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要点探讨论文

2024-04-23 09:24:58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教材设计体现了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路径。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对单元进行整体规划,形成小学语文中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这种设计需要从教材内容出发,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教材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式等多个方面分析在当前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要点。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教材设计体现了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路径。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对单元进行整体规划,形成小学语文中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这种设计需要从教材内容出发,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教材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式等多个方面分析在当前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要点。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整体教学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思想品德等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而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习作教学即通过符合核心素养培养的习作促进教学,辅助教学,让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得到核心素养能力的发展。因此,习作教学需要辅以教师精心设计的形式,让教学更加有目的性,同时也让教学呈现出更加丰富的效果,让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能力的培养,收获成长。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习作教学是一种以习作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它强调通过习作来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以达到教学目的。这种教学方式实际上是以结果为导向的,它注重学生在习作中的表现和成果,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习作教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首先,习作是一种教师了解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果的重要方式。通过观察学生的习作表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他们的思维能力、创造力、表达能力等。这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帮助。
其次,习作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往往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习作则是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的实践环节。通过习作,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习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此外,习作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多个方面的能力培养。而习作则是这些能力的综合体现,通过习作,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整体教学
小学语文中的习作单元整体教学,即按照小学语文教材中习作单元内容设置,进行综合性的、整体化的教学设计,在教学中有序展开,从而让学生的能力循序渐进地得到发展。小学语文教材中专门设计的习作单元,一方面突出强调了习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习作能力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能力的重要体现。因此教师针对习作单元的整体教学,需要结合教材设计,在意识上提升对习作教学的重视程度,同时运用单元整体教学的模式展开教学。
当前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的习作单元整体教学,需要针对核心素养能力培养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从教学内容上来说,需要融入更为多元的教学内容。例如在习作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强化基础知识教育以及提升知识实践能力发展,等等。从教学方式来说,也需要运用更加丰富的教学方式,如调查研究、参观访问、社会实践等较为直观的,能够增加具体生活经验,启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同时也需要重视习作技巧的教学与练习,将习作能力的发展与训练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结合起来。如在教学中融入演讲、辩论等形式,促进学生的语文核心思维的养成。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习作单元整体教学对教师而言确实是一个挑战,它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教学水平。教师不仅需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文学素养,以便更好地传授知识,还需要不断自我提升,提高教学技巧,运用多样化和灵活的教学模式。为了有效地进行教学,教师应该深入研究教材,从设计和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广泛引用资料,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多种适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教学、翻转课堂、启发式教学和游戏教学等。这些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相关能力。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要点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整体教学,在单元整体教学的基础上强调习作能力,是一种涵盖范围更加全面、教学流程更加完善的教学形式。在小学阶段的语文习作单元整体教学同样需要在教学设计中结合实际状况进行教学设计,同时注意习作设计与单元整体教学的关联性,提升教学的系统性以及完整性。因此,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入研究教材,结合教材进行习作单元整体教学
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习作环节的设定凸显了写作教学在语文核心素养中的重要性。然而,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仍是教学中的一个挑战。通过单元整体教学法,可以为习作教学构建清晰的结构,帮助学生沿着提供的线索,在单元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发现并掌握写作技巧,从而促进他们写作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统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的习作单元教学当中,主题任务是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进行写作。纵观这个单元中的课文学习《夏天里的成长》《盼》等,基本上都是运用不同事例围绕中心思想进行写作的范文。因此教师在设计单元整体教学的时候就应当以习作目标为导向,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如何围绕中心意思进行写作”进行相应的引导与启发。同时也在单元课文教学的时候让学生进行总结,课文中的中心意思是通过哪些描写进行表达的。如在教授完《夏天里的成长》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总结中心意思,并说明课文中的中心意思是通过哪些景物描写,人物描写进行表达的。这样在进行习作的时候,学生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有一定的资料进行铺垫,习作会更加顺畅,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也比较容易结合之前的学习积累,有更好的发挥。
(二)丰富习作类型,延伸拓展连结习作单元整体教学
当前教材中的习作任务提供了多种类型的写作练习,这对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宝贵的学习资源,因为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对不同主题、文体的理解。教师可以借助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在固定的习作主题框架内,鼓励学生尝试更多样化的写作形式。此外,教师可以围绕主题进行拓展,或者与学生之前学过的内容建立联系,从而丰富单元教学的内涵,激发学生在习作中展现出更多的创造力。
例如,在三年级下册的习作单元中,是以想象力作为主题进行习作。这个习作环节中对于习作的文体没有固定要求,并且运用了大量的拟人、比喻的写作手法。因此,教师在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的时候,可以结合这个单元中课文的文体类型引导学生发现表达的特点及妙处,让学生对于同一主题下,不同的文体类型特点以及描写方法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例如《宇宙的另一边》和《我变成了一棵树》描写的角度就有很大的不同,一篇是描写自己想象中的宇宙,一篇是对于自身变化的想象,两者从写作形式上来说有较大的区别,也有不同的写作特点,以习作为结果导向的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在组织单元课文讲解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到在习作任务中对学生进行不同文体、不同修辞手法习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就需要适当针对这些文体以及表达方式的运用进行说明,那样在习作教学中,学生能更好地发挥创造,体现出更好的结果。
(三)根据学生特点,设计合理教学方式实施习作单元整体教学
在习作单元整体教学中,重点放在以学生的写作成品为导向,通过对整个单元的统筹规划,针对习作任务所需的能力和技巧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更像是对一个单元的全面教学设计,通过预先设定的教学重点使得教学过程更加有目标性。在讲解每一篇课文时,教师仍需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例如,在五年级上册的习作单元中,所涉及的课文基本上都是说明文,主要是针对说明文这种文体以及说明文的写作方法进行介绍。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结合习作的主题以及目标,将课文教学的重点放在说明文的写作技巧上。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结合情境教学的形式,通过多媒体演示说明文中所说明的现象。《太阳》《松鼠》《鲸》这些都是具有科普性质的说明文,运用网络资源也较为容易找到相应的科普视频内容。结合这些多媒体的演示说明,学生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说明文中针对主题所采用的叙述角度,以及说明文写作的重点。同时,教师可以同步采用启发式教学的形式,或者运用小组讨论的形式,给出具体的主题,让学生提炼这个主题的要点,进行说明文的写作。在写作之后让其他的小组进行讨论,这样才能够判断说明文的写作主题是否明确,是否有要点遗漏。
经过这些综合性教学方法的实施,整个单元课文的教学会变得更加生动,细节呈现也更加丰富,这些丰富的内容会形成素材积累在学生的脑海中,成为习作的素材来源。教师在过程中所运用的教学方式同时也是一种启发的过程,通过问题或者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思考如何进行习作,从而逐渐提升习作能力。习作能力的提升也是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实践能力提升的象征,是核心素养养成的重要标志。
(四)适当组织实践,以切身体验带动习作单元整体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学生才能够有机会真正地脱离书本,将书本中学习的知识进行运用,指导生活实践,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难题。在当前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学校也更加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通过组织与协调,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展开实践。在此基础上,教师也让学生通过反复不断的实践,丰富自身的生活体验,丰富习作的素材,在习作的时候能够下笔如有神,同时也将知识真正转换成为自身的能力,形成核心素养。
例如,五年级下册的习作单元是关于人物描写,学习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并且能够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表现一个人的特点。这个单元中的几篇课文《摔跤》《两茎灯草》《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中有非常典型的人物描写,突出体现了人物的特点。而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在实际生活中的观察力不够,进行人物描写的时候就会停留在表面,不够突出人物特点。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相互观察,如生活中的人物,同学、教师以及父母,并形成观察记录,从观察记录中总结出人物的特点进行写作。
教师设计这样的实践过程也是旨在教导学生,艺术创作是源于生活,写作能力的提升也必须建立在阅历的基础之上。在日常生活中必须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双勤快的双手,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记录生活中的美,从而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而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写作也更加容易展开,并且能够从习作中收获乐趣,从而更加愿意投入习作学习中,提升自身的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当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基础以及习作的主题进行活动的设计,在没有实践条件的时候也要善于利用周遭的资源进行创新,灵活应用各种实践形式,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当前教育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需要重视学生语言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为此,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注重习作教学环节,利用习作单元整体教学法指导学生明确写作主题、理顺思路,并掌握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在设计习作单元整体教学时,教师需考虑实际教学环境、学生的基础和学习情况等因素,进行细致规划。同时,应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适当的实践活动来丰富学生的体验,并促进其习作能力的形成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邱俊.刍议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单元整体编排思路与教学策略——以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2(5):39-41.
[2]徐小萍.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习作修改能力的提升策略[J].亚太教育,2022(3):40-42.
[3]唐德喜.深度关联,推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结构化——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1,37(12):38-41.
[4]高修军.以图为脉构建统编教材单元整体教学[J].教学与管理,2021(29):30-33.
[5]李华芬,张春.三课:在单元整体教学中落实课程重构——以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21(20):23-26.
[6]景洪春.深度学习下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活动设计与思考——以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为例[J].语文建设,2021(2):14-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