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双减”政策下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优化路径论文

“双减”政策下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优化路径论文

1

2024-04-20 11:25:44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双减”政策在小学教育阶段的全面落实和实施,对小学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为此,小学学校需要准确理解“双减”的内在要求,积极探索提质增效的新举措、新模式,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优化课外作业内容,提高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育能力,进而在降低小学生课业学习负担的同时,确保学校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摘要]“双减”政策在小学教育阶段的全面落实和实施,对小学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为此,小学学校需要准确理解“双减”的内在要求,积极探索提质增效的新举措、新模式,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优化课外作业内容,提高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育能力,进而在降低小学生课业学习负担的同时,确保学校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双减”;小学学校;教学质量管理;课外作业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提出要使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有效减轻,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满意度。在当前的“双减”形势下,小学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需要积极采取新的举措,在科学控制作业数量和时长的同时,让学生在校内学习期间可以有效集中学习注意力,提升在校期间的学习效率,对存在的问题要加强相关各方之间的沟通与协作,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和管理手段,营造出良好的教学质量管理氛围,让学生在适宜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下实现学习成绩的提高。

  一、优化教学目标,明确实施方向

  教学目标的设置对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所以学校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之前,需要树立科学的教学目标,这样便于对课程内容中的重难点进行确定,确保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性、针对性。尤其是对于小学学校的课程教学而言,目前已经有了新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加上“双减”政策的要求,小学教师需要对课程教学目标进行整体上的优化,明确课程实施的新方向;具体到学校层面,则需要对课程教学的年级目标、学期目标及某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和落实,既要满足“精准减负”的要求,又要确保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具体到小学教师层面,则要结合自身教材内容的课标要求、学期目标,优化单元目标和每堂课的目标,确保课程的实施方向符合小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认知特点,有助于减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压力和抵触情绪。

  例如,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一篇课文的教学可能会涉及识字、阅读、习作等多元化的教学目标,由于课堂上的授课时间相对有限,所以语文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之前要提前了解课程内容的特点和育人要求,从中找出教学重点目标、难点目标、基础目标,并进行相应的整合和优化,在阅读教学中兼顾识字目标、习作目标,在习作教学中加强对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中所学知识的应用,最终实现更加高效的教学过程。例如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一段文字时,及时标注出遇到的生字生词,摘录其中优秀的语句并学习其中的语言表达技巧,结合文字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尝试对阅读内容仿写、扩写或写读书心得等,这样可以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实现更加高效的学习目标。

  二、优选教学内容,促进提质增效

  在“双减”政策的实施背景下,学生在校内的学习时间被进一步的压缩,这需要小学教师具备更加强大的教学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和优化,确保所授内容的优质性,减少无效教学和低效教学等行为,进而实现提质增效的目标。对此,语文教师一方面要增强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力度,优质的教学内容可以“增一增”,无效或低效的教学内容可以“减一减”。尤其对于教学辅导资料,切忌盲目求全,这会在无形中增加学生和家长的负担。同时,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其教学质量和效率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学校要重视对一线授课教师的教育培训和引导,多方位、多渠道培养教师的教研能力,让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既依托教材,又不过度依赖教材;既会自主搜索和利用互联网教学资源,又能保障线上教学资源选择的精准性,并能够对优质教学素材进行及时的共享和向学生适时的推荐,从而确保选择出最适合不同年级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的优质教学内容,奠定小学教学提质增效的管理基础。

  例如,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由于教材中的内容相对有限,大量的习题训练又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所以数学教师可以多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应用题教学情境,让学生及时将所学知识回归现实生活进行验证和拓展,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学以致用意识和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必要时,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应用题,让学生相互评价学习成果,提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数学教师重点做好教学组织和引导工作即可,从而显著提高学生学习过程的质量,增强教学整体效果。

360截图20230321164425995.jpg

  三、丰富教学形式,提升教学效率

  高质量的教学过程,不仅需要教师发挥好教学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还要充分保障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实现良性互动,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才能不被“边缘化”,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做到学有所长、学有所获。对此,小学学校教师要重视教学形式的创新,保障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充分参与,尤其是课堂实践,让学生实现“做中学”,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时更具主观能动性,减少被动学习、无效学习等行为,并增加与他人在探究性、实践性学习活动中的互动与交流,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对于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教学形式,教师在加强创新性应用的同时,切忌盲目地生搬硬套,要结合课程内容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如生活情境、游戏情境、微课情境等,都非常符合小学生好奇心强、爱探索等学习心理。此外,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下,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让学生学会自己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在遇到困难时学会向他人求助,多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遇到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进行验证,这有助于学生加强课上学习与课下实践之间的联系,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小学德育课程的教学中,德育教师在选择教学形式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龄特点和德育素质现状,多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来渗透德育知识,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德育素质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如“乐于助人”这一德育主题,教师可以创设一个角色扮演的表演情境或故事情境,让学生承担不同角色的表演任务,进行讲故事比赛,或者对其中的故事情境进行展示,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乐于助人的重要性。这样有助于学生在日后养成乐于助人的良好习惯,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精选作业内容,减轻作业负担

  在“双减”形势下,降低小学生的作业负担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对小学作业进行改革势在必行,各个小学教师必须转变过去布置大量课外作业的思维习惯,对作业内容进行精细选择和设计,避免学生在大量趋同性的作业内容中进行重复低效的学习,避免学生陷入题海式训练的误区。有的教师在设计作业内容时,让学生反复抄写生字、生词,不仅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抵触心理,而且学习效率也相对低下;有的作业内容,在出题方式、思维方式上缺乏层次性和多元性,这也导致学生机械性重复学习,难以发挥作业的真正价值。因此,基于“双减”政策的实施要求,小学教师必须从作业质量和数量上进行调整,做到双管齐下、精准减负。对于作业数量和内容的确定,教师一定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认知能力,注重与其他学科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的沟通协调,科学把握学生课外作业的总体数量,避免因为学科教师的各自为战而最终造成学生作业负担的超标,侵占学生的休闲时间,影响学生的后期学习。此外,不同年级要有不同的作业设计思路,如小学低年段尽量不设置课外书面作业;小学中年段的书面作业完成时间要控制在一小时内,尽可能保障趣味性和层次性;小学高年段的书面作业则要增强灵活性,赋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选择权和时空条件,避免课外作业内容的同质化,更好地对接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首先,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学校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和选择能力,学校要引导一线教师加强对作业内容设计与项目设置的教学研究,具体可以成立专门的学科教研组,定期对教师设计和安排的作业内容进行评估,确保教师布置的作业内容和数量科学适中,这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激活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避免同质化作业对学生精力的消耗。其次,在设计和布置作业内容时,教师要充分考虑班级内学生的差异性和层次性,落实分层教学理念,作业内容的选择要建立在充分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确保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通过有限的作业实现相应的进步和提高。最后,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小学教师在选择作业内容时,可以安排选做部分的内容,这样的作业形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学生对课外作业的抵触情绪。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完成意愿,自主判断和选择,有利于增强学生在完成课外作业时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少一些负担、多一些乐趣。

  五、课后多样服务,提高保障能力

  在“双减”政策实施的大背景下,一个重要的配套措施就是实施课后服务,这也是近年来教育领域改革和讨论的热点话题。小学学校和教师要基于“双减”政策的要求,积极提供多样化的课后延时服务和保障工作,实现教师课堂教学管理保障和课后延时服务保障的有效衔接,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孩子,帮助学生家长实现有效减负。

  首先,小学学校要丰富课程课后服务的内容和形式,除了要以班级为单位做好课业辅导等基础性工作外,一线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教学答疑活动,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后进行知识内容和学科素质能力上的查漏补缺,让学生的课后学习更有针对性。同时,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适当增加课后服务的项目类型和特色内容,如以项目课程为依托的多元式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古典文化、体育拓展等活动中开阔视野,发展多元智能,使其获得身心双方面的发展;特色课程和个性化课程的设置,则可以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个性化素质,实施个性化教育,将共性与个性共同发展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其次,小学学校在课后可以探索并实行“滚动式”课程服务,教师通过采取走班制、“送课到班”、课程轮换等形式,减少课后服务的固化现象,减少学生参与相关活动时的倦怠感,保持对课后服务项目的新鲜感和参与欲望。必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程服务内容进行点评,也可以引导学生和家长提出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进而不断推出新的课后服务项目,并在不同的班级当中轮流实施,及时总结其中的成功经验,不断改进和创新。

  最后,学校教师还应该注意对课后服务教学空间进行拓展。不要将课后服务项目的开展过多地集中在教室内进行,对于一些特殊性的服务内容,要及时来到户外,拓宽学生的活动空间,给予学生更多接触大自然的机会,让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和趣味运动,这样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尤其是在天气状况比较好的情况下,课后延时服务可以让学生户外多参加集体活动,一方面可以及时消解学生内心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多地感受学习与生活的乐趣,进而树立起科学的学习价值观,确保活动后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实施下,小学学校必须充分认识到政策实施的必要性,制定符合小学阶段教育教学规律的课程目标,持续优化教学内容和课堂授课形式,把降低学生学习负担和家庭经济负担真正落到实处,同时兼顾提质增效的教学要求,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最大化地激发学生在学习和思考中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各个学习环节更有获得感和成就感,减少学习过程中的负面情绪,实现轻松化、趣味化的学习,从而不断地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娟.作业革命小切口减负提质大杠杆——西安市灞第十小学“12345”作业管理与设计案例[J].陕西教育(综合版),2022(4):36.

  [2]伍强,曹瑞.“双减”政策下,在小学课后延时服务中开展兴趣课程建设初探[J].新课程,2022(17):120.

  [3]靳玉乐,张铭凯.“双减”政策的战略意义、实施挑战与进路选择[J].教育科学,2022(6):15-20.

  [4]罗建河,谌舒山.“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理据与路径[J].当代教育科学,2022(4):5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