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主题牵引下“ 专题地图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究论文

2024-04-17 15:35:40 来源: 作者:zhoudanni
摘要:在高校教育体制下,如何助力思政教育更好地进行?母庸置疑,课堂是主渠道,课程是重要载体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 专题地图设计”课程教学现状,然后阐述了思政主题牵引下“ 专题地图设计”课 程教学改革价值,接着说明了思政主题牵引下“ 专题地图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思路,最后论述了思政主 题牵引下“ 专题地图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关键词:“ 专题地图设计”课程,思政主题,评价反馈
在高校教育体制下,如何助力思政教育更好地进 行?母庸置疑,课堂是主渠道,课程是重要载体。“高校 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1],只有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 中做到既潜移默化又有的放矢,既润物无声又学有所 得,才能使学生在有滋有味的专业课程学习和实践中 学习思政,深入思考,终身受益。
由于地图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政治、军事、经济和 文化等内涵,关联着实时发生的重大事件、突发热点, “ 专题地图设计”课程与思政教育的结合有了丰富的 时政素材,也有了更多的用武之地。基于此,本文拟通 过分析“专题地图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对思政主题牵 引下“专题地图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加以探究。
一 专题地图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作为测绘类、地理科学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 “ 专题地图设计”课程是一 门探讨专题地图理论、技术 及使用方法的学科课程,也是一 门跨越人文与自然 、 时间与空间、科学与艺术的综合性课程[2] 。当前,这门 课程主要在测绘类、地理科学类专业的第二学年或第 三学年组织讲授与实践 。此时,学生已具备地图学基 础理论知识,并具有基本的识图与认图能力,但未能 掌握完整的地图制作方法,无法灵活运用地图设计原 则,很难将时政专题、时事热点与地图设计相结合,设 计并制作出科学、专业的专题地图。“专题地图设计 ” 课程就是针对学生此阶段的知识结构和学习现状,开 展针对性的能力培养。然而分析当前课程的教学过程 可以发现,教师在传统的“专题地图设计”课程教学中 往往存在以下问题:①重讲授、轻互动,即教学活动单 一,缺乏课堂设计,主要为教师讲授、学生聆听,课堂缺乏互动,学生参与度不高;②重考试、轻过程,即学 生仅为了考试而学习, 缺乏对专题地图知识的认识, 也忽略了整个制图过程的串联与学习; ③重理论、轻 实践,即注重理论知识讲授与传播,没有适时地将地 图与历史、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主题相结合,缺 乏联系实际的地图设计实践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有 必要对“专题地图设计”课程教学加以改革,将思政主 题渗透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 、思政主题牵引下“ 专题地图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价值
地图设计本身就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 过程,是一个在理论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3] 。当 前,国际政治环境复杂多变,对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 鉴别力提出了挑战,加之学生追求新奇、勇于创新的 天性,使得传统课堂“ 灌输式”教育模式的优势不再, 而通过思政主题牵引,进行“专题地图设计”课程教学 改革,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培养专业素养、提升专业能力。
(一)转换思政视角,更好地掌握地图专业知识
“ 专题地图设计”课程教学围绕读图、识图能力培 养和专题地图设计应用两个方面开展 。前者致力于帮 助学生掌握专门的图像符号系统和独特的表示方法, 使其具有对专题地图要素进行观测、分析的能力等; 后者旨在促进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提升动手能 力,在“ 知其然”的基础之上做到“ 知其所以然”。 思政 教育的融入可以有效增强教学效果,一方面,在思政 教育的促进下,学生能够透过地图语言感受到时代变迁和地图背后隐藏的故事,品味我国悠久的地图文 化和历史印记,坚定文化自信[4];另一方面,在对时事 热点、历史事件等主题进行学习思考后,学生可以通 过地图工具表达个人主张与思想观点,制作出科学 专业的主题地图 。例如,通过阅读红军长征地图,学 生可以了解长征的途经地点和重大事件,加深对长 征精神的认识和理解,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从而形成 求实探索的意识,且能够正视困难并勇于接受挑战; 通过设计制作习近平总书记扶贫足迹地图,学生可 以更深刻地认识脱贫攻坚精神的内涵及价值意义, 从而树立爱国情怀,激发和坚定民族自豪感、历史使 命感、时代责任感。
(二)增强版图意识,更好地培养地图专业素养
地图是国家版图的主要表现形式,可直接反映 国家的主权范围,体现国家的政治主张,具有严肃的 政治性、严密的科学性和严格的法定性 。国家版图在 地图上的表示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领土主权完 整[5-6]。同时,地图上的国界线画法、国家名称和国家首 都名称的标注、岛屿的归属等内容的表示都必须符合 国家的政治观点和外交立场[7] 。在“专题地图设计”课 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这些主题引入思政教育内容, 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强调国家边界的权威性、领土完 整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增强版图意识;另一方面,可以 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地图的严肃性、专业的重要性,进 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地图专业素养 。例如,通过展示 和解读网络中常见的“ 问题地图”及地图编制相关的 一系列配套管理条例,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于网络地 图的鉴别能力和制图规范意识,培养专业素养。
(三)强化思政训练,全过程提升专业能力
“ 专题地图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地图设 计的前期、中期、后期各环节融入思政教育,既能提高 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在地图 设计全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地图认知与地图设计能力, 增强学生学习、运用专业知识的使命感和自豪感[8]。在 地图设计前期,学生需要从多渠道获取信息,这样既 能提高学生的政治辨析能力,又能提高他们处理与分 析数据的能力;在地图设计中期,学生需要将数据变 为知识,从传播者的角度将知识设计在地理空间载体 上,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理论总结能力,又能提高他 们的版面设计等能力;在地图设计末期的可视化阶 段,学生需要将知识用地图语言展示在时政地图上, 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知识传播能力,又能提高他们的地图符号设计、色彩设计等能力。概言之,以实时发生 的重大事件、突发热点、民生关注为思政主题,在地图 设计各个环节实施教学改革,让学生尝试用地图讲述 时政故事和所思所想,既可以提升他们的思辨能力, 又可全面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
三、思政主题牵引下“ 专题地图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一)“ 思想+技能”双提高的教学改革目标
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和思考,通过将思政教育 融入“专题地图设计”课程教学,可以使学生从思想和 技能两个方面有所提高。教学改革目标作为思政主题 牵引下“专题地图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导引,在 整个教学改革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鉴于此,思政主 题牵引下“ 专题地图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目标须从思 想和技能两个层面着手进行设计,具体如下。
1.思想上理性辩证 。通过将思政主题内容融入课 程体系,可以使学生有效提升政治素养,坚定政治立 场,达到能够科学运用思政视角审视问题、辩证思维 看待事物、理性处理信息的目标。例如,学生在数据收 集与处理过程中,可以自觉地明辨是非,进而形成可 靠的数据收集与分析能力,最后科学客观地表达个人 主张与政治观点。
2.技能上融会贯通 。思政主题内容的引入能够拓 宽学生对于专题地图的设计思路,明确地图设计方法 与制图技巧,实现从课程理论知识到地图制图实践的 跨越,最终使学生达到制图理论有积淀、地图设计有思路、地图制图有方法的目标。例如,课堂上教师解读 思政主题图册、讲授地图设计要点,学生便可围绕思 政主题掌握从主题选定、符号设计到地图编绘等一系 列完整的制图流程,实现对地图知识与制图技能的融会贯通。
(二)“理论讲授+ 实践操作+ 考查评价”三同步的 教学改革实施过程
在“专题地图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思政主 题为牵引,从理论讲授、实践操作与考查评价三个部 分入手进行教学改革实施,且注意各部分逐层迭代并 同步推进,如图 1 所示 。首先,在理论讲授部分,围绕 地图基础知识、地图语言常见表达、地图制图综合等 核心内容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将专业知识传 授和思政教育相结合,以达到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 实现价值引领的目的。其次,在实践操作部分,以普通 地图表示、专题地图表示、地图编辑与制作等项目为载体,融入思政内容,将实践操作训练和思政教育相结 合,以达到技能培养与思政育人有效融合的目的 。最后,在考查评价部分,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 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学生的专题地图设计知识水平及 相关实践操作能力,并将评价结果及时整理并反馈,以供教师调整和优化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部分的教学。
四、思政主题牵引下“ 专题地图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 专题地图设计”课程教师要按照设定的教学改 革目标和梳理的教学内容,开展相应的教学改革实践。 整个实践过程包括课程体系梳理、思政专题分类、分类实践操作、实践过程监督、实践结果评价五个环节,具体如图 2 所示
(一)课程体系梳理
从学科特点来看,“专题地图设计”课程是一 门理 论贴近实际的专业实践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含理论 讲授和实践操作两大部分,理论讲授部分的主要内容 包括地图基础知识、地图语言常见表达、地图制图综 合、电子与数字地图制作方法四个方面;实践操作部 分的主要内容包括普通地图表示、专题地图表示、地 图编辑与制作、地图设计常见案例分析与评价四个方 面 。现有的“专题地图设计”课程体系,尤其是实践构 建操作部分的内容,是按照传统的课程内容和实践步 骤构建的,虽然具有通用性和全面性,但没有强调思 政主题 。因此,本文首先要对融入思政主题后的“专题 地图设计”课程体系进行梳理,具体包括知识型和技 能型两种类型,如表 1 所示。
“ 专题地图设计”课程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对地图 学相关课程已经有所了解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该课程 中的理论讲授部分不能局限于知识本身,而是要结合 相关史料与热点事件,以加深学生对相关地图知识的 理解 。同时,在史料内容与热点新闻的选取方面,要侧 重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地图制图综合方面,介绍我国近代的地形图测图与制图工艺及其在军事行 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介绍对我国近现代地图学发展 有推动作用的重要学者与科研人员,有意引导学生感 知专业知识背后的思政故事,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热 情与爱国主义情怀。而“ 专题地图设计”课程的实践操作部分主要涉及普通地图表示、专题地图表示、地图编辑与制作等 相关技能点的训练,故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适时 地介绍中国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地图编绘的技术革 新及其研究与应用,以及该领域前辈专家创新智慧及 求真专注的事迹等,由此教育引导学生掌握专题地图 设计的多种方法,使其学会熟练地借助制图软件完成 专题地图图面设计,并培养学生的国家使命感、民族 自豪感,逻辑和想象思维与创新意识,以及精益求精 的职业规范精神与素养。
(二)思政专题分类
思政专题涵盖内容范围较广,分类方法众多 。 由 于地图设计的专业性和特殊性,“专题地图设计”课程 教师要按照地图设计要求对其进行重新划分 。例如, 按照其在地图上的表示方法的不同,可划分为热点事 件类、路线轨迹类、影响范围类;按照其发生的时间特 征,可划分为历史事件类、当前时事类、预测预判类; 按照其发生的地域特征,可划分为国内事件类、国际 事件类;按照其发生的时态性,可分为静态类、动态类 等。不同的划分标准,对应的划分类别不同,涉及的地 图设计方法也不同[9]。另外,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思政主 题类型,在原有课程安排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选取不 同的主题内容进行地图编绘。例如,学生根据“脱贫攻 坚结硕果”主题,通过收集并学习相关史料信息,能够 感受到党团结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通过脱贫攻坚取 得的历史性成果,感受到脱贫地区处处呈现的山乡巨 变,从而增强民族责任感。此外,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运 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能够促进思 想和技能的双提升。
(三)分类实践操作
在以上思政专题分类的基础上,“专题地图设计 ” 课程教师要研究每一类思政专题的地图设计方法及 实践操作过程,编制成册,形成规范 。例如,对于热点 事件类专题地图设计,此类事件信息具有鲜明的时代 性、事件的普遍性、内容的争议性、数据的琐碎性等特 点,基于以上特点,在专题地图制作时,就需要在地图 的数据预处理、地图总体设计、表示方法设计、色彩设 计、地图符号设计、出版设计等环节遵循如图 3 所示 的地图设计原则[10]。
在课程结束理论讲授步入实践操作部分时,教师 可将该设计规范发放给学生,为学生制作专题地图提 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除此之外,教师要在原有课堂的 讲解与讨论基础上,引入线上教学平台。为便于与学生保持沟通,方便学习资料的存储,教师要在线上定期 发布主题讨论与学习资料,让学生通过参与讨论提升 专业技术和制图能力 。例如,在编制红军万里长征图 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该主题内容进行信息搜索和地 图设计,同时开展主题讨论,让学生分享收集信息过程 中的所感所想并进行交流,这样在地图设计的过程中 就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红军长征精神的理解与感悟。
( 四)实践过程监督
实践前期,“专题地图设计”课程教师要将梳理完 成的理论与实践规范作为专业指导依据,让学生以小 组为单位互相配合完成实践内容。地图制作主题可选 取时下思政热点,如近代中国的演变、中国现代的小 康路、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中国的传播等,这样能够增 强学生对中国历史的认识,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增强 爱国热情 。 同时,通过一些主题的设定再度引导学生 发散思维和组内头脑风暴,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 能力。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档案图书、历史 资料中挖掘史料信息,在搜寻资料的过程中受到思想 政治熏陶,之后整理相关资料、分类总结、开展实践。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实时监督整个实践过程,在主 题选择、信息收集、信息整理方面重点引导,一方面保 证地图设计成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以使学生能够形 成严谨的职业精神和专业素养,另一方面推动学生在 实践过程中实现政治思想的成熟与升华。
(五)实践结果评价
在“专题地图设计”课程实践环节的最后阶段,学 生整理实验过程与结果,采用多媒体幻灯片汇报形式, 相继汇报工作内容,包括选题原因、信息梳理过程、制 图总体思路、表示方法、色彩设计、符号设计、地图版 式设计等方面 。在地图设计展示阶段,教师要注重引 导学生针对设计内容与设计思路进行学习,同时开展 学生间的评价与总结,调动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动性,并对学生制图过程中共同存在且亟待 解决的问题进行统一集中讲解 。除此之外,可邀请地 图学行业专家或时政专家评价设计结果,讲授地图设 计相关经验与时政专题地图设计技巧,促使学生投入 当前热门知识、专业知识的学习 。最后学生根据作品 中存在的不足,将其与专家传授的经验相结合,展开 反思与总结,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迭代修改。
五 、 结语
本文以思政主题为牵引,以“专题地图设计”课程 实践为载体开展育人工作,准确把握地图中蕴含的丰 富的历史、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内涵,通过知识 讲授,使学生在渴望求知的兴奋、愉悦中接受熏陶,唤 起学生的文化自信与专业自信 , 激发学生民族自豪 感;通过技能传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一方面,可提 升学生专业技术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工匠精 神,让学生明晰地图绘制人员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与职业行为规范 。另一方面,使学生在实践创新的探索 过程中自觉认同,产生共鸣,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 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效果,培育出有理想、有信念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 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 日报,2016-12-09(1).
[2] 刘晓,张照录,张超,等.“专题地图制图实习”的改革与探索[J].教 育教学论坛,2017(10):110-111.
[3] 於建峰,苏明占,李婷婷,等.专题地图设计课程教改探索与实践[J]. 测绘通报,2022(S1):104-106,122.
[4] 江南, 陈敏颉,邓术军,等.融入课程思政的地图学分类混合式教 学模式[J].测绘通报,2022(S1):57-61.
[5] 徐根才.规范地图编制活动 保证地图编制质量[J].中国测绘,2016 (1):8-11.
[6] 肖智,许瑞芳,孟立霞,等.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专题地图编制 实验课教学设计研究[J].凯里学院学报,2014,32(3):148-151.
[7] 朱海红,李思宇,黄丽娜,等.《地图学》课程思政建设探讨[J].地理 信息世界,2021,28(4):45-48.
[8] 黄建毅,张景秋,孟斌.课程思政视域下地图学课程教学探索与改 革研究[J].地理空间信息,2021,19(4):118-120,125.
[9] 王霏. 电子地图要素更新方法研究:以矢量电子地图数据更新为 例[J].河南科技.2019(16):18-20.
[10] 黄翌,陈建伟,刘潇潇,等.高校“地图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课 堂融入[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2,45(1):19-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