  例如,学生通过阅读《少年闰土》,可以在心中塑造出一个性格外向、天真勇敢的少年闰土形象。但是在《故乡》中,闰土却被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磋磨成了一个“木偶人”,从“他站起来,脸上出现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忠于恭敬起来了”“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中可以体现。通过对比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学生感受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吃人”本质。于是,在学生学习课文《少年闰土》后,教师可以为其推荐并阅读《故乡》中描写中年闰土的片段,引导学生对比少年闰土、中年闰土的言行举止,发现差异之处,并联系背景知识,深入探寻闰土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迁移已有经验,自主探寻细读点,并利用多样的方式进行解读,感受语言文字背后的写作意图,建立深刻的阅读感悟。

  (三)尊重文本本质,多元解读

  文本细读是以学生为本的阅读活动。在体验文本细读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建立个性的阅读感悟。学生之间存在明显的个性差异。在个性差异的影响下,阅读感悟不尽相同。文本细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具有多元性。然而,多元的文本解读指向共同的文本本质。在实施文本细读教学时,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尊重文本本质的基础上,采用恰当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多元解读。

  例如,在教学《穷人》的过程中,学生紧扣文本细读点,使用多样的方式进行文本解读,了解了桑娜和渔夫。基于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你们眼中,桑娜、渔夫是什么样的人?”在已有阅读认知的支撑下,学生畅所欲言,积极地表述个性化观点。在此过程中,有学生提出另类观点:“我觉得渔夫是一个有暴力倾向的人。”面对学生的独特观点,教师先要给予肯定和赞赏,鼓励其说明理由。该学生读到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语句,借助“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证明自己的观点。其他学生会在倾听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想法。教师可以把握时机,搭建辩论的舞台,鼓励学生从文本中探寻“证据”,借此证明自己的观点。在辩论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彰显个性,不断地朗读、分析文本内容,集中精力地探寻“渔夫是不是一个善良的人”。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不断地碰撞出思维火花,达成统一认知,借助不同的文本内容感知渔夫的善良。通过体验多元解读活动,学生不但彰显了个性,开放了思维,还建立了深刻的阅读认知,感受到文本细读的乐趣,有利于自主地体验文本细读活动。

  综上所述,有效的文本细读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掌握阅读主动权的同时,走进文本细节中,使用多样的方式进行解读,真正地走进语言文字背后,体会思想情感、写作意图,建立个性的阅读感悟。同时,在体验文本细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形成文本细读意识,掌握文本细读方法,丰富文本细读经验,潜移默化地增强思维能力、阅读能力、表达能力。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着力实施小说文本细读教学,增强小说阅读教学效果,让学生读有所获。


参考文献:

  [1]靳向兵.用文本细读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3(1):15-17.

  [2]余西萍.小学语文小说文本细读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2022(32):62-64.

  [3]杨爱萍.抓实要素,细读文本,走进小说——以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说阅读教学为例[J].新课程导学,2021(34):90-91.

  [4]成美玲.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说文本细读教学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21.

  [5]上官连香.细读文本分析人物形象——以《穷人》阅读教学为例[J].考试周刊,2020(14):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