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 岗课赛证”融通下职业院校专业群共享课程建设探究 — 以“ 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课程为例论文

“ 岗课赛证”融通下职业院校专业群共享课程建设探究 — 以“ 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课程为例论文

3

2024-04-18 10:22:16    来源:    作者:liyuan

摘要:文章以“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课程为例,首先说明了“岗课赛证”融通下职业院校专业群共享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后阐述了“岗课赛证”融通下职业院校专业群共享课程建设的要求,最后论述了“岗课赛证”融通下职业院校专业群共享课程建设的路径,包括岗位调研,获取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赛证”融入,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岗课赛证”融通,重构教学内容;多元赋能,优化评价体系。

  摘要:文章以“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课程为例,首先说明了“岗课赛证”融通下职业院校专业群共享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后阐述了“岗课赛证”融通下职业院校专业群共享课程建设的要求,最后论述了“岗课赛证”融通下职业院校专业群共享课程建设的路径,包括岗位调研,获取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赛证”融入,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岗课赛证”融通,重构教学内容;多元赋能,优化评价体系。

  关键词:“岗课赛证”融通;专业群共享课程;职业院校

  2021年4月,孙春兰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深化‘三教’改革,‘岗课赛证’综合育人”[1]。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提出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需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开发课程,开发模块化、系统化的实训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2]。“岗课赛证”中的“岗”即企业岗位能力需求,“课”即学校课程体系,“赛”即省部级、国家级和世界级职业技能大赛,“证”即初、中、高三级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3]。“岗课赛证”融通是以“岗”贯穿育人全过程,以“课”为抓手,以“赛”为提升,以“证”为标准,以“岗课”对接为主,落实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以“赛证”衔接为辅,实现课程教学的引领和检验。“岗课赛证”融通是优质职业教育的新标杆,能够将实践教育和素质教育有机结合,综合培育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技术技能人才。

  专业群共享课程是指依据专业群体系下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开设的专业基础能力课程。共享课程内容与专业群内各专业通用能力高度关联。共享课程不仅支持专业群内各专业的知识构架,还体现了覆盖面广、与专业核心课程关联度高、职业特征体现度高的专业群人才核心职业能力培养要求[4]。而共享课程建设体现了人才培养素质要求及专业群建设层次,既可实现专业知识与学科交叉的深度融合,又有利于推动专业群人才的整体发展与协同创新。同时,通过共享课程建设,能够使所属专业群内的学生对相关专业的了解更加全面,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课程是职业院校护理专业群开发的一门共享课程,属于校本课程。该课程建设应基于护理专业群医疗卫生服务岗位共性特征和职业能力属性,关联医药类各专业通用能力,普及现场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以增强专业群学生岗位胜任力和专业服务能力。基于此,本文拟以“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课程为例,对“岗课赛证”融通下职业院校专业群共享课程建设加以探究。

image.png

  一、“岗课赛证”融通下职业院校专业群共享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必要性

  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关键在于课程,而共享课程建设彰显了专业群特色,为群内各专业共建共享教育资源、协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以护理专业群“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共享课程建设为例,在对护理专业群及各专业的人才需求及岗位群知识与技能开展调研后,通过人才培养目标挖掘出急救技能是各专业学生需掌握的核心基础能力,亦是医疗技术岗位通用的职业能力。同时,近年来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护理技能、婴幼儿保育、养老照护赛项内容均涉及急救技术相关知识与技术,且老年照护、幼儿照护“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有关考核的内容也涉及急救知识与技术,故基于“岗课赛证”融通建设护理专业群共享课程势在必行。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各专业有其特有的专业技术领域学科,缺乏多学科互通互融课程,且“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课程没有通用教材,暂时以《急救护理技术》作为教材,各专业在教学时需从中选取适合学生通用的内容进行授课,缺乏统整性、连贯性,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故迫切需要建设“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这门专业群共享课程供各专业学生使用。

  (二)重要性

  职业院校专业群共享课程建设从专业群内学生发展的共性特征和基本需求出发,能够打破专业之间的边界,发挥资源共建共享优势,培养学生全面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尤其对培养具备多种职业能力和较强适应性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以护理专业群“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共享课程建设为例,急救技术是专业群内各专业学生走上医疗岗位前需具备的通用技能,这体现了该课程建设在岗位群中的重要性;专业群内各专业将急救技术中的心肺复苏技术作为专业技能考试内容,这体现了该课程建设在技能考试中的重要性;医药类职业技能比赛将急救技术中的心肺复苏、踝关节包扎、轮椅运送等项目作为比赛项目,这体现了该课程建设在技能竞赛中的重要性;老年照护、婴幼儿照护“1+X”技能等级证书考核中包扎固定、心肺复苏、气道异物等急救技术占了相当重要部分,这体现了该课程建设在技能考证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基于“岗课赛证”融通建设“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共享课程,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学业水平技能考试合格率、“1+X”技能等级证书通过率,其在各专业学生的学习与就业层面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岗课赛证”融通下职业院校专业群共享课程建设的要求

  (一)岗为方向,以岗定课,设置课程内容

  “岗”是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也是学生技能学习的方向。“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课程设置要对接企业岗位需求,通过对护理专业群所面向的医疗卫生服务行业的调研,梳理用人需求,对岗位(群)工作任务进行搜集、筛选,归纳典型工作任务,然后以岗位典型的工作任务为导向,以职业技能的考核标准为依据,确定课程结构,设置课程内容,校企共同开发符合专业群共享共用的通用技能课程,从而增强人才培养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二)课为核心,以课促学,加强技能学习

  “课”是“岗课赛证”融通的核心,是学生技能学习的载体。“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共享课程建设过程中,要实现“岗课赛证”融通,完成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换,并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从课程对应的“赛证”项目中选取与典型工作任务一致的知识点,细化学习内容。同时,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本位,结合专业特点,为学生创设工作情境,并以工作过程为主线设计任务流程,遵循学生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编排课程内容,合理设置“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学习任务,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

  (三)赛为引领,以赛促教,提高育人质量

  “赛”是课程的延伸,也是课程教学的示范引领。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定位是学校实现卓越、实现进步的教育教学实验场,是检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试金石”。护理专业群对接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项目中的护理技能、养老照护和婴幼儿保育,故“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共享课程建设应提取与急救技术相关的项目任务,将相关竞赛内容、评分标准等融入课程教学,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优化。同时,以竞赛标准引领教学标准,以竞赛内容引领教学内容,以竞赛成绩检验教学质量[5],并将竞赛成果转化为课程教学资源。这样以竞赛为引领,体现了教学特色,提升了育人质量。

  (四)证为检验,以证定标,提高就业能力

  “证”是学习成果的检验,也是行业准入的标准。行业证书基于行业标准,将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的综合能力融入证书考评,能够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就业创业的本领[6]。“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课程要结合所在专业特色、实训条件等实际情况,基于职业岗位需求及“1+X”证书中的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将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对接课程标准,将证书培训内容对接教学内容,将证书考核流程对接教学过程,将证书技能鉴定方式对接课程评价方式[7]。同时,将证书考核内容与职业技能要求融入课程内容,使学生通过考取相应等级证书,提高就业能力。

  三、“岗课赛证”融通下职业院校专业群共享课程建设的路径

  以护理专业群“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共享课程建设为例,提出“岗课赛证”融通下职业院校专业群共享课程建设的路径,如图1所示。

image.png

  (一)岗位调研,获取岗位典型工作任务

  “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共享课程建设中,应通过开展企业调研、访谈等,了解护理专业群对应的工作岗位(群)及与急救医疗技术相关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结合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定位课程建设方向和基础;依据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和护理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对接医疗急救岗位(群),分析岗位能力需求,确定医疗急救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如表1所示。

image.png

  (二)“赛证”融入,整合典型工作任务

  首先,“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共享课程建设应分析护理专业群各专业技能大赛项目,找出与急救技术相关的赛项,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赛项中的护理技能、养老照护和婴幼儿保育,从这些赛项中提取涉及急救技术的赛项内容并融入课程内容。其次,“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共享课程建设应分析护理专业群各专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找出与急救技术相关的证书,如老年照护和幼儿照护“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取证书典型工作任务中心肺复苏技术、烫伤急救技术、外伤出血急救、海姆立克急救、溺水急救的技能标准和考核标准,作为融入课程内容的评价标准。最后,“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共享课程建设应以通过岗位调研获取的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为基准,将提取的技能赛项工作任务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融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的同级任务,整合为“岗课赛证”融通的典型工作任务,并完成课程开发的行动领域归纳,以形成“岗课赛证”融通细目表,如表2所示。

image.png

  (三)“岗课赛证”融通,重构教学内容

  “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共享课程建设中,应依据国家专业教学标准、护理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同制定课程标准;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本位,制定课程目标,并根据专业特性、学生特点,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设置学习内容,最终确定基准学时为36课时。同时,在获取融入“赛证”元素的典型工作任务基础上,以真实岗位工作任务为核心,引入临床真实案例设计学习情景,以“岗赛证”共同对应的具体工作场景进一步细化学习内容,以行动为导向设置具体学习任务,从而将课程内容细化,完成课程开发过程中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换。

  (四)多元赋能,优化评价体系

  1.多方赋能,实现以评促改。“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共享课程建设应构建由医院、学科、技能赛专家和技能证书考核机构组成的评价共同体,赋能“岗课赛证”融通课程评价。同时,在课程实施前对课程标准、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进行多主体评价论证。另外,在课程实施后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终结性评价[8],及时反馈课程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并不断改进,最终实现以评促改,切实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和质量。

  2.多维互融,实现以评促教。“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共享课程建设中,应将护理技能大赛心肺复苏、右踝关节包扎赛项评分标准及老年照护和幼儿照护“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技能考核标准融入课程教学评价,并从多个维度完善相应课程教学评价细则,同时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将评价细化到课前、课中、课后,使过程性评价更为规范和客观,结果性评价更为合理与准确。另外,教师要通过评价反馈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以评促教。

  3.多元反馈,实现以评促学。“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共享课程建设过程中,应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企业导师评价等相结合的多元性方式[9],对学生技能学习的规范性、职业素养的养成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等进行多维度的客观评价,反馈学生综合能力情况,以促进学生自我诊断与改进,提升综合职业能力与素养,进而实现以评促学。

  四、结语

  “岗课赛证”融通下职业院校专业群共享课程的建设,打破了传统模式中专业与专业之间的壁垒[10],对实现多学科融合及专业群中各专业优势互补、协同发展、资源共建共享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以“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课程为例进行相关研究,通过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需求、行业引领技术、职业标准对接,“岗课赛证”融通综合培育高技术技能人才,是一次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促进学生就业与创业,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改革尝试,能够为相关课程建设提供借鉴。但本文仍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未来可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李克强作出批示[EB/OL].(2021-04-13)[2023-12-20].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2104/t20210413_526123.html.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EB/OL].(2021-10-12)[2023-12-20].https://www.gov.cn/zhengce/2021-10/12/content_5642120.htm.

  [3]唐贺清.中职《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岗课赛证”融通课程开发研究[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22.

  [4]祖晓冬,朱虹.高职化工类专业群专业共享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安全生产与健康防护课程为例[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7(2):83-87.

  [5]曾天山.试论“岗课赛证”综合育人[J].教育研究,2022,43(5):98-107.

  [6]曾天山.“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8):5-10.

  [7]胡玲玲.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开发[J].装备制造技术,2022(1):207-209,229.

  [8]王姬.“岗课赛证”视域下中职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课程开发[J].职业教育(中旬刊),2022,21(2):30-32.

  [9]于素玲,陈莉,刘杨,等.岗课赛证融通模式在专业课程改革中的实践探索:以药品储存与养护技术课程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23,41(5):18-21.

  [10]田颖,马梦娜,郭靖,等.基于“岗课赛证”融通背景下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研究:以《安装概预算》课程为例[J].砖瓦,2023(2):173-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