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提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路径研究论文

提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路径研究论文

2

2024-04-19 10:16:59    来源:    作者:liyuan

摘要:文章从小学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所面临的难题以及存在的困境切入,立足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认识、提升教师授课水平、探索合适的家校共育、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参与度和促进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等角度,提出有效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旨在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多思路。

  摘要:文章从小学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所面临的难题以及存在的困境切入,立足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认识、提升教师授课水平、探索合适的家校共育、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参与度和促进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等角度,提出有效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旨在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多思路。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小学生;路径措施

  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心理健康也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实施,2021年教育部印发的《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对义务教育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全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提上日程,小学阶段是小学生自我构建的关键时期,但在具体实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重视程度不够、专兼职队伍不强、合力较少、专业机构较少等问题。

image.png

  一、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思想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发布《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恰逢其时,其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为进一步做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21年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义务教育阶段监测任务,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实施是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务必高度重视起来。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属于大德育范畴,这就需要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三全”育人大格局,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入“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共同体,确保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至少每两周有一节相关课程,并形成固定时间的课程模式。此外,还应该结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美育、体育、劳动教育等融合实施,以形式多样的活动开展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在体验中实现心理健康目标,使所有任课教师都承担起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状态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对所有任课教师的培训,引导他们培养小学生心理健康品质。当学生遇到心理危机时,教师至少能够正确处理,引导学生找到最适合的处理方式,或者帮助他们寻求其他教师或咨询师的帮助。提高认识实现全程育人。教师心理健康决定着心理健康教育落实的程度。长期以来,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研究和探讨一般都以是否出现心理健康状况为主要特征,但小学生因为年龄小、知识经验不足,呈现出不良的心理行为问题概率较低。《行动计划》将教师发展纳入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强调要面向中小学校班主任和少先队辅导员开展个体心理发展、健康教育基本知识和技能全覆盖培训,加强教师心理健康工作。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在深入研究和探索本地区、本学校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通过对小学生出现的各类情绪行为问题发现,各地区各学校因为家庭背景、成长环境、亲子关系等各不相同,导致小学生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各不相同,在此基础上,各学校心理健康从业者需要加强校本课程研究,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深入分析本校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符合本地特征的或具有校本特色的小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提高相关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针对性。同时,心理健康工作从业者在针对本地区小学生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研制符合本地特点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测评工具,构建完整的心理健康监测体系,密切关注有家庭变故、亲子关系不佳的小学生,至少每学年组织一次心理健康测评,形成相关报告,在其基础上,及时关注有问题的学生,做好识别、干预和转诊工作。

  建立完善的学校心理危机干预体制,构建密实的心理健康辅导网络。2019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宣部、教育部等12个部委印的《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要求小学配备必要的心理咨询场所,建立心理健康服务平台,拥有专兼职心理健康工作人员。对贫困、留守、流动、单亲、残疾、遭遇校园欺凌、丧亲等处境不利学生给予重点关爱,必要时开展心理干预等。但这些措施尚不能完全满足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实,还需要充分发挥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班主任、任课教师、班干部等各级力量的重要作用,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触角,在日常教育教学、班级管理、同伴交往中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关注,为所有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二、提升教师授课水平,达到专人专用

  心理健康教师应充分利用心理学相关知识,深入研究不同年龄段学生心理状况,以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近年来,伴随“双减”政策、线上教育等各类环境变化,小学生身心状况变化较大。针对这种情况,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认真研究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更新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以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加强相关课程设计、团体辅导活动、心理咨询技巧等方面培训,不断更新心理健康理念,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辟更广阔路径。同时,心理健康教育是集复杂的、科学性、实践性、人文关怀于一体的教育活动,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极高,但在工资待遇和职称评聘等方面,心理健康教师受重视程度不够,削弱了工作积极性和个人成就感。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对心理健康教师的重视程度呈现下降趋势,两者相互作用,导致从业者压力倍增,尤其需要教育管理者高度重视。

  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责任至关重要。这意味着需要专门的人员来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研究心理健康相关问题,专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此外,加强教研活动或心理健康教师沙龙建设。这样一来,可以集结区域内心理健康教师资源,也与高校联合开展教研活动,促进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开展。同时,加强对心理健康教师的辅导和督导工作,确保他们能够更好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也可以学习并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例如,在澳大利亚,定期同行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从业者的必然要求。

  三、探索合适的家校共育路径

  小学阶段处于心理健康快速发展时期,很多内因、外因都会引起小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生物、心理、社会、环境这些因素都会对孩子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如果不及时调整和控制,不少小学阶段养成的不良心理行为习惯会影响终身。原生家庭是小学生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家庭成员的行为、态度和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加强家校共育,引导家长学习相关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孩子心理需求,是实施“三全”育人的必然趋势。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非仅由家庭或学校单方面承担,而需要教师、学校和家长三方共同合作,充分发挥家校共育作用,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成长和生活环境。教师在学校中担负着主要的教育角色,他们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个别辅导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同时,学校可以组织家长会、家长课堂、家委会等活动,为家长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机会。通过这些活动,教师和家长加强沟通,共同关注孩子心理健康问题,并及时发现和处理他们成长中出现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小学阶段,小学生与家长接触最多,家长应该像关心身体健康一样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密切关注小学生情绪、行为上的变化,如睡眠习惯改变、进食出现问题,失眠、食欲特别不好、心情不好等心理行为问题,家长应该及时做出回应,联系教师、学校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家长和教师共同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校园环境和成长生态。

image.png

  四、构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当前,整个社会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软环境尚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互联网、新媒体应用快速推进、成长经历、家庭环境等因素对小学生心理健康产生深刻影响,需要准确把握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变化规律,提供合适的帮助策略,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从2021年起,组织开展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的社会动员、科普宣传、筛查评估等试点工作纳入了青少年心理健康试点工作,明确将完善心理服务网络,将各阶段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和心理支持作为重点,探索完善心理健康体系。顺应这种趋势,需要通过全社会参与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各小学吸纳所在片区的派出所、社会辅导员、社区工作者等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学校综合治理,有效解决影响小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问题,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以昌吉市某社区为例,为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该社区通过整合社区资源,依托社区内的高校资源、医院的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优势,积极开展社会心理服务志愿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将基层网格员、人民调解员等纳入志愿者队伍,打造全方位、多功能的社会心理服务团队。利用假期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加强小学生寒暑假管理,为留守儿童、各种原因暂时无人陪伴的小学生提供归属和依靠。这种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立尚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利用好社区做好小学生乃至整个社会的心理健康服务,尚没有统一标准,更没有路线图和时间表,各地区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还不太完善,管理人员也还不太稳定。下一步需要持续用力,形成长效和稳定机制,促进小学生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是小学生健康发展的基础,只有学校、教师、家庭、社会共同发力、持续改进,才能更好地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赋能,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盼盼,梁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现状与改进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23(S1):126-127.

  [2]汪玥,张豹,周晖.中小学生正念注意觉知与心理健康:情绪调节和积极重评的跨时间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22(5):692-702.

  [3]郑先如.“双减”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的构想与作为[J].教学与管理,2023(4):29-32.

  [4]冯世昌.高质量教育背景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改革的三重逻辑:准则、挑战与破解[J].当代教育论坛,2023(2):9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