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 三教”改革背景下中职韩语课程教学改革 —— 以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中韩合作班为例论文

“ 三教”改革背景下中职韩语课程教学改革 —— 以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中韩合作班为例论文

8

2024-04-17 10:18:32    来源:SCI论文网    作者:xuling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中职韩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然后以江阴中等专业学校中韩合作班为例,阐述了中职韩语课程教学现状,最后论述了“三教”改革背景下中职韩语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中职韩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然后以江阴中等专业学校中韩合作班为例,阐述了中职韩语课程教学现状,最后论述了“三教”改革背景下中职韩语课程教学改革。

  关键词:韩语课程,“三教”改革,中职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制定了相关方案来全方位改革职业教育。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的目标,而着力推进“三教”改革(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是深化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必由之路。国内职业院校主要通过开设“商务+外语”“应用+外语”专业来培养具备双语交流能力和专业技能的人才,其中“商务+外语”专业或“技能+外语”课程模式的开设主要以中等专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为主。比如,商务韩语专业主要采用中韩合作办学班的形式,此举旨在通过在韩国合作院校的学习,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并为市场输送既具备较高学历又具备实用技能的人才。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是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中率先开设韩语课程并持续创新改革的先驱之一。然而,中韩合作班形式下的韩语课程教学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与不足。中韩合作班形式下的韩语课程如何深入贯彻“三教”改革精神,既充分提高学生的考证通过率,又有效提高中职学生的文化自信,已成为中职韩语课程教学改革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

  一、中职韩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韩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外语,在我国中职教学中备受关注。实施中职韩语课程教学改革,源于对经典教学模式的反思,以及对未来人才培养需求的洞察[1]。而加强中职韩语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如下。

  第一,有利于深化“三教”改革。韩语课程作为中职一门重要的课程,其教学改革意味着教师要改变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以应试教育为导向的教学实施过程,通过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而这正好与“三教”改革的一部分要求不谋而合。同时,中职韩语课程教学改革也正是“三教”改革的具体实践,故从实质上来说,中职韩语课程教学改革有利于深化“三教”改革。

  第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职业市场的要求。职业教育既是类型教育,也是跨界教育,教育属性与职业属性兼具,能够直接地服务于产业、行业和企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矢志奉献国家和人民。”[2]因此,作为职业教育中的一门课程,中职韩语课程开展教学改革,就意味着教师要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最基本的要求,在教学中不仅要教授学生专业知识,还要注重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3],塑造坚定的理想信念,增强文化自信,使学生在未来能更有底气地传承和讲述中国故事,从而更好地服务当地经济发展,成长为职业市场所需的专业人才。由此可见,中职韩语课程教学改革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职业市场的要求,从而为服务当地社会及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二、中职韩语课程教学现状

  笔者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我校中韩合作班的学生及教授该课程的教师团队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总结了学校韩语课程教学的现状。

  我校从2020年招收中韩合作班学生以来,2020—2021年开设非常规班2个,2021年新设国际部后开设常规班10个、高职班7个、中职班3个,学生人数达到200人左右。非常规班学生是从学校各系部中选拔的,且韩语总课时为1 000课时,用时一年半至两年。因非常规班学生都已经出国留学,故本研究不将非常规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常规班学生是中考后系统招生的,中职韩语课程总课时为1 500课时,高职韩语课程课时为2 500课时。中职韩语班专业为商务韩语,高职韩语班课程则主要依托商务英语、大数据与会计、幼儿托育与管理专业的任选课开设。

  目前学校的姊妹学校有韩国亚洲大学、韩国大邱大学、韩国又松大学等,每所学校根据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入学条件,入学的语言条件为韩国语能力考试(TOPIK)3—4级,因此中韩合作班不仅要完成各专业的教学目标,还要完成升学任务。学生每周课时数达30—36课时,其中韩语课程周课时数为12—14课时。

  因合作院校只负责对接职高阶段毕业后的录取工作,且未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所以学校教师需独立完成各阶段的教学资源建设。韩国姊妹学校语言学院的韩语教材为《新延世大学韩国语》或《首尔大学韩国语》。目前,我校教学教材选用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首尔大学韩国语》(1—6册)为主教材。韩语教学主要讲解书本基础韩国语及考级内容。

  目前,韩语课程专任教师共2名,为了能够实现韩语课时数要求,学校另外聘请了4名校外兼职教师及2名外教作为补充。这些教师中,博士和硕士各1名、本科学历教师有4名,韩语教师的专业均为朝鲜语或亚非语言文学。目前,6名教师承担9个韩语班的授课。

  根据以上现状,可总结出以下问题。第一,韩语教学目标不明确。学校只设立了单一的总目标,每个阶段的目标不明确,导致教师教学没有系统性。第二,韩语课程内容单一。韩语教学主要是完成书本教学及对应的考级内容,没有相应的衍生课程,也没有做到课证融通,导致学生上韩语基础课时积极性不高,在学习考证内容时比较吃力。第三,韩国语能力考试过关率低。截至2023年11月30日,我校2020—2021级学生整体TOPIK中级过关人数只有3名(学生数50名),2022级中职班学生TOPIK 2级过关人数只有4名(学生数20名)。第四,教材不适合学情。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在学校系统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我校所选教材主要面向高校学生,而高职和中职学生的学情有很大差异,导致教师教授知识点时教学任务加重,加之中高职教材库中没有韩语相关教辅材料,故在教材征订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第五,韩语师资队伍建设薄弱。因为韩语在中职学校本身就是小语种且招生规模小,中韩合作办学开展时间较短,同时韩语教师基本为年轻教师,并且学校没有韩语背景的督导及韩语教学相关的培训,导致韩语教学的质量监控环节缺少专业性,师资力量薄弱。第六,教学方法单一。韩语教师基本为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丰富,出现了教学成果不显著现象。部分教师因大量的周课时数出现疲态且没有多余的精力钻研教材,基本上使用传统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教学方法没有创新性。基于上述问题,本研究将通过介绍韩国语言研修院韩语课程体系,总结其特点,紧扣“三教”改革,针对中职韩语课程教学改革提出建议。

   三、 "三教”改革背景下中职韩语课程教学改革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着力推动职业院校依据教学标准体系,科学规范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因此,本文针对中职中韩合作班韩语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就“为什么改”“改什么”“如何改”等具体提出以下四点改善措施。

  (一)设置“四阶双融通”韩语课程目标

  为了加快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本课程以课证融合为前提,构建了“四阶双融通”韩语课程目标。“四阶”指的是韩语课程教学目标将前三年的韩语课程分为T1—T4四个阶段,如表1所示。其中,T0—T1阶段学生能够流利地进行问候、自我介绍和介绍周边人、介绍及询问地方、介绍天气和季节、介绍一天生活、询问价格、利用交通等;T2阶段学生能够流利介绍爱好、日程安排及培养日常生活中不同场景下的沟通能力等;T3阶段学生学会使用书面语,并能够准确分析及书写说明文、新闻等;T4阶段学生能够学习对接学校的预科课程,能够掌握议论文及报告书书写方式等。“双融通”指TOPIK和韩语课程的课证融通。T1阶段学习韩语基础知识;T2阶段为韩语巩固阶段,且需通过TOPIK 2级;T3阶段为韩语能力提升阶段,且需通过TOPIK 3级;T4阶段为培养学生写专业报告书的能力和让学生学习专业课程。

28096cd0c027f97231279633e0425ba.png

  (二)校校联合开发“四维一体”教学资源体系

  目前,我校建设中的教学资源主要有韩语核心课、绘本教材、每日学习清单、用韩语讲中国故事等相关内容,并通过泛雅平台发布。其中,韩语核心课主要培养学生在韩语方面听说读写的能力,并设置相应的课程内容,将其进行组块化处理,如表2所示。具体来说,词汇语法方面,根据不同级别要求,扩充了该阶段单词数量;阅读方面,增加了社会内容类、韩国文学类的阅读文章,以此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作文方面,不仅要为了满足应试需要,教授应用文写作,还要连接大学课程,教授学术报告书的书写方式;口语和听力方面,应根据不同主题培养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沟通能力。

a1838e86ad4eedebcfc862f1a56ec06.png

  我校通过与合作院校建立教学共享平台,教学资源聚焦课证融通,以韩国语能力考试过关为目的,以韩语核心课程为中心,以韩国语能力考试资料、韩国合作院校的本土风俗文化为支撑,可以形成韩语基础课、韩国语考试资格证、韩国风俗文化、用韩语讲好中国故事的四维一体的教学资源体系,如图1所示。因中职学生大部分与网络联系密切,建设多媒介、多形式、多层次的立体化教学资源,服务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学习需求,成为新形态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功能补充[4]。因此,有必要通过引进合作院校的教材作为教辅资料,根据合作院校语言研修院的天天写、周周练、月月考的模式,编写符合中职学生的各阶段活页式练习题、智能题库等教学资源来帮助学生完成考级目标,从而推动升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bf3461e7b762226ee996093429f8efa.png

  (三)“分层教学”联动“三个课堂”,推进教法改革

  学习科学理论研究学习者如何有效地将原来的知识向新知识进行迁移,强调将人的学习作为研究对象,致力于学习变革的设计应用及改善教学方法[5]。“三教”改革的核心在于教法,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新生态[6]。进行混班分层教学,有助于完成教学目标及促进“教学革命”。

  从上述反映的问题中不难看出,中韩合作班教学的对象是中职学生,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弱,因此为了缩小两极分化,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可以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最核心的环节就是选拔标准[7]。在选拔学生进入不同阶段时,要按照韩国语言研修院选拔进阶方式,与考级成绩相挂钩,进行混班分层教学选拔,如图2所示[8]。分层教学选拔标准及步骤主要如下。第一,在学生入学新生会议上,对学生说明中韩合作班韩语选拔方式为分层教学选拔方式,这样是为了能够让学生了解此方式的宗旨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从不同层面体验成功,同时能够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达到升学目标。第二,具体选拔方式:第一学年为基础阶段,教师进行基础知识教学;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每年10月)进行TOPIK初级考试,通过的学生进入T2阶段学习,未过级的停留在T1阶段学习;第二学年第二学期(每年4月)T1阶段的学生进行第二次TOPIK考试,通过者进入T2阶段学习,未过者跟新生一起进入T0—T1阶段学习;第三学年第一学期进行TOPIK中高级考试,过关者进入T4阶段学习,未过关者回到T3阶段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分层教学分班的情况,依据各等级学生的学情,按照不同的等级进行授课,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升学率。

c94ed5b0a9196217703e9fe7cf89b81.png

  在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联动“三个课堂”的教学方式,以丰富教学。“三个课堂”的内涵如下,即第一课堂为理论的课堂;第二课堂为实践的课堂;第三课堂为拓展的课堂。第一课堂是韩语课程中的理论课堂,其主要目的是为后续课堂的实施夯实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教材,按照韩语课程目标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以激发学生对韩语的兴趣和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度剖析教材中出现的内容,并将语言实际运用与思维品质培养相结合进行教学。例如,可以将思维品质相关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作为隐线,同时将创设生活情境、文化情境、职场情境等情境作为明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留给学生表达想法的机会,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从“害怕说”过渡到“敢于说”,提高学生韩语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其掌握生活基本能力,为将来的留学生活做好准备。

  第二课堂是韩语教学中的实践课堂,旨在通过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方式,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韩国文化教育活动和中华传统文化宣传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韩文化和人际交往方式的差异,同时帮助学生提升韩语表达能力,使其能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激发学生对韩语的兴趣和热情。

  第三课堂是探究性课堂,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韩语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利用中韩儿童文学作品创作韩语故事等,让学生在项目中学习韩语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其次,教师将技能与韩语相融合,让学生用韩语讲解自己的专业知识,从而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专业技能。在第三课堂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探究韩语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团队建设中“赋能”教师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指出,建设高水平学校的重要基础是高水平专业群,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主要依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9]。因此,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建设主要从师德师风建设、知识技能提高、多方位监管等方面进行。首先,作为小语种专业教师,应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始终做到“两个维护”,坚定“四个自信”。因此,全面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是建设教师队伍的关键一环,对此,教研室可组织教师研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报告等指导性文件,增强教师思想建设。学校可多为韩语教师团队开设课程思政建设培训,提升教师融合思政和专业课程教学的能力。其次,《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指出,可统筹利用现有资源,实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境外培训计划”,选派一大批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出国研修访学。通过与国外合作院校交流,共享国外优秀教学资源,确保韩语教师能够紧跟韩国语言教学发展,及时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和素质。同时,利用假期的时间,选派教师出国进行研修访学,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最后,《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指出,要完善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社会等多方参与的质量监管评价机制。因此,要通过健全韩语课程质量监管评价机制,保障韩语教学的高质量实施。要让学校、社会、企业等多方参与教学质量评价,以此作为教师KPI考核的依据。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加强督学体系,从教研室、江苏省范围内的中职高职院校相关专业、中韩合作办学大学三个层面展开督学。加大力度开展教研室听评课活动、合作大学督学活动、校际教学督导活动。加大与韩国合作大学的合作,每学期开展一次学生能力水平评价,与合作院校的语言研修院实行校内等级考核互换[10]。第二,加强家校联系。通过学生课堂满意度调查来监控课堂质量,确保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发挥教学研究的主体作用[11]。同时,建立社会监管体系,通过不定期向家长派发教学评价问卷,及时发现教学问题,及时改变教学进度及方法,从而确保教学的质量[12]。

  四、结语

  “三教”改革是职业院校深化内涵建设的关键一环,应从设置韩语合作班课程目标、整合教学资源、实施分层教学方法、提升教师能力等方面对韩语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从而切实提升教学质量。这一研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一是分层教学先在2021级开展,2021级实施分层教学以来,整体成绩上升,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认可,也为整个韩语班开展分层教学提供了实践背景;二是我校今年承办了为期1年的由当地政府组织的“韩语学堂”活动,让韩语课程的“第二课堂”更加丰富,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三是通过与合作院校不断选派教师进行教学、教研室不断开展主题式教研活动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下一步,将继续实施“三教”改革背景下的韩语课程教学改革,并深化实证研究,希望能够推动韩语课堂革命,同时有效解决教师实践能力不足、学生学习效率不高等问题。

  参考文献:

  [1]林徐润.高职院校专业群“三教”改革的意义、问题与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1(15):57-61.

  [2]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EB/OL].(2023-05-29)[2023-11-20].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305/content_68836 32.htm.

  [3]范冬梅,张泠,于继国.“三教”改革视角下高职语文课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11):69-75.

  [4]王云凤,张跃东.职业院校“课堂革命”的策略与方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8):72-75.

  [5]郑太年.学习科学领域课堂视频研究的方法论审视[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3,35(1):20-28.

  [6]王成荣,龙洋.深化“三教”改革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7):26-29.

  [7]张加涨.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提质增效的影响因素与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22):53-57.

  [8]刘云,蔡祥,李宇峰.江苏省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现状分析与可持续发展对策[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22,40(4):49-52.

  [9]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通知[EB/OL].(2020-09-16)[2023-11-20].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9/29/content_5548106.htm.

  [10]毛艳梅.新时代高职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江苏高职教育,2022,22(5):63-72.

  [11]张宁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械工程英语教学改革:评《英语课堂有效互动之道》[J].中国高校科技,2022(6):106.

  [12]郭强,叶美兰.“双一流”背景下中外合作大学协同创新路径研究:基于5所高校近年统计数据的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2022(增刊1):72-76.