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审美创造理念下习作讲评材料的取与用——以统编版“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习作讲评课备课为例论文

审美创造理念下习作讲评材料的取与用——以统编版“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习作讲评课备课为例论文

3

2024-04-25 11:28:59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审美创造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讲评材料是其重要的审美对象,习作讲评课是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习作讲评课备课为例,探讨习作讲评材料的取与用,按依标择优、依情创组、范例引路等方法,“取”出培养学生“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能力的优质初稿作为讲评材料,对应构建学习圈四阶段深化学习,使初稿指导价值最大化,让学生在参与讲评中提高习作水平,提高审美创造素养。

  [摘要]审美创造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讲评材料是其重要的审美对象,习作讲评课是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习作讲评课备课为例,探讨习作讲评材料的取与用,按依标择优、依情创组、范例引路等方法,“取”出培养学生“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能力的优质初稿作为讲评材料,对应构建学习圈四阶段深化学习,使初稿指导价值最大化,让学生在参与讲评中提高习作水平,提高审美创造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审美创造;习作讲评材料;库伯学习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审美创造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能扎实地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但取用的讲评材料指导价值并非最大化地发挥作用,本文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讲评课的备课为例,介绍适合中年级习作讲评材料的取用方法,让学生在参与讲评中既提高习作水平,又培养审美创造能力。

  一、基于审美创造理念,“分库设仓”建立素材资源库

  审美创造理念下,习作讲评课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所取得的习作材料,并练习特定的修改技巧,激发其再创作的灵感,从而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教师想用初稿培养学生审美创造能力,就要从研读初稿起步,依据审美创造理念和学习目标将学生的初稿进行分库设仓:一是“佳品赏析库”,库内建有篇、段、句三个仓,分别是“美文佳作仓”——优秀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或有真情实感的表达的完整篇章;“优秀片段仓”——符合要求、有灵性的、有创意的表达,能为语言文字运用输出做准备的优秀段落;“佳句仓”——有生动形象表达的个别句子。二是“写作习惯评价库”,评价学生写作兴趣和良好写作习惯等,具有引导学生向上价值的材料,如书写规范、多渠道获得写作资料等典型的片段。三是“错例修改库”,文章或段落存在普遍问题,或有明显错误的例子。

  分库设仓让每个学生的初稿入仓,让教师全面知晓每个孩子的经验学习起点及初稿中的闪光点,确定本节讲评侧重有句构段及句段的赏析、评改。分库设仓对每个学生的初稿进行归类梳理、提炼和提取,为进一步分层次选取审美材料提供了实践依据。

360截图20230321164056885.jpg

  二、基于培育感受美的能力,依标择优精取佳段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教育家大卫·库伯认为,经验学习过程是由四个适应性学习阶段构成的环形结构,即“具体经验——反思性观察——抽象概念化——主动实践”。这个理念与审美创造理念不谋而合,都体现了不断深化的学习过程:具体体验环节对应感受美能力的培养;反思性观察环节对应发现美能力的培养;抽象概念化环节对应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能力的培养;主动实践对应运用语言文字创造美能力的培养。两者相辅相成,有助于学生在深度学习中培育核心素养。接下来,教师对照学习圈模式进一步取用出审美素材,并对应建构学习圈四阶段。

  基于培育感受美的能力,教师依标择优精取佳段,建构学习圈理论中的具体体验阶段——让学习者完全投入赏析文字美的新体验中感受美,培养语言敏感性,形成审美经验。依标择优的“标”指写作目标和审美目标,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经验起点,主要从优秀片段仓和写作习惯评价库中取出具有提高学生写作技能,且具有审美价值的优质片段,再从中择优筛选,选取出一两个有利于学生在赏析体验阶段中感受美的最佳片段。

  依标择优要求做到:一思契合度,学生初稿再优秀,如果高于学习目标或与学习目标不一致,就无法形成教学合力和提高教学评价质量。教师要把学段要求、学习目标、本次习作训练目标和习作特点等作为衡量的标尺,因文而异,分层设计筛选;二思温度,教师不仅要立足集体对习作的需求,还要重视每一个学习者学习风格的差异,因人而异,不断调整讲评材料;三思篇幅,由于时间有限,必须严格控制片段数量和长度,截取最精彩的一两个片段,或用概括的语言介绍段落的内容。当材料满足了这三个要求时,就能成为讲评材料的首选。

  例如,教师选取该句段作为评讲材料:“炮仗花开满墙。远远望去,那些炮仗花就像一大片美丽的烟花,在空中绽放着自己的美丽。近看,炮仗花又像……炮仗花有的……有的……好花还需绿叶衬,它的叶子苍翠挺拔,这更加显露出花的美。炮仗花还能喝呢,打开它的‘绿盖子’轻轻一吸……”选取这个片段,一是契合目标,有利于学习目标的落实,学生在和这个片段对话体验中,赏析作者的书写美和语言文字运用之美,学会运用多种感官进行细致观察;二是温度适宜,满足学生需求,从习作初稿看,大多数学生能够合理地想象和生动地描述事物,但不能有序表达,需要一个“按一定顺序写”的范例。这个片段有助于学生在赏析中,感受到作者按照“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从花到叶,从视觉到味觉”的顺序,把观察所得写下来,语言优美流畅;三是篇幅适合、内容优质,给予学生意犹未尽的审美体验。

  依标择优精取佳段做到了讲评材料由注重作文转向关注学生发展,让课堂材料精挑细选,凸显习作特质,把握教学价值,让学生在赏析中感受美,形成审美经验。

  三、基于培育发现美的能力,依情创组串取佳句

  基于培育发现美的能力,教师依情创组串取佳句,建构学习圈理论中反思性观察阶段——让所有学习者不断对经历的体验加以思考,发现语言美,激发创造力,丰富审美经验。作文讲评是一个教师创造性指导和学生自主评价的双边活动过程。审美活动也是一个需要审美主体有强烈的参与性和反思性,审美创造才能够获得有效培养的过程。在依标择优精选出的讲评材料中,会发现这些材料往往源自优等生的初稿,但讲评课堂不能只是优秀学生的天下,后进生的初稿中也不乏形象表达的句子,只是这些句子单独看时或简单或平庸,对优生起不到促进作用,这需要进一步采用依情创组的方式取用。

  依情创组是指教师在学生体验佳段赏析的基础上,关注学生个体的学情,为了提高后进生参与习作评价的热情,从佳句仓中挑选,并创意地按主题组合在一起,使评价的内容更新鲜有趣,产生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这种方法既对后进生实现激励机制,又能让学习者在品鉴中不断有收获,使之成为评价语言文字指导价值最大化的材料。

  在进行本次主题作文时,有个学生带着桔子到学校观察,不少后进生就描写了这个桔子,从段落结构上看,这些孩子存在语序凌乱、描写不够具体、篇幅过短的问题,但学生笔下的“桔蒂”生动可爱。教师依情创取,设计“赏桔蒂”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观察(见表1):取单句——让学生逐句赏读感受作者观察仔细,想象合理,用词美;取组合——让学生组合品鉴,理解多角度描写,更具特色美,虽然作者描写桔子的同一个部位,但描写的语言各有特色,有的强调了形态、颜色,有的突出触感、大小等,这正是多角度观察和想象的魅力;取段落——引导学生重组评鉴,有序地排列、组合不同角度的句子,让段落的句子有序,具体生动,增强语言美感。

360截图20230321163045713.jpg

  依情创组串取佳句学生要做到帮助教师提炼、组合材料,舍去细碎的句子,在观察中反思,在反思中观察,不断发现、创造美,获得多角度描述方法,学会调换语序,布局谋篇。评价尺度由等量齐观转向因人而异,让每个学生走在有效评价的路上,在品鉴中激发创造力,丰富审美经验。

  四、基于培育表现美的能力,范例引路重取错处

  基于培育表现美的能力,教师范例引路重取错处,建构抽象概念化阶段——让学习者达到能够理解所观察的内容,并吸收成为合乎逻辑的概念,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提高修改和编辑能力。在依标择优、依情创取材料范例的作用基础上,修改文章成了习作讲评的又一个重要环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修改技巧,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鉴赏力。在选择习作材料时,注重讲评与修改有机结合,从错例修改库推选出一个突出教学重点的典型错例,让学生在课堂上高效评改,从而对本次习作的主要问题,重锤敲打,由错改对,由对改美,再让学生从自己或者同伴的初稿中重新选择一处进行修改,经验升华,运用语言文字修改表现美。此外,学生已经会改的错例不推、学生自己能改的错例不推,以及讲了学生也不会改的错例不推。

  从本次习作初稿看,不能按照一定顺序表达是三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桔子的形状就像在地上滚动的小车轮,桔瓤像蜘蛛的蜘蛛网,它又像人走的迷宫一样,还像人类手上的血管。我剥开桔子皮……”据此教师确定修改环节的讲评重点为有序表达、语言通顺、用词精准。在此指导下,学生修改片段为:从侧面看,桔子的形状像在地上滚动的小车轮。剥开桔子皮,看到桔瓤像蜘蛛网,又像迷宫,还像布满全身的血管。

  范例引路重取错处阶段教师要做到实例引领,评价方式由知识传授转向启发思考,注重概念提炼,让学生在鉴赏中发展和提高语言文字鉴赏能力,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

  五、基于培育创造美的能力,课后迁移拓取遗珠

  基于培育创造美的能力,教师可在课后建构学习圈理论中主动实践阶段——让学习者验证所学概念并将其运用到制定策略、解决问题中,课外继续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创造美。

  课后迁移指将从美文佳作仓、优秀片段仓和写作习惯评价库中取出因课堂的时间有限,或不利于本堂课呈现而舍弃的完整美文佳作、课堂修改成效显著等材料,进行重新组合分享。首先,课堂推荐这些组合,肯定小作者的优点;其次课后评赏,鼓励学生写下评语,让舍去的材料组合供大家赏读又拓展迁移架桥,将赏和评延伸到课外。课后学生对自己的初稿或者同伴的习作进行整体修改或二次创作,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创造美的能力。课堂推荐和课后发表不仅节省了课堂时间,又做到让教师的精挑细选不留遗憾,还让学生积极实践,自由地发表评论,促进小作者验证课堂上获得的写作经验、评价方法,创造性地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评价能力。

  在课后迁移拓取遗珠的环节,学习过程要形成螺旋上升的趋势,评价主体由独家评断转向各抒己见,教师倡导学生自主实践,修改创作,课外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创造美的能力。

  总之,通过有效的习作讲评材料选择,取出提高学生写作技能审美价值的最佳片段,取出体现人文关怀价值的创意佳句组合,取出实践修改价值取向的片段,拾回美文佳作或修改成效显著的优秀习作,对应材料构建出学习圈四阶段,使习作评价目的由选拔甄别转向赏识激励,使评价导向由注重作文转向人文关怀,使不同层次学习者的思想在课内外相互碰撞火花,知识增长。最终,让学生在习作深度学习中,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刘婷.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实施策略[J].学语文,2023(3):8-10.

  [3]季勇.基于学习圈理论的习作单元学程设计——以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2023(5):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