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指向思维:让寓言教学“言意共生”论文

指向思维:让寓言教学“言意共生”论文

1

2024-04-19 13:59:35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寓言作为小学语文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对小学生有一定难度。寓言通常言简意赅,同时具有趣味性和 比喻性。教师要巧借寓言的比喻手法,创设学生参与

  摘 要: 寓言作为小学语文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对小学生有一定难度。寓言通常言简意赅,同时具有趣味性和 比喻性。教师要巧借寓言的比喻手法,创设学生参与、体验、感悟、生成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 和理解文本意义的“言意共生”基础上,发展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的指向思维能力。文章 运用实践分析法, 研究了指向思维培养目标下“言意共生”的寓言教学策略, 以期为小学语文寓言教学提供启发。

  关键词: 小学语文;寓言教学;言意共生;指向思维

  小学语文课文中的寓言故事,通常用结构简单、 语言精练的方式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深受小学生的 喜爱。《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 简称《课程标准》) 要求学生感受语言文字丰富内涵。 因此,寓言成为师生共读的首选文本, 能让学生在理解、 翻译、感悟中举一反三,掌握相关道理。

  一、小学语文寓言故事“言意共生”的特征

  在小学语文寓言故事中,“言”是形式,“意”是 内容, 在促进融合、和谐共生、生成发展中同构共生 [1]。

  (一)知意和谐

  在小学语文寓言故事中,从语言文字知识到寓意 道理的理解,文本所采用的比喻手法,并不是学习要 突破的障碍,而是从知识到技能和做人做事道理的桥 梁,促成了“知意和谐”。以《狐假虎威》为例,文中 有两个对比:从“虎”的角度, 虎把狐狸当作“食物”, 同时虎以为大家都害怕狐狸;从“狐”的角度,“你敢 吃我”与“野兽吓得撒腿就跑”,两者之间因为有了威 势“假借”的桥梁,使得“把百兽吓跑”变得合理。 如果把虎换为狼、狗等动物,狐狸自然依仗不到这么 大的“权势”,也不能发挥出这么大的震慑作用。寓言 告诉我们,靠说大话只能赢得一时的“成功”,最终还 是要靠自己的实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情理圆融

  相较而言,“情”是感性的,“理”是理性的。深 入寓言文本, 作为文字语句的“言”则是充满“情”的,所要表达的“意”则是“理性”的结论。寓言的“情 理圆融”则是“情”中有“理”、“理”中蕴“情”。以 《纪昌学射》为例,从纪昌先“练眼力”开始,到两 年后的“就是锋利的锥尖要刺到眼角,眼睛也不眨一 下”,再到后来的“拴在牛毛上的虱子像车轮一样大”, 其中可见纪昌的刻苦、恒心、毅力。最后实现“百发 百中”,告诉我们做任何事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 取得理想的成绩。

  (三)言意互摄

  在寓言中,“寓 ”是“言 ”的技术和艺术载 体,“意”是“言”的目标和结果,“言”“意”通过“寓” 达成了互摄。以《扁鹊治病》为例,从扁鹊要求治疗 蔡桓侯“皮肤上的小毛病”到十天后的“皮肉之间”、

  再十天后的“肠胃里”、又十天后的“骨髓”,与日常 生活中“一错再错”的道理形成了准确的互摄。从蔡 桓侯患病初期的拒绝治疗,到其病入膏肓请扁鹊医治 而扁鹊逃亡秦国,告诉我们要多听别人的意见,不能 盲目自信的道理。

DE1F2C1B-3206-4405-AEE6-118BFCD55CAF.png

  二、小学语文寓言故事“言意共生”的指向思维表现 形式

  (一)借此喻彼

  借此喻彼是寓言中常用的指向思维形式之一,是 用简单的故事讲述深刻的道理。以《学弈》为例,弈 秋在教两人下棋,一人“惟弈秋为之听”,一人满心想 着去射下飞来的大雁, 展现了两人背道而驰的做法, 最终结果是“弗若之矣”。专心致志的人会不断获得成 果,而三心二意的人则往往一事无成。

  在借此喻彼的寓言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善于把“寓 言”作为一面“镜子”,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中发现和 归纳此类现象及其道理,或汲取别人的教训以警醒自 己,或巧妙提醒他人以减少挫折等 [2]。

  (二)借远喻近

  借远喻近是借用未来的危机或隐患,来预警当前 所作的违背规律或规矩的事情,警告人们要立足现实 防患于未然。以《揠苗助长》的教学为例,“宋人”不 耕耘土地养护庄稼,反而拔高禾苗,终造成禾苗枯死 的后果。其中,“宋人”不去拔草违背了农业耕作的规 律,“宋人”拔苗助长违背植物生长规律,最终导致事 与愿违的后果。

  借远喻近的指向思维是以事物发展的规律为基本 准则,通过违背规律、规则或法律法规等将要出现的 后果,来判定当前要做或已做事情的消极结果,引导 或警示当事人中止正在做的事情,以把损失降到最低 限度或最大可能地挽回损失等。

  (三)借古喻今

  借古喻今是以古代的人物和事件来讲述一个贯通 古今的道理, 或指点迷津, 或活学活用 [3]。以《自相矛 盾》为例,“楚人”赞誉自己的物品是“吾盾之坚”“吾 矛之利”,因言过其实、自吹自擂,最后自相矛盾, 让自己成为笑话。该寓言告诉人们,做人要诚实、真 实,做事要三思而后行,避免出现难以自圆其说的尴 尬境地。

  借古喻今重在从古人的失败经历中吸取教训,从 古人的成功过程中总结经验,为“当局者”提供方 法建议,指导当事者“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古人 的“堑”长今人的“智”,以更科学的方法论追求更高 的工作价值。

  (四)借小喻大

  借小喻大是见微知著的指向思维模式,即从一件 小事得到一个大道理的方法。以《亡羊补牢》的教学 为例,损失几只羊是“小”,“补牢”防止损失扩大化 是“大”。

  借小喻大即抓住生活中的某个环节、事物的某个 属性或人物的某个特点等,从点到线、从线到面地推 论,研判从细节到全局的演变,其中有积极的变化和 消极的恶化,启发人们用当前损失较小的代价,去发 现生活、工作或学习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并及时进行 全面排查、整改、完善,以追求更积极进步的人生。

7D5C5DE6-57BD-4227-B187-70A7B2279345.png

  三、指向思维下小学语文寓言故事“言意共生”的教 学策略

  (一)角色扮演

  对于活泼好动且表现欲强的小学生而言,角色扮 演是全面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和强化体验感悟的有效 策略之一 [4]。如在《守株待兔》的教学中,教师单纯 靠学生阅读、想象, 以及自己的讲解和多媒体演示等, 尽管能达成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对于“世界没有不劳 而获,只有努力才有好结果”的道理的总结、提炼及 感悟等, 依然过于抽象, 学生理解难、掌握难、运用难。 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由一名学生 扮演“树”,一名学生扮演“耕者”,多名学生轮流扮 演“兔”,多名学生扮演“耒”,对文本故事进行情节 还原, 让学生在参与表演中, 真实感受因为“懒惰”,既 没有遇到“偶然”的“兔”,也失去了通过自己的辛勤 劳动“必然”获得的收获。教师还可以从第二只“兔” 绕树或避人而走,扮演“耒”的学生随之逐一减少以 形成渐渐枯萎消失的对比, 让学生“真实”感受到“不 劳”与“获”的对立关系,强化劳动意识,最终达成 学习寓言知识、学习寓言文字、理解寓言道理的目的。

  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表演程序和文 本情节之间的逻辑关系,要在尊重文本原著的基础 上,让学生在参与中养成从起因到结局之间、人物之 间的指向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充分发挥角色功能的同 时,用自己的行动和思维来厘清各种关系,发展知识 学习、道理感悟与实践运用的综合素养。

  (二)实验验证

  做实验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实践性学习方式。学生 在动手实践和反复的验证中,能逐渐消除疑惑,掌握 技能, 总结道理或中心思想。以《乌鸦喝水》为例, 因 瓶子的容积和瓶内水的体积,以及水少、口小、瓶颈 长等综合因素,乌鸦喝不到水。但对于一年级小学生 而言,他们知道用手举起瓶子喝水,却不能理解为什 么乌鸦不举起瓶子,反而要单纯地用嘴喝水。即使教 师反复讲解,用多媒体演示,还会有一部分小学生存 在疑惑。

  教师可以利用适当的环节,或在教室内或在实验 室内,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利用透明的塑料瓶、道具 “乌鸦嘴”、水、小石子等, 组织学生开展“乌鸦喝水” 的实验,让学生动手放石子,直观验证瓶子中水位的 上升过程,理解乌鸦喝水为什么要运用嘴巴,总结出 “遇到困难不要放弃,只要发挥聪明才智,坚持创新 就能找到解决办法”的道理。

  教师要在做好安全措施的基础上,善于利用实验 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尤其是运用学生常见的 生活素材,组织开展安全、有趣、创新的小实验,激 励学生自主开展“言意共生”的指向思维发展的活动, 把语言文字知识学习、生活技能学习、创新发明结合 起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为了让大多数学生都能参 与实验,教师在课前就要为学生布置任务,启发学生 提前介入和思考。

  (三)创作运用

  教师在适当的教学环节,要趁热打铁,鼓励学生 积极开展寓言创作。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业基础和写作 能力不同,所以教师可以分阶段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 创作。口头创作:因低年级学生识字少,教师可以让 他们口头创作寓言故事。例如,对于一年级或二年级 的小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改编类似《树和喜鹊》的 故事, 只要完整、准确讲述相关故事即可。短文创作: 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其创作短文,只要 情节完整,语句通顺即可。规范写作:对于高年级的 学生, 教师可以鼓励其按照年级语文写作要求来写, 要 求语句精练、写作手法正确。

  为保护学生创作寓言的积极性,对于写作能力较 强的学生,在布置课前或课后创作任务时,教师应要 求学生开展创新的创作活动,即题材新、寓意新,是 一篇完整的“言意共生”作文。在布置课堂创作任务 时,教师要根据所教学文本的中心思想布置任务,确 保“指向思维”训练的有效性。对于写作能力相对较 弱的学生, 教师可以指导他们选择喜欢的寓言故事, 结 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生活经历等开展仿写活动。

  另外, 教师要注意及时对学生的创作加以点评, 尤 其是找出精彩之处,为学生的继续创作强化信心、启 发灵感。其中,张贴在班级优秀作品栏、在课堂上作 为范文评读等,是教师运用较多的方式。

  (四)丰富扩写

  寓言故事以简短精练著称。尽管语言精彩,故事 精妙,但寓言故事意犹未尽,给学生扩写留下了足够 的空间。在既定的“道理”框架下,教师可以组织学 生开展扩写活动, 以弘扬美德、坚持信仰、弘扬正义、 激励进取。为了体现寓言的比喻性、教育性、讽刺性 等特性,在扩写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选 择兴趣度高、教育意义强的点,按照寓言既定的情节 逻辑开展扩写活动 [5]。

  以《自相矛盾》为例,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扩写“以 子之矛,攻子之盾”部分,先扩写“矛”刺其他物体 来展示楚人的“矛”的锋利,在此时让其尽可能多地 运用有关“锋利”的词汇,如劚玉如泥、削铁无声、 陵劲淬砺等;再扩写用其他人的“矛”或兵器刺楚人 的“盾”来展示“盾”的坚固,同样让学生尽可能多 地运用有关“坚固”的词汇, 如坚如磐石、铜墙铁壁、 牢不可破等, 以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运用能力。最后, 精彩地描写“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情形,如两败 俱伤的情形、“矛”自戕的情形、“盾”被刺穿的情形等,以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

  在扩写的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如 擅长写人物表情的则写人物,擅长写动作的则写动作 等,让学生的扩写“百花齐放”,树立和强化学生的信 心,开阔学生的写作视野。

  四、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寓言故事“言意共生”的教学中,指 向思维的培养应以寓言所蕴含的道理为“指针”,让学 生学习寓言的写作手法,总结人生哲理,尤其是结合 个人的人生理想、学业基础、家庭环境等,发展创新 思维。其中,发展学生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领悟 能力和创新能力,是“言意共生”学习过程所需要培 养的指向思维素养,以期为学生做人、做事、为学、 工作、社会交际等,提供科学方法论指导和正能量价 值观引导。


参考文献

  [1] 江丽娟.言意共生,让语文课堂别样精彩[J].山西教 育,2023(6):12-13.

  [2] 韩依依.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寓言教学策略研究[J]. 文学教育,2023(6):51-55.

  [3] 沈艳艳.谈教育戏剧在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中的 育人功能[J].七彩语文,2023(12):81-83.

  [4] 孙洋明.例谈小学中低年级语文寓言故事教学的策 略[J].教育界,2023(2):53-55.

  [5] 陆早才.相遇故事,言意共生:低年级故事类文本教 学思考与实践[J].小学语文教学,2022(Z2):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