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聚焦核心素养,厚植家国情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探讨论文

聚焦核心素养,厚植家国情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探讨论文

2

2024-04-24 10:07:54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家国情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承载着深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在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中融入家国情怀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需要通过具体教材内容,结合实际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家国情怀的深刻含义。本文结合家国情怀的渗透现状,从多维度探讨基于家国情怀的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策略,旨在通过这些教学策略的实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爱国精神及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民族复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家国情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承载着深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在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中融入家国情怀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需要通过具体教材内容,结合实际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家国情怀的深刻含义。本文结合家国情怀的渗透现状,从多维度探讨基于家国情怀的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策略,旨在通过这些教学策略的实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爱国精神及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民族复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家国情怀;道德与法治;策略探讨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教师们认识到,在小学生的思想认知关键期,加强正确的思想教育和价值观引导至关重要。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能够抵御不良因素的影响,促进其健康成长。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价值观念的使命。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家国情怀等教育资源,设计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通过这些教育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品质和家庭情感,还能强化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意义

  尽管社会在不断进步,但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那就是家国情怀在小学生群体中相对匮乏。若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对国家、民族及家庭的深厚感情,其社会责任感必将受损,这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也会影响学生个人素质的培育。

  在小学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设立,旨在培养综合素质,其中,家国情怀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教师应当高度重视这一部分的教学,通过深度挖掘教材中的资源,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全面的家国情怀认识,助力学生树立健全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开展家国情怀教育,不仅能够让学生领略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能激发他们进一步传播和发扬光大的热情。

  同时,将家国情怀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也有助于学生理解家长的辛勤和国家的不易,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培养家庭和社会责任感。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需不断提升自身,积累教学经验,借鉴成功案例,并据此制定出个性化的教学策略,以期提升教学质量,确保家国情怀教育的高效渗透。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基本现状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通过家乡主题单元的教学,深化学生对家国情怀的理解和认同,进而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培育。通过“设计”“预学”和“践行”三个环节的整合,教学活动力图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学习内容紧密连接,使学生在真实的学习和体验中形成对家乡的深刻认知和归属感,从而激发对家乡乃至国家的热爱。

  然而,尽管家国情怀的教育已逐渐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效果却尚未达到素质教育理念所期望的水平。分析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首先,部分教师仍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侧重于知识的单向灌输,忽略了情感体验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对家国情怀的理解停留在表层,缺乏深入的情感共鸣。

  其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在传授家国情怀时过于刻板,强调理论知识的记忆而忽视意志和情感的培养。这种做法虽可能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但未能有效引导学生将家国情怀融入日常生活实践,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最后,家国情怀相关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这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教材内涵,拓展教学素材,以丰富课程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所以,要优化家国情怀的教学效果,需从转变教学理念、活化教学方法和丰富教学资源三方面入手,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深刻的家国情怀培养。

360截图20230324162740944.jpg

  三、探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的主要策略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正面临着从传统教学模式到素质教育模式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调整教学理念,摒弃以往单向灌输知识的教育方式,转而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和能力。

  教师还应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爱国情怀的最终目的不仅是为了考试和完成任务,而是要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生活态度。通过对周边事物的观察和体验,学生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到拥有家国情怀的价值和重要性,从而在成长的道路上牢固树立爱国之心。

  比如在对《快乐过新年》这一课进行教学时,教师确实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尊重并激发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家庭作业的形式,让学生与家长共同回忆新年时的欢乐时光,不仅能够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还能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家国情怀。

  在课堂上,通过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收集的新年照片及其背后的故事,教师可以有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学生通过讲述自己的经历,如帮助父母贴对联这一传统习俗,不仅展现了他们的懂事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同时也表达了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此外,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全国各地不同的新年习俗,通过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展示我国丰富多彩的新年文化,让学生认识到尽管地域风俗各异,但共同庆祝新年的心情和家国情怀是相通的。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在知识层面了解传统节日,更能在情感层面体验和感悟到家国情怀。

  (二)深入挖掘教材资源,提升家国情怀教学意识

  在新时代背景下,家国情怀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个人对家庭、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也反映了个人应承担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教育领域高度重视家国情怀的培养,特别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希望通过渗透家国情怀来提升学生的爱国精神和综合素养。

  然而,现实教学中发现,现有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关于家国情怀的教育资源并不充分,如果教师仅依赖教材表面的资源进行教学,可能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积极挖掘和扩展与家国情怀相关的教学内容。

  比如在进行《公民意味着什么》这一课的家国情怀渗透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巧妙设计问题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首先,提出关于身份证的问题:“你们知道身份证是什么吗?它又代表什么?有什么作用?”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使他们在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的过程中寻找答案。

  由于六年级学生对身份证已有一定的了解,但在认知层面可能还不够全面,因此,当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需结合学生的答案进行补充说明。此时,教师可以展示自己的身份证,详细讲解身份证的组成部分,并强调身份证是中国公民特有的证件。可以讲述一些外籍人士在中国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欣喜若狂的事例,而这还不是中国国籍,以此突出中国国籍的独特性和价值,让学生感受到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

  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教师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身份证的理解,也提升了他们对家国情怀的认识。同时,鼓励学生自由讨论,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三)借助互联网技术,强化家国情怀体验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且孕育了丰富的民族精神。这些精神财富是历代先民智慧的结晶,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道德与法治学科正是以此为依托,旨在树立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引导他们在个人成长的同时贡献于社会进步。

  在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家国情怀的培养尤为重要。为了深化这一教育目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从网络平台搜集与家国情怀相关的理论知识、视频和图片素材。通过多媒体设备的展示,这些内容能够为学生提供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从而加深他们对家国情怀的认知和理解。

  进一步地,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借助互联网资源自主开展家国情怀的学习活动。这种自主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感受到家国情怀的重要性,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

  比如在讲解《权利受到制约和监督》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采取创新的教学策略,提前布置预习作业,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自主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在课堂之外主动寻找与反腐倡廉相关的实际案例,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还能够让他们对权力的边界和监督有更为直观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分享他们收集到的案例,并与教材内容相结合,让学生理解公检法、政府等行政机关在行使权力时必须遵循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认识到,任何权力都必须在法律框架内行使,超越法律授权的行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通过这种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对反腐倡廉有一个全面的理解,还能增强他们对家国情怀的认知。教师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得家国情怀的教育更加生动和具体。这样的教学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法治意识,为他们成长为具有责任感、有担当的良好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传统的理论讲授方式往往显得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开展各种富有趣味性和实践性的活动。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直接体验和感受家国情怀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这种亲身体验的教育效果远超课堂理论教学,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家国情怀不仅是每个人的天然义务,更是推动家庭和谐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如前往敬老院关爱老人。在活动前,教师需与相关机构协调合适的时间,并指导学生准备表演节目,鼓励他们在敬老院中做一些实际工作,与老人进行深入交流。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践行家国情怀,还能够促进他们的社交技能和责任感的培养。

  此外,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参观城市博物馆或历史博物馆,通过讲解文物和历史人物的故事,融入家国情怀的教育元素,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国家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社会发展的迅速变迁。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在感性认识上增强对家国情怀的理解,还能在个人素养上得到全面提升,从而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综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不仅是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内容。面对当前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教师需采取有效策略,以促进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通过转变教学理念、深入挖掘教材资源、借助互联网技术和开展实践活动等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解决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家国情怀培育存在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续倩,续德.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探微[J].智力,2022(34):151-154.

  [2]杨红梅.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家国情怀教育融合的策略[J].求知导刊,2022(26):110-112.

  [3]许卓男.论家国情怀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教育界,2022(26):95-97.

  [4]王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家国情怀培养的实践路径[J].学苑教育,2022(21):14-16.

  [5]许喜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策略的思考与探索[J].考试周刊,2021(62):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