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改革路径研究论文

“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改革路径研究论文

14

2024-04-17 15:19:42    来源:    作者:zhoudanni

摘要: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 、云计算等信息技术 推动遥感技术快速发展,使得遥感图像的应用取得了重大突破,在社会生活和经济建设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现状,然后提出了“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   改革路径,包括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体系;深挖思政元素并融入教学;强化案例教学,开展“研讨课 ” 学习模式;等等。

  关键词:“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内容,思政元素

  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 、云计算等信息技术 推动遥感技术快速发展,使得遥感图像的应用取得 了重大突破,在社会生活和经济建设中也发挥着越 来越重要的作用[1-3] 。遥感图像不仅是科学研究和工 程建设的基础数据,更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 国产高分系列卫星不断发布及国产遥感数据处理软 件独立自主发展的背景下,为适应时代需求,如何大 幅提升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科学等本科专业 学生利用遥感图像处理技术解决各行业实际问题的 能力,值得关注和探讨[4-5] 。

  2015 年,《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 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强调“ 培养拔尖 创新人才”[6] 。作为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科学等 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是连 接专业基础类课程“遥感导论”和应用类课程“遥感地 学分析”的重要媒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遥感数字图 像处理的基础理论、常用方法,并熟练地将理论方法 应用于精准农业、资源管理、环境监测与保护、城市规 划等行业领域[7-8] 。然而,目前传统的“遥感数字图像 处理”课程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无法完全满足用人单 位对高水平遥感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 。基于此,本文 拟通过分析“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 ”课程教学现状,对 “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改革路径加以论述。

  一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现状

  ( 一)现有教学模式偏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比重不足

  “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 ”课程作为 一 门理论与实 践紧密结合的专业基础课程,与“ 遥感导论”“ 地图 学”等课程互为补充,综合性、实践性较强[9-10]。“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共计 51 课时,其中实践教学 10 课时,仅占总课时的 20%。由于课时有限,但内容 多样,教师往往优先讲授理论知识,导致难以保证 实践教学质量,且现有的实践教学往往由教师给定 实验数据及操作流程并引导学生利用遥感图像处 理软件完成,使得教学的实用性不强 。在课时严重不足的实践教学中,学生很难有足够的时间熟悉和掌握实践技能,这不利于其积累实战经验 、提高动手能力 。概言之,在实践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总体 落实不佳,学习潜能未能被完全激活,教学效果不如预期,教学目标达成度也不高。

  (二)缺乏专题性教学,学生掌握知识碎片化,难成体系

  “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 熟练掌握各种图像处理算法,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11],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常以 模块式教学为主,按部就班地讲授遥感图像处理软件 中的基本功能,导致学生掌握的知识过于碎片化,且 学生只关注书本上基本技能的操作,对于如何熟练灵 活地应用技术方法解决各个领域的具体问题,不能形 成一个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教学内容也与学生 将来的工作需求不匹配。

image.png

  (三)科研反哺教学较弱,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锻炼不足

  “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 ”课程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 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已有的实践教学多是简单基础的 实验,只需学生按照既定的步骤逐步完成即可,长此 以往,学生创新思维发展会受到限制[12] 。现如今,大学 生竞赛[13]诸多、教师科研项目丰富、“教研一体化”模式新颖,教师若仅拘泥于书本知识,不将资源合理应用  于课堂授课中、不利用科研手段使学生汲取丰富知识, 便会阻碍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也不利于其探究解决问  题的方案,从而限制学生专业技能、创新思维的发展, 进而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也得不到锻炼。

image.png

  二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针对上述“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存在的 问题,笔者试从如下六个方面提出教学改革路径。

  (一)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体系

  “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师要通过对多本教 材进行详细的内容对比与结构分析,搭建更为系统 化、科学化的知识脉络,强化基础知识间的链接,更新 教学内容,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形成遥感数字图像处理 的知识框架 。近年来,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新技术和 新方法层出不穷,原有教材的一些知识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学生更有兴趣探索最新领域的知  识 。因此,教师应实时追踪学科热点,及时更新教学课  件、讲义,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适当精简、压  缩,补充前沿热点内容,如云计算、机器学习、深度学  习等,如表 1 所示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专业领域  内近期发表的优秀文献,以充实教学内容;注重理论  算法,缩小学科最新发展与实际教学之间的鸿沟,使  学生及时汲取新知识、新方法,拓展学生思维深度,拓  宽教学广度,以便与学科发展紧密接轨。另外,在教学  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探索性、前沿性的问题为  导向,启发学生深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调动学生  学习能动性,同时在不断的科研探索中补充新知识、 新内容,把握前沿领域科研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  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进而完善教学体系。

  (二)深挖思政元素并融入教学

  “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是集图像处理、图像分 类于一体的专业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强,高度符合国 家有关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而课程思政建设 不仅是课程教学的需要,更是使学生全面发展、契合 人才培养模式、体现素质教育方针政策、贯彻马克思 主义基本原理的需要。因此,在“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 程教学中,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技术,更需要具备过 硬的思政素养。如表 2 所示,教师要深挖思政元素并将 其融入日常教学,具体可以中国遥感人的大国梦为切 入点,以国产高分卫星、PIE 国产遥感软件、嫦娥探月 工程等作为讨论素材,使学生了解我国遥感事业的成 就,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并让学生明确专业志向,提升 学生专业自信,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爱国情怀,使学 生成为思想独立、严谨细致、品学兼优的遥感人。

  (三)强化案例教学,开展“研讨课”学习模式

  在传统“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实践课单一操作的  基础上,增加学生分组进行专题案例研讨的比重,同  时根据研讨内容,让学生选择合适的遥感图像处理方  法,掌握相关专题的研究内容,以便更好地理解理论  知识[14],如图 1 所示 。正式汇报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  完成专题案例,还需要通过查阅文献了解领域内最新  进展,思考教师课前提出的问题并进行解答 。教师汇  总各组学生案例分析和问题回答情况, 采用组内打  分、小组互评、教师评分的方式公平公正地评判各组  学生,从而以考核打分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这种“ 研讨课”的学习模式,不仅锻炼了学生团队沟  通、协作交流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  意识,更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实践技能解决遥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图像的基础性实验包括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图像增强、图像分类等,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  认识,且熟练应用涉及的遥感处理操作知识,而基于  此的案例专题实践能在一定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综合  应用能力 。 以河南省濮阳市冬小麦种植分布专题为  例,教学流程如图 2 所示 。学生分组协作,首先运用  PIE-Basic 软件对研究区遥感影像数据进行预处理, 然后采用理论课所学方法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Nor-   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 并提取冬  小麦像元,最后通过分析、计算得出冬小麦种植区面  积 。在案例研讨过程中,学生尝试将所用 NDVI 指数  扩展延伸至其他植被指数, 如 RVI、DVI、PVI 等的构  建与应用中 , 这就加深了对植被指数相关内容的掌  握 。同时,在提取冬小麦面积时,学生深入了解了随机  森林算法用于农作物分类的优势,以及结合光学和微  波遥感的冬小麦长势动态监测模式等 。另外,实践过  程中 , 教师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并独立解决问题, 培养了其自主学习能力 。案例完成后,教师带领学生  分小组研讨图像预处理及冬小麦提取 、识别等内容, 集中探究各小组解决方案 , 并适当进行案例延伸,以便在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 践创新能力。

image.png

  ( 四)强化并拓展学生编程能力

  遥感科学技术、地理信息科学等本科专业学生需  要具备一定的编程水平,对此,“遥感数字图像处理 ” 课程教师可将编程语言类课程,如“C 语言程序设计 ” “ Java 程序设计”“Python 程序设计”等课程的知识,引   入“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鼓  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编写一些较为简单的小程序 , 与 ArcGIS 软件相结合解决如批量处理遥感图像可视  化等问题,这样能丰富学生解决日常问题的手段,提  高学生处理数据的效率,使学生在短时间内看到产出  成果,高效完成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从而锻炼学生  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研究  及动手能力。

  (五)构建“ 学、研、赛”一体化的学生培养模式

       针对“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存在的科研反哺教学较弱、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锻炼不足的问题,教师  可将科研项目中的具体案例和研究成果适时适量地  引入实践教学,激发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热情,并使  其在了解学科发展、前沿热点的基础上,在实践中培  养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从而促进课程的学习 。同  时,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目标,鼓励并指导  学生积极参与相关科技创新大赛,如大学生创新创业  训练计划项目 、Esri 杯中国大学生 GIS 软件开发竞  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等,引导  学生根据平日所学并结合比较感兴趣的方向选择参  赛主题,确定比赛思路和方法,从而锻炼其主动思考、 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15]。

  (六)综合考核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与效果

  传统的“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过于单一,不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易忽视学生的实践成果与产出。为了更好地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应制 定一套完善高效的多元化考核体系,包括对学生学习 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等多方面的考 核,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和 认同感。笔者认为,主要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①实 践教学主要考核学生掌握遥感数字图像的基本操作 情况, 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 力,有效促进学生将所学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并适 当调整实践教学的成绩占比;②增加过程性考核,便于 检验学生日常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有 助于教师及时强化教学重难点,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 矢 。如上所述,应通过过程性考核和期末考试综合评 判学生的学习情况,且过程性考核成绩通过学生“ 研 讨课”的参与度和平时表现来综合衡量,期末考核成 绩则通过试卷来确定,具体考核成绩构成如表 3 所示。

image.png

  三 、   结语

  在教育部全面建设一流本科课程、遥感技术飞速  发展的大背景下,现有“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  已无法满足当下社会对应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基于  此,本文针对“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存  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教学体系、深挖思政元素并融入  教学、强化案例教学等多个措施,做到科研与教学相  互促进,以便为课程教学改革开辟新路径。如此一来, 才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  践能力,锻炼学生解决复杂应用问题的能力,综合培  养创新型遥感人才 , 以满足生态环境监管与应用、自  然资源管理与监测、气象监测与气候评估等多领域对高水平遥感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

  [1] 史彩娟,李伟,刘利平,等.人工智能时代数字图像处理与分析研 究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1(2):100-101,104. [2] 苏涛,崔杏园,赵明松.遥感数字图像处理与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 究[J].黑龙江科学,2022,13(9):93-95.

  [3] 徐永明,祝善友.《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探 索[J].地理空间信息,2022,20(8):155-157.

  [4] 钟凤媛,宋超,王泽根.基于螺旋式模型思想的实验教学改革:以

  遥感图像处理课程设计实验课教学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2020(1):102-103.

  [5] 李鹏,李振洪,王厚杰,等.地球大数据背景下遥感地质学课程体 系构建与教学内容改革探索[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0,43(11): 4-7.

  [6] 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 方案的通知[EB/OL].(2015-11-05)[2023-09-15].http://www.gov.cn/ zhengce/content/2015-11/05/content_10269.htm.

  [7] 梅安新,彭望琭,秦其明,等.遥感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12.

  [8] 杨可明.遥感原理与应用[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6:22. [9] 曹艳萍,王增艳,苗书玲.“遥感地学分析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 实践[J].计算机时代,2020(9):99-102.

  [10] 袁媛,李文梅,陈一祥,等.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遥感图像处理 ” 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9,6(53):64-66.

  [11] 韦玉春,汤国安,汪闽,等.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教程[M].北京:科学 出版社,2015:15.

  [12] 张成业,李军,袁德宝,等.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时代的《遥感数字 图像处理》教学内容改革探讨[J].北京测绘,2020,34(6):876-880.

  [13] 王毅,喻鑫,牛瑞卿.遥感类课程教学实习改革初探[J].地理空间 信息,2021,19(12):150-153.

  [14] 张毅.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创新教学改革设计[J].测绘与空间 地理信息,2022,45(11):5-8.

  [15] 邵振峰,李德仁,胡滨,等.遥感前沿科研反哺本科课程教学改革 模式探讨[J].测绘地理信息,2021,46(5):172-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