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情理相依:通向小学数学实验课堂的有效路径论文

情理相依:通向小学数学实验课堂的有效路径论文

3

2024-04-25 10:34:32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在小学数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理元素,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知识应用意识。本文讨论了数学情理教学,即结合学生情感和生活经验进行的教学方式,以促进思维的健康成长。在小学数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从情境设计、数理关系梳理、数感培养和情理深化等多个角度规划学生的学习路径。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提高了教学的品质和效率,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在小学数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理元素,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知识应用意识。本文讨论了数学情理教学,即结合学生情感和生活经验进行的教学方式,以促进思维的健康成长。在小学数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从情境设计、数理关系梳理、数感培养和情理深化等多个角度规划学生的学习路径。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提高了教学的品质和效率,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情理;数学实验;教学途径

  数学情理教学是围绕儿童情感和生活经验展开教学设计,促进学生思维健康成长的教学方式,这里的“情”是指学生情感,“理”是指数学原理和学习道理,拥有丰富内涵。在小学数学实验教学中渗透情理内容,教师要从实验情境设计、数理关系梳理、数感历练培养、情理相辅相成等多个角度展开设计,为学生规划实验学习路径,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成长学科核心素养。情理相依,为数学实验教学开辟更多通道,教师要做好教学规划和设计,让学生自然进入实验环节,在主动探索中形成学习领悟。

  一、创设情境,规划数学实验程序

  教师借助问题、媒体、故事、案例等载体创造数学实验教学情境,能够顺利启动学生数学思维。特别是情理讨论,让学生主动梳理数学知识体系,对实验需要的知识、材料、场地等内容做客观分析,确保数学实验顺利打开。

  (一)巧设实验问题

  数学实验需要数学知识的支撑,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数理非常有必要,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数学推理、数学现象、数学关系等,都属于数学知识范畴。教师设计实验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深思,对数学实验程序、实验组织、实验调整、实验操作等做具体分析,为学生规划清晰学习路径。数学实验对操作环境要求不高,教师结合学生生活认知实际推出数学实验方案,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多探索的机会。

  教师利用实验问题打开教程,学生接受起来更为自然。教师要精心选择实验问题,以提升教学适配性,成功激发学生实验主动性。如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线与角”,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很多角的图形,让学生做观察,将这些角按照大小排列顺序。学生对角比较熟悉,教师要求学生可以利用量角器做具体测量,以便做出准确判断。学生平时对量角器有一定了解,教师在学生使用量角器时提出思考问题:量角器能够准确测量一个角的度数,但会存在一些误差,如何才能降低这个误差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学生开始观察量角器,并对操作方法做深入研究,很快就有一些新发现。在课堂展示交流环节,教师与学生一起研讨,课堂学习进入良性互动环节。教师引入量角器,要求学生做细致观察,还要在具体操作中归结方法,这是典型的观察和探索实验。学生进入实验操作环节,其感知体验是鲜活的,由此建立起来的学科认知则更为丰富,对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有辅助作用。

  (二)组织实验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对数学实验步骤、实验效果、实验结论展开互动讨论,能够有效梳理学生学习思维,形成更多主动探索的机会。数学实验对材料、场地要求不高,而且可以运用更多替代材料,教师鼓励学生主动研究实验步骤,归结实验结论,能够创造更多探索内化的机会。实验情境创设方式众多,教师要做好精心筛选,不妨与学生一起探究实验方案设计,以激活其学科思维。

  学生对实地观察和生活探索型实验比较感兴趣,教师不妨做对应设计,以激发学生实验思维。在教学“方向与位置”时,教师将学生带到校园之中,对校园建筑物做方向和位置辨认,设定原点,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建筑做位置和方向判断。这是一个现场操作的观察和探索实验,学生参与主动性很高,纷纷发言,给出自己的判断。如以教学楼为原点,学校大门在东南方向,正南偏东大约30°。再如:以教学楼为原点,实验室在正东方向。教师适时切入现场操作演示,为学生规划清晰观察路径,学生接受更为顺利。教师将学生带入特定场景中,为学生规划实验操作路线,成功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形成数理认知。

360截图20230324162931037.jpg

  二、梳理数理,优化数学实验组织

  数学实验需要数学知识的支撑,教师在实验规划环节,为学生准备一些知识信息,以及实验材料,组织学生对数学概念、数学原理、数学经验做集中归结,能够起到优化组织的作用,让更多学生顺利进入到实验环节。

  (一)归结实验知识

  实验方案设计时,需要必要的数学知识、数学概念、数学定义、数学原理的支撑,教师组织学生围绕实验方案设计梳理归结数学知识,确保实验顺利推进。教师对数学实验做深入研究,对实验材料、实验场地、实验环境、实验知识等关联因素展开综合梳理,与学生一起研究实验操作,交流实验操作体验,都能够创造更多学习契机。

  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过程安排、实验环节推进,都需要一些学科知识的支持,教师有意识梳理和归结学科知识信息,能够为学生顺利进入到实验之中创造良好条件。如教学北师大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中关于“图形分类”内容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画出,或者说出一些规则图形案例。学生有对应知识积累,很快就找到一些图形,或者是画出一些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形、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等。教师要求学生对这些图形做分类处理,还要说出分类的标准和依据。学生按照教师要求展开思考和操作,课堂研学气氛逐渐形成。在展示交流环节,学生都能够顺利完成分类操作,并做出合理解读分类标准。教师推出实验操作方案,指导学生运用学科知识展开实践性学习,其感知体验更为深刻。

  (二)开启实验程序

  数学实验程序打开后,教师要做好必要的观察,对学生实验表现有更客观的评估,针对学生实验操作存在问题做归结处理,以矫正实验操作方向。数学实验程序大多比较简单,教师要做整合设计,引导学生研究实验原理,归结实验结论,做好实验反思。学生对数学实验操作比较敏感,教师对此需要有理性判断,以便做出针对性引导,让学生自然建立学科认知。

  教师增强数学实验教学开放性,采取实验教学留白设计,鼓励学生积极发散数学学习思维,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分析数学实验现象,归结数学实验结论。如教学“三角形分类”这部分内容时,教师画出一些三角形,要求学生做细致观察,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如何将其做合理分类。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按照角的大小分类: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也有学生按照三角形边的特点做分类: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教师让学生利用白纸剪出相关三角形,并做特点分析。学生有观察分类经历,很快就进入到特点分解环节。如三角形的三个角拼成平角,说明其内角和为180°。如等边三角形,其三个角相等,都是60°。教师要求学生做三角形分类,并剪出三角形样品,介绍其突出特点,这属于操作实验,学生主动回馈,其分析介绍比较顺畅。开启实验操作程序,为学生提供实验操作机会,这是数学实验教学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三、促生数感,提升数学实验效率

  数学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要给予更多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验操作行动,在亲身体验中建立数感认知基础。

  (一)传授实验方法

  数学实验操作时,教师要针对学生操作情况做学法指导,如果有需要,还可以组织学生做学法交流活动。实验操作不仅要有必要的数学知识储备,还要具备一些操作经验,教师根据学生操作实际需要,及时传授一些适合的操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会方法总结,都能够为实验顺利展开奠定基础。数学实验有不同目标追求,教师根据学生学力基础展开实验组织,能够创造更多学习成长契机。

  小学数学教师要具备较强的教学资源开发意识和整合能力,善于根据数学实验活动教学目标,开发整合更多针对性较强的实验材料引入课堂,确保各项实验环节顺利展开,增强学生数学实验学习感知体验。如“观察物体”,教师拿出实验材料,一些正方体木块,在讲桌上做各种拼摆,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作观察,将观察到的图形画出来。学生对这个观察实验比较感兴趣,寻找不同角度做观察,积极规划观察图形。教师将学生观察后得到的图形做展示,并让其他学生做判断,这是从什么角度观察的。学生从图形到观察角度、从实际观察到图形分析,其数学思维不断整合和运行,最终形成共识。图形观察有角度限制,教师从立体构建方向展开引导,让学生在脑子中做构建,用图形做展示,构建数学立体感。这是典型的观察和操作实验,学生从中获得的学习体验更为丰富。数学实验有不同呈现形式,如何才能调动学生数学思维,这是最为关键的,需要教师做出合理安排。

  (二)强化实验研究

  培养学生数感,这是数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目标追求。教师在实验方法讨论、实验过程管理、实验效果评估等方面做出积极思考和设计,鼓励学生开展创造性研学活动,都能够形成强化作用,以提升实验认知构建品质。小学生对数学实验的感知呈现表象化,教师要做好具体的评估和指导,设计一些研学任务,推出适合的研学活动,要求学生结合实践经历展开实验操作,都能够形成学科能力。

  数学实验与生活关系紧密,教师从学生生活认知出发展开设计和组织,能够顺利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热情。如教学“认识方程”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拿出一架天平,让学生利用一些物品做平衡操作,将未知质量的物品和已知砝码进行调整,达成天平平衡,列出方程式,并将未知质量的物品用字母代替,这样便得到了简易方程。教师继续做延伸处理,让学生根据天平原理,列出生活中的一些关于方程的案例。学生对教材相关案例做阅读分析,很快就形成迁移思考,给出不少方程设计方案。教师为学生提供天平操作机会,为学生探索方程提供便利条件,这是典型的操作探索实验,学生在天平操作过程中认识了方程的意义,这无疑是最大的收获。学生对实验有不同期待,教师抓住学生心理展开教学安排,投放适合的实验方案和任务,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实验操作学习,其组织效果更为显著。

  四、深化情理,促进数学实验内化

  数学实验训练设计环节,教师适时引入情理相关内容,督促学生展开实验讨论,促进其认知内化。如果有可能,教师布设一些生活化实验任务,要求学生自行展开生活化实验操作,无疑能够创造更多学习契机。

  数学实验与学生生活有太多对接点,教师结合学生生活实践做好实验设计,为学生带来更多探索学习机会。教师鼓励学生在生活条件下展开实验操作,自行归结实验感知,互动研究实验结论,其组织效果更为丰富。数学实验生活化设计,学生接受不存在任何问题,教师对此需要有清晰认知,并做出针对性布设,让学生主动进入生活化实验操作环节。

  教师合理设置数学实验教学层级,以基础性概念知识教学为重点,强化学生数学学科基本能力,继而循序渐进地延伸实验设计域度,将学生学习思维引向现实生活的实践应用。如教学“小数的意义”时,教师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对小数和分数对应关系做重点介绍,然后推出一些分数,要求学生将其化成小数。学生对小数和分数的关系比较熟悉,互换顺利进行。为进一步理解小数,教师列出小数案例,对其单位和进率做重点讲解,利用具体案例进行详细介绍。学生对小数意义有了更深刻理解,教师要求学生搜集生活案例,解读其进率和单位。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寻找一些生活案例。如商品单价,某商品单价为0.80元,另一个商品为8.00元,这两个单价之间的进率为10。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小数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而是要求学生自行探索,借助案例进行对应分析获得这个结果。

  总的来说,数学实验在学科教学中占据重要内容,教师围绕实验设计渗透情理内容,能够顺利调动学生数学思维和情感,在数理等量关系整合中逐渐形成学科认知。情理相依,为数学实验顺利展开调动基础,教师及时传授实验方法,解读数学原理,展开趣味设计,能够激发学生数学情感,促进其数感形成,也能够培养学生良好数学思维习惯,促使学生自然建立学科认知。

 参考文献:

  [1]尤冰.在数学实验中发展儿童的推理能力[J].江西教育,2022(20):78-79.

  [2]吴永庆.数学实验课堂需要“生动”——“多边形内角和”教学有感[J].小学教学参考,2017(29):28-29.

  [3]丁小燕.静听花开声音,探寻幸福课堂——小学数学实验教学之我见[J].文理导航,2017(12):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