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院校数学师范生技能培养策略论文

2024-04-18 10:09:20 来源: 作者:liyuan
摘要:文章基于高师院校数学师范生技能的内涵和意义,首先阐述了高师院校数学师范生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了高师院校数学师范生技能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高师院校数学师范生技能培养策略。
摘要:文章基于高师院校数学师范生技能的内涵和意义,首先阐述了高师院校数学师范生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了高师院校数学师范生技能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高师院校数学师范生技能培养策略。
关键词:数学师范生;高师院校;教学技能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2023年工作要点》提出,“推进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设,推进落实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切实推动师范院校把办好师范教育作为第一职责,促进教师培养质量不断提升,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数量足、素质高、能力强的教师”[1]。国家提出推进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办好师范教育的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改变高校师范生师范技能薄弱的现状,提高师范生的培养质量;二是在如今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出符合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的师范毕业生,为教育改革保驾护航。数学是中小学的主要学科之一,数学师范生也是师范生的一部分,基于此,高师院校要根据新时代对数学教师的需求,努力提高数学师范生的培养质量,提高师范生的数学师范技能,为新时代教育改革提供优秀的储备师资,同时为数学师范专业认证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高师院校数学师范生技能的内涵和意义
(一)数学师范生技能的内涵
数学师范生技能是指数学师范生在成为正式教师之前必须具备的从事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技巧和专业能力。数学师范生技能分为四个方面,分别是基础技能、教学技能、教育技能和教研技能[2]。基础技能是从事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技能,如三笔字、普通话等技能;教学技能是讲解数学知识和数学题目的技能;教育技能是教育管理学生的技能;教研技能是研究和设计数学教学过程的技能。
(二)数学师范生技能培养的意义
师范教育不仅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更关系着师范生未来教师职业的发展。对数学师范生来说,数学师范技能是其必须掌握的技能,也是其未来作为教师安身立命的本领。师范生只有在大学期间接受系统的培养和反复的训练,才能成为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都具备的职前教师。从高等院校的角度来看,师范生的教育质量是高等院校师范教育水平的一个衡量标准,也是学校师范教育宗旨与办学理念的体现。目前,高师院校师范生的就业压力是巨大的,就业市场的供需矛盾直接导致部属师范大学就业层次下移,并且与地方师范大学和地方综合性大学师范生的就业层次重合,这使得地方师范大学与综合类大学培养的师范生处于非常激烈的竞争状态。高师院校数学师范生要想在就业市场中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个人素质作为支撑,而这一切都与高校日常的师范生技能培养密不可分。
二、高师院校数学师范生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
数学师范生应具备课堂教学的诸多教师技能和基本的理论知识。笔者通过调研访谈的方法,调查了吉首大学2020级和2021级数学师范生的师范技能现状,发现数学师范生在基础技能、教学技能、教育技能和教研技能方面比较薄弱,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教材分析能力不足
分析教材和解读教材是开展教学和教研的基础,但很多数学师范生在组织教学时没有自己的见解。在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上,部分数学师范生非常依赖教案和网络资源,上课就像是在背教案;在备课的过程中,不能准确设置教学三维目标和明确教学重难点;在课堂导入新课时,采用的导入技巧不合理、不直观,或者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每个部分的衔接过度不够自然,非常生硬,体现不出各部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对教材前后联系关注较少。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要想教好数学,数学师范生就要对教材有自己的见解。那些教材分析能力不足的数学师范生,其上课效果不会太好。
(二)板书技能与语言表达能力欠缺
板书技能属于基础技能。板书的作用是为了展示教学重难点和知识脉络,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一节课的知识。好的板书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启发思维,提炼学习内容,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3]。但是现在很多数学师范生不注意自己的板书和课堂内容的排版,在教学中暴露出许多问题:书写潦草,歪歪扭扭;板书凌乱,没有逻辑;板书没有重难点,展示不出一堂课的脉络;书写涂涂擦擦,想到什么写什么;基本的笔画顺序也会出错,发挥不了板书对教学的辅助作用。
语言表达能力是数学师范生必备的教学技能,但有的师范生在平时的教学技能训练中不以为意。在正式授课时,部分数学师范生对教学内容表述不清或语言卡壳,课堂乏味,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有的数学师范生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准确表述授课内容,出现表述比较生涩难懂的情况;有的数学师范生讲课的语音语调始终是一个调子,课堂教学氛围沉闷无趣,没有生机;有的数学师范生注意到了语音语调要有起伏,但是不知道何时高何时低,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三)班级管理技能缺失
班级管理技能属于教育技能。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推进,班级管理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这方面却是数学师范生技能培训中所欠缺的。大多数高校不重视对师范生班级管理技能的培养,导致师范生在面临班主任工作时无所适从,难以开展对学生的辅导工作[4]。尤其是在面对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时,师范生难以开展咨询辅导工作。具体表现为缺少交往技巧、处理问题的技巧、组织技巧,以致无法全面了解学生,进而指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究其根本,主要是因为班主任的心理咨询技术与理论知识不成体系,缺乏针对不同情况正确处理的班级管理技能。
三、高师院校数学师范生技能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高师院校数学师范生的师范意识不强
师范意识指的是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目前,高师院校数学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普遍不高,不会把教师当成毕业后从事的职业,即教师职业对于他们来说可能只是备选。师范意识不强使得师范生不会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提升自己的师范技能,进而导致他们的师范技能水平不足。对此,高师院校应该提高数学师范生对于教师行业的认同感,提高他们的师范意识,让他们努力积极提高自己的师范技能。
(二)高师院校缺少中小学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
负责数学师范生技能培训的教师主要是高校的在职教师,而高校教师队伍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非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这类教师有着良好的学术能力和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但是缺少与师范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另一类是师范专业毕业之后进入高校工作的教师,这类教师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相关理论知识,不足的是缺少在中小学教学的经验,对中小学实际的教学情况缺少深入的了解。由于长期在高校中工作,教师对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了如指掌,但对中小学生的情况知之甚微,即使有机会到中小学进行调查研究,也对中小学教育教学了解得不够深入,因此在高校从事师范教育的教师,往往不能够给予师范生在师范技能方面更多有效的指导。
(三)高师院校数学师范生的技能培养课程较少
数学师范生技能的培养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课程设置。高师院校数学师范专业的课程大部分以数学理论课程为主,如“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泛函分析”等课程。数学理论课程能够开阔数学师范生的数学视野,培养其数学思维,但是对数学师范生技能的培养作用不大。高师院校数学师范技能课程大多也是以理论课程为主,很少有高师院校开设师范技能实训课程。而缺少实践训练,师范生的师范技能便很难得到真正的提高。高师院校数学师范生唯一能进行实践训练的就是教育实习,但是仅仅依靠短期的教育实习远远满足不了师范生技能发展的需要。对此,高师院校数学师范专业应在教育实践之前,减少数学理论类课程的比例,增加师范技能实训课程的比例,进而提高数学师范生的技能。
(四)高师院校数学师范生技能考核制度不完善
师范生技能考核制度能够监控师范生技能的发展情况,也能及时纠正师范生技能的不足之处。目前,高师院校数学师范生技能考核制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师范生技能考核次数过少,许多高师院校数学师范生技能考核整个大学四年中只有一次。第二,重视程度不足,高师院校并未重视数学师范生技能考核。对于这部分高师院校来说,师范生技能考核只是走个形式。第三,技能考核制度缺乏系统性。许多高师院校的技能考核都是一次性的,所有的技能考核标准都一样。而对于数学师范生来说,他们的师范技能是循序渐进发展的,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如果整个大学四年的技能考核标准都是一样的,就不能有效地提升他们的师范技能。没有科学合理的师范生技能考核制度,就难以监控、纠正、发展数学师范生的师范生技能,这也是造成数学师范生技能不强的原因之一。
四、高师院校数学师范生技能培养策略
(一)贯穿数学核心素养,体现新时代要求
我国提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5]。而数学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应该达到的综合性能力,具体体现在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十个方面[6]。高师院校数学师范生技能培养应该以数学核心素养作为基础,教会其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融入数学师范生技能培养主要分为以下三步。首先,通过数学教育理论课程传授数学核心素养概念,让师范生理解什么是数学核心素养,掌握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其次,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有针对性地提高师范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让师范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达标。师范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主要通过数学教育理论课程来进行培养。最后,在数学师范技能训练课程中,要传授给数学师范生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使其把培养数学核心素养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技能训练中。通过以上过程,能把数学核心素养具体落实到数学师范生的整个师范技能培养过程,符合新时代对数学师范生的要求和教育改革的需要。
(二)改革课程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师院校数学师范专业课程要以数学师范技能课程为主、数学理论课程为辅。课程结构改革需要优秀的师资队伍作为支撑,故高师院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课程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①提高数学师范技能课程的占比。数学师范技能课程包括数学教育学、数学师范技能训练、现代教育技术和课程教学论等课程,故可以数学专业化教师发展需求为目的,调整课程课时数,以此为基配置有经验的数学师范专业课程教师,使其根据每个师范生的情况因材施教,促进高师院校数学师范生技能培养。②大力开发当地中小学数学教师资源。每个地区都有极其优秀的中小学数学教师,这些教师有着丰富的中小学教学经验[7]。高师院校应该聘请当地优秀的中小学数学教师,让这些数学教师参与师范生的培养。③让数学理论课程为数学师范技能培养服务。对此,可针对数学理论课程内容设置相应的数学师范技能训练活动,并配置指导教师,以有效培养数学师范生的数学思维,开阔其数学视野,从而真正地提高数学师范生的师范技能。
(三)加强基础技能和教育技能培养
基础技能是教学开展的基础,教育技能是保证教学顺利开展的条件。拥有良好的基础技能和教育技能,能够提高教学效果。高师院校应从以下方面提高数学师范生的基础技能和教育技能。①提高数学师范生的意识。高师院校可以举办一系列的就业指导讲座,让师范生明白基础技能和教育技能的重要性,进而让他们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能。②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目前,高师院校大多开设了基础技能和教育技能培养课程,如“三笔字”“班级管理”和“普通话”等课程。高师院校要在开设课程的基础上,加强监督,以提高教学质量。很多高师院校的课程管理和考核都不严格,导致数学师范生的技能不强。对此,高师院校要提高课程的考核难度,让教师对比师范生开设课程前和开设课程后的技能,判断是否有提升,有提升的才算合格,否则就不合格。③提高师范生的参与度。基础技能和教育技能属于实操技能,不应该采取传统讲授式的方式进行授课。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教学,说出自己想法,展现自己的技能,然后教师再去评价分析并给予纠正。例如,对“三笔字”课程来说,教师要多给师范生展示自己三笔字技能的机会,对师范生写的三笔字进行分析后,要告诉师范生的优点和缺点,制订培养计划,让其努力练习并定期检查练习情况。概言之,基础技能和教育技能是师范技能的基础,高师院校应努力提高数学师范生的基础技能和教育技能。
(四)搭建教学技能训练平台
在人工智能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的教育[8]。为了确保数学师范生得到足够的资源保障,可从以下方面搭建教学技能训练平台。①高师院校可以优化机制、整合资源,将校内外资源充分地利用起来,校内各部门联动配合,给师范生提供相关培养资源,校外则加强与当地中学的联系,构建新型的师范生培养训练平台,建立满足教育教学技能训练的公开实训室,让师范生通过学校教务系统直接申请使用,为师范生创建一个好的环境,以帮助师范生提升技能。②创建数学信息素养实验室。依照新时代卓越教师的要求,与时俱进地采用最新的软件系统与硬件设备,为师范生的信息素养提升提供最全面的教育资源,确保实验室的设备与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智慧课堂的设备一样,该做法旨在让师范生毕业以后与工作学校无缝衔接,达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做到真正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
(五)实行导师制
导师制是给每名数学师范生分配一名指导教师,负责对师范生的师范技能发展进行规划,并定期进行指导。导师制本来是研究生教育才有的制度,把导师制用到高师院校数学师范本科教育中,能够发展数学师范生的师范技能,提高数学师范生的培养质量[9]。数学师范专业主要从以下方面实行导师制。①大一入学时,给每名师范生分配一名指导教师。选定指导教师后,指导教师和师范生进行沟通协商,共同制定出符合师范生技能发展的培养计划。②每隔一个月,导师定期检查师范生的培养计划完成情况,并进行相关检测,判定师范生是否达到了培养计划规定的目标。期间,主要通过师范生试讲的方式进行检测,辅以口头问答的方式。检测完成后,导师要指出师范生师范技能的不足之处,并给出相关的建议,帮助师范生纠正不足之处。③检查师范生技能的发展情况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师范生技能时,要让小组成员参与进来,让每名小组成员都指出其他成员的优点与不足。“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小组成员互相点评,能让师范生吸取他人身上的优点和反思自己身上是否有他人的缺点,进而能快速提高数学师范生的师范技能。
(六)构建科学的教育教学技能评价体系
教育教学技能评价体系的作用不在于对数学师范生进行等级评定,而在于监控数学师范生技能的发展情况并及时纠正其不足之处[10]。科学的教育教学技能评价体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构建。①建立动态的评价体系。动态是指教育教学技能评价体系要随着师范生技能的变化而变化。刚入学的师范生对数学教育教学知识并不了解,此时应借助师范生试讲的方式考查数学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对于大二年级,应以师范生试讲考查为主,辅以数学教育教学知识理论考查,且师范生试讲考核标准不能太高,因为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还没有开展,师范生技能训练机会过少,师范技能就难以达到较高的水平;对于大三、大四年级,经过了两年的学习和教育实践,应按照正式的教师标准进行考核,并且考核以试讲说课的方式开展。②及时反馈。反馈是教育教学技能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及时有效的反馈,能让师范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进行改正。反馈分为理论知识考核反馈和试讲反馈。理论知识考核反馈主要是在理论知识考核后,教师对师范生理论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帮助师范生弥补理论知识的不足。试讲反馈在师范生试讲结束后,评委教师应及时与师范生沟通交流,指出师范生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方法,帮助师范生提高师范技能。③建立监督体系。教育教学技能的评价体系不能流于形式,而要对师范生起到监管促进的作用。对于师范技能考核不合格的师范生,班主任要及时与其沟通交流,了解考核不合格的原因,帮助他们下次考核时达标。建立教育教学技能评价体系,能够促进数学师范生的技能发展,提高师范生的师范技能,提升高师院校数学师范生的培养质量。
总之,师范生技能培养是教师专业化的准备阶段,高师院校师范生的培养定位是“培养基础教育的专业化教师”。因此,高师院校数学师范生的培养应围绕这一目标,对数学师范生开展系列的培养。同时,结合数学师范生的特点,探寻最合适的培养路径和方法,提升高师院校数学师范生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关于印发《教育部教师工作司2023年工作要点》的通知[EB/OL].(2023-02-18)[2023-10-19].http://wap.moe.gov.cn/s78/A10/tongzhi/202304/t20230427_1057568.html.
[2]尹合栋,李威,江净帆.刍议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内涵[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7,30(3):106-109,128.
[3]王艳芳.TPB理论视角下的师范生书写技能培养影响研究[J].教师教育论坛,2020,33(3):27-33.
[4]谢世琦.浅谈师范生技能教学中班主任技能培养缺失问题[J].教育教学论坛,2018(33):52-53.
[5]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6]马云鹏.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几个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9):36-39.
[7]黄欣.双赢共生:师范院校与中小学合作的新生态[J].教师教育研究,2022,34(5):1-6.
[8]南国农.让信息技术有效地推进教学改革[J].中国电化教育,2007(1):5-8.
[9]靖国安.本科生导师制:高校教书育人的制度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2005(5):80-84.
[10]岳莉,龙金.构建微格教学评价体系,提升师范生的教学技能[J].凯里学院学报,2010,28(6):55-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