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材例习题创造性运用策略研究论文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材例习题创造性运用策略研究论文

2

2024-04-20 10:37:15    来源:SCI论文网    作者:xuling

摘要:小学数学作为小学阶段主要的学科之一,承载着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学生一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的重要作用。教材中的例习题可以作为教学过程中落实与贯穿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具有积极的影响。

  [摘要]小学数学作为小学阶段主要的学科之一,承载着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学生一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的重要作用。教材中的例习题可以作为教学过程中落实与贯穿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具有积极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对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例习题创造性运用策略进行研究,以期充分发挥例习题的教学价值,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例习题运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小学数学课程目标不仅体现在丰富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开拓学生的知识眼界上,还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建个人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框架、提升适应社会发展的各项能力,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与情感态度,最终要将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内化为学生的基本素养。新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设置了大量的例习题,是课堂所学内容的直接体现,是对学生进行知识巩固、方法训练、能力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学习及课堂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通过例习题中的问题情境和学习任务的推动,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也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对培养与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小学数学学习的三种基本形态

  依据核心素养评价框架,可以将小学数学学习的三种基本形式(知识理解、知识应用与知识创新),生成三种不同水平的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这三种核心素养是小学数学学习目标的直接体现,是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素养培养的三种基本形态。

  第一形态是知识理解。它具有双重层次,显性层次和隐形层次。显性层次是对知识的含义、概念、性质、特点等表层知识从字面上进行理解。它对应的是核心素养中的“知道”“了解”等学习层级。而隐形层次是对知识概念的深度挖掘与延伸,也就是在学习过程中,要对知识知

  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也需要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共同协作去完成。在对知识深层次的理解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对以前所学知识进行联想与回顾,也要对新知识进行加工与处理,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进行很好的组合、串联,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使原有知识从“量”上得到拓展,从“质”上得到提升。它对应的是核心素养中的“理解”“掌握”等学习层级。

  第二形态是知识应用。它是指学生在知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因此,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既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与技能,也要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形成探索性、发散性、迁移性等思维品质,为更好地进行知识应用奠定一定的基础。同时也要选取具有针对性的例习题,对学生进行知识应用方面的训练,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它对应的是核心素养中的“应用”“迁移”等学习层级。

  第三形态是知识创新。它是小学数学学习中较高层次的要求,具体是指学生在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的基础上,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开拓与创新。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思维层次与能力层次,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知识,对知识有深刻的理解与掌握、感悟与体会,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与培养。它对应的是核心素养中的“创新”等学习层级。

  二、小学数学教材例习题的特点及作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及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提出,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例习题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具体呈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题型设计多样化。目前,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例习题在题型设计上更加多样化,解题思路也更加开放。以往的例习题大多比较封闭,学生只需根据已知条件运用老师教授的固定方案即可求解。而在新教材中,题型更加灵活多变,呈现方式也多样化,使例习题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对于解题过程和解决思路的限制也更少了,同一道题目可以采用多种解决方法,从而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a056bd2aaaca556d805c57940e065b6.png

  第二,内容设计生活化。为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例习题在内容设计上也更加贴近生活实际,其中涉及的事物和话题大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比如计算操场的面积、圆柱体的应用等。这样便于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例习题中的问题,从而降低解决问题的难度。

  第三,目标设计素养化。例习题作为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发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不同的例习题侧重培养不同的核心素养目标。一般而言,教材中例习题是对所学知识内容与方法技能的基本巩固与训练,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与知识应用水平,提升学生的知识层级与能力层级,对培养学生最基本的数学核心素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材例习题创造性运用策略

  (一)发掘例习题中核心素养内涵

  小学数学例习题包含了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其进行充分发掘与开发,针对不同例习题中体现的不同核心素养,运用到不同教学过程中,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这就需要教师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有较为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在此基础上才能很好发掘到例习题中的核心素养。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既要认识到例习题中显性的核心素养,也要挖掘到更深层次的隐性核心素养,并将显性核心素养与隐性核心素养进行科学编排与改造,对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方向性的训练与提升,从而达到对教材中例习题的充分运用。

  (二)优化例习题结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教材中的例习题引

  领并推动教学。教材中的例习题在编排上科学合理,一般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进行,遵循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与思维方式。在内容处理上也合乎规范,所选内容以最基本的知识与方法为主,能够对学生进行最基本的知识巩固与方法训练。对涉及推理和创新的例习题编入较少,这类题目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与迁移创新能力,是对学生更高的学习要求与挑战,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及推理能力的培养。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对教材例习题进行相应的优化与整编、大胆的创新和重组,以解决原有例习题可能存在的不足。如可以在习题末尾设置一些涉及推理或创新意识且与所学内容相符合的“拓展题”或“思考题”,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教师也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一些涉及知识面更全面、更系统的“综合题”以此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三)改进例习题教学方式

  为了充分发挥小学数学教材例习题的作用,教师教学方式的改进与创新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1.运用活动类教学方式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例习题在内容选取上更加贴近日常生活,其中涉及的事物和话题大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因此,在例习题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日常生活运用活动类教学方式,通过组织教学活动,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例如,以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折扣”中的例习题“算出下面各物品打折后出售的价钱”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爱玩、爱模仿的发展特点,引导学生开展“小商店”游戏活动。由几名学生充当售货员,其他的同学充当购买者,并给物品贴上相应的价格标签,然后给出一定的折扣,引导学生之间开展购买活动,学生会在购买的过程中计算各物品打折后的价钱。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变换数据的形式对例习题进行创新运用,对物品和折扣标签的种类及数据进行适当调整,创新教材例习题的原有内容,帮助学生从不同方面进行分析及思考,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种活动类的例习题教学方式也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实际生活体验中,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能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理解知识并充分应用知识。

  2.增创情境类教学方式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过程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学生在具体情境下进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有效的。因此,在小学数学例习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类的教学方式将枯燥乏味的例习题教学生动化、有趣化、形象化,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提高小学数学例习题教学的实效性。

  例如,以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例习题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增创情境的教学方式对其做一些创新运用,借助信息技术手段,采用Flash动画将各种常见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长方体、正方体等放大和缩小的过程动态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这不仅可以使抽象的例习题形象化、具体化,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帮助他们在真实情境中巩固新知,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添加问题类教学方式

  问题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源动力。在小学数学例习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问题类教学方法,深挖习题中的关键性问题,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及探究动力,促使学生围绕问题开展自主学习或合作探究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及探究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及应用能力,帮助学生形成一题多解、多题归一等数学方法,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知识及能力范围。

  例如,以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教学为例。在例习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对教材中的习题进行创新与改造,如“我们班有36名同学,长大后想成为教师的同学占总人数的791414fd374f10a521d6afd19fe0eb9.png,想成为科学家的人数是想当教师人数的b648e8632e86c206c42b50797e67d08.png,请问:想成为科学家的人数是多少?”在此基础上可以添加一些问题:(1)我们学校共有480名同学,其中,喜欢教师职业的有180,喜欢科学家职业的人数比喜欢教师的少791414fd374f10a521d6afd19fe0eb9.png,问共有多少人喜欢科学家职业?(2)喜欢教师职业的男同学共有30人,而喜欢教师职业的女同学比男同学多,请问喜欢教师职业的女同学有多少人?(3)其他同学喜欢医生职业,这其中有女生人数有40人,请问男生人数有多少?通过以上增添问题类的例习题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学会一题多问、一题多解等方法,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及灵活变通能力,有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提升教研水平

  为了更好地把握并创造性运用教材中例习题,将教材例习题中的数学核心素养转化为学生的个人素养,这离不开教师精深的教研水平。因此,教师要具有宽广的知识水平与精深的业务能力,能够从更全面、更宏观的角度分析问题与看待问题,能够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与处理、编排与创新,从而更好地利用例习题培养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1.丰富的专业知识

  对小学数学学科来说,其中包含的专业性方面的知识比较复杂。既有对数学概念、数学原理、基本定律等浅层知识的理解,又有对数学学科价值、核心素养等深层次知识的把握。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对这些专业知识进行深刻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在此基础上形成结构化、网络化的知识体系,从更宏观的角度理解学科本质与把握学科特征。

  2.精湛的专业技能

  教师除了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合理选择并运用不同的教学技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与引导,以此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如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管理及教学反思等方面的专业技能,而且这几个方面相互关联、彼此作用。

  3.具备专业精神

  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基本的专业精神与专业态度。它反映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情与奉献。具备专业精神,教师的工作就有了动力与支撑,就有了甘为人梯、默默奉献的精神品质与追求,教师也会在辛勤的工作中体会到自身的价值与幸福。这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会促使教师战胜一切困难与阻力,在工作中不断追求进步与创新。

  综上所述,创造性地运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例习题进行教学,对培养与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发掘例习题中核心素养内涵、优化例习题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及提升教研水平等方式,将核心素养这一顶层培养目标落实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去,从而不断改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方苏云.两级联动,闭环推进——“双减”背景下区域内小学数学习题设计的改进路径[J].小学数学教育,2022(23):15-17.

  [2]郑香燕.“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习题设计与思考研究[J].亚太教育,2022(21):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