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的革命文化大单元教学策略——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论文

2024-04-23 09:19:48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统编语文教材将革命文化教育贯穿于各个学段,精心安排了相关的学习内容。学生从对单篇课文的初步感受,到整个单元的深度学习,这样的系统推进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断深化。本文主要阐述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学围绕着单元的核心概念展开,通过创设贴近真实的学习情境和设计单元任务驱动的方式,实施大单元的整体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弘扬和传承了革命文化,而且有助于在培养学生的革命情怀的同时,提升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文化自信,并落实语文的核心素养。
[摘要]统编语文教材将革命文化教育贯穿于各个学段,精心安排了相关的学习内容。学生从对单篇课文的初步感受,到整个单元的深度学习,这样的系统推进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断深化。本文主要阐述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学围绕着单元的核心概念展开,通过创设贴近真实的学习情境和设计单元任务驱动的方式,实施大单元的整体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弘扬和传承了革命文化,而且有助于在培养学生的革命情怀的同时,提升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文化自信,并落实语文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革命文化;大单元教学
革命文化中蕴含的革命精神和英雄主义精神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素养具有深远影响。统编版语文教材高度重视革命文化教育,每个学段都精心编排了相应的学习内容。这种教材编排不仅培育了少年儿童的革命精神,也有助于涵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和树立文化自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倡采用大单元整体教学法。这种方法通过提炼单元的核心概念并结合学习任务群的要求来整体设计教学活动。在强化文化自信这一核心素养的同时,也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吸收革命文化的精髓,同时在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上也得到显著提高。
一、整体解读单元内容,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
(一)明确所属学习任务群
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以任务群的形式流畅展开,新课标将其细化为基础、发展与拓展三大板块。基础型任务群奠定语文学习的基石,发展型任务群涵盖阅读、文学鉴赏和批判性思维,而拓展型任务群包括全书阅读和跨学科探索,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这三者相辅相成,形成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框架,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索,实现人文素养的提升。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单元主题是“理想和信念”,这是小学阶段集中学习革命文化的一个单元。这一单元安排了四篇单篇课文,一个综合性学习和语文园地。课文分别是《古诗三首》《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这一单元课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有追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有抒发作者高尚的情操和远大的抱负,有阐述革命志士的共同信仰,是革命文化学习的专题单元。在单元语文要素的统领下,每篇课文和综合性学习承担着不同的学习目标,共同指向语文要素目标。根据语文要素和课后练习我们可以把所学内容与学习任务群进行归属,确定学习内容属于哪个学习任务群,为科学拟定单元学习目标奠定基础。
新课标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第三学段(5-6年级)有如下学习要求:阅读革命领袖、革命先烈创作的文学作品,以及表现他们事迹的文学作品,感受伟大革命领袖、革命先烈的人格力量,受到革命精神的熏陶和洗礼;学习细节描写等文学表现手法,描述自己成长中的故事。通过梳理本单元学习内容,我们发现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所指向的就是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新课标对于每个学习任务群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有明确的要求,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因此,确定单元学习内容所属学习任务群,旨在更好地定位学习的方向,确定教学目标,为教学导航。
(二)把握单元语文要素
1.语文要素:统领学习目标
统编语文教材将语文要素分成若干个知识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布在语文教材的各个单元导引、课后习题、语文园地以及写作设计等环节中。语文要素是教学的目标,正确理解语文要素的内涵,厘清语文要素与单元各部分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是进行语文教学、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前提。
六年级下册“理想与信念”主题单元指向阅读的要素是: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这个语文要素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通过课文中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的延展,是培养学生的人物描写意识的深化。围绕语文要素,本单元的选文,大多是通过人物的事迹来刻画人物美好品质的,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从李大钊女儿李星华的视角,为读者还原了一个革命先烈在危难时刻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从容赴死的感人形象,刻画了李大钊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冷静镇定、视死如归的美好品质。阅读材料中的《毛主席在花山》通过三件小事(请群众回来碾米、给群众沏茶、帮母女推碾子),把毛主席平易近人,体贴、关心群众的品质刻画了出来。这些革命时代的典型故事,在写作上也是表现人物形象的典范。
本单元所编排的内容年代较为久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补充时代背景知识和相关历史事件有助于学生了解革命时期的社会环境,深入理解课文,更加深刻领会人物品质。所以第二个学习要点就是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第三个是指向表达的要素——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表达。本单元习作是综合性学习的其中一项内容:写一写自己的心愿。在前面几年的学习中,学生已学过不少的表达方式,如记叙故事、日记、写信、诗歌等。这一单元的表达训练是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的总结和提高。
2.课后习题:指向单元要素
单元语文要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由课文、综合性学习和语文园地共同来落实。每一部分学习内容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编排上螺旋上升,紧密结合。单篇课文应如何落实语文要素?课后习题是重要的载体。正确把握课后习题,能有效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单元语文要素再进行分解,分散在单元里的课文和其他学习内容。本单元安排三篇课文的课后习题围绕单元语文要素,从不同方面来落实单元语文要素(见表1)。
通过解读课标,分析单元语文要素和课后习题,可以制定更科学准确的单元学习目标。具体有以下五方面:第一正确把握每篇课文的内容,了解人物主要事迹;第二关注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等细节描写,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受到革命文化的熏陶教育;第三能借助相关背景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第四能搜集、研读红色诗词,与同学合作制作一本诗集;第五能选择适合的材料和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愿,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
二、合理创设学习情境,制定适切的评价标准
(一)创设真实任务情境
教材内容的载体是知识,而任务情境是将知识转化为核心素养的桥梁。“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多样的生活场景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是新课标对教学的要求。创设真实的学习任务情境,在情境学习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通过解读课标和教材,确定了单元整体学习目标。基于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我们将单元核心概念确定为:伟大的革命精神激励我们不断前进。创设了单元学习大情境,精心设计核心大任务:“党史展览馆研学之旅”。细化成三个系列学习子任务,一是革命故事阅读分享会;二是红色诗词集制作;三是书写自己的心愿并分享。
(二)制定适切的评价标准
教学评价是促进学习、诊断学习、推动学习的载体和动力。在实施大单元教学时,必须将教学评价贯穿始终。把评价融入教学过程中,做到活动中有评价、评价中有活动,这样可以让学习活动的方向更加明确,使其相互呼应相互成全,达到教学评一致。评价不仅要关注结果性评价,更要关注过程性评价。确立学习评价标准就是将单元学习目标转化成可量化的操作性强的教学手段。通过制定指向学生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评价量表,明确评价要求,搭建学习的台阶,助力核心素养落地实施。
例如,本单元学习时,围绕单元主题,创设了“党史展览馆研学之旅”的情境,设计了革命故事分享会、红色诗集制作、书写心愿三个小任务。制定学习评价表,采用争星的方式,通过个人、组员、老师多主体多角度的评价,共同促进单元学习目标的达成。
三、统筹规划单元教学,促进语文能力进阶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一种基于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和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法,它以单元为学习单位,围绕一个主题或活动,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的教学过程。
(一)整体架构
新课标强调:“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为大单元整合设计指明了方向。本单元可以以“感悟伟大的革命精神,表白心中美好心愿”为主题,统筹安排单元内容,开展教学。教学设计时,以活动的形式统筹安排单元学习内容,通过综合性学习的方式推进教学,寓教学于活动中,学有所获;课内与课外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逐课落实
进行大单元教学能够将单元里零散的知识整体化,系统化。但是如何开展教学才能达成单元学习目标呢?依然要落实到每一课时的教学中。所以采用单元整体教学,不可忽视单篇课文的作用。单元里的每一部分,单篇课文、综合性学习,以及语文园地,所有学习内容是一个整体。每一篇课文都担负着落实相应学习目标的任务,具有不容小觑的价值。设计教学时应基于课标、教材和学情对单篇课文和相关内容进行设计,实施有效教学。
例如,本单元在进行子任务一的教学时,先进行学习任务发布会,明确了学习目的,接着就进行主体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教学。然后将本单元综合性学习中的“阅读材料”的阅读任务前置,主体课文和阅读材料学习完后,组织“革命故事阅读分享会”。每一课的教学设计都紧紧围绕任务目标,以活动的形式开展教学,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贯穿全课。课堂上,我们看到了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热情,在大单元教学中,学生习得的不仅仅是语文知识,还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了语文能力的进阶。
大单元教学与传统的单篇课文教学并不矛盾,大单元教学有助于形成整体性思维,帮助孩子从主题、概念出发,把学科碎片化知识系统化理解,从而形成学科的关键能力,落实了核心素养。
总之,素养本位的大单元教学是一种将零散知识点系统化的教学策略,它鼓励学生从整体上思考问题,培养专家式的思维模式。在核心素养导向下进行的革命文化大单元整体教学,通过目标的整合和学习任务的精心设计,不仅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升,同时也使他们在接受革命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深深受到革命精神的洗礼。这种方法有效地将语文知识与革命文化相结合,让学生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增强了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何秀萍.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探究[J].小学语文教师,2022(11):56-59.
[3]张满晴,李存生.核心素养下大单元教学的逻辑理路与实施策略[J].教育评论,2023(5):137-1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