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混合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论文

混合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论文

2

2024-04-20 11:17:17    来源:SCI论文网    作者:xuling

摘要:混合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入探究,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不仅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和自我反思,促进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摘要:混合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入探究,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不仅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和自我反思,促进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文章以混合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为主题展开研究,简要分析了混合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在此基础上结合案例提出了具体的应用策略,分别从“分析教材和学情,利用线上平台发布学习资源”“设计先导性任务,结合微课开展课前线上预习”“组织探究性活动,借助多媒体突破知识重难点”“拓展层次性内容,指导学生开展线上自主学习”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促进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物理,混合式教学,教学应用

  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推动教育方法的变革与创新。传统的单一讲授式教学模式已经逐步演变成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且越来越受到教育者和学生的欢迎。混合式教学作为这一变革的产物之一,成功地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为初中物理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究兴趣,还能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促进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一、混合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混合式教学是一种将“在线教育”与“传统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多元化、互动性强的学习环境。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采用“线上+线下”的策略,借助现代化教学工具和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如教学设计、互动任务和评估测试,从而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参与物理学习[1]。同时,该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使他们的学习过程更为高效。另外,该方法注重将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实践相结合,如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自主实验等方式促使学生实际操作,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还能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真正实现“从生活到物理,再从物理到生活”的循环互动[2]。

84867ea10f9ed92cce3172d922b6a64.png

  二、混合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分析教材和学情,利用线上平台发布学习资源

  混合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核心在于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现代的在线教学方式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首先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确切地把握物理知识的逻辑结构、重点与难点,从而为后续教学提供明确的方向[3]。与此同时,全面了解学生的学情是必不可少的,包括他们的基础知识、兴趣点、学习风格及需求等,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4]。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深入了解,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线上平台,发布与教材内容相对应的各类学习资源,如视频、动画、模拟实验、互动题目等。此外,教师还需要对线上资源进行定期的更新和优化,确保其内容的新颖性和实用性。

  以沪科版初中物理“噪声的危害与控制”一课为例,教师首先需要深度分析教材内容,通读整个单元,全面了解内容涵盖的基础概念、主要理论、相关应用等,在此基础上,提炼出该单元的核心内容、知识重难点及其与生活、工业、环境等方面的关联性,如噪声的定义、产生原因、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常见的噪声控制方法等。接下来,教师需要做好学情分析,如通过测试、问卷、访谈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对噪声及其控制方法的初步认识、对这一主题的兴趣和态度以及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体验等。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够感受到噪声,但对其产生原因、危害及控制方法等知识却知之甚少。有了对教材和学情的清晰认识后,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利用线上平台发布学习资源。教师可以制作一系列关于“噪声的危害与控制”的微课或短视频上传至线上学习平台,方便学生随时查阅,内容可以包括噪声的定义、来源、危害及控制方法等,并结合实际案例(如城市建筑工地噪声、交通噪声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噪声的产生环境和控制手段。同时,教师还可以整理一份关于噪声的电子教案,内容涵盖噪声的产生原理、危害分析、控制方法等,配上丰富的插图、图表、动画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线上模拟实验,如噪声的产生、传播、衰减等,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高效、深入地学习“噪声的危害与控制”这一主题内容。

  (二)设计先导性任务,结合微课开展课前线上预习

  在初中物理的混合式教学中,设计先导性预习任务是关键的一环,旨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使学生提前完成基础知识的预习任务,为后续的课堂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先导性任务应围绕课程内容提炼出主题或核心问题,确保学生在课前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这些任务可以是开放性的问题、简单的实验设计或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物理现象探究[5]。具体实施中,教师可以结合微课的形式,将任务制作成视频或动画发布在学习平台,直观展示物理概念或现象,使学生可以在课前进行线上预习,从而建立初步的知识框架。需要注意的是,微课的内容应精练,突出重点,且需配有清晰的图示和生动的实例,以便学生能快速抓住主要内容。此外,为确保学生有效完成预习任务,教师可以在微课结束时加入简短的测验或互动环节,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后续课堂教学提供反馈。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微课发布平台上设置讨论区或问答板块,鼓励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提出疑问或分享自己的观点,从而形成线上的学习社群,增强学生的学习参与感。

  在沪科版初中物理“升华与凝华”的章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先导性任务,并结合微课组织学生展开课前线上预习。首先,根据“升华与凝华”的核心知识点设计一个先导性问题,如“什么情况下固体可以直接转化为气体而跳过液态?”,激发学生对升华与凝华过程的好奇心。为了让学生对该知识形成初步认知,教师可以利用短视频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升华与凝华现象,如干冰的升华或霜的形成。接下来,教师可结合微课的形式制作一个详细介绍升华与凝华的视频,使用动画和图解方式详细解释固态物质如何在一定条件下直接转化为气态,强调这两种物理过程与温度、压力等外部条件的关系,使学生理解这些现象的发生机制。为了确保学生能够掌握视频中的关键知识点,微课的结尾可以设置一系列的互动问题,如“什么是升华?请给出一个实际的例子。”或“凝华与冷凝有什么不同?”等,引导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同时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可以设置互动讨论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或分享关于升华与凝华的有趣观察和经验。通过设计与章节内容紧密相关的先导性任务,并结合微课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线上预习资源,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引导学生在正式课堂教学前建立初步的知识框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课堂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组织探究性活动,借助多媒体突破知识重难点

  在混合式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工具指导学生展开实践,有效突破知识重难点。首先,教师需要明确哪些知识点学生普遍难以理解,然后针对这些知识点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探究任务,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实验和讨论,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和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与此同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工具为学生提供更为直观和生动的学习体验。例如,对于某些复杂的物理现象,教师可使用动画、模拟软件来展示,使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和分析,突破重点难点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提供互动性强的学习材料,如互动式模拟实验或游戏化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尝试、出错、反思和修正,加深对难点知识的理解。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应作为指导者和辅助者,随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会偏离正确的方向。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不断调整探究任务的难度和内容,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

7be212745685799f0a625468581dade.png

  以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中“怎样测量地球与月亮的距离”这一题目为例,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探究性活动的方式展开教学。第一,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探究性任务,要求学生自行研究历史上人们如何测量地球与月亮之间的距离。学生可以分组进行研究,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了解古代到现代不同的测量方法和技术。第二,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段关于现代测量地球与月亮之间距离的视频,展示如激光反射、雷达探测等高科技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流程,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测量原理。针对这一主题的重难点,如雷达探测的原理、激光反射的技术细节等,教师可以使用模拟软件进行互动式演示。例如,一个模拟激光从地球发射到月球并反射回来的过程的软件,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一测量方法的工作原理。第三,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一个小型的探究活动,要求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来估算地球与月亮之间的距离,检验学生对前面学到的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拓展层次性内容,指导学生展开线上自主学习

  在混合式教学的应用过程中,课后自主学习是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优势的主要环节。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补充具有层次性特点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展开线上自主学习,拓宽学习视野。首先,教师需要针对教材内容选择层次分明的学习材料(如基础层次、进阶层次、高阶层次等),为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进度和能力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避免被统一的、固定的教学模式所限制。其次,教师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平台,如学习管理系统、在线课程平台等,发布这些学习材料,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访问。教师可以通过在线论坛、实时问答系统等,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及时的指导和帮助。最后,为了确保学生在线上的自主学习过程中能够得到有效的反馈,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在线的测试和评估工具,让学生能够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知识掌握情况。这种基于分层内容和线上自主学习的混合式教学策略,不仅充分利用了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还更加符合现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需求。

  以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三章“声的世界”中的问题“游泳时,即使是潜到水底也能听到岸上的声音,为什么?”为例,教师可以结合混合式教学策略设计具有层次性的拓展内容,并指导学生进行线上自主学习。(1)基础层次: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基础性的资料和视频,介绍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以及声音在不同介质(如空气、水)中传播的特点,清晰解释声波的基本性质,如频率、振幅、速度,以及这些性质如何影响声音在水中的传播。(2)进阶层次:在基础层次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提供更深入的资料,探讨声音在水中传播的具体原理,如水中的压力、密度和温度对声音传播的影响等。此外,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实验视频,展示声音在水中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的差异以及为什么水中的声音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快等。(3)高阶层次:对于对此话题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提供一些相应的研究资料,如学术论文、专题报告等,探讨声音在水中传播的物理原理以及与其他介质的对比等。为了指导学生进行线上自主学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互动式的任务和测验,帮助学生检查和巩固自己的学习成果。例如,设计一个在线测验,测试学生对声音在水中传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或者设计一个在线论坛,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AI助手、智能推荐系统等,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资源,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求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混合式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丰富、生动的学习环境,从而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线上与线下的有机结合,有效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推动物理课程教学改革取得更大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周爱玲.基于混合式教学法构建民族地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2):199.

  [2]赵黎.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9):103.

  [3]俞华.智慧教学工具在初中物理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初探:以“雨课堂”软件为例[J].文理导航,2020(10):37.

  [4]吴茜.混合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苏科版“欧姆定律”教学为例[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2,51(9):43-45.

  [5]李喜明.初中物理教学中“混合式教学”的探究式教学法[J].家长,2022(12):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