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高职图像处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论文

高职图像处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论文

6

2024-04-18 10:19:21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为了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文章首先对图像处理课程进行了概述,然后论述了高职图像处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最后阐述了高职图像处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效,并进行了反思。

  摘要:为了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文章首先对图像处理课程进行了概述,然后论述了高职图像处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最后阐述了高职图像处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效,并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课程思政;图像处理课程;高职

  近年来,在省教委的领导和推动下,广东高校通过积极打造思政课程体系,深入挖掘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和所有教师的育人职责,逐步实现了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1]。2020年,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2]。《纲要》指出,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P”图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代名词,大多数人都能简单进行操作。“P”图软件有很多,Photo-shop(PS)软件是其中最常用的一款,除此之外,还有美图秀秀、醒图等。图像处理课程目前以学习Pho-toshop软件为主,学生在“P”图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不越红线,根据形形色色的素材,强化爱国思想,教育当代青年,指引正确方向,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一、图像处理课程概述

  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及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广告设计、工业设计、多媒体技术等各个领域,且在这些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图像处理课程针对高职三年制学生开设,共开设两个学期,分别为大一下学期和大二上学期,其中大一下学期学习基础知识,主要学习各个工具、菜单、面板的使用,共计64学时;大二上学期学习进阶知识,主要学习海报、广告设计,共计28学时。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图像处理课程采用的教材是姜自立和姬海燕主编的《Photoshop CC数字图像设计》,该教材分为十章内容,主要包括设计基础、操作入门、色彩校正、图层应用、矢量图绘制、文字设计和滤镜特效等[4]。学生在学习时普遍存在理论理解困难、实际操作不能举一反三、创意思维欠缺等问题。

  结合广东省高职院校的学情和定位,在图像处理课程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主要是立足课程重点和难点,以实际任务和案例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学生的职业发展,在各类平台、资源库、校企合作的真实项目中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于一体的育人目标。图像处理课程是一门计算机类与艺术类的交叉学科,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5],该课程在思政育人上具有很大的优势。首先,在课程性质上,图像处理课程是面向全校的公共必修课,该课程与计算机息息相关,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将课程思政融入图像处理课程,可以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完美结合,提高全校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及道德品质。其次,在课程理念上,该课程与美育息息相关,能够充分发挥中华美育精神,让德育与美育携手,互相促进,坚持以文化人、以美育人,培育工匠精神,促进学生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的双重提升,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最后,在课程内容上,图像处理的素材非常广泛,教师应深挖显性思政元素,同时在隐性内容中寻找显性内容,构建主动式课堂,改变传统的“你教我学”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聚焦图像处理中的思政元素,完善育人机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360截图20230324162931037.jpg

  二、高职图像处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本文将从思政与课程整体关系入手,确立思政教学的具体目标,通过梳理思政元素,确定具体教学案例和教学内容,采用“五步式”教学模式,并扩建网络教育资源,从多个维度确立学生评价的具体指标,在五个方面展开图像处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一)理清课程思政模块结构,重定教学目标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中该课程对应的“具备较强的图片处理能力”这一能力指标,结合高职学生“理论理解不透彻、应用不熟练、创新意识淡薄、逻辑性不强”的学情特点,本门课程思政建设的总目标如图1所示。

360截图20230321163045713.jpg

  针对图1的思政建设总目标,重新梳理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其中,知识目标:掌握并灵活运用PS工具箱的常用工具,包括画笔、钢笔、文字工具等;掌握PS重要知识模块,包括各种抠图工具组合使用、图层样式、蒙版原理及应用、色彩原理及调整、选区与通道、滤镜与特效等;掌握PS的工作流程与各种技术。能力目标:能根据图片效果要求进行绘图、修图与合图;能进行各种LOGO、海报、广告、影像等平面设计;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具有PS软件操作的实践与应用能力。素养目标:结合该课程的动手性强的特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以及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与做的过程中培养求真价值观、效率价值观等,进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品质[6];结合该课程在设计字体、制作海报等方面需要有创意的要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结合作品要求精美、严谨等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鉴别能力、反复打磨作品的工匠精神;结合该课程与艺术息息相关的特点,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共同协调发展的能力;结合该课程需要与其他软件进行交互设计的特点,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二)理清课程中的思政元素,重组教学内容

  在处理图片的过程中,通常会遇到各式各样的素材,每类题材都或多或少地代表着一种思想,即思政观,如何将其恰好地融入教学,需要教师广泛吸收行业、企业最新素材,完善教学整体设计、单元设计,在课程中寻找与德育知识体系相关的“触点”[7],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团队合作、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制定符合本专业背景学生学情且融入思政理念的教学大纲,重构本门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专业课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构建出具有专业特色的综合知识结构体系。图像处理课程教学章节与思政元素重组如表1所示。

360截图20230321164056885.jpg

360截图20230321164425995.jpg

  (三)理清课程思政教学方法,重整教学模式

  教材编排为课程设置奠定基础,最终所有内容都将以课堂教学的方式表现出来。基于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高职学生学情,高职教师应以“高效输出”为导向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全程思政“灌输”,通过“提前学”“精练讲”“直观看”“体验试”“反复改”的逻辑主线来编排图像处理课程思政教育内容,以实现让学生“说出来”“做出来”“评出来”“练出来”的高效输出式目标。期间,教师可基于高职图像处理课程思政教学的需要,采用“回顾分析、归纳总结、实操演练、在线修改、反思打磨”的教学模式,打破课上讲授全部知识的传统方式。

  第一,“回顾分析”是通过线上的“知识点微课”将讲授内容前置,教师在课堂上只强调理论要点,穿插介绍一些与理论要点相关的思政元素;学生通过自学微课了解图像处理课程当节基础知识,并接受思政熏陶,进而养成课前自学的好习惯。

  第二,“归纳总结”是通过“职教云”的线上互动来完成,学生通过“思维导图”进行归纳总结,运用信息技术强化逻辑思维,同时在云课堂学习他人作品,并深入思考他人作品中蕴含的隐藏价值,“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形成辩证看问题的唯物主义观。

  第三,“实操演练”是结合图像处理课程当节课内容,引导学生用电脑自行操作,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动手实操的能力,夯实理论知识基础,由此使学生在学与做的过程中培养求真价值观。

  第四,“在线修改”是立足图像处理课程当节教学需求,学生通过线上提交作业,教师及时批改,打破传统的全部学生完成后才能统一提交的延时模式,教师可以及时指导先提交的学生,体现“实时高效”“一对一指导”的效率价值观。

  第五,“反思打磨”是图像处理课程当节课课后,学生通过自己查找资料、与同学互相交流、反复构思等方式,不断修改作品,锤炼过硬本领,打磨工匠精神,最终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作品。

  高职图像处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有效培养了学生亲自动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独立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做一件事做到极致的优秀品格,为他们成为“思路清、点子准、富创新”的有为青年奠定了基础。

  (四)理清课程思政学习渠道,重建教学平台

  教师可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工作室、智慧职教、超星等各类教学平台,从网络课堂到在线互动,将思政教育的各种方式纳入整个教学计划和安排,让思政与真实项目“产品”接轨。鉴于智慧职教和超星只能上传教师课件、学校平台只能上传协会成员个别作品,针对高职图像处理课程,可线上构建微信学习群、经典案例库,并把校企合作的企业教师和兼职教师共同拉入案例库。案例库设有“经典思政历史案例、时政天天看、每周动态关注,最近热点讨论、优秀学生作业、优秀课外作品赏析”等栏目,所有师生共同维护案例库,推选作品须管理员审核通过才能上传。为了避免教师由于繁忙出现解答延时的情况,可以培养优秀学生作为答疑小助手,每天推送思政教育相关内容,群内分享心得体会,小助手与教师共同解答学生的知识疑点,做到及时提出、精准回应,让思政和专业学习“随时随地”,不再局限于课堂的“45分钟”小天地,最终实现思政“入耳、入脑、入心”。

  (五)理清课程思政量化指标,重构成绩评定体系

  图像处理课程成绩评定不再是期末“一刀切”“唯成绩论”的方式,非常注重平时课堂表现、线上学习时长、作业质量、资源库上传案例数量、群内互动、线上线下与教师交流情况等,思政的具体要素细化为分值,真正实现学生个人素质的全面培养。

  为了避免教师的个人主观性,采用学习平台、工作室企业教师、班干部、群内小助手多方考核。针对高职图像处理课程极强的实操性[8],分为阶段性考核和综合性考核两个阶段,如表2和表3所示。表2中融入多思政维度的考核,表3中融入创新创意、审美力等方面的考核。评价不是最终目的,是为了阶段提升,学生可以实时看到得分情况,对比差距,以便在下一阶段及时改进,从而做到让评价“促教”“优教”,为教学服务[9]。

360截图20230324162740944.jpg

  三、高职图像处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效与反思

  (一)成效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图像处理课程教师在2020年的校级教学能力大赛荣获三等奖,学生于2021年、2022年、2023年连续三年参加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并分别荣获二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同时该课程被列为校级金课和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图像处理思政教学案例被评为校级三等奖。学生报考全国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计算机基础及Photoshop应用)每年通过率与优秀率节节攀升。在参赛中,学生形成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个人竞争意识及团体合作精神。具体来说,图像处理课程思政建设成效如下。

  1.理清思政元素,重整教学模块,重组教学内容。通过归类思政元素,重理教学章节,两者合理组合,巧妙融入,不会显得轻知识重思政。通过融入思政,营造了生动的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0],使其明白了为“谁”而学,未来发展方向更加明确。

  2.理清思政方法,重整教学模式,重建教学平台。通过动画、游戏、微课等信息化手段的采用,变枯燥的说理为直观的体验和感受,寓教于乐,实现快乐高效学习。课后通过自建案例库、网站、公众号等,师生都可以上传身边的优秀学习和思政案例,思政不局限于课堂,拓展了思政学习的经度和维度,让学生“人人爱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通过参与校企工作室的真实项目设计,学生作业变成“产品”,思政与真实产品接轨。企业教师与专任教师合力辅导,通过市场检验,切实增强了学生思政学习的获得感和成就感。

  (二)反思

  目前,图像处理课程思政建设初见成效,但仍有不足之处,以待后续改进,具体如下。

  1.加强艺术素养教育,促进图像处理课程思政建设。由于学生的审美感存在差异,制作出来的图片美感不一,存在部分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作品较难呈现和谐完美效果的问题。部分基础较薄弱和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全达到理想的学习成果,因此,拟在线上线下系统贯穿艺术素养教育,同时采取“学生助教”“一带一导师制”的方式,实现朋辈助学,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素质,进而促进图像处理课程思政建设。

  2.图像处理课程思政实施需要多方主导、积极推进。图像处理课程思政建设仅靠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除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学校和社会的多方合作作用,共同推进课程思政融入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参加线上淘宝店铺、线下实体店各类宣传设计,了解社会热点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讲座、研讨会等,如已毕业的优秀师兄回母校访谈,以同龄人的身份讲解思政,介绍图像处理课程在工作中的实际应用价值,能让学生深有感触。只有在大的思政环境氛围中,图像处理课程的漫长建设路才能走得更快更远。

  四、结语

  三尺讲台系国运,秉烛持卷铸民魂。思政教育涉及的面非常广,而Photoshop练习的素材也非常多样化,不同的素材关联的思政元素也不尽相同。这里主要针对Photoshop的章节框架,重组了每章节的教学内容,具体案例与实现细节因篇幅所限,没有涉及。

  专业课的思政教育目标是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将思政落实到位,这就要求教师要准确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提炼,让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教学的方方面面。除课堂之外,线上教育也不容忽视,教学平台需要进一步升级完善,细化学生思政线上学习的评分细则,这些均是本文强调的内容。课程思政教学需要教师联合家长、学校、团队与企业教师等多方力量,但本文仅强调课堂教师与校企合作兼职教师合力教育,没有过多探讨多方联合,故真正让思政深入学生脑海并践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朱梦洁.“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以专业课为视角[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8.

  [2]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5-28)[2023-11-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eqid=b04748c500024fb100000 0036447884a.

  [3]马慧敏,黄金日,焦俊,等.基于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内容的创新实践项目实施:以“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作物颗粒计数”为例[J].黄山学院学报,2020,22(3):83-86.

  [4]姜自立,姬海燕.Photoshop CC数字图像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3.

  [5]赵珊,刘静.《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资讯,2010(4):178-179.

  [6]单义.基于“工学结合”的《电工基础》教学中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5(A0):182.

  [7]罗兴宇,何洁,杜培.理工类高校专业课融入课程思政的意义与价值[J].环球市场,2019(1):231.

  [8]明丽宏.项目教学法在高职“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改革中的探索与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7(2):55-59.

  [9]刘斌.艺术院校开展嵌入式教学服务的思考与尝试[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6(10):82-84.

  [10]冯帆.英语教学中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J].甘肃教育,2018(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