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让器乐植根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论文

让器乐植根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论文

2

2024-04-25 10:48:51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器乐教学要求,强调在基础教育阶段培育学生艺术核心素养。器乐教学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激发音乐学习兴趣,发展团队协作精神,培育艺术核心素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教师提升器乐教学技能、合理优化教学内容、改进传统教学方式、丰富器乐实践形式这四方面入手进行实践研究,以实现器乐教学作用,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旨在让器乐根植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良好发展。

  [摘要]《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器乐教学要求,强调在基础教育阶段培育学生艺术核心素养。器乐教学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激发音乐学习兴趣,发展团队协作精神,培育艺术核心素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教师提升器乐教学技能、合理优化教学内容、改进传统教学方式、丰富器乐实践形式这四方面入手进行实践研究,以实现器乐教学作用,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旨在让器乐根植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良好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器乐教学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将演奏作为一项艺术实践活动,提出独奏与合作演奏这一学习任务,驱动着教师着力实施器乐教学,将器乐根植于音乐课堂。然而,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缺少器乐教学,大部分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虽然可以学会歌唱简单的歌曲,但其音乐学习停留在歌唱层面上,不利于获得长远发展。在新课标要求的指引下,小学音乐教师应当在正确认知器乐教学作用的基础上,采用恰当的策略实施器乐教学,改进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让学生从单一的歌唱中突围出来。

  一、器乐教学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坚持学习音乐的源动力。在传统的音乐课堂上,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唱——示范的方式实施教学。学生在长期模仿的过程中慢慢地失去音乐学习兴趣。小学生对各种新奇、有趣的事物有浓厚的兴趣。乐器作为一种新型事物,被应用于音乐课堂教学中,可以带给学生新奇感,促使学生产生音乐学习兴趣。尤其,学生在使用多样方式与不同的乐器互动的过程中慢慢地感受到音乐学习的乐趣,增强了学习兴趣。所以,器乐教学具有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作用。

  (二)发展团队协作精神

  器乐教学是一项集体性活动,不光需要学生独奏,更需要学生与他人合奏、齐奏、重奏。有效地合奏、齐奏、重奏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但是,小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强,缺乏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将乐器应用于音乐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得与小组成员,乃至班集体成员合作的机会。在不断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为了获取良好的乐器演奏效果,不断地改进自我,与他人相互协作。在想着自己,听着大家的实践过程中,强化学生合作意识,提升合作能力和发展水平,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培育艺术核心素养

  艺术核心素养表现为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器乐教学是新时期音乐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培育学生艺术核心素养的作用。例如,乐器演奏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在动情演奏乐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节奏美、旋律美、场景美、情感美,便于提升审美感知水平。民族乐器是器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和再现。学生通过参与器乐学习,可以接触不同的民族乐器,了解其发展历史,掌握其演奏方法,感悟其文化内涵,品味其文化价值,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文化理解。

360截图20230324162740944.jpg

  二、器乐教学的策略

  (一)提升器乐教学技能

  教师是小学音乐课堂器乐教学的引导者。教师的器乐教学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音乐课堂的器乐教学效果。要想有效实施器乐教学,教师需要采用适宜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器乐教学技能。

  例如,教师可以主动参加学校、教育部门组织的专业乐器技能训练活动。在活动中,教师要秉持谦虚谨慎的态度,积极地向他人学习,勇敢地弹奏乐器,暴露自己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弥补。在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乐器技能。此外,教师可以主动参与名师工作室、集体备课、推门听课等活动,向优秀音乐教师学习,借鉴优秀教师实施器乐教学的经验,同时进行器乐教学设计、器乐教学实践,将理论认知转化为实际行动,发现自身的器乐教学技能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长此以往,教师可以提升器乐教学技能,为有效地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实施器乐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合理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实施小学音乐教学的依据。当下使用的大部分版本的小学音乐教材中,有关乐器的内容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消极地影响着教师实施器乐教学。新课标要求教师自主地加工教材,确保教学内容契合教学需要和学生学情。教师需要在剖析教材中有限乐器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学生的学习情况,挖掘其他的相关内容,使器乐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夯实音乐课堂教学基础。

  例如,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安排了学吹竖笛,先后设置吹气、口形、“7”音的指法图、“6、5音的指法图”、吹竖笛练习等内容。其中的一些内容脱离学生实际情况。部分学生在不了解竖笛的构造及特点的情况下,很难正确地做出口型、吹气。针对此情况,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渠道收集相关内容,自制竖笛绘本,让学生在图文结合的阅读过程中了解竖笛的构造及特点,知道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口型,为什么要这样吹气,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由此做出正确口形,顺利吹气。此外,民族乐器是乐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发展文化理解素养的助力。然而,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中安排的民族乐器较少。基于此,教师可以选取极具代表性的民族乐器,如二胡、琵琶、古筝等,利用多样的方式收集与之相关的信息,认真整理相关故事及知识,自编民族乐器读物,着力实施民族器乐教学。

  (三)改进传统教学方式

  传统的器乐教学方式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但是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以乐曲教学为依托,改进传统的器乐教学方式,让乐器根植于日常教学,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良好发展。

  1.教授乐曲前:完整示范

  教师示范是引导学生学习乐器的直接方式。有效的教师示范具有准确性、完整性、情感性,很容易使学生沉浸其中,感受乐器演奏的无限魅力。小学生有较强的向师性,乐于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教师示范恰好为学生提供了模仿的范例。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教授乐曲之前,完整地示范、演奏乐器。

  例如,在教学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思乡曲》之前,教师可以动情地演奏小提琴,用美妙的乐音营造出一种沉重、浑厚、哀伤、苦闷的乡愁情怀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沉浸其中。需要注意一点,受到教学条件和教师乐器演奏技能的影响,教师无法当众示范地演奏一些乐曲,如《丢丢铜仔》《关山月》等。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弥补教学不足。具体地,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真人演奏视频,在教授乐曲前将其播放给学生。

  2.教授乐曲中:分段示范

  教授乐曲是音乐课堂教学的重头戏,也是学生学习乐器的关键阶段。受到乐器学习能力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很难进行整体性学习,这需要教师采用分段的方式。所谓的分段方式是指将乐曲分为不同的段落,针对不同的段落演奏乐器。

  例如,在演奏乐器之前,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阅读曲谱,圈出自己不理解的内容。教师搭建舞台,鼓励学生展示自己圈画的内容,并将其写上黑板,厘清本节课的教学要点。之后,教师依据分段情况演奏乐器,同时借助信息技术设备放大自己的动作,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看清指法、口型等。在多种感官的作用下,学生可以建立一定的认知。在示范后,教师鼓励学生自主地思考要点,完善已有认知。基于学生的认知情况,教师可以将教学要点作为重点,边演奏边讲述,使学生弥补认知漏洞,加强认知。教师可以趁机鼓励学生演奏乐器,展现自己的认知成果。在学生演奏时,教师可以认真倾听,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教师可以沿用此经验,继续引导学生听、看——思考——听、看——演奏——听、看……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中,掌握不同乐段及其乐器演奏方法,掌握教学要点。为了增强学习效果,教师还可以组织辨音活动,让学生辨析、评价乐器发出的音响效果。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个性的审美体验,有利于提升审美水平。

  3.教授乐曲后:学生表演

  乐器学习不是机械的学习过程,而是主观的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建构一定的认知。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鼓励学生大胆地演奏乐器。尤其,在学生演奏乐器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赏识,发现学生的良好表现,给予赞赏,使学生获得满足感。在满足感的助力下,学生乐于彰显自我,形成极具个人特色的乐器演奏风格,发展审美感知素养、艺术表现素养、创意实践素养。

  例如,在教学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外婆的澎湖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一些打击乐器,引导学生自选乐器,与小组成员合作编创节奏,为歌曲的后半部分伴奏。在开放性的活动中,学生表现得兴致高昂,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迁移课堂认知,提出各种好点子,碰撞出思维火花。同时,根据编创的节奏演奏乐器,认真反思,改进节奏。在学生做好准备后,教师引导各组轮流登台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各组彰显自身的个性,展现自身的优势,也会向其他小组学习,汲取良好经验。同时,学生在理解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巩固课堂学习内容,提高审美素养发展水平。

  (四)丰富乐器实践形式

  1.实践情境表演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情境是学习者进行有意义建构的依托。在音乐课堂上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自主结合音乐知识和文化素养,增强音乐学习的专注度,锻炼乐器演奏技能,提升艺术素养。实际上,学生演奏乐器的过程正是创设情境的过程。教师需要在尊重学生学情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演奏乐器的机会,使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创设出情境,因此获得良好发展。

  例如,在教学《四季调》时,教师可以先弹奏钢琴为学生伴奏,同时鼓励学生用口风琴演奏三部分。在师生的配合下,教室里流淌出美妙的乐曲。学生自然而然地沉浸其中。教师可以把握时机,继续组织乐器演奏活动,鼓励学生在每一部分自主地创编节奏并加入一种乐器,如沙锤、三角铁、双响板等。在学生兴致高昂之际,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四个小组。乐曲的第一部分为三组口风琴,一组双响板;第二部分为三组口风琴,一组三角铁;第三部分为三组口风琴,一组沙锤。在合奏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将打击乐器加入每部分的第一强拍进行伴奏。在全体学生的默契配合下,课堂上演奏出一首交响曲。在学生的踊跃参与下,课堂上呈现出了有趣的情境。大部分学生沉浸其中,灵活地演奏乐器,提高乐器演奏技能,发展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意实践素养。

  2.建立器乐社团

  音乐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无法教给学生所有的器乐演奏方法。学生在家庭环境、教育经历等因素的影响下具有个体差异性。有的学生有浓厚演奏乐器的兴趣,有的学生兴致不高。器乐社团是音乐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志同道合的学生建构出的团体。在这个团体中,学生乐于体验各种各样的器乐学习活动,在满足兴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乐器演奏技能、团队协作精神、艺术核心素养等。因此,教师需要在音乐课堂上留心关注每一个学生,了解其器乐学习表现。在课后,教师可以与每个学生交流,进一步地确定学生是否有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建立器乐社团,依据学生的兴趣点,确定教学内容,彰显教学智慧,使用多样的方式实施器乐教学,让学生获得进一步发展。学生们在不断参与器乐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兴趣,踊跃报名参加器乐社团,与其他同学一起成长。

  综上所述,有效的器乐教学可以使学生在积极体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掌握音乐知识,锻炼音乐技能,建立团队协作精神,发展艺术核心素养。鉴于此,小学音乐教师应当重视器乐教学,着力提升自身的器乐教学技能,继而以日常的音乐教学为依托,将器乐教学融入其中,最大限度地实现器乐教学的作用,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反思,发现器乐教学问题,及时改进,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庞倩倩.器乐教学融入小学音乐课堂的实践研究[J].教育界,2023(1):95-97.

  [2]林雨馨.器乐助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应用研究[J].亚太教育,2022(21):103-105.

  [3]李曼.让器乐教学走进小学音乐课堂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7):110-112.

  [4]陈枫堰.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学音乐器乐“五位一体”教学样式的构建与实践[J].岭南音乐,2021(6):36-38.

  [5]李小霞.优化小学音乐教学之器乐课堂的若干思考[J].文理导航(下旬),2021(12):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