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双减”背景下小学低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的方法论文

“双减”背景下小学低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的方法论文

5

2024-04-20 10:37:30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双减”政策强调要克服机械性、重复性的作业形式,优化作业设计的方法,丰富作业设计的类型,尽量将一些趣味性、生活性、实践性等作业形式融入其中,提升作业设计的品质性与多元性,充分发挥作业的育人价值。基于此,本文结合相关作业设计成功案例,对小学低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的方法进行探讨,以期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

  [摘要]“双减”政策强调要克服机械性、重复性的作业形式,优化作业设计的方法,丰富作业设计的类型,尽量将一些趣味性、生活性、实践性等作业形式融入其中,提升作业设计的品质性与多元性,充分发挥作业的育人价值。基于此,本文结合相关作业设计成功案例,对小学低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的方法进行探讨,以期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

  [关键词]“双减”;小学低年级;数学作业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是整个学习链条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传统的、单一的小学低年级数学作业设计方法暴露出许多弊端,已不能满足当前教育改革的要求。教师需要在遵循小学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权衡作业设计的具体要求,创新作业设计方法,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真正达到减量不减质,双减变双赢的改革效果。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低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的要求

  (一)综合作业设计的目标

  小学低年级数学作业设计要兼顾知识、能力与情感各个方面的培养目标,综合考量后再进行设计。在知识方面,应满足教学的基本要求,精选作业内容,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巩固训练;在能力方面,应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情感方面,要尽可能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内心有一个良好的、愉悦的体验。

  (二)控制作业设计的数量

  小学低年级是学习的启蒙阶段,学生大脑发育还处在“不稳定”的发展阶段,经常表现为健谈和思想活跃,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通常只有20~30分钟。因此,在进行数学作业设计时,要控制作业设计的数量,确保作业设计的质量,尽量让小学生能在最佳注意力时间段内完成作业。

  (三)优化作业设计的内容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无意识时间占主要地位,较难长时间集中精力关注同一件事情,特别是学生不感兴趣的事情。因此,在进行小学低年级数学作业设计时,要优化作业的内容,平衡基础性作业与提升性作业,尽可能穿插一些图片、视频、故事、游戏等元素,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60截图20230321164056885.jpg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低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的原则

  (一)兴趣性原则

  小学生低年级学生处于学习的起步阶段,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逐渐形成一种稳定的学习力,为其后面更好地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在作业设计中,应尽量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学习需要,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及多样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使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二)主体性原则

  “双减”政策下,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扮演好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因此,在小学低年级数学作业设计时,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设计一些能够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积极探索的作业题型,使学生自主探究、自由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合作性原则

  “双减”政策强调,学习不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学生之间开展合作学习,群策群力、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低年级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合作完成的作业任务,引导学生以此开展合作学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低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的方法

  (一)设计趣味性作业,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教师应从小学生的角度出发,尽量满足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小学生乐学、乐思的趣味性作业,把学生带到积极的状态中去,让他们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体验到数学的趣味与魅力。如可以设计故事性、游戏性、猜谜等趣味性作业。

  【作业案例】在小学二年级下册学习“认识时、分、秒”这节课后,教师可以设计下面的趣味性作业:

360截图20230321163045713.jpg

  要求学生阅读“河马医生的一天”的绘本故事,并注意观察书中的时间线索图,完成下面的填空。

  1.河马医生是一位了不起的医生,他医术高超,已经治好了许多病人。通常,上午()时,河马医生从家出发去医院上班。一路上,河马医生坚持跑步锻炼,()河马医生到医院,它满头大汗,路上它用了()时间。

  2.上午()时,生病的小兔去找河马医生看病。“不能吃坏了的蔬菜和水果,每次你都不听,这次一定要记下了。给你开了点药,饭后30()一定记得吃药哦。”河马医生严肃地说。

  3.小兔不好意思地说:“我以后再也不吃坏的食物了。要是我7时吃完饭的话,()时()分就能吃药了。”“对,正是这样!”河马医生笑眯眯地说。

  4.下午()时,“叮铃铃,叮铃铃”电话铃声响了,河马医生接听电话,原来是村子里的松鼠先生,“我现在有些忙,你过一分钟后再打来吧!”拍手一下是一秒钟,那么,聪明的小朋友,拍手()下就是一分钟呢?

  5.下午()时,熊猫爷爷气喘吁吁地来找河马医生。河马医生拿出听诊器,“请您深呼吸。”“呼,呼,呼,这样对吗?”“不对,不要这样,请您每隔3()呼吸一次。”

  6.晚上()时,忙了一天的河马医生送走最后一位病人,开始换衣服回家了,这时,星星已经在天空中眨眼了。

  【设计意图】以读故事的形式设置趣味性作业,遵循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满足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兴趣爱好,能有效地调动起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小学生在阅读故事情节的过程中理解时间的变化,并加深对“时、分、秒”相关知识的掌握与应用。

  (二)设计层次性作业,满足小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传统“一刀切”的作业形式不再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双减”背景下,小学低年级数学作业设计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要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兴趣爱好设计不同梯度、不同层次的作业,让小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与喜爱程度选择相应的作业类型,满足小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作业案例】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末尾有0的乘法”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下面的层次性作业:

  第一:基础性作业

  1.用竖式计算

  390×5=420×9=2400×5=890×7=

  2.脱式计算

  1600×5-(590+560)=250-(44×3-50)=

  第二:提升性作业

  1.不计算,比较大小,765×5()765×4

  2.a×5=b×3,则a与b的关系是()

  A.=,B.<,C>

  3.460×4×2的结果与算式()的结果相等。

  A.460×4,B.460×6 C.460×8

  第三:解决问题类作业

  1.一斤黄瓜3元,小明买了6斤,一共需要付多少元?

  2.果园里有苹果树120棵,梨树的棵树是苹果树的2倍,梨树比苹果树多多少棵?

  【设计意图】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现状及发展需要,设置不同功能与作用的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小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及爱好程度选择相应的作业类型,使每位小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体验,提高小学生的成就感与获得感,促使小学生产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信心。

  (三)设计生活性作业,引导小学生学以致用

  “双减”背景下,小学低年级数学作业设计要以“生活中学习”新理念为指导,作业设计应该面向生活,以现实生活为导向,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善于挖掘并利用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处地方蕴藏的数学知识,把它作为作业设计的有效资源,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促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比如:在每一天的生活当中,小学生接触到的时间和日期;在超市购物时,小学生接触到的物品单价、数量、计费等;在生活中,小学生认识到的各种物体的形状特点等,这些都渗透着小学数学方面的知识应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作业设计应该关注并体现这一特征,并且还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与挑战性。

  【作业案例】在小学一年级下册学习“数的认识”这节课时,可以设计下面的生活性作业:

  任务一:说一说

  1.我有多少种数出50的方法?

  2.说说家里人的年龄是多少?

  3.爷爷、奶奶的年龄比我(),爸爸的年龄比妈妈(),我比妹妹的年龄()。

  任务二:猜一猜

  1.有一堆豆子和一堆花生米,我先抓了一把豆子,我猜有()粒,我数了数,结果有()粒。

  2.我又抓了一把花生米,我猜比豆子的数量(),我数了数,结果有()粒。

  任务三:数一数

  1.从一楼到二楼有()级台阶,我家住在()楼,从一楼到我家总共有()级台阶,我的同桌住在()楼,从一楼到他家总共有()级台阶。

  2.我们小区总共有()栋楼房,其中高层有()栋,低层有()栋。我们小区总共有()个花园,()池塘,()棵大树。

  【设计意图】小学低年级数学知识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正视这一点并善加利用。上面以生活中常见的情境进行作业设计,让小学生在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巩固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的同时,也使小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关联,增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四)设计实践性作业,提升小学生的综合能力

  要想真正实现对知识的掌握,最好的办法是把课堂上学过的知识与技能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在实践运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因此,在“双减”背景下,要优化作业设计方法,适当减少书面作业的数量,增加一些实践性、探究性的作业设计。以实践为平台,让学生参与实践,经历动手操作、实验等活动,促使学生调用多种感官融入作业中去,从而理解数学知识、感悟数学本质。

  【作业案例1】在小学二年级下册学习“混合运算”这节课时,可以设计下面的实践性作业:

  1.制作家中一天的购物清单,包括:购买物品、单价、数量等项目,最终计算一天的消费金额。

  2.制作一份“混合运算”的数学小报。

  3.在家中和爸爸妈妈一起进行“身边的混合运算”的话题挑战。

  【作业案例2】在小学二年级下册学习“长度的单位”这节课时,可以设计下面的实践性作业:

  1.量一量自己的身高以及家里其他人的身高是多少?

  2.量一量自己家中各种物品的长度是多少?并用这一高度进行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单位换算。

  3.测一测自己正常行走时的一步是多少?算一算从自己家中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

  【作业案例3】在小学二年级下册学习“克、千克”这节课时,可以设计下面的实践性作业:

  1.称一称自己的体重以及家里其他人的体重是多少?

  2.称一称自己的书本、铅笔盒、书包的重量是多少?

  3.猜一猜自己身边物体的重量是多少,并通过称量验证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实践类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参与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等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创新能力,促进了小学生思维的发展,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真正实现了深度学习,提升了小学生的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及改革的需要,重新定义作业的功能与价值,正确认识作业的教育意蕴,优化作业设计方法,创新作业设计形式,以丰富多元性的作业促使小学生低年级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强烈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推动小学数学教育向现代化创新方面迈步。


参考文献:

  [1]陈幼玲.强化整体认知提升思维水平——“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22(11):88-91.

  [2]杨志明,吴仪.“双减”背景下从边际效益递减规律看习题训练[J].教育测量与评价,2021(9):3-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