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在跨学科学习视域下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论文

在跨学科学习视域下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论文

1

2024-04-26 11:40:52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为顺应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新课标提出跨学科学习要求。综合性学习具有小板块、大价值的特点,是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的沃土。然而,当前跨学科视域下的小学综合性学习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人才培养要求的实现。本文根据现阶段跨学科视域下的小学综合性学习的问题,以主题、目标、方法、评价为入手点进行实践研究,旨在解决现有问题,推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发展,促使学生实现多元发展。

  [摘要]为顺应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新课标提出跨学科学习要求。综合性学习具有小板块、大价值的特点,是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的沃土。然而,当前跨学科视域下的小学综合性学习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人才培养要求的实现。本文根据现阶段跨学科视域下的小学综合性学习的问题,以主题、目标、方法、评价为入手点进行实践研究,旨在解决现有问题,推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发展,促使学生实现多元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跨学科学习

  新时代需要全面发展型的人才。为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着眼基础教育领域,倡导设置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推动课程综合化发展,增强课程的实践性。新课标从一年级开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同时设置“跨学科学习”任务群,重在引导学生体验综合实践活动,发展多学科解决问题的思维。“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设置彰显了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这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依据,以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板块为依托,积极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使用多学科解决问题,实现学科知识间的融会贯通,增强问题解决能力,夯实成长为全面发展型人才的基础。然而,跨学科学习视域下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的问题,亟待教育工作者的解决。

  一、跨学科学习视域下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问题

  (一)活动主题缺少生活性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是教师开展综合性学习的依据。一些教师在“教教材”观念的影响下,过度依赖教材,出现了教材提出哪些教学要求,自己就教哪些内容的问题。事实上,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占比较少。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仅会简单地处理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内容,设置少量的主题。跨学科视域下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广泛性、生活性,学习主题并不限于教材内容。在开展综合性学习时,教师需要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发挥教学智慧,创设契合实际需要的跨学科教学主题,组织相关学习活动,驱动学生从语文教材走进现实生活。

  (二)教学目标缺乏育人性

  教学目标是跨学科视域下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导向。一些教师深受教学观念的影响,仍在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作为跨学科视域下的综合性学习目标。实际上,新课标要求教师将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作为实施各项语文教学活动的目标。现阶段跨学科视域下的综合性学习目标缺乏育人性,导致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受限,最终影响语文学科的育人效果。

  (三)教学方法缺少多样性

  跨学科视域下的综合性学习以多样的活动为依托。多样的教学方法是创设多样活动的工具。但是,当前跨学科视域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及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教学方法多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在如此教学方法的影响下,学生往往被动地体验听、说、读、写活动。活动缺乏趣味性、实践性,不符合跨学科视域下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学生在体验单一活动的过程中很难获得全面发展。

  (四)教学评价缺乏过程性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表现的直接反馈。跨学科视域下的综合性学习具有过程性特点,决定了教学评价应当具有过程性。然而,一些教师仍将终结性评价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往往在活动结束后,仅借助语文考试来检验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效果。这样的评价具有片面性、滞后性,不利于教师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也不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学习指导,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60截图20230321164425995.jpg

  二、跨学科视域下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策略

  基于上述问题,教师应当以主题、目标、方法、评价为入手点,探寻适宜的策略。以“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为例,教师在跨学科视域下开展综合性学习的策略有以下几点。

  (一)基于生活,选择主题

  新课标强调了生活的重要性,要求学生更好地体验生活。跨学科视域下的综合性学习应当以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为立足点,以现实生活为来源与归途。简言之,教师要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主题,组织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良好发展。具体地,在选择主题时,教师要研读语文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板块,选取有趣、有价值的话题和情境。接着,教师要探寻此话题、情境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尤其联系学生生活经历,自创学习主题。然后,教师要建构出不同的跨学科任务,搭建出跨学科任务群,切实地丰富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板块内容,推动综合性学习有效落地。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本单元综合性学习板块的主题为“中华传统节日”。本单元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设置了阅读。综合性学习和语文园地,多角度地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旨在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厚植传统文化的根。其中,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由此可见,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学生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依托。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早已和家人、小伙伴一起欢度了不同的传统节日,亲身体验了传统节日的风俗活动,感受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基于此,教师可以自创主题: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围绕此主题,教师可以紧抓语文与美术、历史、现实生活、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建构出“语文+美术”“语文+艺术表演”“语文+历史”“语文+现实生活”“语文+传统文化”等多个跨学科学习任务群。

  (二)坚持育人,制定目标

  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跨学科视域下的综合性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要在考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制定跨学科视域下的综合性学习目标,指明学习实践方向。在制定目标时,教师要先在充分考虑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探寻综合性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生活经历之间的关系,判断学生将会出现的问题。接着,教师要秉持学生发展性原则,围绕核心素养的四大维度,制定相应目标,让学生跳一跳地摘到“桃子”。

  仍以“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为例,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传统节日是新颖、有趣的事物,倍感兴趣。同时,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了解了一些传统节日的来源、传统习俗等,储备了一些历史知识。但是,由于知识储备有限,认知不深刻。尤其是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没有感悟到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很难用艺术方式展现传统节日及其背后的传统文化。在体验跨学科视域下的综合性学习时,学生很容易出现语言表达、审美创造、文化感知等问题。对此,教师可以结合四大维度,制定目标。例如,通过体验多样的活动,了解不同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等历史文化知识,丰富知识储备,感受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热爱,建立文化自信;体验语言实践活动,乐于表达自己对传统节日的看法,增强语言运用能力;体验多样活动,积极思维,增强思维的灵活性、逻辑性、深刻性,提高思维能力发展水平;体验艺术实践活动,利用多样的艺术形式展现传统节日及自身的感悟,获取丰富的审美经验,提升审美创造能力。

  (三)依托活动,丰富方法

  跨学科视域下的综合性学习旨在让学生通过体验多样的实践活动,拓宽学习时空,习得学习方法,学会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提升核心素养发展水平,更好地体验现实生活。实践活动是学生获得良好发展的依托。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是学生体验实践活动的推动。在开展跨学科视域下的综合性学习时,教师要以各种实践活动为依托,善于应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体验,帮助学生获得良好发展。

  以“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中的活动一“我是小小信息收集师”为例,该活动以“语文+传统文化”为主,需要学生收集传统节日资料。收集资料是一项具有生活性、实践性的活动。基于此,教师可以颠覆传统的教学流程,把握课前时机,提出任务(请大家利用课前时间,抽签决定自己要了解的传统节日,利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收集与之有关的资料),驱动学生走进现实生活。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乐于化身为小小信息收集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方式收集某一传统节日的由来、发展历史、传统习俗及原因、影响等,获取丰富的信息,并认真阅读、梳理,整理出有价值的信息。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搭建在线课堂,引导学生共享信息。在此过程中,学生会认真阅读他人展示的信息,了解不同的传统节日,开阔视野。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播放基于学生收集的信息制作成的微课,引导学生观看,建立整体认知。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微课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的问题,如“春节时为什么要贴春联?”“描写春节贴春联的诗句有哪些?”等,促使学生调动知识储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答情况进行点拨。在此项活动中,教师灵活地运用了翻转课堂、提问等方法,驱动学生体验不同的活动。学生通过体验活动,开拓了文化视野,丰富了知识储备和信息收集、整理、运用经验,有利于建立文化自信,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四)紧扣过程,融入评价

  教学评价在跨学科视域下的综合性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情,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改正不足之处,使学生增强学习兴趣,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积极参与综合性学习。要想实现教学评价的作用,教师要以综合性学习过程为抓手,融入适宜的教学评价。

  1.多元评价

  多元评价是指教学评价主体多元化,即教师、学生乃至家长作为教学评价主体。多元的评价主体可以从不同角度审视学生体验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了解不同方面的发展情况,便于资源共享,全方面地认知学生的发展情况,由此进行全面指导,促使学生朝着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因此,在跨学科视域下开展综合性学习时,教师要依据活动实施情况,引导学生、家长参与评价。

  以“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中的活动三“我是小小解说家”为例,该活动以“语文+美术”为主,需要学生为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制作名片。在学生制作名片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分享各自的名片。在分享时,学生需要使用第一人称向组员自我介绍。组员认真倾听,发现对方的语用问题,及时地指出。在这样的生生互评下,大部分学生可以及时地弥补自身的语用不足,提升语用能力发展水平。之后,教师可以搭建舞台,选取几名学生代表,鼓励其登台进行自我介绍。在介绍的过程中,教师秉持赏识教育原则,发现学生良好的语用表现和语用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赞赏和指导。在教师的赏识下,学生既可以查漏补缺,还可以建立自信心。在课后阶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回到家中,向父母介绍自己感兴趣的传统节日。家长从传统节日的内容、语用等方面入手,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有依据地作出评价。在生生互评、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的作用下,学生可以全面地认知自身的发展情况,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行为,有利于积极地体验综合性学习,提升自我发展水平。

  2.多样评价

  多样评价是指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使用不同的评价方式。评价方式有很多,如研究报告答辩、演示、展示、表演、竞赛、评比、观察、检查、评语等。教师要紧抓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过程,选用适宜的评价方式。

  以“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中的活动二“我是小小表演家”为例,该活动以“语文+艺术表演”为主,重在让学生编创课本剧。登台表演是一种易于实现的评价方式,也是学生展现自我的途径。于是,在各组成员合作编创课本剧后,教师可以搭建舞台,鼓励学生轮流表演。教师认真观看,通过各自的表演情况了解学生的传统节日及文化认知情况、艺术素养发展情况、语言运用能力发展情况等,在评价量表上进行打分。在整个表演过程中,教师可以做好录像工作,并将其纳入学生成长档案,以便进行后续评价。

  总之,在跨学科视域下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在推动综合性学习发展的同时,促使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灵活地运用多学科知识,获得良好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以新课标要求为指导,以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为基础,着力实施综合性学习,让学生在亲身实践过程中获得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小英.跨学科学习在“综合性学习”单元的实现路径[J].福建教育,2023(36):45-47.

  [2]李军,于飞.“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探索——以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为例[J].语文建设,2023(16):72-75.

  [3]张昱.“找基点,把握度,重融合”策略下的跨学科学习——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奋斗的历程”为例[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23(6):11.

  [4]许敏.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教学研究[J].智力,2023(2):79-82.

  [5]张璐.基于核心素养的跨学科学习——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为例[J].江西教育,2023(6):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