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教学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单元复习教学研究论文

2024-04-18 13:58:35 来源: 作者:heting
摘要:单元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单元复习中,学生不仅需要回顾单元知识,还要对学习方法进行梳理。本文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圆的整理与练习”为例,基于结构化教学视角,提出有效教学策略,包括构建系统性的复习策略框架、推动整体性思考训练方法、强化重要知识点的内在链接、提供结构化方法的运用频次、运用结构化视角进行课程反思。结构化教学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性认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摘要:单元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单元复习中,学生不仅需要回顾单元知识,还要对学习方法进行梳理。本文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圆的整理与练习”为例,基于结构化教学视角,提出有效教学策略,包括构建系统性的复习策略框架、推动整体性思考训练方法、强化重要知识点的内在链接、提供结构化方法的运用频次、运用结构化视角进行课程反思。结构化教学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性认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单元复习,结构化教学,结构化思维
结构化教学是指教师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行对接,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和掌握方法之后对自身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在小学数学单元复习中运用结构化教学手段,能有效促进学生知识的巩固和运用,使学生在掌握相应知识之后形成较强的数学结构化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重视结构化教学手段在单元复习中的应用,明确其在单元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其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引导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
一、结构化教学视角下小学数学单元复习教学的重要性
1.有助于学生整合知识体系
小学数学单元复习教学在帮助学生整合知识体系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还能使学生更好地链接和运用各类知识,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在结构化视域下的复习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知识体系,还能强化对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的理解和记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清晰地理解知识之间的层次关系和逻辑联系,从而提高对数学的整体理解。这有助于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对数学的热爱和学习的兴趣。
2.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不仅仅是数字和公式的组合,更是逻辑推理和问题分析的工具。在复习环节,学生需要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和应用,形成自己的逻辑推理链条。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整理与练习”为例,学生通过复习与圆相关的各个知识点,如圆的定义、性质、周长、面积等,将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面对具体问题时,如求解圆的周长或面积,学生需要将问题分解,找出已知的半径或直径,并运用公式计算所需的周长或面积。这个过程锻炼并提升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结构化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单元复习教学,让学生以全局的视角重新审视已学知识,通过整理复习使其对知识结构有更深入的理解,从而提升对新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能力,这也是自主学习的关键一环。教师鼓励学生以主动的态度去探索知识,通过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提升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检视和修正学习中的错误和不足,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有更深的认识,也更有信心进行自主学习。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更有效地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业成绩,也培养了他们在学习中主动探索的精神。
二、小学数学单元复习教学现状分析
1.缺乏系统性复习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过于注重新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复习的重要性。只在单元或章节范围内进行有限的复习,导致教学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受到影响,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难以得到全面提升。缺乏系统性复习策略还会影响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使得他们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难以突破。
2.缺乏整体性思考训练
在单元复习教学中,部分教师过分注重知识点的串联和细节的梳理,而忽视了培养学生整体性思考能力的重要性。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过于被动地接受知识,难以主动进行关联和思考。学生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无法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应用。缺乏整体性思考训练还可能导致学生在解决复杂问题时无法有效利用所学知识,较为影响了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忽视重要知识点链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忽视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有些教师只注重单个知识点的复习,而缺乏对知识之间关联性的强调。这导致学生难以全面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整体结构,使得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变得模糊。例如,在“圆的整理与练习”中,若仅仅强调圆心、半径等单一概念,而忽略了这些概念与其他概念(如直径、弧、扇形)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教学方式就会使学生无法在解决问题时灵活运用知识,也削弱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4.结构化方法运用不足
在单元复习教学中,部分教师未能有效引导学生通过结构化的方式来分析和理解复杂的数学知识。例如,在“圆的整理与练习”中,教师可能只强调记忆和理解圆的属性和定理,而忽略了通过结构化的方式组织和理解知识的重要性。这使得学生对于圆的理解停留在表面,难以真正把握其深层次的含义。由于教师没有通过结构化的方法去组织知识,学生在解决需要综合应用多种知识点的问题时会感到困难,无法有效地进行知识的链接和整合。
三、结构化视域下小学数学单元复习教学的实施策略
1.构建系统性的复习策略框架
提高小学数学单元复习教学效果的关键在构建系统性的复习策略框架。该框架包括三个主要部分:设定复习目标、选择复习内容和设计复习方法。设定复习目标时,应参考教学大纲和学生需求,确保复习的内容和效果符合预期。在选择复习内容时,应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将相关知识点有机地串联,使学生能够在复习过程中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设计复习方法时,要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为原则,采用问题引导、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在参与和实践中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推动整体性思考训练方法
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整理与练习”单元时,需要采用推动整体性思考的训练方法。首先,学生不仅需记住圆的半径、直径、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还应通过关联不同知识点,例如理解圆面积是半径平方乘以π。其次,整体性思考训练方法鼓励学生通过反思和总结对已学知识进行再认识,形成全面的理解。例如,通过绘制和测量不同大小的圆,学生能从实践中理解圆周长与直径、半径的关系,以及圆面积与半径的关系,从而更深层次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最后,设计一些复杂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全面展示学生之前学习的所有关于圆的知识,又训练整体思维能力。
3.强化重要知识点的内在链接
在单元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强化重要知识点的内在链接。首先,教师不仅关注单个概念,还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所有与圆相关的知识,并通过内在链接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如理解圆的半径、直径、圆周长和圆面积之间的关系。其次,强化知识点的内在链接有助于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需要对多个知识点进行综合考量。例如,在计算圆的面积时,学生不仅需要理解圆面积的公式,还可能需要通过已知的圆周长推导出半径,这就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圆周长和半径,以及半径和圆面积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强化重要知识点的内在链接对学生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提高结构化方法的运用频次
结构化方法的运用频次对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至关重要。首先,结构化方法通过构建和应用知识的内在结构使学生形成完整、系统的认知。例如,通过探索圆的各部分(圆心、半径、直径、圆周等)的联系,让学生理解这些部分如何共同构成一个圆,从而在复习过程中深化对圆的整体理解。其次,结构化方法使学生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和应用。例如,在解决与圆面积计算相关的问题时,学生可以从整体的角度考虑,如通过给出的圆周长自行计算出半径,进而计算出圆的面积,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运用结构化视角进行课程反思
在反思课程时,教师可从结构化视域入手。首先,教师需要反思自己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圆的内在联系。例如,通过生动的讲解和有趣的例子,教师是否使学生了解到圆的性质,如圆周上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是否让他们理解了这个性质与圆的半径、直径等的内在联系,如半径是直径的一半、圆周长是直径的π倍等。其次,反思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策略。通过结构化视域,教师可以反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主动寻找和利用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例如,在解决与圆面积计算相关的问题时,学生是否能有效地运用半径和面积的关系。如果发现学生在这些方面存在困难,教师则需要调整教学策略。最后,结构化视角的反思还可以用来评价教学效果。如果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结构化视角,通过给出的圆周长自行计算出半径,进而计算出圆的面积,这就说明教学方法是成功的。
四、结语
结构化教学的应用不仅有助于学生整理已经学过的知识,更能在复习过程中激发他们的深度思考,从而提升其问题解决能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积极借鉴和运用结构化教学的理念。这不仅包括考虑单元的整体性,也需要注重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理解力和应用力,使学生能更全面地理解数学知识,形成系统性的认知,并能更好地应对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高宝霞.以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策略—以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数的认识”整体单元教学为例[J].辽宁教育,2022(15):45-49.
[2]倪建芬.利用思维导图和串讲,助力单元复习课教学—以人教版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复习课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23(12):5-7.
[3]姚红梅,刘小苗.浅谈基于审辨思维培养的数学单元复习教学策略—以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周长的复习”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2023(10):47-49,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