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意见表达特征与正向引导策略论文

2024-04-17 15:23:21 来源: 作者:zhoudanni
摘要:新媒体是指以先进发达科学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传播速度即时性、传播内容多样性、传播范围全球化、 交互形式多元化为特点
摘要 : 文章以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调研了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意见表达特征,之后 分析了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意见表达正向引导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意见表达的正向引导策略。
关键词 :网络意见表达,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
新媒体是指以先进发达科学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传播速度即时性、传播内容多样性、传播范围全球化、 交互形式多元化为特点,以互联网、无线通信网络为 载体,在全世界范围内,通过电脑、手机等各种移动终 端设备传递信息的一种全新传播媒介[1] 。据中国互联 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 52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 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23 年 6 月,我国网民规 模达 10.79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 76.4%[2] 。随着信息传 播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因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而广名,占 40.07%,女生 694 名,占 59.93%;一年级学生占 56.65%,二年级学生占 33.68%,三年级学生占9.67%; 文科类学生占 43.96%,护理类学生占 15.54%,艺术类 学生占 10.36%,机械类学生占 10.45%,经济类学生占 10.62%,其他类学生占 9.07%,覆盖了学校的全部学 科;党员和预备党员占 2.76%,团员占32.64%,群众占 64.59%。具体如表 1 所示。
总的来说, 抽样调查的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基本能够反映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意见表达的特征。
二 、 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意见表达特征
网络意见表达指网民在互联网平台表达自己的 意见和看法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递更加方便快捷,网 络民意表达也愈发自由 。在网络信息平台上,传播者 和被传播者两者的地位完全平等,其角色可以互换,互为信息传播主体的每个人都享有在平台上自由发 表对于公共事件看法的权利。
网络生活已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通过不同的新媒体平台学习或娱乐,表情达意 。 问卷调查显示,81.43%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间在 3 小时以上,学生使用的新媒体平台类型更广泛,每种新媒体 都有大批的学生拥趸,其中 88.95%的学生使用微信; 56.91%的学生使用 QQ;51.12%的学生使用短视频平 台;39.55%的学生使用微博;37.13%的学生使用学习 强国;23.40%的学生使用知乎;8.98%的学生使用豆 瓣;20.29%的学生选择了其他新媒体。在网络上,私密 性和公开性并存,私人讨论与公共讨论同在,传播速度更快,影响范围更广 。而网络表达的匿名性更降低 了人们对表露内心想法这一行为的抗拒程度,从而使 得表达更加畅通和活跃[4]。大学生借助新媒体平台,更加自由地表达意见和诉求,会对舆论产生影响,从而 影响政府的决策和学校的决议 。 同时,这也反映出个 体基于各种社会、学校问题所产生的压力而进行的一 种自由释放 , 这些表达不可避免地对和谐社会构建、 文明校园建设产生了正向或负向的影响。通过调研数 据分析发现,高职院校大学生在网络意见表达上具有以下特点。
(一)网络匿名化,表达更主动
大学生在新媒体平台表达看法和意见时更加直 接,也更加主动。在网络中表情达意时,他们出于自我 保护的考虑,更多选择了匿名的方式。对于“ 网络发布 的各类热点事件”,49.57%的学生选择接受并关注信 息,与周围人讨论,听取别人的看法;31.52%的学生仅 了解和关注信息;13.04%的学生选择接受并关注信 息,会主动发声,转发评论;5.87%的学生选择不关注。 在“倾向于参与的网络话题评论”方面,73.58%的学生 选择日常学习和生活相关;49.22%的学生选择国家政 策相关;51.21%的学生选择国内外时事新闻相关; 56.91%的学生选择社会热点议题;41.28%的学生选择 娱乐八卦;15.54%的学生选择其他。对于“在网络上发 表观点或意见时采取方式”,12.18%的学生选择实名发 布;26.25%的学生选择匿名发布;47.06%的学生根据情 况交替采用实名或匿名方式;14.51%的学生选择其他。 对于“ 会匿名发布信息的情况”,34.89%的学生在针对 热点问题表达看法时选择匿名;35.32%的学生在抒发 自己的真实想法、情感时选择匿名的方式;42.75%的学 生不想把真实的自己暴露在网络中;64.59%的学生会 出于保护隐私的考虑选择匿名。可见,大学生在虚拟的网络空间有了更加充分的话语权,无论是对于国家大事、国内外时事,还是与自己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校 园话题,都积极踊跃地参与其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二)道德约束弱,表达呈现非理性倾向
大学生普遍认为 , 在网络发表言论自由度较大, 持该观点的学生占比近 90%;近 25%的学生在发表言论时具有主观倾向 , 部分甚至呈现出非理性倾向;大学生普遍接受匿名化网络表达,认为这样可以提高言论自由度;71%以上的学生认为身边的同龄人都更愿 意通过网络发表言论和意见;20%以上的学生认为,当 “ 了解到熟悉的同学在网络上发布过激或不当言论 时”,自己会默默围观,不表态;在“遇到自认为被不公 平对待”时,仅有 58.43%的学生会直接与教师沟通,直 至问题解决,34.17%的学生选择跟家长 、要好的朋友 或同学表达自己的不满或默默接受、自己消化,还有7.4%的学生选择不跟教师沟通 , 直接在网络发布质疑,表达不满。
由于网络空间对网民道德的约束偏弱,网络平台 实现全面监管难度较大[5],且大学生群体身心不够成 熟、情绪易波动,对问题缺乏深入的思考,容易受到不 良思想及错误舆论的影响,尤其是狭隘、片面的观点 很容易引发他们思想的“共鸣”,有时甚至会形成正义 舆论氛围的假象,从而导致表达内容的偏差 。这个时 候 , 新媒体平台便成为他们表达观点的重要平台,而 他们不理性的发言更是会在网络上形成较大的影响 力,从而造成不良影响。
(三)身心不成熟,表达自我中心化
大学生群体渴望被关注,喜欢利用新媒体平台以 图片、文字、视频等多种方式表达情感,展示自我,与人交往 。在自由而宽容的网络舆论环境中,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绪及时进行表达,以自我为中心的特征明显。33.5%的大学生在新媒体平台获取信息后,要么 是全盘接受,要么是不置可否,缺乏自己的理性思考; 近 37.0%的学生在网络发表个人见解时,要么是“发布 自认为正确的观点”,要么是“人云亦云,随大流”,而且由于身心不成熟,对一些网络事件缺乏准确的认知,他们考虑问题时会从自己的主观经验出发,做出一些主 观或错误的判断。尤其是在当下,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学习和就业压力的增加,其极易出现认知偏差、心情烦躁的情况。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缓解,他们往往会选择新媒体平台来宣泄情绪,从利己主义的角度进行评判,具有明显的个人主义倾向。
三 、 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意见表达正 向引导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 着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输送高级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 才的重要任务,在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中发挥着重要 的作用。根据 2023 年 7 月教育部发布的《2022 年全国 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可知,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规 模上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 半壁江山”,提升大学生 的网络素养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 要课题之一,故探索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意见表达正向引导策略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之义。
(一)高职院校坚守网络意识形态主阵地的需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着重强调了意识形态的极端重 要性,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 的工作”,要“ 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 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 主流思想舆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 , 塑造主 流舆论新格局 。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 好网络生态”[6] 。当今时代,网络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 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高职院校是学生学习社 会和科学文化知识,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观的重要阵地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高职院校意 识形态建设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
大学生是使用新媒体的主力军,他们朝气蓬勃、 思想活跃,关心国家大事和网络热点问题,对于发生 在社会或校园中的事件,大都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与见 解 。但网络中常常会有一些模棱两可、是非不分的现 象和问题,还有个别人会人为制造或传播谣言,做出 违反道德及法律的行为等,这些都需要通过正确的引 导来助力大学生解除困惑 。 同时,拜金主义、享乐主 义、利己主义等也在网上不知不觉地传递,悄悄地影 响着大学生,对他们的价值观造成了负面的冲击 。在 互联网上,大学生在享受便捷资讯和娱乐方式的同 时,也遭遇着夹杂低级趣味的负面信息、虚假信息、错误言论和政治谣言的侵扰,而这些不良信息借助新媒 体的力量,冲击着主流价值观念,导致马克思主义的 主流信仰地位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因此新媒体在推 动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载体和思维方式加速创新 的同时,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 战 。对此,高职院校要站在坚守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的 高度,重视和把握大学生网络意见表达情况,探索正 向引导的方法与途径,引导大学生正确运用网络媒体 进行表达及公共参与[7]。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需要
21 世纪,网络是高职院校大学生生活与学习的重 要平台,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对于大学生的成长 与成才至关重要 。新媒体网络平台具有开放性、即时 性、匿名性等特征,在信息传播、思想交流和观点表达 等方面呈现出多元化、复杂性的特点,加之新媒体时 代信息传播的监管力度较传统媒体时代弱,信息传播 监管呈现松散状态,多元的文化、价值观念交织碰撞, 导致网络空间正面舆论与负面舆论同时存在,鱼龙混 杂,给大学生的选择和判断增添了难度,如很多学生 受网络不良信息的误导和影响,也出现了偏激、低俗、 不良的言论跟风情况,故大学生网络意见表达迫切需 要积极正向的引导。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 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 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 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 。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德 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要给予 大学生及时雨般的引导和栽培。大学生群体普遍不够 成熟,对于网络环境中良莠不齐的价值观念没有进行 正确判断的能力,更容易受到影响,对此,只有加强大 学生网络表达引导,才能保证大学生健康发展。
四 、 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意见表达的正向引导策略
( 一)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引领功能,着力提升大学生网络意见表达素养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信息传播更加高速、透明,但 追根究底,新媒体平台传播的信息始终是现实世界在 网络世界的再次加工及呈现。思想活跃的大学生群体 在网络中获得了更多话语权,其网络意见表达也是针 对现实世界中事件或问题的观点态度的反映[8]。大学生 是随着信息化时代飞速发展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的 生活和学习与网络息息相关,其在网络上的一言一行 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虚拟时空中的表达, 是他们判断真善美、假恶丑能力的体现,更是他们在面 对问题时个人情感和意见的诠释。大学生热情奔放,自 我意识逐渐萌醒,乐于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观点,阐述 自己的思考。但他们身心发展都不成熟,看待问题的方 式、方法不够全面,对问题的分析也不够深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用“ 第一粒 扣子”的生动比喻强调引导青年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 要性 。因此,高职院校应当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的政治引领功能,坚持把立德树人与新媒体建设紧密联系起来 , 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 程 , 并且在提升大学生网络意见表达素养上下功夫。 一是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强化思想政治 教育的政治引领功能,使学生的网络意见表达能够遵 循正确的政治方向 。在思政课上,教师要用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 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9],由此使学生在网络意见 表达过程中能够重视科学理论的运用和正确思想导 向,使学生能够在网络空间正面、理性、客观地表达个 人意见,用真理说服人、用真情感染人、用真实打动人, 为网络意见表达素养的形成奠定坚实根基。二是要通 过顶层设计使学生工作部教师、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 师、辅导员等广大学生教育工作者将传统思政教育工 作与新媒体、新技术有机融合,让思想政治教育由单向 向多维、静态向动态、抽象向鲜活转变,为政治引领功 能的发挥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同时借此使他们积极 研究探索和科学把握网络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 点规律,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营造清朗网络氛围, 使学生形成较高的道德素质和道德判断力,从而促使 其网络意见表达素养得以提升。
(二)发挥校园新媒体引导作用,推动线上线下媒 体同频共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 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 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0]。高职院校要紧紧围绕立 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挖掘新媒体的教育潜能 。校园 新媒体因其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传播速度快、不受时 空限制等特点给大学生带来了全新的学习和生活体 验,他们通过新媒体获取新闻资讯、学习知识、进行休 闲娱乐,并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校园新媒体是国 家大政方针政策、学校重大新闻活动、校园文化、师生 风采等宣贯的主阵地,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即他们沉浸在校园新媒体平台营造的文化氛围中,在 潜移默化中接受正能量的熏陶,不知不觉中便会增强 对校情的了解,增加对教师和同辈群体的正向认知, 明确做一名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 因此,引导 大学生正向表达网络意见,就应当充分发挥学校官方 微信、微博等校园新媒体的引导作用,在内容制作和 形式展现上下功夫,多角度、多方位挖掘,以大学生喜 闻乐见的形式呈现相关内容,既保证实用性,又体现 趣味性,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积极弘扬正能量,同时要畅通互动端口,保持良性互动,及时了解和洞 悉学生对于国内外重大事件、社会热点问题、校园重 要新闻等的观点与看法,并适时进行引导,帮助学生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与这些新媒体相比,校报、宣传 栏、电子屏、展板、海报等传统线下媒体作为高职院校 宣传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也应该注重对学生网络意 见表达的正向引导,具体而言,可在线下媒体平台上 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与之相关的事件,引领学 生在进行网络意见表达时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思想基础;可就网络意见表达的内容进行正向的示 范,使学生进行网络意见表达时能有正确的参照。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场所,高职院校的传统媒体 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校园之美好、书香之浓烈、 文化之厚重、青春之担当,而新媒体则能让学生在网 络中通过视觉与听觉的感官冲击,进行辩证思考,学 会明辨是非,明确责任意识 。因此,要做好大学生网络 表达引导工作,在着力开展线下传统媒体环境营造的 同时,还要重视发挥线上新媒体的引导作用,推动线 上线下媒体同频共振,促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得益 彰,弘扬正确、主流的价值观念。
(三)培育“教师网宣骨干”“ 师生意见领袖”两支 队伍,共扬主旋律
校园新媒体的内容建设离不开一支政治强、业务 精、引导有力、能力出众的高水平网宣骨干队伍,队伍 成员分布于学校各个新媒体宣传阵地,聚焦主流价值 观、校园文化及学生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着眼于学生 成长、成才,做好正向引导工作。对此,高职院校应通过 定期开展业务培训、作品交流等活动,不断提升队伍活 力及整体素养,切实提升新媒体网宣公信力。同时, 高职院校也应当积极树立典型和榜样,培 养校园意见领袖 , 充分发挥意见领袖的模范带头作 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舆论意识 。意见领袖理论认 为, 意见领袖与群体中的被影响者一般都是平等关 系,意见领袖的意见和观点与大众传媒相比往往更具 说服力,而他们的言行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周围人 的选择,同时在群体中共享的价值观念也能够将人们 团结起来并对每个人产生影响 。 因此,高职院校要注 重培育“师生意见领袖”,充分发挥他们在重大或热点 问题上的正向引导作用 。具体来说, 要注意挖掘大学 生中威信和影响力较高的教师、优秀学生(特别是学 生干部),并对他们展开培训,提高他们在网络上理性 发声的能力,强化正向引领意识,并不断提高他们的影响力,从而促进大学生群体网络表达健康氛围的营 造。“师生意见领袖”团队要及时关注信息变化,通过 对大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帮助他们正确表达自己的意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弘扬主旋 律,传递正能量。
( 四)健全网络管理制度与舆情预警机制,心系学生,以人为本
健康和谐的网络表达机制离不开法律与制度的 规范与引导 。 目前,高职院校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网 络管理制度,但是针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制度建设相 对薄弱。学校的网络监管更多是为了筛查大学生网络 犯罪行为,而在低俗表达、恶搞文化历史、网络暴力行 为 、匿名泄愤等方面存在界定模糊与力度薄弱的问 题。因此健全网络表达管控与引导机制势在必行[11]。具 体而言,网络管理制度可进一步细化网络表达的边界, 如针对低俗表达、网络暴力等错误行为的影响程度, 制定相应的学生违纪条例及处罚等级,并与学生教育 管理规定相挂钩,从制度上规范约束学生行为 。与此 同时,应当建立健全学校舆情预警机制。新媒体时代, 信息传播速度快,借助网络工具,个人的不当意见表 达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发酵,这无疑是网络舆情问题时 常发生的重要原因 。因此,高职院校应健全网络舆情 预警机制,通过信息化的机制建设及时掌握舆情信 息,从而消除负面不实信息对学校的不良影响,并同 步成立学校网络舆论安全小组,通过“ 班级—学院— 学校”的汇报制度,及时上报舆情情况,防患于未然。
教育工作的对象是学生,“ 以人为本”就是要求教 育工作者在工作中始终做到心系学生,以学生成长成 才为目标,以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任务。在网络 思政教育中落实以人为本,应从学生角度出发看待问 题,从学生成长、成才的角度设计教育引导思路 。网络 热议事件常常与学生的生活、学习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是因为学生身心都不够成熟,往往会选择通过网络 这个虚拟空间来宣泄不满与怨言 。在校园生活中,奖 助学金评选、贫困资格认定及党员发展等与学生利益 息息相关,是易触发舆情的源头。对此,学校和教师应 当建设与学生沟通的渠道,确保学生在认为自己遭遇 不公平对待或有不符合政策规定的情况时,能够顺利 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针对相关事项,学校一定要 保障学生知情权,包括公布监督反映渠道和方法 。 同时在收到举报或投诉后要及时进行核实处理,并将结 果及时通知监督举报人,视情况采用合理的途径消除 学生的不满。
五 、 结语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高校的立身 之本 。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 政治引领作用,通过文明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健 康有序网络空间的建设,实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 。 同时,高职院校要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有效发挥 “ 意见领袖”对大学生群体的引导作用,并进一步健 全完善网络管理制度与舆情预警机制,做到有法可 依、有章可循 。教师要聚焦学生成长,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的学生,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心系学生,做 好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 网络世界是现实世界 在网络虚拟世界的缩影,网络意见在 一 定程度上也 反映了大学生内心的真实世界 。因此,高职院校管理 者应当注重挖掘那些隐藏在网络意见中的宝贵信 息,既尊重大学生发表个人观点的权利,又注重健康 网络发声环境的创建,切实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沟 通理念,构建流畅的对话机制,引导大学生正向发声,弘扬主旋律。
参考文献 :
[1] 杨彬.新媒体背景下武汉市网络舆情监管问题研究[D].武汉:华 中师范大学,2018.
[2] 10.79 亿人! 第 52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全文发 布[EB/OL].(2023-09-14)[2023-11-20].https://www.163.com/dy/article/ IEJS7JBH0511A72B.html.
[3] 章翎茜,罗婷,张亚玮.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意见表达与正向引 导研究:以南昌市大学生为例[J].新闻文化建设,2020(6):45-46,104. [4] 任延明.探索高校共青团运用新媒体育人新路径[J].北京教育(德 育),2023(3):12-13,40.
[5] 李艳艳. 习近平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逻辑探析[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2(5):46-55.
[6]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上的报告[EB/OL].(2022-10-26)[2023-11-20].http://www.cppcc.gov.cn/ zxww/2022/10/26/ARTI1666748404420103.shtml.
[7] 王庆.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人才培养路径创新研究[J].中国多媒 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7):134-137.
[8] 刘会娟.“互联网+ ”视角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9,9(1):57-61.
[9] 张蕾,杨国华,皮筱娟,等.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意见表达的正 向引导机制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35):63-64.
[10]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 2020(17):4-16.
[11] 操菊华 .大数据助力思想政治教育精准用户画像的对策研 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42(2):63-66,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